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1507 T 98-2023 《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50756       资源大小:444.2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1507 T 98-2023 《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pdf

    1、ICS65.020.01CCS B051507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DB 1507/T982023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 on afforestation ofLarix gmelinii(Rupr)Kuzen2023-11-28 发布2023-12-28 实施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 1507/T98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本文件由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林业和

    2、草原局、柴河林业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鲁海涛、常金财、牟亚男、齐雅静、宁心哲、程利、韩照日格图、郭明英、白玉荣、吕琳、李欣、王立军、孙双红、毛弘宇、武恩奇、景璐、李秋荣、李向飞。DB 1507/T9820231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兴安落叶松造林的造林地选择、林种、树种选择与组成、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苗木、整地、植苗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造林质量与成效评价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兴安落叶松适生区内的人工造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

    3、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LY/T 1000容器育苗技术DB15/T37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15/T389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造林基本原则兴安落叶松造林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良种壮苗、乔灌搭配、细致整地、精细栽培、合理密度、抚育保护的原则;坚持造林工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5造林作业设计工程造林项目

    4、的造林需要编写造林作业设计。造林作业设计应符合DB/T 389规定。6造林地的选择应符合DB15/T 389规定。7林种确定7.1公益林DB 1507/T9820232应符合DB15/T 389规定。7.2商品林应符合DB15/T 389规定。7.3兼用林应符合DB15/T 389规定。8树种选择与组成可与樟子松、云杉、白桦、杨树、山杏、山荆子等树种进行块状或带状混交。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混交应加大灌木的比重。9造林密度9.1密度调控原则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营造类型和培育目标等科学调整造林密度。立地条件差的地段,可适度加大初植密度。立地条件好的地段,可适当降低初植密度。9.2造林密

    5、度9.2.1造林密度选择造林密度要根据造林小班的立地条件和经营价值取向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宜为1667株(株行距2 m3m)2500株(株行距2m2m)/公顷,防护林带宜为850株(株行距2m4m)/公顷。9.2.2湿润、半湿润地区造林密度选择湿润、半湿润区宜为1250株(株行距2m4m)2500株(株行距2m2m)/公顷(南木、巴林、扎兰屯、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区)。9.2.3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密度选择干旱、半干旱区宜为830株(株行距2m4m)1000株(株行距2m5m)/公顷,林苗兼用林宜为2220株(株行距2m2m)2500株(株行距2m2m)/公顷(新巴尔虎右旗、新巴

    6、尔虎左旗、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等地)。10造林配置方式10.1配置原则采用防护效益显著和有利于落叶松生长的种植点配置方式。10.2种植行方向行的方向在风沙区与主害风方向垂直,低山丘陵区与等高线方向平行,平地以南北行为主。DB 1507/T982023310.3配置方式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山地、平原和低山丘陵区,“两行一带”是兴安落叶松主要造林模式,湿润、半湿润区林带间距6m8m,干旱、半干旱区林带间距8 m10 m,兴安落叶松林苗兼用林林带间距2 m3 m;行带内防护林宜采用品字形配置,用材林宜采用正方形、长方形配置。11造林苗木11.1两证和标签造林苗木应具备苗木检疫证书、苗木合格证和苗木标

    7、签(“两证一签”)。11.2苗木规格11.2.1裸根苗公益林造林苗木规格、商品林造林苗木规格应符合DB15/T 374的规定。11.2.2容器苗应符合LY/T 1000的规定。11.3苗木管理裸根苗起苗前应灌透水,起苗后应进行分级、蘸根、假植等处理。苗木运输到达造林地后如不能立即栽植,应及时拆捆假植。同一地块宜栽植同等级的苗木。容器苗可运到造林地后灌足地水后栽植。12整地12.1整地时间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在呼伦贝尔地区整地时间宜在造林前一年秋季进行。12.2整地基本要求整地以尽量减少自然植被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整地面积、体积以满足幼苗成活、初期生

    8、长为宜。12.3整地方法局部整地。常用块状整地(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带状整地(水平沟整地、机械开沟整地)。整地规格应符合DB15/T 389的规定。13植苗造林13.1造林时间在春季、雨季或者秋季造林。春季造林在苗木发芽前完成,以土壤解冻深度达到20cm30cm为宜。雨季造林在雨量充沛的7月至8月进行。秋季造林宜在苗木完全木质化,即地上部开始休眠,根系还在生长时进行。DB 1507/T982023413.2造林方法13.2.1裸根苗造林应采用植苗桶提运苗木,积极采用筑台、覆膜、蓄水渗膜、生根粉、菌根剂和深穴、降位、靠壁、深植、秋夯地等抗旱和防止生理干旱的栽植造林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宜大力推广

    9、坐水栽植。栽植穴的规格应为苗木根幅的1.5倍,栽植时苗木要舒根扶正,深浅适宜。先回填表土湿土,后回填新土,按“三埋两踩一提苗”方法造林,埋土深度为苗茎原土痕以上1cm2cm处。13.2.2容器苗造林尽量使用可降解的容器,如选用了根系不易扎透的容器,需将容器整体剥离或割破剥离露出基质,将已经剥离容器的苗木置于穴内,填土、挤实,整平穴面,土壤墒情不好时需灌足水,水干后覆干土至容器以上1cm3cm。13.2.3机械造林地势平坦,便于机械作业的地段采用开沟犁、植树机、挖穴机等进行机械造林。14抚育管理呼伦贝尔地区兴安落叶松覆土防寒区域划分见附录A,其他抚育措施应符合DB15/T 389的规定。15病虫害管理应符合DB/T 389的规定。16造林质量与成效应符合DB/T 15776的规定。17造林技术档案应符合DB/T 15776的规定。DB 1507/T9820235AA附录A(资料性)呼伦贝尔地区兴安落叶松覆土防寒区域划分呼伦贝尔地区兴安落叶松覆土防寒区域划分见表A.1。表 A.1 呼伦贝尔地区兴安落叶松覆土防寒区域划分序号区域覆土防寒1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水源林区否2呼伦贝尔高平原护牧林区否3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丘陵防护林区否


    注意事项

    本文(DB1507 T 98-2023 《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