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05 T 1101-2023 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指南.pdf

    • 资源ID:1551601       资源大小:992.8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205 T 1101-2023 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指南.pdf

    1、ICS 03.140CCS A 102023-12-21 发布2023-12-28 实施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205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指南Guideline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listed enterprises on th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Board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 11012023DB3205/T 1101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目标与原则.14.1目标.24.2原则.25防控内容

    2、.26基础工作.36.1团队组建.36.2制度建设.47常规工作.47.1防控预算设立.57.2信息库建设.57.3常规风险处理.57.4内外沟通交流.67.5文化氛围营造.67.6专业人才培养.68专项工作.78.1风险查检.78.2知识产权诊断.78.3风险预警.78.4核心专利布局与维护.88.5知识产权诉讼应急处置.8附录 A(资料性)知识产权风险查检表.9DB3205/T 1101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苏州市市

    3、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苏州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信睦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苏州威世博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昆山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国平、方珏、蔡嘉诚、朱绿萍、沈佳超、俞月婷、陈迎松、陆谦帆、宋燕、李彦涛、周文渊、王兆宇、涂祖宏、何明明、周柯、赵新民、杨林洁、钱玫洁、张云明。DB3205/T 110120231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目标与原则、防控内容、基础工作、常

    4、规工作、专项工作的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拟在科创板上市或已上市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无科创板上市计划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可参考本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4902023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

    5、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来源:GB/T 294902023,3.13.2知识产权风险防控intellectual property risk prevention通过预先设定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知识产权相关行为导致的不确定性的过程。3.3核心专利core patents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4目标与原则DB3205/T 1101202324.1目标4.1.1总体目标以企业科创板成功上市发行并持续合规发展为目标,聚焦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企业知识产权被诉侵权风险等上市审核及监管机构高频关注的问题,提高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意识,统筹开展系统、专业、规范的

    6、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4.1.2阶段目标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各阶段目标如下:a)上市前:知识产权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做好上市准备;b)上市中:减少上市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保障上市成功;c)上市后:维持企业合规运行,减少知识产权风险对企业发展的持续影响。4.2原则4.2.1目标导向结合企业自身科创板上市计划,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按计划开展基础工作与常规工作,并根据既定目标针对性开展专项工作。4.2.2制度先行建立健全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制度,明确风险防控工作主体,规范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通过长效可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发生概率、加强知识产

    7、权风险应对能力。4.2.3提前布局对知识产权进行提前布局、早期防控,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前,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布局核心专利,储备核心技术专利;针对潜在的知识产权权利无效、权属瑕疵及侵权诉讼风险进行早期预防和处理。4.2.4全面覆盖鼓励全员参与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持续关注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将知识产权风险防控融入科创板上市前、中、后全过程,贯穿企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5防控内容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分为基础工作、常规工作、专项工作三部分,基础工作为常规工作与专项工作提供支持,企业通过常规工作与专项工作结合进行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框架如图1所示。DB3205/T 110120233

    8、图 1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框架图6基础工作6.1团队组建6.1.1团队设置6.1.1.1企业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式设置风险防控团队:设置独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部门的,宜由企业高管进行领导,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与企业负责上市工作的部门协同开展工作;不设置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独立部门的,在企业负责上市工作的部门中,宜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人员或小组,在上市工作部门的领导下开展知识产权防控工作。6.1.1.2企业可委托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辅助管理,并在企业中设置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与服务机构进行对接。6.1.2团队职责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团队职责如下:落实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所需的人力、财务、信息及其他

    9、各项资源;负责起草、发布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参与实施、监督与修订;负责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各项常规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企业科创板上市进程,拟定专项工作开展计划,并按计划有序开展专项工作;负责与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有关的内、外部相关方协调沟通;梳理企业专利的发明点和保护范围,制定专利危机应对工作方案和应急事件紧急响应机制;提供企业在国内外维权诉讼的技术支持、建议或解决方案。6.1.3团队成员宜具备以下素质:DB3205/T 110120234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知识产权知识;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产业、产品、技术及市场信息的统筹整合能力。6.2制度建设6.2.1制度起草6.2.1.1

    10、宜遵循合法性、强制性、系统性、针对性、兼容性、可执行性等基本原则。6.2.1.2知识产权相关制度宜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布,经过企业内部民主协商、公示等程序后生效,由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团队负责制度实施、监督与修订。6.2.2制度内容6.2.2.1知识产权基本管理制度按照GB/T 29490-2023中8.1的要求,宜制定知识产权获取、维护、运用、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申请、运营与维护制度;技术合同管理制度;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培训制度;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密制度;知识产权财务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其他知识产权管理制度。6.2.2.

    11、2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制度知识产权风险防控针对来源于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缺失、外部知识产权侵权等引发的、影响可持续经营的事项制定风险防控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风险监测制度;风险评估制度;风险应对制度;风险责任制度;其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制度。6.2.3制度实施与检查6.2.3.1组织开展制度学习培训活动,宣传贯彻制度内容。6.2.3.2制定考核标准,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考核。6.2.3.3设置意见或建议反馈渠道,并定期整理分析,对制度进行周期性修订。7常规工作DB3205/T 1101202357.1防控预算设立在年度预算中宜设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经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团队人员费用;外聘

    12、第三方服务机构费用;信息库建立费用;知识产权相关员工激励费用;知识产权获取、维护及运营费用;知识产权专案费用。7.2信息库建设企业对知识产权相关的信息宜进行定期监控、收集、归纳、分析,形成知识产权信息库,重点建设以下方面:企业自身的专利、商标、作品、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信息;企业所属行业的技术发展信息;竞争对手的产品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知识产权信息;行业内相关反不正当竞争、专利、商业秘密等诉讼相关案例信息;与企业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政策信息;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如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所、情报所等。7.3常规风险处理7.3.1企业宜根据知识产权常规风险的具体内容,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

    13、行审查,分析研判对自身市场销售、技术研发、人员管理的影响程度,结合企业科创板上市时间节点,考虑采取的应对方式,如图 2所示。图 2常规风险处理示意图7.3.2根据采取的应对方式,合理安排资源,宜制定针对不同常规风险的应对方案。常规风险包括但DB3205/T 110120236不限于:知识产权使用或管理不当被动失效;收到侵权警告函;被提起侵权诉讼;被主管机关进行行政查处;知识产权遭受侵权。7.4内外沟通交流7.4.1内部沟通交流企业宜建立高效的内部沟通交流机制,提高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的效率和质量,具体包括:建立沟通交流平台,提供共享知识产权信息、分享风险防控经验的渠道;建立双向反馈机制,风险防控团

    14、队与企业研发、市场、销售等岗位员工及时沟通知识产权相关的问题和风险,根据反馈调整风险防控措施。7.4.2外部沟通交流企业宜与外部进行多渠道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具体包括:与合作伙伴、供应商达成协议,约定合法使用彼此的知识产权,并制定相关的合同条款和安全保障措施;建立与相关政府部门的稳定联系机制,主动寻求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建议和指导,及时反映知识产权侵权问题,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整治工作,打击侵权行为;尝试建立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知识产权情况,并设立应对机制,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积极与专家、学者进行知识产权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与合作的证券公司或

    15、券商分享知识产权情况和相关风险,及时寻求建议和支持。7.5文化氛围营造宜以企业全员参与风险防控为目标,建设知识产权文化,营造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氛围。文化氛围营造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加强自身学习,将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提升至企业重要决策高度;针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团队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定期召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组织案例讨论、跨部门团队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面向全体员工,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宣讲会、培训课、文化沙龙等活动;利用企业网站、宣传片、宣传册、媒体广告等途径,树立和宣传企业重视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的良好形象。7.6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人才首选科技、法律、管理、知

    16、识产权等领域的人员,企业可通过外部招聘、内部选拔等形式挑选符合防控需求的人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包括:建立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和知识产权防控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向员工介绍各种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方法,传授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专业知识。DB3205/T 110120237培养核心人才。企业逐步选择高素质、技术精湛、有成长潜力、容易接受和遵守企业规定的人才作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专员,掌握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知识,推动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员工培训机制。组织内部、外部培训课程,鼓励员工参加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商标管理、著作权保护、风险防控与应对等方面

    17、的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风险防控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对员工的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绩效评估,给予合理的表彰、奖励,鼓励和促进员工的自我完善和提高。8专项工作8.1风险查检8.1.1企业根据科创板上市进程,适时组织开展风险查检工作,宜结合 GB/T 29490-2023 中 8.2 的要求,排查以下几个环节的知识产权风险:研发环节,包括企业研发团队管理、研发前的立项、研发过程(自主研发、委托第三方研发、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等;人力资源环节,包括企业招聘、入职、离职等;生产环节,包括企业自主生产、委托生产、受托生产等;采购环节,包括企业供应商认证、采购合同签署、物流管理、

    18、供应链管理、进口等;销售环节,包括企业市场营销、市场宣传、售前准备、产品会展、销售合同签署、出口、售后管理等;知识产权取得和运用环节,包括企业知识产权的受让、许可、转让、投融资等;信息管理环节,包括信息数据的秘级定义、安全维护、采集、传输与控制等。8.1.2企业可对照知识产权风险查检表(见附录 A)识别风险,并根据整改建议,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8.2知识产权诊断8.2.1企业在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前,宜开展知识产权诊断工作。诊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相关的科创板上市基础性指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完备性及运行情况;其他与科创板上市相关的知识产权风险。8.2.2企业可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文件

    19、的指引,针对性开展知识产权建设工作。8.3风险预警8.3.1风险预警分析8.3.1.1企业宜对国内外知识产权政策、制度或战略的调整进行跟踪,掌握相关知识产权的动态,剖析行业状况,风险预警分析结果为企业的研发策略和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决策参考。8.3.1.2围绕企业重点产品、关键技术、竞争对手、重点市场、核心人员,宜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识别重大知识产权风险,增强企业的创新优势和竞争实力。8.3.2风险应对途径DB3205/T 110120238企业宜通过风险预警分析识别出知识产权风险,并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后对企业科创板上市影响的程度,考虑以下应对途径:采取风险规避措施,包括通过加速产品迭代

    20、、产品结构、功能、材料或性能参数的优化设计形成侵权规避方案、获取风险知识产权授权许可、主动提起风险知识产权无效申请等;降低风险影响,包括调整产品营销策略、储备防御型知识产权、提前制定风险处置预案等。8.4核心专利布局与维护8.4.1核心专利布局通过核心专利的布局,维持企业在所属技术领域中的领先水平。宜从以下方面进行布局:围绕核心产品或关键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各技术要素进行全方面的专利申请,形成专利组合;根据产品市场规划,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申请同族专利;基于市场竞争需要,通过策略性专利申请、分案申请等方式,针对竞争对手设置专利屏障;根据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潜在可行的新技术原理、新技术概念或新技术路线

    21、进行专利布局。8.4.2核心专利维护企业在取得核心专利授权后,宜持续开展核心专利维护工作,包括:按期缴纳专利年费;定期开展专利稳定性分析评估,包括商业风险评估、法律风险评估、相关专利评估、现有技术竞争分析等;关注市场动向和同领域专利申请情况,及时开展专利维权工作;建立核心专利无效时的应对机制,包括提出复审申请、提交分案申请等评估机制。8.5知识产权诉讼应急处置8.5.1诉讼应急处置原则企业宜遵循快速解决纠纷、减小不利影响的原则,以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案件,避免因诉讼问题影响上市进程。8.5.2应对方法8.5.2.1宜积极应诉,明晰被诉原因,成立应诉小组,及时开展侵权比对分析、收集证据、提出抗辩、参

    22、加庭审等工作。8.5.2.2宜有效反制,包括但不限于针对诉争知识产权提起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通过持有的进攻型知识产权向起诉方提起侵权诉讼等。8.5.2.3宜沟通谈判,通过了解起诉方诉求,寻求互利共赢合作方案,达成和解。8.5.3信息披露企业宜根据上市审核和监管机构的要求,主动、真实、全面地披露企业知识产权诉讼的相关情况,具体包括如下方面的信息:涉诉知识产权的情况;对应业务情况;对应业务所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诉讼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DB3205/T 110120239附录A(资料性)知识产权风险查检表知识产权风险查检表见表A.1。表 A.1知识产权风险查检表风险类别风险内容是否存在整改建议技

    23、术风险企业核心技术在所属行业内不具有先进性或核心技术可替代性、迭代性较强,造成企业不符合“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科创板定位。是否1.研发项目立项、研发过程中,自主或聘请专业机构对所属行业的专利文献及科技情报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建立企业所在行业领域的专利信息库,动态分析所处行业的市场空间和技术壁垒情况,指导企业研发活动的方向。2.加强对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的挖掘与质量管控,根据研发成果的不同属性,及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专利、著作权登记、注册商标、商业秘密保护等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3.在对外采购知识产权、获得他人知识产权许可前,应对采购或获得许可的必要性、对企业主营成品的影响程度等情

    24、况进行评估,综合确定采购或获得许可的条件和方案。4.研发过程的知识产权分析,对阶段性成果进行知识产权分析,开展侵权比对分析、提出回避设计建议、及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未取得专利权或采取其他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造成现有知识产权制度无法有效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从而难以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在所述行业内的技术专有性。是否企业被许可使用的技术不具有排他性、许可区域不能涵盖企业产品使用和销售的范围、许可到期后无法获得续期授权造成相关产品无法生产或销售、企业主营业务对许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是否企业受让取得的技术可替代性或迭代性较强、与主营业务相关性低、未完成法律规定的转让手续。是否

    25、技术人员风险企业未制定或落实对核心技术人员约束激励措施、对技术人员职务发明的奖励措施,导致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不高或流动性较大。是否1.制定或完善针对技术人员的激励制度、对职务发明的奖励制度,并监督制度的落实。2.技术人员入职后,在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还应签订保密合同,针对核心技术人员必要时可以签订竞业限制合同。3.技术人员日常工作档案管理,确保在其任职、升迁及参与重大研究项目的立项、中期汇报、项目验收等环节均有相应的档案予以保存。4.制定并实施商业秘密保密制度,对企业涉密环节设置合理的保密措施。企业研发对个别技术人员的依赖性较高,导致个别技术人员的流动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6、。是否企业与核心技术人员未签订保密协议和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导致企业技术人员流动同时产生企业技术秘密的泄露。是否DB3205/T 1101202310表 A.1知识产权风险查检表(续)风险类别风险内容是否存在整改建议知识产权权属风险企业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专利,企业未对主要研发人员在原工作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在原单位掌握的技术秘密、与原单位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等情况进行调查,导致企业与研发人员的原单位产生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属争议。是否1.列出企业已申请和已授权的知识产权,对来源进行逐一排查,如发现存在权属争议的知识产权,根据对企业主营业务的影响程度,采取谈判、购买等方式取得所有权。2.对于企业可能产

    27、生知识产权的研发项目进行梳理,对相关风险点进行逐一排查,并完善相应的研发记录档案、合作协议条款。3.对技术人员在原单位的任职经历、在原单位掌握的技术秘密、与原单位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企业合作研发或委托研发的知识产权,未以书面形式与合作方或受委托方约定知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权利归属以及保密义务,合作过程中未对研发原始档案进行留存,导致企业与合作方或受委托方产生权属争议。是否企业以许可或受让方式取得的知识产权,未事先对权属情况进行调查,并以书面方式与许可方或转让方约定权属发生纠纷后的处理方式,导致企业在知识产权许可或受让后发生权属争议。是否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风

    28、险企业在研发项目立项前、产品上市前未进行技术自由实施调查(FTO)。是否1.对企业正在的经营活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排查,如发现有侵权风险,及时采取替代方案或规避措施。2.如无替代方案或规避措施,应主动与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就专利的转让或许可达成协议。3.如无法达成转让或许可的协议,企业主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相关知识产权的撤销或无效宣告申请。4.如相关知识产权无法被撤销或无效,企业应提前针对可能发生的侵犯知识产权诉讼制定应诉方案。在产品零部件(原材料)采购时未对供应商产品进行自由实施调查(FTO)。是否企业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存在故意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商业秘密并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

    29、是否违反保密义务对他人的商业秘密进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是否企业在明知或应知的员工违反前单位保密义务的情况下,仍允许该员工将其知悉的商业秘密用于本企业的工作任务中。是否企业未其企业标志、主营业务使用的标识及时申请商标权予以保护。是否企业在超出注册商标核准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使用注册商标。是否企业在日常生产、营销过程中,未对宣传使用的图片、音乐、字体等素材未及时取得使用授权。是否企业内部生产、办公、管理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未取得正版授权或存在超出授权范围的使用。是否DB3205/T 1101202311表 A.1知识产权风险查检表(续)风险类别风险内容是否存在整改建议企业发行的软件著作权存在

    30、全部或部分复制他人代码的情况。是否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其他风险对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研发投入、信息披露等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必要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知识产权资产进行专业管理;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企业内部设置相应部门负责知识产权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日常维护、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维权等工作,必要时可委托专业外部机构,对相关工作进行专业指导与审核。3.企业应对海外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布局申请建立评估机制,在优先权期限内及时启动海外知识产权的申请工作。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知识产权税收优惠或补贴项目中存在造假行为,导致企业受到相关部门处罚、企业信誉受损等风险。是否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价入股、转让、许可、托管、海外布局等活动未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未履行法律规定的手续。是否企业应对持有的知识产权未进行有效维护,出现因权利到期未续展、年费逾期缴纳等因素导致的权利失效。是否企业对他人侵犯自身知识产权的行为未采取及时、有效的维权措施,导致企业损失扩大。是否


    注意事项

    本文(DB3205 T 1101-2023 科创板上市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指南.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