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20CCS B 623210扬州市地方标准DB 3210/T 11602024花菖蒲露地栽培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iris ensata var hortensis cultivation in the open field2024-01-12 发布2024-02-12 实施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210/T 1160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提
2、出。本文件由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晓羽、孙叶、马辉、刘红、朱钧、糜霞。DB 3210/T 116020241花菖蒲露地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花菖蒲露地栽培的圃地准备、种苗栽植、养护管理、分株繁殖、种苗出圃和生产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扬州地区花菖蒲露地栽培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3、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T/Y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圃地准备圃地选择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旱地或水田,以壤土或黏壤土为宜,土壤 pH 值以 6.07.5 为宜。设施要求花菖蒲旱地栽培宜配备喷灌设施,水田栽培宜配备灌水系统。整地做畦栽植前清理杂草,深翻土地,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500kg/667m21000kg/667m2,晾晒 20d 左右,耙细整平。露地栽培宜做畦,畦宽 150cm200cm,畦高 20cm30cm,畦间距 20cm35cm。5种苗栽植种苗选择选择 3 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
4、虫害的种苗。栽植时间DB 3210/T 116020242除冬季外均可栽植,以花后 6 月下旬7 月下旬为宜。栽植方法在畦上开穴,穴深 6cm10cm,穴直径 5cm8cm,两穴间距 20cm30cm,将根茎埋入穴中,上方覆土 2cm3cm,基部叶片露出土面。6养护管理水分管理6.1.1旱地春季 5d7d浇水 1 次,保持土壤湿润;夏季 2d3d 浇水 1 次,保持土壤潮湿;秋季 7d 左右浇水1 次;冬季视土壤墒情浇水。6.1.2水田春季、秋季保持土壤湿润,常水位不高于 2cm;夏季常水位不高于 5cm;冬季视土壤墒情浇水。施肥管理6.2.1生长期4 月中旬和 8 月中旬,各施 1 次复合肥
5、(N-P2O5-K2O:15-15-15),施用量 10kg/667m230kg/667m2,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496 的规定。6.2.2休眠期入冬后穴施饼肥 1 次,施用量 150kg/667m2200kg/667m2。除草管理春季、秋季人工除草,夏季控制恶性杂草繁殖,冬季清理植株枯叶、田间杂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花菖蒲主要病害有茎腐病、叶斑病、白绢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蛴螬、蜗牛、蚜虫、蓟马等,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8321、NT/Y1276 的规定。7分株繁殖母株选择选择 3 年生以上或每丛 6 芽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花菖蒲为母株。分株时
6、间全年可分株,以花后 6 月下旬7 月下旬为宜。分株方法挖出母株,修剪地上部,保留 15cm20cm 基部叶片,分割根茎,修剪根系,保留 5cm7cm,每DB 3210/T 116020243个根茎各带 2 芽3 芽。切口处理根茎切口涂抹草木灰或蘸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切口晾至微干后分栽。分株栽植栽植方法可参照 5.3 执行。8种苗出圃出圃时间除冬季外全年可出圃。起苗整修挖出植株,去除根茎部多余泥土,保留 15cm20cm 基部叶片,置于通风阴凉处贮存,及时喷水保持根系湿润。包装根据种苗的品种、大小等规格分级包装,装于专用包装物内,贴上标签,注明品种、数量、出圃日期。运输运输时避免暴晒,减少水分蒸发,到达目的地后,及时栽植。9生产档案管理建立生产档案,及时记录栽培管理措施和种苗生长情况,为下一年度的管理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档案保存不少于 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