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02 T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52745       资源大小:911.5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02 T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pdf

    1、 ICS 65.020 CCS B 16 3402 芜湖市地方标准 DB3402/T 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major pests in rice fields 2023-12-18 发布2024-01-01 实施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02/T 6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芜

    2、湖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安徽省紫云英产业协会、南陵县紫云英产业协会、南陵县种植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玮、朱国萍、孙洋、王旭、韩阳春、任平、姜斌、谭小娟、高轩、郭圣辉、蒋立平、朱咏萍、程诚、高毛健、黄谊、丁建英、朱玲、李敏、郭明宝。I DB3402/T 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田主要害虫的监测对象、监测周期、监测方法、鉴定统计及危害等级评定。本文件适用于对稻田主要害虫进行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3、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监测对象 稻田主要害虫分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大类。咀嚼式口器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等;刺吸式口器有稻蓟马、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其形态特性及危害见附录A。5 监测周期 从水稻播种到成熟收割,每隔 15 天调查一次发生量,各地根据气候条件和不同品种水稻成熟时期5.1 适当调整监测时期和频次。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大螟、稻飞虱等稻田虫害有爆发趋势时,应增加调查

    4、点次和调查频率。5.2 6 监测方法 调查田块确定 6.1 按GB/T 157922009中3.2.1的规定选取调查田块。对于迁飞性较强的稻田害虫监测,应当增加调查田块的数量。幼虫监测 6.2 6.2.1 踏查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在每个调查田块利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块田取样点 5 个,每个点选取区域 2m2m 并进行编号,测查每个样方中受害植株的数目和幼虫的数目并记录,记录表见附录 B。1 DB3402/T 632023 6.2.2 样品保存 采集的样品保存于装有无水乙醇的标本瓶中,瓶内放置内标签,瓶外贴好外标签,然后拍照,在-20环境下保存。成虫监测 6.3 6.3.1 马来氏网法 6

    5、.3.1.1 每个调查田块设置一个马来氏网样点(两块调查田块相邻可只设置一个马来氏网样点),马来氏网应安装在光照条件较好、地面杂草较多及四周无遮挡的稻田周边。6.3.1.2 马来氏网的组成包括网罩 1 个,500mL 马来氏网标本瓶 1 个,固定绳索若干,固定桩 5 个,其结构见图 1。同时应向马来氏网标本瓶中加注无水乙醇至瓶身 2/3 处。标引序号说明:1树;2固定桩;3绳索;4马来氏网标本瓶。图1 马来氏网装置 6.3.1.3 每年调查时应更换新的马来氏网。每收集一次样品应更换新的马来氏网标本瓶,瓶内无水乙醇持有量应保持在 2/3 以上。6.3.1.4 每隔 15 天收集一次样品,样品的保

    6、存参照 6.2.2 执行。6.3.2 灯诱法 6.3.2.1 每个调查田块设置两个引诱灯装置。引诱灯装置应安装在四周开阔、无遮挡的地段,与其他诱捕设备的间距不应低于 200 m,并应设置安全用电标识。6.3.2.2 设置 1 台 20W 黑光灯或 200W 白炽灯,灯管下端与地表垂直距离为 1.5m,上方设置太阳能板,下方装集虫漏斗,其结构见图 2。2 DB3402/T 632023 图2 引诱灯装置 6.3.2.3 每天上午收集一次样品,样品保存参照 6.2.2 执行。7 鉴定统计 鉴定 7.1 对收集的昆虫样本应依次使用形态和生殖器鉴定方法确定害虫种类。如出现鉴定冲突,应以生殖器鉴定结果确

    7、定种类。鉴定操作应按附录C的要求执行。统计 7.2 对收集的害虫数量及种类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及时登记,记录表见附录D。8 危害等级评定 幼虫密度 8.1 8.1.1 将单次调查田块内全部幼虫植株,按 8.1.2 计算幼虫密度,按 8.1.3 计算加权平均累计幼虫密度。8.1.2 每个田块累计幼虫密度计算公式:KC=LCSCMC (1)式中:每个田块累计幼虫密度;LC查得累计幼虫数;SC每个田块稻丛总数;MC调查水稻丛数。8.1.3 当地加权平均累计幼虫密度计算公式:KR=(LR PR)(2)式中:当地平均幼虫密度;LR田块平均每m2幼虫密度;3 DB3402/T 632023 PR田块对应的面

    8、积百分率。成虫数量 8.2 8.2.1 按所有调查田块分别采用单次马来氏网法、灯诱法获得单一害虫成虫数量之和计算该种害虫成虫总数。8.2.2 马来氏网法获得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如下:KC=LCSC (3)式中:马来氏网法监测获得的种群数量,单位为头;LC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马来氏网收集的单一害虫的累计数量,单位为头;SC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马来氏网个数,为无量纲。8.2.3 灯诱法获得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如下:KE=LESE (4)式中:灯诱法监测获得的种群数量,单位为头;LE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引诱灯装置收集的单一害虫的累计数量,单位为头;SE所有调查田块设置的引诱灯装置个数,为无量纲。危害评级 8.

    9、3 幼虫危害等级按表1划定,成虫危害等级按表2划定。表1 幼虫危害等级评定表 分级标准 发生程度 级 级 级 级 级 轻度 轻度到中度 中度 中度到重度 重度 当地加权平均累计幼虫密度(每块)60 表2 成虫危害等级评定表 成虫总数(头)危害等级 n10 级(轻度)11n25 级(轻度到中度)26n40 级(中度)41n55 级(中度到重度)n55 级(重度)4 DB3402/T 63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 表A.1给出了稻田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危害。表A.1 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 学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危害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鳞

    10、翅目螟蛾科,雌蛾前翅近长方形,灰黄至淡褐色,外缘有七个小黑点;雄蛾体稍小,翅色较深,中央有三个紫黑色斑,斜行排列,后翅白色。卵扁椭圆形,排列成长方形鱼鳞状卵块,上盖透明胶质。幼虫体背有数条灰褐色纵向线条,腹面呈灰白色该虫主要取食水稻的茎秆,造成植株的枯死和白穗等症状,直接导致水稻的减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鳞翅目螟蛾科,成虫长 7mm9mm,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 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卵椭圆形,扁平而中部稍隆起,初产白色透明,近孵化时淡黄色,被寄生卵

    11、为黑色。幼虫头部淡褐色,腹部淡黄色至绿色,前胸背板淡褐色,上有褐色斑纹,近前缘中央有并列的褐色斑点两颗,两侧各有一条由褐点组成的弧形斑其幼虫取食水稻的叶片部分,造成植株叶片局部坏死,并且伴随独特的水稻叶片纵向卷曲现象,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从而导致减产大螟Sesamia inferens鳞翅目夜蛾科,成虫头部、胸部浅黄褐色,腹部浅黄色至灰白色;触角丝状或栉齿状,前翅近长方形,浅灰褐色,中间具小黑点4个排成四角形。卵扁圆形,初白色后变灰黄色,表面具细纵纹和横线,聚生或散生,常排成2行3行。幼虫头部红褐色至暗褐色该虫对水稻造成的伤口较大,一般造成水稻茎秆坏死并伴随腐烂气味,且发生区域多数位于农田的边缘

    12、区域,农田中央区域基本不发生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缨翅目蓟马科,成虫常藏身卷叶尖或心叶内,早晚及阴天外出活动,有明显趋嫩绿稻苗产卵习性。卵散产于叶脉间,幼穗形成后则以心叶上产卵为多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尖两边向内卷折,叶鞘不能伸展,若虫破坏颖壳危害子房,形成空瘪粒5 DB3402/T 632023 表A.1 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续)学名 拉丁名 形态特征 危害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半翅目飞虱科,成虫体长 2mm4mm,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

    13、则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前翅近于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雌虫色黄褐色,足皆淡褐色。卵肾状形,黄白色。若虫共 4 龄,淡黄色,触角折向头与胸部背面。若虫 5龄,1 龄若虫体乳白色至淡黄色,胸部各节背面沿正中有纵行白色部分,2 龄黄白色,胸部各节背面为灰色,正中纵行的白色部分较第 1 龄明显,3 龄灰褐色,胸部各节背面灰色增浓,正中线中央白色部分不明显,前、后翅芽开始呈现,4 龄灰褐色,胸部正中的白色部分消失。5 龄体色灰褐增浓,中胸翅芽达腹部第 3 节后缘并覆盖后翅,后胸翅芽达腹部第 2 节,腹节间有白色的细环圈以口器刺吸水稻汁液为害,一般群集于稻丛中上部叶鞘,稻株因汁液大量丧

    14、失而枯黄,同时滋生霉菌。灰飞虱是条纹叶枯病等重大水稻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种群爆发将带来严重的水稻传染病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半翅目飞虱科,成虫长翅型体长3.6mm4.8 mm,短翅型体长2.5mm4.0 mm,头顶近方形,额近长方形,中部略宽,触角稍伸出额唇基缝,后足基跗节外侧具2根4根小刺,前翅黄褐色,透明,翅斑黑褐色。卵产在叶鞘和叶片组织内,排成一条,卵粒香蕉型,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至锈褐色,并出现红色眼点。若虫5龄,1龄体黄白色,腹部背面有一倒凸形浅色斑纹,2龄体黄褐至暗褐色,倒凸形斑渐模糊,3龄黄褐色至暗褐色,腹部第3、4节有一对较大的浅色斑纹,第79节的浅色斑

    15、呈山字形,翅芽已明显,4龄斑纹清晰,前翅芽尖端伸达后胸后缘,5龄体色斑纹同3龄、4龄,前翅芽尖端伸达腹部3节4节 褐飞虱危害水稻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方面。直接危害是直接吸食水稻汁液,消耗稻株养分,造成危害。褐飞虱的成虫、若虫都能吸汁危害水稻。间接危害是褐飞虱成虫、若虫刺吸汁液和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和感染菌核病,其排泄物滋生霉菌,还会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半翅目飞虱科,成虫长翅型体长3.8mm4.6mm、短翅型体长2.7mm3.5mm;体呈灰黄色,头顶较狭,突出在复眼前方,颜面部有3条凸起纵脊,脊色淡,沟色深,黑白

    16、分明,胸背小盾板中央长有1个五角形的白色或蓝白色斑,翅半透明,两翅会合线中央有1个黑斑。卵新月形,前期乳白色,后期淡黄色。若虫初孵时呈乳白色,有灰斑,后呈淡黄色,体背有灰褐色或灰青色斑纹 白背飞虱主要以3种方式危害水稻:一是成虫、若虫直接刺吸为害;二是雌成虫产卵时破坏水稻的输导组织;三是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给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6 DB3402/T 632023 B B 附录B (资料性)踏查法调查记录表 踏查法调查记录表见表B.1。表B.1 踏查法调查记录表 序号 地点 样方序号 害虫名称 受害植株数量/株 害虫数量/头 备注 7 DB3402/T 632023 C C 附录C (

    17、规范性)害虫鉴定方法 C.1 形态鉴定 对于个体较大的昆虫,肉眼观察其形态特征,辅以各类资料文献等进行鉴定;个体较小的物种借助体式显微镜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辅以资料文献进行鉴定。C.2 生殖器鉴定 给待解剖标本的背面、腹面、标签进行拍照,附上拍照标签和解剖序号标签;用剪刀轻轻剪下雄性标本腹部末端的三节(如果标本的体型较小,则将整个腹部取下);配置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取适量放在烧杯里,将剪下来的标本腹部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感觉柔软即可捞出;用蒸馏水冲洗捞出后的标本,放入培养皿中,将生殖器与腹部周围的表皮分离;然后依次放入75%、95%、100%的乙醇中脱水,在每个浓度中脱水一分钟,脱水完成后,将外生殖器放到凹面载玻片上的凹槽里,滴上树胶,慢慢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然后放入烘箱,烘干后进行拍照,辅以各类文献资料进行鉴定。8 DB3402/T 632023 D D 附录D (资料性)稻田害虫统计表 稻田害虫统计表见D.1。表D.1 稻田害虫统计表 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方式 监测人员 鉴定人员鉴定方法序号 害虫名称 数量/头 备注 9 DB3402/T 632023 参考文献 1 NY/T 2737.1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2 DB34/T 29042017 水稻大螟测报调查规范 10


    注意事项

    本文(DB3402 T63—2023 稻田主要害虫监测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