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CCS B 20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 8212023代替 DB/T 821-2009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2023-12-27 发布2024-02-01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3/T 821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63/T 821-2009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程,与DB63/T 821-2009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名称(见标题,2009版的标题);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3,2009版的3);删除了越冬率
2、的定义(见2009版的3.1);删除了青干草的定义(见2009版的3.2);删除了青贮的定义(见2009版的3.3);增加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定义(见3.1);修改了土地选择的要求(见4,2009版的4);修改了气候的要求(见4.1,2009版的4.1);修改了土壤条件的要求(见4.2,2009版的4.2);增加了灌溉水水质要求(见4.4);修改了整地技术的要求(见5.1,2009版的5.1);修改了施肥的技术要求(见5.2,2009版的5.2);修改了品种选择的要求(见5.3,2009版的5.3);增加了种子质量的要求(见5.4);修改了播种方式的技术要求(见5.5.2,2009版的5.4.2)
3、;增加了保护播种的技术要求(见5.5.2.1);增加了条播的技术要求(见5.5.2.2);增加了覆膜穴播的技术要求(见5.5.2.3);修改了播种量的技术要求(见5.5.3,2009版的5.4.3);修改了播种深度的技术要求(见5.5.4,2009版的5.4.4);修改了除草的技术要求(见6.1,2009版的6.1);删除了耙地的技术要求(见2009版的6.2);修改了灌溉的技术要求(见6.2,2009版的6.3);修改了追肥的技术要求(见6.3,2009版的6.4);增加了冬灌的技术要求(见6.4);修改了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见6.5,2009版的6.5);增加了病害防治技术要求(见6.5.
4、1);增加了虫害防治技术要求(见6.5.2);增加了农药使用技术要求(见6.5.3)修改了收获与加工的技术要求(见7,2009版的7);增加了天气选择的技术要求(见7.1.1)修改了刈割期的技术要求(见7.1.2,2009版的7.1)修改了刈割方式的技术要求(见7.1.3,2009版的7.2)DB63/T 8212023II增加了加工的技术要求(见7.2)删除了利用方式(见2009版的8);修改了更新的技术要求(见8,2009版的9);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饲草料技术推广站、乌兰县畜牧
5、兽医站、海东市乐都区畜牧兽医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可、拉旦、李林霞、刘更寿、杜雪燕、红卫、侯留飞、付弘赟、杜江、安林昌、王伟、王轲、石凡涛、马艳园、索南才让、刘玉炜、王廷艳、王小哲、陈永伟、马正麒。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DB63/T 82120231紫花苜蓿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饲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土地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收获技术、更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海拔3300m以下地区紫花苜蓿饲草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
6、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2697饲草青贮技术规程 紫花苜蓿NY/T 2700草地测土施肥技术规程 紫花苜蓿NY/T 2701 人工草地杂草防除技术规范 紫花苜蓿NY/T 2702紫花苜蓿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NY/T 2994 苜蓿草田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NY/T 4338 苜蓿干草调制技术规范DB63/T 1717-2018高寒地区紫花苜蓿越冬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测土配方施肥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
7、,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4土地选择4.1气候生育期0,积温l500,年降雨量500 mm,低于500 mm要且具备灌溉条件。4.2土壤条件DB63/T 82120232土层厚度30 cm以上,土壤肥沃,灌水方便,脱盐良好的沙壤土、壤土种植。4.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小于25度,没有积水,地下水位1 m以下。4.4灌溉水水质需有满足苜蓿生产灌溉的水源,水质符合GB 5084的有关规定。5种植技术5.1整地深耕30 cm以上,与耙细、耱平结合,达到土壤疏松、细碎、平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
8、使用激光平地。5.2施肥结合深耕,施20.0 t/hm以上农家肥或过磷酸钙0.6 t/hm以上作基肥后,按照NY/T 2700执行。5.3品种选择选择秋眠级指数4级以上的品种。5.4种子质量符合GB 6141三级以上。5.5播种5.5.1播种期4月上旬7月中旬播种。5.5.2播种方式5.5.2.1保护播种将苜蓿种子与燕麦或小黑麦等作物种子混合均匀后同步进行播种。5.5.2.2条播行距不小于12.5 cm。5.5.2.3覆膜穴播按照DB63/T 1717-2018中5.3.2执行。5.5.3播种量按照DB63/T 1717-2018中5.5执行。5.5.4播种深度DB63/T 821202331
9、 cm2 cm,播后镇压。6田间管理6.1除草按照NY/T 2701执行。6.2灌溉刈割后适时灌水,不可积水,临近刈割时不宜灌溉。6.3追肥第一茬草收获后追肥,按照NY/T 2700执行。6.4冬灌土壤封冻前进行冬灌。6.5病虫害防治6.5.1病害防治按照NY/T 2702执行。6.5.2虫害防治按照NY/T 2994执行。6.5.3农药使用规则按照NY/T 1276执行。7收获与加工7.1收获7.1.1天气选择连续4 d5 d以上晴天刈割。7.1.2刈割期现蕾期或初花期进行刈割。7.1.3刈割方式及次数采用机械或人工割草。当年新建植春播苜蓿刈割1次;留床苜蓿根据当地条件以每年2次3次,7.1.4留茬高度留茬高度7 cm;最后一茬刈割留茬高度为8 cm10 cm。DB63/T 821202347.2加工7.2.1制作青干草按照NY/T 4338执行。7.2.2制作青贮草按照NY/T 2697执行。8更新产量下降的苜蓿田块及时更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