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家庄市地方标准 DB1301小麦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8-1-10 发布2018-3-20 实施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B 21DB 1301/T 2612018 I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石家庄市农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石家庄市种子管理站。本标准起草人:孟小莽、赵海龙、王灵敏、彭继宏、许豫南、孙花乔、杨丽宁。DB 1301/T 2612018 小麦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家庄市小麦良种生产技术的地块选择、原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配套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石家庄市小麦良种生产。2 规范性引用
2、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317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GB/T 17317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用于进一步繁殖良种种子。3.2 良种 用小麦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0%)的种子。4 地块选择 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
3、地力均匀,土壤通透性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松紧度适宜的重壤土、壤土地,前茬以大豆、玉米为好,应连片种植 200 亩以上,有 2 m 的防止机械混杂的隔离条件。禾本科杂草发生较重地块、有检疫性病虫草害地块不应做为繁种田。5 原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品种原种种子。原种质量:纯度99.9%、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0%。DB 1301/T 261201816 播种 6.1 底肥施用 肥料的使用符合NY/T 496 的规定,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玉米秸秆还田或使用有机肥;每亩施用纯氮7 kg8 kg、五氧化二磷8 kg9 kg、氧化钾4 kg8 kg。6.2
4、造墒播种 播前无大的降水过程应造墒播种。6.3 精细整地 精细粉碎秸秆,旋耕2遍3遍,深度15 cm20 cm,达到上虚下实,地块平整,无明暗坷垃,清除田边杂草。6.4 种子处理 播前应晒种,并用种衣剂拌种或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6.5 适时播种 6.5.1 播期 10月5日10月12日为播种适期。6.5.2 播量 具体播量应依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而定,一般在适宜播期内按每亩20万25万基本苗计算播量。晚播适当加大播量,晚播一天增加0.5 kg。6.5.3 播种方式 宜选用15 cm等行距机播,播深3 cm 5 cm,深浅一致,播种后实施镇压。7 田间管理 7.1 化学
5、除草 7.1.1 小麦三叶期气温高于10 时,防治禾本科杂草。7.1.2 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前防治阔叶杂草。21DB 1301/T 26120187.2 水肥管理 7.2.1 浇水 一类苗(冬前群体每亩80万100万蘖)拔节期浇春一水;二类苗(冬前群体每亩60万80万蘖)起身中后期浇春一水;三类苗(冬前群体每亩60万蘖)返青末起身初浇春一水。孕穗扬花期浇春二水,一般不浇第三水。7.2.2 追肥 结合春一水亩追施纯氮 4 kg6 kg,结合春二水亩追施纯氮 2 kg3 kg。7.3 防治病虫 7.3.1 小麦吸浆虫 小麦孕穗期进行蛹期防治,小麦杨花期进行成虫防治。7.3.2 小麦蚜虫 小麦穗期及早
6、进行防治。7.3.3 小麦白粉病 小麦穗期及时进行防治。7.4 化学防倒 小麦返青后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威胁的麦田进行化控防倒。7.5 田间去杂 7.5.1 苗期 返青后拔节前识别植株苗相、叶色等形态,拔除异型株;拔除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野燕麦等)。7.5.2 抽穗期 抽穗后根据本品种株型、叶姿,连根拔除异型株;拔除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野燕麦等)。7.5.3 成熟期 根据株高、穗形、叶色等主要特征特性严格去杂,田间检验纯度99.0%。8 收获贮藏 3DB 1301/T 26120188.1 在完熟期进行机械化收获。8.2 收获前将机器内部清理干净,不得留有其它小麦和杂草种子,一机一品种,专机收获。在收获、运输、晾晒等过程中,严防机械混杂。8.3 种子贮藏时进行药剂熏蒸处理,防止虫蛀、霉变、鼠害。每品种应单库贮存,做好标识,建立档案。DB 1301/T 261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