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2311/T 0662023ICS 65.020.20CCS B 05DB2311黑龙江省黑河市地方标准DB2311/T 0662023黑龙江省黑河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黑龙江省黑河市春小麦分期精量施肥技术规程2023-11-27 发布2023-12-27 实施DB2311/T 066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河市农业农村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八一农垦
2、大学、五大连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宇、米刚、李馨宇、李洪波、王秋菊、张久明、张启昌、马献发、韩爱平、张明聪、陈雪莉、鹿文成、韩德志、王舒、马星竹、商全玉、蔡鑫鑫、王爽、张淑艳、李速、刘鑫、李靖阳、李金良、张崎峰、王松、刘安晋、张帅。DB2311/T 06620231黑龙江省黑河市春小麦分期精量施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生产的品种选择、种子质量及种子处理、选茬、整地、连片种植、分期精量施肥、有机与无机相结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地区,黑河市大豆采用垄作、小麦采用平作的大豆小麦轮作生产地区。本标准适用于中、强筋小麦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
3、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404.1-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525-2021有机肥料农业土壤化肥标准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北部小麦种植区黑河市区的小麦种植区。3.2 分期精量施肥肥料不同时期施用,即秋施肥、春施肥、叶面施肥,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分期施用不同量的氮、磷、钾肥,精准的把握施肥种类、施肥用量和施肥方法,减少养分的挥发和淋溶,有效提
4、高肥料的利用率。3.3 商品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生产出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无机械杂质、无恶臭、能直接应用于大田作物,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3.4 秋施肥指秋季作物收获后,根据下季所要种植作物的需要,结合秋耕整地而进行的土壤深施肥作业。3.5 测土配方施肥DB2311/T 06620232在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目标产量计算出需肥数量及所需要施用肥料的效应,而提出的 N、P、K 等肥料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3.6 基肥作物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3.7 种肥播种时施于种子附近
5、,或与种子混播的肥料。3.8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间所施用的肥料。4.种子及种子处理4.1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高产、抗逆性强、抗病性强、耐密植、抗倒伏的中、强筋小麦品种。4.2 种子清选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质量要达到GB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要求。纯度不低于 99%,净度不低于 98%,发芽率不低于 85%,种子含水量不高于 13%。5.选茬、整地、实行连片种植5.1 选茬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选用大豆茬无长残留性除草剂的地块,避免甜菜茬。5.2 整地坚持秋整地,整地质量要求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前茬无深翻基础的地块,要进行秋翻地或耙茬深
6、松,翻地深度为 30cm,深松要达到 35cm。前茬有深翻基础的地块,可耙茬作业,耙深 15cm。耙地采取对角线法,不漏耙,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高低差不大于 3cm。除土壤含水量过大的地块外,耙后应及时镇压。整地作业后,要达到上虚下实,地块平整,地表无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6.分期精量施肥配施有机肥技术6.1 基本原则分期施肥基本原则是肥料减施、稳产、优质、增效。分期精量施肥应采用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原则,采用精量种子包衣、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控氮补磷增钾,采用有机无机进行秋施底肥、春施种肥、关键生长期喷施叶面肥的分期施肥,提升植株养分吸收效率。DB2311/T 066202336.2
7、有机肥料参考用量按NY/T525-2021 有机肥料执行6.2.1 有机肥料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要求,有机肥料中重金属的限量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要求。表 1 有机肥料技术指标项目指标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30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以烘干基计),%4水分(鲜样)的质量分数,%30酸碱度(pH)5.58.5种子发芽指数(GI),%70机械杂质的质量分数,%0.5表 2 有机肥料限量指标要求项目指标总砷(As)(以烘干基计)/(毫克/千克)15总汞(Hg)(以烘干基计)/(毫克/千克)2总铅(Pb)(以烘干基计)/(毫克/千克)50总镉(Cd)(以烘干基计)
8、/(毫克/千克)3总铬(Cr)(以烘干基计)/(毫克/千克)150粪大肠菌群数,个/g100蛔虫卵死亡率,%95氯离子的质量分数,%杂草种子活性,株/kg6.2.2 商品有机肥用量:商品有机肥可替代氮肥 2035%,商品有机肥施用 2030 公斤/亩,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有机肥用低量,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有机肥用高量。6.3 化肥参考量6.3.1 土壤肥力分级农田土壤肥力主要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肥力判断的主要标准,土壤磷水平、钾水平、酸碱度水平DB2311/T 06620234分别以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低来衡量(表 3)。表 3 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土壤养分指标肥力等级pH有机质(克/千克)速效磷
9、(P,毫克/千克)速效钾(K,毫克/千克)高肥力6.57.02530200中肥力5.06.51525103080200低肥力5.01510806.3.2 总施肥量根据黑龙江黑河地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肥料的肥效反应,结合各地丰产栽培实践,春小麦各种养分施肥量见(表 4)。表 4 不同土壤肥力各种养分施肥量土壤养分指标肥力等级NP2O5K2O(公斤/亩)(公斤/亩)(公斤/亩)高肥力4.05.04.34.722.5中肥力54.75.02.5低肥力55.35.05.72.52.76.3.3 基肥基肥在秋收后深层施肥,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结合耕翻施入土壤。使用商品有机肥与化肥进行秋季深施底肥,深度 8
10、12cm。2/3 氮肥(减去追肥的量)、1/2 磷肥、1/2 钾肥及有机肥全部做底肥。(表5)表 5 春小麦基肥推荐用量肥力等级商品有机肥NP2O5K2ODB2311/T 06620235(公斤/亩)(公斤/亩)(公斤/亩)(公斤/亩)高肥力20.02.12.73.22.311.2中肥力23.32.72.32.51.21.3低肥力30.02.72.92.52.91.31.46.3.4 种肥春施 1/3 氮肥、1/2 磷肥、1/2 钾肥做种肥。采用肥下种上的分层施肥法。缺镁、硫、硼等中微量元素地区和地块需适量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6.3.5 追肥根据土壤养分和春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需肥特性进行叶面追
11、肥,采用大型机械喷施,4 叶期至拔节前喷施尿素 0.5kg/亩;抽穗期和扬花前喷施磷酸二氢钾 0.15kg/亩,加尿素 0.33kg/亩。兑水 20 喷施。7.播种7.1 密度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确定。实行精量播种。保苗密度 40 万株43 万株/亩为宜。7.2 播量及播量计算按每亩保苗株数、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净度和田间保苗率(一般为 90%)计算播量。其公式如下:每亩播量(kg/亩)=每亩保苗株数千粒重(g)发芽率(%)净度(%)106 田间保苗率(%)播量确定后应进行播量试验和播种机单口流量调整。播种前还应进行田间播量矫正。7.3 播种期及播种方法采用春季化冻后播种,
12、土壤化冻达到 5cm6cm 深时,及时播种。适合播期应在 4 月上旬。采用 15cm单条播,要边播种边镇压。镇压后的播深为 3cm4cm,误差不大于1cm。7.4 播种质量播前耢地,耢平后播种。播种和镇压要连续作业。播种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播量,总播量误差不超过2%,单口排种量误差不超过2%。匀速作业,作业中不停车。多台播种机联合作业时,台间衔接行距DB2311/T 06620236误差不超过2cm。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8.田间管理8.1 压青苗小麦 3 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 12 次。机车行进速度:1015 千米/小时,禁止高速作业。8.2 化
13、控防倒伏小麦拔节前叶面喷施壮丰安化控剂,每亩 40 毫升。8.3 化学除草按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执行小麦 3 叶-4 叶期防除杂草,防除阔叶杂草药剂选用 2,4-D 异辛酯、苯磺隆、唑草酮等,防除禾本科杂草药剂选用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等,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机械均匀喷施。8.4 防治病虫按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执行防治黑穗病:药剂选用戊唑醇、萎锈福美双种衣剂包衣,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拌种阴干后播种。防治根腐病:药剂选用选用咯菌腈、戊唑福美双拌种。防治赤霉病:药剂选用氰烯菌酯、丙菌唑于小麦扬花期兑水喷施。防治蚜虫:可在每百穗有 800 头蚜虫时,药剂选用生物药剂苦参碱、吡虫啉、氟啶虫胺腈喷雾。9.机械收获9.1 收获时期机械分段收获在蜡熟末期进行,机械联合收获在完熟初期进行。9.2 收割质量机械分段收获:割茬高度为 20cm25cm。麦铺放成鱼鳞状,角度为 4575 度,厚度为 6cm8cm,放铺整齐,连续均匀,麦穗不接触地面。割晒损失率不得超过 1%。籽粒含水量下降到 16%以下时,应及时拾禾脱粒。拾禾脱粒损失率不得超过 2%。机械联合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 15cm,综合损失率不得超过 2%,破碎籽粒率不超 2%,清洁率大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