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01 CCS B05 DB2302齐齐哈尔市地方标准 DB 2302/T 071-2024马铃薯松耕技术操作规程 2024-01-18 发布2024-02-28 实施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2302/T 071-202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齐齐哈尔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讷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讷河市气象局、讷河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
2、主要起草人:徐晓东、张玉宝、吴春梅、唐沈平、孙爱莲、刘淑云、胡锡英、李文成、姚卉、赵雪莹、王凯军、刘艳侠、李洪波、孙长容。DB2302/T 071-2024 1 马铃薯松耕技术操作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松耕生产的产地环境、种薯及其处理、选地与整地、播种、松耕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生产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齐齐哈尔市域内的马铃薯松耕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
3、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2475 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8133 马铃薯种薯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松耕通过松、翻、旋等操作结合,将30cm深耕层土壤耕暄,并减少对土壤的挤压,使土壤耕层疏松状态持续时间尽量延长。3.2 动力中耕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利用有动力旋耕培土功能的机械,通过对垄间旋耕实现除草、松土、培土、起垄或完成上述作业同时进行施肥等作业的过程。4 产地环境4.1 环境条件DB2302/T 07
4、1-2024 2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4.2 土壤条件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结构疏松、地势平坦、耕性良好的沙壤土,坡度不能超过 20,忌避低洼易涝地块,pH 值 5.57.5 为宜。5 种薯及其处理5.1 品种选择选择脱毒种薯原种或一级种,并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专用、优质、抗逆性强的非转基因马铃薯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 GB 18133 中一级种以上的质量标准要求。5.2 种薯处理5.2.1 催芽播前 20d40d,在散射光室温下催芽。待种薯芽长 0.1cm0.
5、5cm,见光芽颜色变浓绿色或紫色时,可切块播种。5.2.2 切刀消毒切刀要用 75%酒精消毒,每人两把切刀置于药液中,发现病薯后换用已消毒 5min 以上的切刀,药液 2h 更换一次。切块重量 40g50g,保留 1 个2 个芽眼。淘汰病薯、烂薯、龟裂薯和畸形薯。5.2.3 药剂处理拌种用滑石粉+甲基硫菌灵+霜脲氰锰锌+春雷霉素,滑石粉 22.5kg/公顷,药剂用量按药剂标签说明使用。6 选茬与整地6.1 选地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前茬宜选用玉米、杂粮、大豆茬,上茬应未使用过对马铃薯敏感的长残留除草剂。6.2 整地6.2.1 深厚耕层地块宜秋季深翻,深度 30cm35cm。DB2302/T 07
6、1-2024 3 6.2.2 中浅层耕层地块宜采用深松起垄方式,深松深度 30cm 以上。6.2.3 整地起垄秋季整地耙平后,可以使用动力中耕整地机起垄,垄底宽 80cm,顶宽 60cm,垄高 18 cm-20cm,行距 90cm。7 播种7.1 播期当 5cm 耕层温度稳定通过 7时即可播种。7.2 播法采用机械播种,开沟、施肥、播种、合垄、镇压连续作业,镇压后种薯上覆土厚度 8cm10cm。7.3 密度马铃薯栽种行距 80cm90cm,株距 18cm25cm,每公顷保苗 50000 株70000 株为宜。8 松耕管理8.1 耢地出苗前 7d10d 进行耢地,垄面耢去 2cm3cm 土,把握
7、好时间,注意防止伤害薯芽。8.2 松耕2d 后用动力中耕机培土,追肥同步进行。9 施肥9.1 基肥结合整地每公顷施用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30000kg,施肥应符合NY/T393的规定。9.2 种肥提倡使用马铃薯专用肥,45%马铃薯专用肥用量900kg/公顷。施肥应符合NY/T393的规定。9.3 追肥DB2302/T 071-2024 4 动力中耕和追肥同时进行,追肥用N:P:K=2:1:5肥料,300-450kg/公顷,培土12cm左右。施肥应符合NY/T393的规定。10 病虫草害防治10.1 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必须
8、使用化学防治时,农药应符合GB/T8321、GB12475和NY/T393的规定。10.2 晚疫病防治根据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和田间监测确定防治时期,一般在马铃薯现蕾期开始防治,防治药剂有代森锰锌、丙森锌、氟啶胺、氰霜唑、霜脲锰锌、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等,视天气、田间发病情况间隔5d10d喷施1次,药剂按标签说明均匀茎叶喷雾,应交替轮换使用。10.3 化学除草10.3.1 土壤封闭除草马铃薯播后苗前,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乙草胺+嗪草酮,或其复配制剂。按药剂标签说明均匀土壤喷雾。10.3.2 苗后茎叶除草杂草 2 叶5 叶期,马铃薯株高 10cm 以下,选用烯草酮或高效氟吡甲禾灵+砜嘧磺隆,或其复配制剂,按药剂标签说明均匀茎叶喷雾。11 收获11.1 杀秧在收获前7d用杀秧机进行机械杀秧;或者在收获前7d-10d用敌草快进行茎叶喷施,快速杀秧。11.2 机械收获用联合收获机起收。12 生产档案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产地环境、种薯及其处理、选地与整地、播种、松耕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