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302 T 1143-2023 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pdf

    • 资源ID:1552229       资源大小:1.36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02 T 1143-2023 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pdf

    1、ICS07.060CCS A 473302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DB3302/T 11432023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eaport visibility observation2023-07-04 发布2023-07-04 实施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302/T 1143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宁波市气象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宁波市气象服

    2、务中心、象山县气象局、深圳大舜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市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利军、何利德、杨豪、陆鋆、倪永森、励臣儒、徐蓉、杨少辰、徐文静、冼锦洪、胡一俊、伍晓茜。DB3302/T 114320232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海港能见度的观测设备、观测要求和监测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海港和近海航道的海面能见度的观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2065.10 海洋仪器环境试验方法 第10部分:盐

    3、雾试验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海面能见度 sea visibility利用能见度监测设备进行海面海雾区域监测反演后的水平距离值。3.2激光能见度仪 laser visibility meter一种利用大气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进行气象能见度的测量的设备。来源:QX/T 622-2021,3.23.3气象光学视程(MOR)meteorological optical range白炽灯发出色温为 2700 K 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 5 时所通过的路径长度。来源:GB/T 37467-2019,3.1.7.33.4空间分辨率 range resolution

    4、能见度仪在规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能够区分的最小空间距离。3.5消光系数 extinction coefficient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中传播单位距离时的相对衰减率。4观测设备4.1概述4.1.1散射式能见度仪DB3302/T 114320233通过测量特定角度上的散射光强,忽略大气吸收,并根据其与总散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总散射系数,获得消光系数从而求得采样空间中的气象能见度。4.1.2激光能见度仪根据雾对激光的散射特性,利用激光雷达进行雾的遥感观测,获取扫描区域气象回波信号,并反演扫描区域面上的能见度信息。4.1.3实景天气观测设备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周边环境(特定目标物)实时拍摄,记录图像化天气

    5、现象。4.2设备性能4.2.1设备应能抗盐雾腐蚀,防腐蚀性能应符合 GB/T 32065.10 中的相关要求。4.2.2散射式能见度仪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 的要求。表 1散射式能见度仪性能指标项目性能指标探测范围10 m20000 m空间分辨率1 m测量精度10(1500 m)、20(1500 m)4.2.3激光能见度仪的观测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要求。表 2激光能见度仪性能指标项目性能指标探测范围反演范围:150 m25000 m,MOR5 km时径向探测距离:白天:90 m5000 m;夜间:90 m10000 m空间分辨率15 m或其倍数时间分辨率5 s10 min可调注:时间分辨率指

    6、激光能见度仪进行一个方向的测量所需的最小时间。4.2.4实景天气观测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3 的要求。表 3实景天气观测设备性能指标项目性能指标分辨率1280720 ppi最低照度彩色0.05 lx,黑白0.005 lx光学变焦倍数20倍垂直转动范围-5 30 水平转动范围360 网络传输支持无线和以太网4.3选址与安装DB3302/T 1143202344.3.1散射式能见度仪的选址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a)无树荫遮挡;b)距大型建筑及其他产生热量和挡住降水建筑物不少于 100 m;c)距明显污染源(例如,闪烁光源、大量热源、烟雾等)不少于 100 m;d)仪器接收端不指向强光源。4.3.2

    7、激光能见度仪的选址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a)主探测方向、垂直方向 10 范围内和水平方向上无遮挡;b)当水平方向不能满足要求时,确保在雾易发季节主导风向的水平向上无遮挡;c)以海平面为基准,垂直高度不应低于 10 m,宜在 10 m50 m 之间;d)当选址区域存在相同频段的激光雷达时,2 台之间的水平距离宜大于 5 m。4.3.3实景天气观测设备的选址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a)布设在观测场内或附近 50 m 内;b)视频摄像头离地高度不低于 2.5 m;c)朝海面方向基本无遮挡,无遮挡角不小于 120。4.4气候条件4.4.1散射式能见度仪与激光能见度仪的气候条件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 4

    8、气候条件项目条件环境温度-10 60 最大抗风能力八级风条件下能正常工作,十级风条件下不被破坏最大降水强度6 mm/min4.4.2实景天气观测设备应抗风、抗震、防雷、防尘、防锈蚀。4.5防雷安全4.5.1独立部件和传感器应有保护接地措施,其中:a)保护接地线不构成回路;b)导电的底板或机架上设置公共接地点,点到地的连接连续永久;c)连接导线截面积 16 mm2;d)接地端子或接地接触件与需接地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电阻 0.1。4.5.2防雷接地线应可靠接入接地网,接地电阻 4。5观测要求5.1观测项目5.1.1散射式能见度仪与激光能见度仪观测海面能见度。5.1.2实景天气观测设备应观测实景天气

    9、,包括但不限于天气状况(包括晴天、多云、阴天及云系分布)、天气现象(包括影响能见度的霾、轻雾、雾、降水等)与海雾演变等。5.2观测频次DB3302/T 114320235散射式能见度仪与激光能见度仪的观测频次应不大于5 min,实景天气观测设备的观测频次为实时。5.3观测方法5.3.1能见度观测设备反演算法5.3.1.1概述散射式能见度仪和激光能见度仪以实测所得的大气消光系数,通过反演算法(见5.3.1.2和5.3.1.3)获取海面能见度。5.3.1.2散射式能见度仪基于散射式能见度仪的海面能见度的反演算法见公式(1):=ln()(1)式中:海面能见度,单位为米(m);对比阈值;大气消光系数。

    10、注:根据气象光学视程(MOR)定义,一般取值0.05。5.3.1.3激光能见度仪基于激光能见度仪的海面能见度的反演算法见公式(2):=35501.3(2)式中:海面能见度,单位为米(m);激光能见度仪测量波长,单位为纳米(nm):大气消光系数。5.3.2实景天气观测设备测量方法实景图像通过实景天气观测设备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经编解码处理后传输至实景监控联网平台。以图像和视频方式进行存储并提供海面海雾实况。5.4观测数据5.4.1数据文件数据文件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站点基本数据,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b)观测数据:要素观测值,包括观测的时间、起点、场地经/纬度、方位角、俯仰角、分辨率、

    11、能见度平均值和水平能见度距离分布值。5.4.2数据传输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具有通用数据通信接口,支持有线或无线数据传输。DB3302/T 1143202366监测要求6.1监测频次监测频次应符合以下要求:a)4.0 km 时,能见度对港口水上交通无明显影响,监测频次为 1 次/1h;b)2.0 km4.0 km 时,能见度对港口水上交通影响程度较小,监测频次为 1 次/30 min;c)1.0 km2.0 km 时,能见度对港口水上交通影响程度一般,监测频次为 1 次/15 min;d)0.5 km1.0 km 时,能见度对港口水上交通影响程度较大,监测频次为 1 次/10 min;e)0.5 km 时,能见度对港口水上交通影响程度重大,监测频次为 1 次/5 min。6.2实况提醒实况提醒应符合以下要求:a)1.0 km2.0 km 时,15 min 内发布海上能见度实况提醒;b)0.5 km1.0 km 时,立即发布海上低能见度实况提醒;c)0.5 km 时,加密发布海上低能见度实况提醒。DB3302/T 114320237参考文献1 GB/T 37467-2019 气象仪器术语2 QX/T 622-2021 应用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 海港


    注意事项

    本文(DB3302 T 1143-2023 海港能见度观测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