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CCS B 43张家口市地方标准DB1307/T 4222023鹅旱地饲养管理技术规范2023-05-22 发布2023-06-22 实施张家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07DB1307/T 422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张家口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赤城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工作站、张北县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袖、李春来、孙朕、闫婧姣、刘文芳、曹杰、赵娟、吕由、王晓燕、郝丽云、邢泰、任丽琴、格桑旺姆、马梁华、关琛、郭宝珠
2、、刘怡、张继荣、武红长、任聪妍、李艳玲、贺犇、李新华。DB1307/T 42220231鹅旱地饲养管理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鹅旱地饲养场舍环境、引种、饲养管理、消毒与防疫、废弃物处理、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张家口市鹅旱地饲养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6569-199
3、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T 36195-201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 5027-2008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266-2004无公害食品 鹅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032-2006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503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NY/T 5339-2017 无公害农产品 畜禽防疫准则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 67 号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场舍环境4.1选址鹅场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有足够和卫生的水源,鹅场周围
4、 1 km 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屠宰场等污染源,与其他养殖场的间隔距离至少 0.5 km 以上。4.2建筑布局鹅场的生产区和生活区必须相互隔离,场内人员、动物以及物品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净道和污道不交叉,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4.3鹅舍环境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满足不同阶段需要,舍内的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88-1999 要求,有防DB1307/T 42220232鸟、防鼠设施。4.4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2012 的要求。4.5水质量水源稳定,水质量符合 NY 5027-2008 的要求。5引种5.1雏鹅应来源于具有种禽生产许可证的种鹅场。5.2供种方需提供免疫记
5、录,引种证明和产地检疫合格证,做种鹅用的需提供系谱档案。5.3出壳雏鹅体重110 g。5.4挑选健壮的雏鹅。选择体态均匀,大小适合,眼睛大而亮、活泼、叫声洪亮,羽毛整洁,符合品种特点,两腿结实的健康雏鹅。6饲养管理6.1饲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应符合 GB 13078-2017 和 NY 5032-2006 的要求,建议参考使用供种方提供的营养标准。6.2雏鹅的饲养管理6.2.1雏鹅舍的准备雏鹅舍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并配有取暖设备,墙壁安装风机。进雏前应对鹅舍以及器具等进行清洁并消毒,调整水盘、料盘高度,雏鹅与料盘(水盘)应按 5:1 进行配置。进雏前 8 小时,应控制鹅舍温度稳定维持在 30左右
6、,舍内湿度保持在 60%65%。6.2.2雏鹅的饲喂6.2.2.1雏鹅入舍 2 小时内,应对其进行人工辅助饮水(含 2%的葡萄糖、0.03%的高锰酸钾、复合维生素等);2 小时后,人工辅助饲喂混有嫩黑麦草等的专用饲料,驯食后自由采食。6.2.2.2雏鹅的饲喂要做到少食多餐,1 周龄时,每天白天约饲喂 7 次,晚上约饲喂 3 次;2 周龄时,每天白天约饲喂 6 次,晚上约饲喂 2 次;3 周龄时,开始投放保健砂砾。6.2.2.3饲喂时,可将切碎后的多汁青绿牧草掺入育雏期精料中,供雏鹅自由采食,掺入比为 2:1。6.2.2.4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6.2.3温度与光照控制雏鹅 1 周龄前,全天光照,
7、且温度控制在 2530;1 周龄后,逐渐降低舍内温度,到 4 周龄时应保持舍内温度高于 20。6.2.4分群雏鹅的饲养密度,1 日10 日龄为 15 只/平方米20 只/平方米,11 日20 日龄为 10 只/平方米15只/平方米,21 日30 日龄为 8 只/平方米10 只/平方米。大群饲养时,每群不应超过 200 只。6.3生长鹅的饲养管理6.3.1生长鹅的饲喂DB1307/T 422202336.3.1.1当鹅生长到 4 周10 周龄时,转入生长鹅舍。6.3.1.2生长鹅每天白天约饲喂 4 次,晚上饲喂 2 次。喂料时,可按 4:1 的比例将切碎后的牧草与精料混合进行饲喂,且饲喂量应随着
8、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牧草长度应控制在 1.5 厘米左右。6.3.1.3鹅旱地饲养不设水上运动场,要保证饮水器内清水充足,每天早晚各清洗一次。6.3.2生长鹅的管理饲养员应在清晨、中午、深夜、以及喂料前后,进行巡栏。观察鹅只状态,对病鹅进行及时隔离与治疗,同时挑选幼小体弱的鹅只进行集中单独饲养,及时分群。7消毒与防疫7.1消毒7.1.1原则所有消毒措施应符合 GB/T 16569-1996 要求。消毒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防止交叉污染。7.1.2消毒剂消毒剂种类应定期轮换,并符合 GB/T 16569-1996 和 NY/T 5030-2016 的要求。7.1.3消毒制度7.1.3.1环境消毒
9、鹅舍环境每两至三周用 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一至两个月用百毒杀或消毒威消毒一次。大门口设置消毒池。7.1.3.2人员消毒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需取得健康合格证,并要定期进行体检。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消毒更衣。7.1.3.3鹅舍消毒进鹅或转群前将鹅舍彻底清理清扫干净,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用消毒药物全面喷洒,最后密闭熏蒸消毒。7.1.3.4带鹅消毒每周带鹅消毒 12 次。常用药物为 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7.1.3.5设备用具消毒运输雏鹅的车辆要进行清洗消毒;饮水用具、饲喂用具每周消毒 1 次。7.1.3.6鹅舍空置鹅舍清洗、消毒完毕后至下一批次
10、鹅进舍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两周,鹅舍空置期间,还应密封鹅舍,防止野鸟和鼠类等进入鹅舍。7.2对外隔离鹅场门口应设有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经过消毒池,消毒池的消毒液可选用 2%氢氧化钠溶液,但需定期更换,保持其有效性。7.3防疫鹅场疫病预防应符合 NY/T 5339-2017 的要求,同时还要结合鹅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疫苗、免疫程序和方法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7.4兽药使用DB1307/T 42220234兽药使用要符合 NY 5266-2004 和 NY/T 5030-2016 的要求。8废弃物处理粪便与废弃垫料等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应按照 GB 18596-2001 和 GB/T 36195-2018 的规定执行,不得随意擅自处置。9档案管理按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建立饲养管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