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100.01CCS X 002023-08-31 实2023-08-23 发布施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205乡镇(街道)食联体建设运行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township(subdistrict)food safety social co-governance consortium苏州市地方标准DB3205/T 10812023DB3205/T 1081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原则与目标.14.1原则.24.2目标.25组织构架.25.1组织构架
2、示意图.25.2秘书处.25.3共治力量.26职责分工.26.1秘书处.26.2共治力量.37工作机制.37.1联席会议.37.2计划管理.37.3宣传教育.47.4食品安全自查.47.5风险排查.47.6食品安全互查.47.7信息报送.48评价和改进.48.1评价方式.58.2评价依据.58.3结果运用.58.4持续改进.5附录 A(规范性)食联体食品安全专项自查记录表.6附录 B(资料性)食联体互查评分表.8附录 C(资料性)食品安全信息上报表.10DB3205/T 1081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
3、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市质量和标准化院、震泽镇食品安全委员会、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苏州市吴江区民政局、苏州市吴江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苏州市吴江区检验检测中心、吴江区餐饮业商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凌燕、孙小咪、沈学萍、沈建东、张奇、姚润其、周超、张玲、吴雪林、韩依依、刘欢、杨定登、周文渊、戈泽友、费洁、沈志浩、孙浩、陆爱明、顾春华、周焱、董娜。DB3205/T 108120231乡镇(街道)食联体建设运行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乡镇(街道)食联体建设运行的原则与目
4、标、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机制、评价和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乡镇(街道)食联体的建设以及对学校、养老机构及其他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的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1654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共治力量co-governance force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教育、民政、集中用餐单位、社会检查员、社会观察员等参与
5、食品安全治理成员的统称。3.2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联合体(以下简称“食联体”)township(subdistrict)foodsafety social co-governance consortium为提高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水平,由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牵头建立的联合组织。3.3社会检查员social inspector经食安办培训、考核合格后,统一聘用的工作人员,一般由学校、养老机构及其他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组成。3.4社会观察员social observer由食安办统一聘用、对食联体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的人员,一般由辖区党代表、人大代表、
6、政协委员、学生家长、志愿者等组成。4原则与目标DB3205/T 1081202324.1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凝聚社会共治力量,构建食联体对集中用餐单位开展风险互查,指引集中用餐单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严防严控,提升食品安全全程防控能力,实现社会共治。4.2目标在符合GB 316542021、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指导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与事故处置能力,主动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保障食品安全。5组织构架5.1组织构架示意图食联体组织构架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图1食联体组织构架示意图5.2秘书处食联体下设秘书处,负
7、责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设在食安办。5.3共治力量共治力量组成包括:市场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教育、民政部门;学校、养老机构及其他集中用餐单位;社会检查员;社会观察员。6职责分工6.1秘书处DB3205/T 108120233负责日常工作,包括召集联席会议、制定工作计划、安排风险监测、统筹互查、开展宣传教育、表彰评比、信息汇总、工作总结等。6.2共治力量6.2.1市场监管部门指导集中用餐单位开展食品安全管理,负责组织社会检查员培训及考核,负责组织互查及现场讲评等工作。6.2.2卫生健康部门指导集中用餐单位开展加工场所消杀、饮用水管理和从业人员胃肠道传染病预防,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食品安全事故
8、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卫生处理等工作。6.2.3教育、民政部门6.2.3.1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评价考核;指导、监督学校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6.2.3.2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养老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评价考核;指导、监督养老机构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6.2.4学校、养老机构及其他集中用餐单位负责各自单位内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包括餐饮从业人员的管理、采购贮存、加工制作、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及餐
9、饮具清洗消毒、餐厨废弃物处理等。6.2.5社会检查员按照食联体秘书处的工作安排和要求,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互查及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6.2.6社会观察员对食联体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及食联体运行情况进行监督。7工作机制7.1联席会议食联体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听取食联体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工作汇报,检查督促食联体集中用餐单位各项工作落实推进情况;通报互查分数和评比结果;总结分析近期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研究突发、偶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7.2计划管理DB3205/T 108120234食联体秘书处应结
10、合实际制定总体工作规划、阶段性工作计划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执行措施。7.3宣传教育7.3.1食联体应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组织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和重大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实施方案,与新闻单位建立联络沟通渠道,保持经常联系,互通情况。7.3.2食联体应定期对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引导其牢固树立法律、道德、诚信意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7.3.3食联体应通过宣传橱窗、现场服务、发放资料等形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7.4食品安全自查食联体集中用餐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每月开展食
11、品安全自查并做好自查记录(见附录A),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健康和培训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食品采购管理制度、食品贮存管理制度、加工过程控制制度、场所和设备设施维护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餐厨废弃物处理制度、应急处置制度、反食品浪费制度等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7.5风险排查7.5.1由食联体按照采购规定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集中用餐单位每半年开展一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抽检集中用餐单位使用的食品及餐饮具。7.5.2食联体秘书处应及时通报抽检结果,针对不合格情况,组织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7.6食品安全互查7.6.1食联体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互查制度,提升集
12、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7.6.2食联体秘书处应定期组织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互查评价,每半年至少完成一轮互查。7.6.3社会检查员按照食联体互查评分表(参见附录 B)进行现场评分。7.6.4每次互查结果当场公布,并由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现场讲评。7.6.5每轮互查结束后,按照实际得分进行排名,由食联体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开。7.6.6食联体互查评分表分别由秘书处和集中用餐单位留存归档。食联体集中用餐单位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对通过互查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应及时落实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作好相关记录。7.7信息报送7.7.1食联体应建立食品安全
13、信息报告制度。食联体各集中用餐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分析、整理本单位内部食品安全信息,每月报送食联体秘书处,上报信息表格参见附录 C;食联体秘书处收集、汇总、分析、整理、编辑各集中用餐单位报送的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并定期向镇政府上报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工作情况。7.7.2食联体应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教育和民政部门接到关于食联体集中用餐单位的投诉举报的,应将相关投诉举报信息通报食联体秘书处。食联体秘书处应对投诉举报事项进行督查、督办。7.7.3集中用餐单位应进行分析研判,发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事故隐患的,向秘书处汇报。8评价和改进DB3205/T 1081202358
14、.1评价方式食联体秘书处负责对食联体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年度综合评估。8.2评价依据主要依据每个集中用餐单位的互查结果、抽检结果、投诉举报及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和处置情况。8.3结果运用8.3.1年度综合两轮互查得分、抽检结果、投诉举报及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和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评分规则由秘书处另行制定),按照实际得分进行排名,并在官方网站上予以公布。8.3.2年度综合评价得分处于前三名的单位,应在年终总结大会上予以表彰。8.3.3年度综合评价得分宜与教育、民政等主管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8.3.4对年度表现突出的社会检查员、社会观察员颁发奖状。8.4持续改进8.4.1根据
15、评估结果,相关集中用餐单位应找出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并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管理。8.4.2食联体应督促该集中用餐单位及负责人改进工作,持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质量。DB3205/T 108120236附录A(规范性)食联体食品安全专项自查记录表表A.1给出了食联体食品安全专项自查记录表。表 A.1食联体食品安全专项自查记录表自查项目序号自查要点是否符合1.许可和公示管理1许可证合法有效,经营类别、项目等与许可证载明的一致2在显著位置公示许可证、健康证明、风险等级、量化分级评定等级、检查记录2.从业人员管理3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真实完整4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及时调离接触直接入口
16、食品工作岗位5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培训6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7每日进行从业人员岗前自查8从业人员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双手清洁,保持个人卫生3.环境卫生管理9及时对经营场所进行清理保洁,环境干净、整洁,墙面无破损、积垢、霉斑,地面无积水,物品摆放整齐10定期清洁通风排烟设施,保持有效运转,无明显污垢11定时清理卫生间,无污物堆积、无异味4.原料采购贮存管理12采购食品及原料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相关资料完整留存13未购进使用法律禁止经营的食品及原料14按照食品及原料的保存要求贮存食品及原料,食品库房整洁规范,无有毒有害物品15定期检查清理食品库房,及时清理过期或变质食品及原料5.加工过
17、程控制16无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用于加工17原料初加工使用专用清洗水池18动物性食品、水产品、植物性食品分区切配,工具容器不交叉使用19热食类食品烧熟煮透20成品存放的温度、时间符合要求,食品再加热符合要求DB3205/T 108120237表A.1食联体食品安全专项自查记录表(续)自查项目序号自查要点自查结果5.加工过程控制21食品原料、半成品与成品在盛放、贮存时相互分开,并采取防止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22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用于制作鲜榨饮料、食用冰等食品的水经过规范净化处理23食品处理区洗手消毒设施正常使用2
18、4不使用回收食品、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25餐厨废弃物、废弃油脂等有专门存放设施、场所,经营场所垃圾能够及时进行清理,处置记录完整26按规定进行食品留样6.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27食品添加剂由专人保管、领用,并如实进行记录28食品添加剂存放于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盛装容器上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7.设备设施维护29保温、冷藏、冷冻、排油烟等设备设施定期维护、清洗、校验30食品加工、贮存、陈列、转运等设施设备运转正常,并保持清洁8.餐饮具清洗消毒31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洗净、消毒,已消毒的餐具、饮具按要求存放32提供集中消毒餐具的服务单位具备资质,产品随附消
19、毒合格证明9.专间管理33专间内洗手消毒、空气消毒、独立空调、专用冷藏设施等与许可时保持一致,并正常运转34专间内由明确的专人进行操作,并使用专用的加工工具35专间内直接接触成品的用水净水设施运转正常,滤芯及时更换10.食品安全自查和应急管理36按要求组织日常自查,按规定进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并留存记录37制定并执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属地监管机构。建立并保存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记录11.反食品浪费管理38建立健全用餐管理制度,制定、实施防止食品浪费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反食品浪费意识39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动态管理,按需供餐,改进供餐方式,科学营
20、养配餐,丰富不同规格配餐和口味选择,定期听取用餐人员意见,保证菜品、主食质量40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对有浪费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提醒、纠正12.禁食野味41全面落实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长江流域禁捕有关规定检查人(食品安全管理员)签名:法人代表/单位负责人(签名):年月日DB3205/T 108120238附录B(资料性)食联体互查评分表表B.1给出了食联体互查评分表。表 B.1食联体互查评分表项目评分方法和细则分值 得分备注公示食品安全信息(10 分)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设置食品安全公示栏(牌)1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3公示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表3公示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评定等级3健
21、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0 分)依法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2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得 1 分,管理人员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得 1 分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等食品安全制度并执行到位4有制度得 1 分,有制度执行记录并情况良好得 3 分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开展品安全自查,自查记录真实完整4有自查制度得 1 分,自查记录真实完整得 3 分规范从业人员管理(10 分)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5现场抽查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 5 人,有一人缺少健康证明扣 1分晨检制度执行到位2晨检记录真实完整得 2 分在岗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3现场
22、抽查在岗从业人员 3 名,有一人卫生情况不符合要求扣 1 分保持环境卫生整洁(10 分)保持经营场所区域的环境整洁卫生,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当平整、无破损、无污垢2经营场所区域环境符合要求得 2 分防蝇、防虫和防鼠设施齐全2三防设施齐全得 2 分就餐区地面整洁、桌面清洁、通风良好2就餐区符合要求得 2 分定期清洗消毒空调通风系统2清洗消毒记录完整得 2 分餐厨废弃物存放和处置符合要求2根据现场检查情况给分维护设施设备良好运行(10 分)配备与餐饮服务相适应的加工、贮存等设施设备,并定期清洗和维护5配备相适应设施设备得 3 分,清洗维护记录齐全得 2 分定期校验保温、冷藏和冷冻设施设备,确保运转
23、正常3保温、冷藏和冷冻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得 3 分明厨亮灶展示正常运转2DB3205/T 108120239表B.1食联体互查评分表(续)项目评分方法和细则分值 得分备注规范食品留样管理(5 分)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以及具备一次性聚餐达 100 人以上条件的,按要求配备专用留样容器和冷藏设施、留样管理人员,做好每餐次食品成品留样5留样品种和留样量符合要求得 2 分,冷藏保存得 1 分,专人管理得 1 分,留样记录真实完整得 1 分先进管理方式(5 分)采用“四 D”“五常”“六 T”等先进管理体系5DB3205/T 1081202310附录C(资料性)食品安全信息上报表表C.1给出了食品安全信息上报表。表 C.1食品安全信息上报表报告单位上报人员上报时间联系电话当月食品安全情况当月食品安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本月食品安全自查情况;(发现问题、分析成因、整改措施、验收情况)食品安全投诉处理情况;本月接受监督检查、抽检及结果;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其他食品安全活动开展情况。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