1、ICS67.220.10CCS B 363701济南市地方标准DB 3701/T 412023地理标志产品莱芜花椒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Laiwu prickly ash2023-09-28 发布2023-10-28 实施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701/T 412023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15产地环境.15.1气候.15.2土壤.15.3灌溉水.16栽植与加工.26.1栽植技术.26.2加工干制.16.2.1自然晾晒法.26.2.1烘干法.27质量要求.27.1等级划分
2、.27.2感观要求.27.3理化指标.37.4净含量.38检验方法.38.1感官指标.38.2水分含量的测定.38.3挥发性含油量的测定.38.4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的测定.38.5净含量.39检验规则.49.1抽样.49.2型式检验.49.3交付检验.49.4判定规则.410包装、标识、贮存、运输.410.1包装.410.2标识.410.3贮存.410.4运输.4DB 3701/T 412023II附录 A(规范性)莱芜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示意图.5附录 B(规范性)莱芜花椒栽植技术要求.6DB 3701/T 41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3、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规定了食品质量相关技术要求,食品安全相关要求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文件。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DB 3701/T 4120231地理标志产品莱芜花椒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莱芜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莱芜花椒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
4、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2729.5香辛料和调味品外来物含量的测定GB/T 12729.12香辛料和调味品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的测定GB/T 30385香辛料和调味品挥发油含量的测定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2023)第70号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3年第4号)所规定的莱芜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即附
5、录A规定的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雪野镇、茶业口镇、和庄镇、苗山镇、口镇、羊里镇、寨里镇、方下镇、鹏泉街道办事处、高庄街道办事处、牛泉镇;钢城区辛庄镇、里辛街道办事处、汶源街道办事处、艾山街道办事处、颜庄镇等17个镇(街道)。5产地环境5.1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年日照时数大于等于2000 h,年降水大于等于500 mm,年无霜期大于等于165 d。5.2土壤海拔在140 m1000 m区域,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粗骨土和潮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3%,pH值在6.07.5之间。DB 3701/T 41202325.3灌溉水应符合 GB 5084中的规定。6栽植与加工6.1栽植
6、技术按附录B执行。6.2加工干制6.2.1自然晾晒法采收后的花椒应及时摊晒,宜当天晒干,在空地上铺晾苇、竹席,边收边晾晒,晾晒摊放的厚度控制在2.5cm3.5cm,在强烈阳光下经2h3h,用木棍轻轻翻动1次,不宜用手抓翻动。全部花椒果皮裂开后,轻轻翻动果实,使种子、果梗、果皮分离,再用筛子将种子和果皮分开。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晾2d,使种子和果皮充分干燥后包装贮藏。采收后如遇阴雨天气不能晒干,可暂时在室内地面上铺晾晒席摊晾,厚度3 cm4 cm,不宜翻动,待天晴后移到室外阳光下继续晒干。6.2.2烘干法花椒采收后,先集中晾0.5 d1 d,然后烘烤,厚度3 cm4 cm。烘干机内温度达30 时放入
7、鲜椒,烘干初始温度保持在50 60,经2 h2.5 h后升温至80,再烘烤8 h10 h,花椒含水量小于10%时即可。烘烤时,每隔1 h排湿和翻筛1次。7质量要求7.1等级划分莱芜花椒干制后的成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四个级别。7.2感观要求感观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 1感官要求项目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果形特征睁眼、粒大、均匀,油腺密而突出睁眼、粒较大、均匀,油腺突出绝大部分睁眼,果粒较大,油腺较突出大部分睁眼,果粒较完整,油腺较稀而不突出色泽大红或鲜红、颜色均匀有光泽深红或枣红、均匀有光泽暗红或浅红、颜色较均匀褐红或灰白、较均匀外来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滋味麻味浓烈、持久、纯正、无异味麻味
8、浓烈、持久、纯正、无异味麻味较浓、持久、无异味麻味尚浓、无异味DB 3701/T 4120233表1感官要求(续)气味香气浓郁、纯正、无异味香气浓郁、纯正、无异味香气较浓、纯正、无异味具香气、尚纯正、无异味霉粒(%),无0.50.8闭眼椒、椒籽(%),3.015.020.0果穗梗(%),1.02.03.05.07.3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理化指标项目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水分含量(%),9.5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8.07.57.0挥发油含量/(mL/100 g),4.03.53.02.57.4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办法的要求。8检验方法8.1感官指标观察样品的色泽油
9、腺形态、果形,有无霉粒、过油椒、杂质,鼻嗅或品尝其滋味;手感粗糙、硬脆、易碎者含水量适宜,反之含水量高。湿手撮捏椒粒,若手指染红或沾粘糊状物,表明花椒为染色椒或含有添加物;若内果皮成红色或紫红色,表明花椒为染色椒。闭眼椒、椒籽、果穗梗、霉粒的测定,按照GB/T 12729.5的规定执行。8.2水分含量的测定按照GB 5009.3的规定执行。8.3挥发性含油量的测定按照GB/T 30385的规定执行。8.4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的测定按照GB/T 12729.12的规定执行。8.5净含量按照JJF 1070的规定执行。DB 3701/T 41202349检验规则9.1抽样同品种、同等级、同生产日期、
10、同一批次产品为一批。100件以下,抽样件数5件;100件以上,抽样件数为总件数平方根的二分之一后,四舍五入取整数。9.2型式检验型式检验即本文件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监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b)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时;c)因人为或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9.3交付检验每批产品应进行检验,其内容为感官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9.4判定规则感官要求有一项不符合时,可加倍抽样将此项指标复验一次,按复验结果,判定本批产品是否合格。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10包装、标识、贮存、运输10.1包装内包装应用聚乙烯薄膜袋(厚度不低
11、于0.18 mm)密封包装,外包装可用编织袋、纸箱(盒)、牛皮纸袋。所有包装应封口严实、牢固、完好、洁净。10.2标识应注明莱芜花椒品名、商标、专用标志、等级、产地、净重量、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10.3贮存库房应专库专用,有防鼠防虫设施、通风防潮,不应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储。10.4运输运输途中不应日晒雨淋,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不应使用受污染的运输工具装载。DB 3701/T 4120235附录A(规范性)莱芜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示意图图A.1给出了地理标志产品莱芜花椒的保护范围。注:深色标记区域为地理标志产品莱芜花椒的保护范围。图A.1莱芜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
12、护范围示意图DB 3701/T 4120236附录B(规范性)莱芜花椒栽植技术要求B.1品种选择大红袍、小红袍。B.2栽植时间春季,宜在苗木芽体刚萌动时栽植;秋季,宜在10月栽植。B.3育苗栽植B.3.1选择地势向阳、生长健壮、品质优良、无病虫危害1年2年生的花椒苗。当苗长至40cm60cm,地径0.4cm0.6cm时,即可出圃移栽,起苗前5d给苗圃浇水,待土收干后起苗,起苗时应顺苗畦进行,保证根系完整,不能伤根太多,保留主根20 cm25 cm,起苗时应将苗子进行分级,50株/捆100株/捆并包装。B.3.2土层深厚、质地良好的土地栽植密度为110株/667 120株/667;土层较薄、质地
13、较差、肥力低的土地宜为160株/667 170株/667。B.3.3栽前剪掉伤根,挖正方80 cm80 cm的定植穴,每穴将混有30 kg农家肥的深层土壤回填到坑的底部,表层土壤回填到坑的上部,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略高于地面为宜。栽后每穴浇水2.5kg,水渗干后用土封好树盘,减少水分蒸发。B.4生长期管理B.4.1除草1年3年生幼树期,为花椒定植后的缓苗期,宜及时清除杂草。B.4.2防虫花椒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蚧壳虫。蚜虫主要在花期及果实生长期发生,宜用1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00倍5000倍液喷雾,红蜘蛛宜用20%乙螨唑悬浮剂8000倍12000倍液喷雾,蚧壳虫宜用22.4%螺虫乙酯悬浮
14、剂3000倍5000倍液喷雾。B.4.3修剪B.4.3.1时间每年在9月10月进行秋季修剪。B.4.3.2树形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丛状形、圆头形三种。B.4.3.3 修剪方法B.4.3.3.1幼龄树DB 3701/T 4120237栽后第一年距地面高度30 cm时剪截,第二年在发芽前除去树干基部30 cm50 cm处的枝条,并均匀保留5个7个主枝进行短截,其余枝条不应短截,疏除密挤枝、竞争枝、细弱枝、病虫枝、长放强壮枝。B.4.3.3.2结果树疏除多余大枝,冠内枝条以疏为主,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徒长枝,为树冠内通风透光创造良好条件。B.4.3.3.3老年枝以疏剪为主,抽大枝、去
15、弱枝、留大芽,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去老养小,疏弱留壮,选壮枝壮芽壮头,以恢复树势。B.4.4施肥B.4.4.1施肥时间B.4.4.1.1基肥一般宜在7月9月采果后施一次基肥,基肥按照每株施有机肥50kg,配施50%氮肥、50%磷肥和40%钾肥、过磷酸钙1 kg,草木灰7.5 kg在行间开沟施用。B.4.4.1.2追肥追肥施用的肥料种类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幼树和结果少的树在基肥充足的情况下,追肥的数量和次数可少。养分易流失的土壤,追肥的次数宜多,一般花椒追肥分三次。花前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施20%氮肥。花后追肥施10%氮肥、20%磷肥和30%钾肥。花芽分化前追肥,每667 施土杂肥500kg10
16、00kg。B.4.4.2施肥方式基肥以全园撒施为主,追肥为其他为主。B.4.4.2.1穴状施肥法在树冠投影外缘挖穴,深25 cm40 cm施肥。B.4.4.2.2放射状沟施肥法树冠下距离主干100cm左右的地方开始,以主干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挖4条8条至树冠投影外缘的沟,沟宽30cm50cm,深15cm30cm,肥土混匀施入。开沟时顺水平根生长的方向开挖,挖沟时注意避开大根。可隔年或隔次更换放射状沟位置,扩大施肥面,促进根系吸收。B.4.4.2.3条状沟施肥法结合花椒园秋季耕翻,在行间或株间或隔行开沟施肥,沟宽、深施肥法同环状沟施法。下年施肥沟移到另外两侧。B.4.4.2.4全园施肥DB 37
17、01/T 4120238成年树或密植园,根系已布满全园时采用。先将肥料均匀撒布全园,再翻入土中。深度约20 cm。优点是全园撒施面积大,根系可均匀吸收养分。但因施得浅,长期使用易导致根系上浮,降低抗逆性。如与放射状沟施肥法轮换使用,则可互补不足,发挥最大肥效。B.4.4.2.5根外追肥花期前即4月中旬,上午10时前和下午16时后喷施0.3%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和0.2%0.3%硼砂混合水溶液,或0.3%0.5%尿素水溶液,边喷边配不宜久放,喷时雾化要好,喷布在叶的背面和表面,喷量以叶尖即将滴水为宜,间隔7d10d喷一次,连喷2次3次。枝条再度生长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喷施0.3%
18、0.5%尿素与0.3%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水溶液,或0.3%0.5%尿素水溶液,间隔7d10 d喷一次,连喷2次3次。喷后4 h内遇雨应重喷。B.5采收B.5.1采摘应在立秋后,当果实由绿变红、果皮缝合线突起、少量果皮开裂、表现出品种特有的色泽、果皮上椒泡凸起呈半透明状态、种子完全变黑色光亮时采收。B.5.2应选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采收,不应在雨天和有露水时采收,B.5.3采收前应准备好剪刀、盛装花椒的用具(如背篼、提篮、箩筐或花椒专用装箱)等采收工具,采收工具均应清洁无污染,并用柔软的纱布或尼龙纱窗等作内衬,不应使用有毒和不透气的物品作内衬。运输花椒的工具应洁净无污染。B.5.4采收全过程均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破油胞。采收时,一手握住枝条,一手采摘果穗,用指甲掐断花椒把,把整朵花椒摘下。摘椒时不应用手指捏着椒粒,不应用剪刀剪。B.5.5采摘时应防止把果穗连枝叶一起摘下。在椒穗下的第一个空间有1个饱满椒芽,这个芽是翌年的结果芽,应注意保护,不应摘除。弱枝果穗下第一个芽发育不充实,第二个或第三个芽发育,采摘时可抹除第一个芽,保留第二、第三个芽,起到修剪作用。B.5.6采收时适当抹除大部分叶丛枝,一般保留三分之一,光腿缺枝部位的叶丛枝适当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