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05 3203 徐州市地方标准 DB 3203/T 10172022 茎尖菜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duction of sweetpotato for stem tip vegetables 2022-08-18 发布2022-09-01 实施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3203/T 1017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1 5 品种.1 6 育苗.1 脱毒苗培养及快繁.1 薯块繁苗.1 7 田间管理.2 作畦.2 剪苗.2 栽插
2、.2 打顶.2 控温.2 灌溉.2 施肥.2 病虫草害防治.3 8 采收.3 时间.3 方式.3 9 保鲜及运输.3 保鲜.3 运输.3 10 越冬保苗.4 11 种薯贮藏.4 贮藏准备.4 种薯筛选.4 贮藏管理.4 12 生产记录.4 附录 A(资料性)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5 DB 3203/T 1017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清河、周志林、戴习彬、袁起
3、、赵冬兰、张安、董玲霞、袁蕊。DB 3203/T 10172022 1 茎尖菜用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茎尖菜用甘薯种植的程序,规定了产地环境、品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保鲜、运输、越冬保苗、种薯贮藏、生产记录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茎尖菜用甘薯的生产和种薯贮藏。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202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4、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35372020 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产地环境 宜选择城郊无污染源的田块生产,灌溉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要求应符合NY/T 3912021中6.2.1和6.3的规定。5 品种 宜选择薯绿1号。6 育苗 脱毒苗培养及快繁 按NY/T 3537-2020第5章、第6章和第7章的规定执行。薯块繁苗 DB 3203/T 10172022 2 3月4月,在日光能温室进行苗床育苗。出苗前,浇水保湿,苗床相对湿度保持约80,昼夜床温保持25 30,做到高温催芽;有60左右
5、的薯块出芽时,保持床温25 左右,床温超过35 时应及时打开棚膜通风降温,并且注意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度。7 田间管理 作畦 选择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通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起畦,栽前撒施腐熟有机肥或高效复合肥,用拖拉机以旋耕方式碎土整平,起平畦。剪苗 当薯苗高度达20 cm25 cm时,应及时剪苗栽插,剪苗时基部留3节4节。栽插 7.3.1 时间 保护地栽培:3月中旬8月中旬;露天栽培:5月上中旬7月中旬。7.3.2 密度 株行距20 cm20 cm,约10000株/667 m2。打顶 栽后7 d10 d,进行摘心打顶,促进分枝。控温 生长温度为20 35,最适温度30 左右。温
6、度高于35 时,通过浇灌补水或者喷淋降温补水。温度低于20 时,应加棚增温。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根据天气、土壤湿度确定浇水次数和浇水量。有条件的可采用喷灌,避免干旱。施肥 7.7.1 使用准则 按NY/T 496规定执行。7.7.2 基肥 起畦前结合旋耕,施腐熟有机肥2000 kg/667 m2作为基肥,均匀撒施。没有有机肥时,改用硫酸钾型复合肥(NPK=151515)40 kg/667 m2。7.7.3 追肥 每次采收后浇水前撒施尿素5 kg/667 m2。DB 3203/T 10172022 3 病虫草害防治 7.8.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生
7、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执行NY/T 393和GB/T 8321(所有部分)中的规定。7.8.2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根腐病,茎线虫病、斜纹夜蛾等,防治措施见附录A。7.8.3 主要草害 主要草害为禾本科杂草。做畦或起垄后选用乙草胺化学除草剂按指导用量进行地表喷雾封闭,栽插后选用5乳油精禾草克1000倍进行茎叶喷雾。对于剩余双子叶杂草,进行人工拔除。8 采收 时间 分枝长度15 cm20 cm即可采收。打顶后一般每隔7 d10 d采收一次;日最高气温30 左右时,5 d采收一次。采收宜在早晨和上午进行。方式 8.2.1 人工采收 保留分枝基部采摘
8、嫩茎,以无木质化或木质化较轻,易折断为标准,采摘茎尖捆扎成把。8.2.2 机械化采收 根据畦栽宽度,使用相应叶菜采收机采收。采收顶部10 cm15 cm,机采后人工分拣捆扎。9 保鲜及运输 保鲜 9.1.1 初级降温、加湿 统一采收、分拣后,应使用干净刀片切除采摘伤口较大部位。及时进行降温处理,降至叶片表面温度10 15,保持相对湿度90左右。9.1.2 二次降温 初级降温后再次降温处理,放在4 5 环境中充分预冷。运输 9.2.1 装筐 采摘降温后的茎尖装入塑料周转筐中,每层加放降温冰袋或冰冻瓶装水。DB 3203/T 10172022 4 9.2.2 运输 运输过程宜采用冷藏配送车。10
9、越冬保苗 剪取甘薯健康种苗,栽插于隔离网室,待缓苗发新叶后,定植于日光能温室,缓苗后打顶摘心,整个冬季每15 d20 d打顶摘心一次,并加强补光、增温管理,保证温室温度在10 以上;至第二年4月,温度回升,剪取15 cm20 cm分枝进行繁殖。11 种薯贮藏 贮藏准备 选择保温性好的半地下式或地下式贮藏窖,并进行清理、消毒等贮藏前准备,消毒方法为甲醛高锰酸钾熏蒸。种薯筛选 剔除破损、病害薯,注意轻装、轻运、轻放,堆放贮藏。贮藏管理 种薯入库后应高温愈合处理5 d7 d,而后打开门窗、气眼,降温散湿,当温度下降至15 时应关闭门窗,窖温稳定在13 15,相对湿度保持在8190为宜;中期(12月2
10、月)应以保温防寒为主,窖温保持在12 13 为宜,防止甘薯冻害、腐烂。12 生产记录 对生产过程各环节操作,特别是使用的农药、肥料及包装材料等名称、剂型规格、使用方法、使用时间、用量、次数及末次使用时间等进行记录,记录保存二年以上。DB 3203/T 10172022 5 A A 附录A (资料性)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见表A.1。表A.1 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剂 型 使用量 施药方法 时期 黑斑病 多菌灵 50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浸苗 10 min 栽插前 根腐病 多菌灵 50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浸苗 5 min 栽插前 甲基硫菌灵 85甲基硫菌灵 800 倍液 浸苗 5 min 栽插前 茎线虫病 辛硫磷 30微囊悬浮剂 20 倍液 浸苗 5 min 栽插前 斜纹夜蛾 甲维盐 2乳油 1000 倍液 喷雾 虫害发生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