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CCS B 51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级生态化养殖技术规程 2023-12-15 发布 2024-03-15 实施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09/T 12602023 DB3209盐城市地方标准DB3209/T 12602023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盐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盐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盐城市水产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台市渔业技术指导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炜、高俊、李平、翟福清、陆元君、苏扣艳、张泓雷、王建华、张爱明、刘晓倩。DB32
2、09/T 12602023 2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级生态化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海水池塘多营养层级生态化养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养殖环境、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捕捞销售及档案记录。本文件适用于盐城市地方海水池塘多营养层级生态化养殖区域。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
3、安全限量 NY 536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DB 32/4043 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池塘多营养层级生态化养殖(pond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ecological aquaculture)是指在同一养殖空间内,科学搭配多营养层级的生物,利用其养殖生态位互补的特点实现稳定水质、循环利用营养物质、生态防病、提升质量安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4 养殖环境 4.1 场地应交通便利,环境整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周围没有对养殖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配备管理用房、生产设备及捕捞用具等辅助
4、设施设备。并选择不受台风和洪涝影响的地方。养殖场的选择符合NY 5362规定。4.2 水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应对水源进行定期监测,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362 规定。4.3 池塘池塘一般为长方形,面积 0.50hm23.33hm2,池底较平坦,池塘水深 1.5m2.0m。池塘底质为泥底或泥沙底,淤泥厚度10cm,池塘内四周距离池埂内侧 2.0m3.0m 开挖环沟,环沟口宽5.0m,深度1.5m。池埂内侧至环沟四周及池塘环沟内侧中央建有埕地。DB3209/T 12602023 3 4.4 设施养殖区域应分设进排水渠道,方便养殖
5、池塘进排水。池塘进排水涵闸错位分开,保持电路畅通,三相四线低压线路设到池塘。按每0.3hm20.8hm2配备3kW水车式增氧机1台。每块池塘配备养殖用船1只。5 池塘养殖 5.1 清污整池苗种放养前,应将池塘积水排放干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泥、杂物、杂藻和杂草。5.2 整修埕地清淤后,用挖掘机械将环沟底土推至池埂四周做成环形埕地,埕地宽2.0m3.0m,埕面高于沟底0.6m,长度沿池一周,埕地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0%15%。环沟内侧中央区域,按5.0m6.0m的宽度做成条状埕地,埕地平面高于沟底0.5m,并翻耕、整平,相邻的埕地之间以条沟间隔,宽度1.0m8.0m。建成的埕
6、地上面覆网,网眼直径1.0cm1.5cm。5.3 消毒进水进水口安装60目过滤网,过滤进水至0.5m0.8m,淹过埕地,浸泡1d2d后,将池水排出。再过滤进水0.8m1.0m,用生石灰50ppm150ppm带水消毒。5.4 苗种投放5.4.1 投放苗种前的准备 放苗前10d15d排出消毒水,再进水施肥,培养饵料生物,通过施肥使池内水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并根据池塘水色适量加注新水或追肥。5.4.2 品种确定 应根据池塘环境和池塘底质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适宜泥底或泥沙底,文蛤、日本对虾适宜沙底,泥蚶适合泥底。所有品种的苗种购买均应经检验、检疫合格
7、。混养品种的选择见表1。表 1 海水池塘多营养层级生态化养殖混养品种选择 混养类别适宜品种鱼大黄鱼、黑鲷、七星鲈、梭鱼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脊尾白虾蟹三疣梭子蟹、拟穴青蟹贝缢蛏、青蛤、菲律宾蛤仔、文蛤、泥蚶、毛蚶、美洲帘蛤5.4.3 贝类放养 DB3209/T 12602023 4 放养时间为每年2月3月。贝类苗种要求大小均匀、新鲜、健康无破损。规格在2000粒/kg10000粒/kg的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一般为450万粒/hm2750万粒/hm2;规格在3000粒/kg6000粒/kg的缢蛏放养密度一般为33万粒/hm284万粒/hm2。其他贝类可按菲律宾蛤仔和缢蛏的放
8、养标准进行投放,贝类放养面积不宜超过池塘总面积的40%。5.4.4 虾类放养 虾类苗种放养时间以贝类放养后5d10d为宜。虾苗要求体长0.8cm以上,规格整齐、体表光洁、弹跳有力、健康无病、逆水游动力强。体长0.8cm1.0cm凡纳滨对虾放养密度一般为15万尾/hm245万尾/hm2,日本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可按凡纳滨对虾放养密度选择合适密度投放。脊尾白虾带籽放养,放养密度一般为15.0kg/hm237.5kg/hm2。5.4.5 鱼类放养 鱼类苗种放养时间以虾类放养后 10d15d 为宜。应选择大小均匀、活力强、体形肥壮、体表无损伤、无寄生虫、体色鲜艳无病的健康鱼种。体长 3cm4cm
9、七星鲈的放养密度一般为 1500 尾/hm24500尾/hm2,体长 4cm5cm 大黄鱼或黑鲷的放养密度一般为 600 尾/hm23000 尾/hm2。5.4.6 蟹类放养 蟹类苗种可选择变态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的个体放养。5 月上、中旬水温16 时放养,以变态为期后第 2d 或第 3d 的幼蟹为好。放养密度为 15000 只/hm222500 只/hm2。5.5 饲料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满足不同养殖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饲料的质量要求符合 GB 13078 和 NY 5072 的规定。5.6 投喂管理5.6.1 投喂原则 养殖贝类以水中单细胞藻类及有机碎屑为食,鱼类、虾类以投喂配
10、合饲料为主。鱼、虾苗种入池后稳定1d2d即可投喂。饲料投喂坚持定质、定位、定时、定量“四定”原则,并根据天气、水温和鱼虾摄食情况及时合理调整投喂量及投喂次数。5.6.2 贝类 贝类以滤食水中浮游生物及鱼虾残饵为主,一般不需投喂,如果鱼虾收捕后投饵量减少,可适量泼洒贝类专用饲料或豆浆。5.6.3 虾类 养殖前期可不单独投喂,中后期如果池塘中存虾密度较大,可适量另投喂对虾人工配合饲料,加强喂养。5.6.4 鱼类 日常投饵量一般为存池鱼体重的 3%5%,阴雨、闷热、雷阵雨等恶劣天气时要减少投饵或停止投饵。DB3209/T 12602023 5 6 月9 月高温季节,配合饲料可日投喂 3 次,其他月份
11、日投喂 1 次2 次。5.6.5 蟹类 刚入池的期幼蟹投喂破碎的小兰蛤或冰鲜卤虫,变态为期后直接投喂活体小兰蛤。期期幼蟹以专用配合饲料为主,投喂量为存池蟹体重的 30%40%,分早晚两次投喂,早上占 20%,傍晚占80%。5.7 水质管理保持池水溶解氧5.0mg/L,pH7.58.5,透明度 30cm40cm。使用水车式增氧机等增氧设备进行增氧,泼洒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保持池塘及养殖区域周边清洁卫生。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及时加水、换水,每次加、换水水位控制在 20cm30cm。5.8 尾水处理排水渠尽量延长,并栽种芦苇等植物,用于净化养殖尾水。尾水对外排放时,水质应符合 DB32
12、/4043 的相关规定,禁止直排。5.9 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各巡池一遍,并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使用增氧设备。注意池塘水位的微小变化,检查闸门、堤坝有无漏洞。注意天气和潮汐变化趋势,相应增减池水或采取相关措施。生产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投入品、生产过程、养殖环境、销售和技术等“五项管控”措施。6 病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发现病情应在本单位技术服务人员和执业兽医指导下科学、合理、合规、对症用药,药物使用应符合 NY/T 755 和兽用渔药使用白名单制度的有关规定。6.2 病害防控彻底清塘,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生产过程中避免鱼、虾、
13、蟹受伤,工具使用前后应消毒、曝晒,优化养殖环境进行生态防病;发病时应采取与周边池塘隔离、消毒等防交叉感染防控措施;死亡的鱼、虾、蟹等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6.3 青苔防治 以预防为主。彻底清塘后,通过人工施肥(可溶性有机肥),培养适量的浮游单胞藻类,肥水并保持适宜的透明度,控制底层的光照强度,有效控制青苔大量繁殖。养殖中后期出现青苔及时人工捞除。7 捕捞销售 7.1 检测 在确定捕捞前 3d 取样送本单位检测部门或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捕捞销售。DB3209/T 12602023 6 7.2 捕捞 7.2.1 虾类 虾类规格达到 50 尾/kg80 尾/kg
14、 时,可利用地笼起捕收获。7.2.2 蟹类 拟穴青蟹在 9 月下旬10 月开始起捕,三疣梭子蟹在 9 月下旬10 月开始起捕雄蟹,10 月后次年 3 月份起捕雌蟹,用挂网或手抄网捕捞,可收获 80%90%,剩余的蟹在水位降低后人工捕捉。7.2.3 贝类 贝类达到商品规格后,应及时收获。将水位排降至 0.2m0.3m,露出埕地,揭开覆网扒取。高温天气减少作业。7.2.4 鱼类 根据不同的鱼类放养品种,适时捕捞收获。7.3 销售 销售前应签订相关购销合同,选择专业捕捞队捕捞,并做好产品流通流向记录,养殖业主应对所销售的水产品出具承诺达标合格证。8 档案记录 养殖过程中应有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检测报告等,各项资料要完整、规范、真实,并保存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