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家口市地方标准冷凉区马铃薯智能灌溉技术规程ICS 65.020.20CCS B 05DB1307DB1307/T 44720242024-01-24 发布2024-02-24 实施张家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1307/T 447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张家口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张家口市农业高效节水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张家口市清水河河务中心、张家口市水务局水电及农村电气化管理中心、张家口市洋河河务中心、张家口市水利发展规划中心。本文件主要
2、起草人:张小帅、李淑玲、张玉翠、黄欣莉、王鑫、岑剑涛、王乙晶、石佳丽、康明磊、卢晓林、徐鹏翔、董万彪、周玉来、席建强、刘雪峰。DB1307/T 44720241冷凉区马铃薯智能灌溉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冷凉区马铃薯智能灌溉的灌溉系统、墒情监测、栽培要点、灌溉与追肥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张家口市冷凉区马铃薯智能灌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203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节水灌溉工
3、程技术标准GB/T 50485微灌工程技术标准SL 364土壤墒情监测规范DB1307/T 346马铃薯滴灌水肥高效利用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灌溉阈值以土壤体积含水量表征的启动灌溉临界点。3.2智能灌溉通过基于物联网的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对土壤状态进行监测,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特征,结合水肥一体化首部和滴灌等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的灌溉方式。4 灌溉系统4.1 系统组成4.1.1 系统包括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土壤水分监测系统每半小时采集一次,传感器的测定范围0100%、测量分辨率0.1%、测量精度3%,应用前需按SL 364对传感器进行标定。4.1
4、.2 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控制枢纽、输配水管网(干管与支管)及滴灌带(毛管)组成,配套设施包括过滤设备、施肥设备、计量控制设备等,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DB1307/T 44720242图1 智能滴灌系统结构图4.2 系统布设4.2.1 距根系横向 10 cm 处安装 3 个土壤水分传感器,位点深度距栽培面 20 cm、40 cm 和 60 cm。4.2.2 滴灌带及田间输水配套设施在马铃薯进入出苗前闷耕或幼苗期第一次中耕时布设。滴灌系统设计和布设应符合 GB/T 50485 要求,田间输水配套设施按 GB/T 20203 和 GB/T 50363 执行。4.3 系统运行与管理首部系统和
5、电磁阀应每年维护检修1次,叠片过滤器每个生育期拆洗1次;并经常监测水泵、水表、管道压力运行情况,保持水流畅通。4.4 报警系统土壤体积含水量高于30%时开始报警,土壤体积含水量持续6 h以上低于灌溉阈值时开始报警。5 墒情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及温度监测系统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传感器采集数值通过有线传输方式传递给数据采集控制器,随后数据采集控制器通过GPRS等远距离信号传输方式将土壤体积含水量及温度数据传递给滴灌首部PLC控制系统进行存储和分析。6 栽培要点参照DB1307/T 346执行。7 灌溉与追肥7.1 参数设定在 PLC 控制系统中设定灌溉阈值、参考灌溉量等灌溉控制参数,见表 1。在马
6、铃薯生长过程中,当土壤含水量小于马铃薯各生长阶段的灌溉阈值时,由控制系统先下发指令并通过 GPRS 传输方式控制电磁阀进行滴灌作业,灌溉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电磁阀结束灌溉作业。DB1307/T 44720243表1 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灌溉阈值与参考灌溉量生育期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灌溉阈值(%)田间持水量60%田间持水量75%田间持水量75%田间持水量65%参考单次亩灌溉量(m3)10.010.512.010.07.2 追肥制度幼苗期N-P205-K20肥料亩施用量分别为6 kg、4 kg和4 kg;块茎形成期N-K20肥料亩施用量分别为6 kg和6 kg;块茎膨大期N-K20肥料亩施用量为5 kg和10 kg,淀粉积累期K20肥亩施用量为4 kg随滴灌施入,施肥方式采用“1/4灌水-1/2施肥-1/4灌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