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备案号: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DB63/T 0641990马铃薯高原号品种1990-12-19 发布1991-01-01 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63/T 0641990I前言本标准提出单位: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本标准起草人:谢连美王龙骧DB63/T 06419901马铃薯高原号品种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对高原号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特征以及经济性状等给予了描述,对其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适宜种植地区作了说明。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农技、生产单位、种子部门对该品种的鉴别、繁殖、检验、推广、收购和销售。2
2、引用标准GB1.187 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青Q/NY1286 青海省马铃薯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QNY3688 青海省编写六大作物品种标准的一般规定。3技术内容3.1品种来源1972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利用高原号(互助红洋棒star)卡它丁(katahdin)为组合进行有性杂交,实生繁殖后代单系培育,于1978年育成,原代号171,属solanumtuberosum.ssp.tuberosum1978年8月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品种合格证号0044。3.2特征特性3.2.1植株性状半光生幼芽顶端钝形、浅紫色、茸毛多,基部圆形、紫色。幼苗直立、绿色,株丛较繁茂,株形直立
3、,生长势强。株高80.05.0厘米,茎粗2.00.3厘米、色绿带有少数紫色素斑,茎横断面呈三棱形,茎翼微波状。分枝2.50.5个,着生在主茎中、下部。叶绿色、中等大、较厚、边缘平展。复叶椭圆形,长32.62.3厘米;顶小叶正椭圆形,尖端尖锐,基部中间形,侧小叶4.00.5对,排列紧密,对生和互生;次生小叶2.50.5个;托叶呈中间形。3.2.2花果性状聚伞花序,有312朵花,排列疏散。花蕾椭圆形、浅绿色,总花梗长11.14.5厘米、浅绿色,花柄节粉红色,萼片黄绿色、披针形。花冠浅紫色、直径3.40.2厘米,花瓣尖浅红色、基部浅黄绿色,上有浅黄色星形色轮。雌蕊花柱长,柱头绿色、三分裂,子房横断面
4、黄绿色。雄蕊五枚、黄色、花粉量少;可以形成少数绿色天然浆果,呈圆形、直径2.40.5厘米,每果种子数13025粒。3.2.3薯块性状薯块大、圆形、表皮光滑,白皮白肉,薯肉致密度较密,芽眼深、每薯82个,芽眉明显成弧形,脐部深0.460.10厘米。结薯浅、分散。薯块不整齐,见光变绿,休眠期9811天,休眠强度大。3.2.4经济性状整薯播种的单株产量614272克,薯块数6.51.5个,单薯重94.553.0克;切块播种的单株重650212克,薯块数4.00.5个,单薯重162.689.4克。薯块淀粉含量(16.53.2),空心率低于3。蒸食无怪味,薯块含水分较多。3.2.5生育期DB63/T 0
5、6419902播种期至出苗期32天,期间5积温385;出苗期至现蕾期31天,期间5积温412.6,现蕾期至成熟期97天,期间5积温1467.5。生育期128天,期间5积温1880.1;全生育期160天,期间5积温2265.1。3.2.6抗逆性生长期耐早、耐寒,不耐涝,不耐盐碱。3.2.7抗病虫害性3.3栽培技术要点选用前作为小麦茬口,排水性好的轻壤土,及早秋翻,耕深25厘米以上。4月中、下旬播种,亩播种量:切薯150公斤,整薯200公斤。播种方法:由于该品种植株不太高,水地和浅山适用等行距法下种,行距6070厘米,株距2530厘米。亩保苗:水地32003500株,浅山35003700株;脑山采
6、用穴播法,穴行距8090厘米,穴距3545厘米,每穴种23块薯、每块间隔10厘米左右,亩留穴2000。播种深度:水地1215厘米,浅山15厘米,脑山1013厘米。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80,每亩施:农家肥料3立方米以上,化肥纯氮7.912.5公斤,五氧化二磷2.53.4公斤,氧化钾8.511.9公斤。显蕾初期亩施纯氮2.54公斤。田间管理要注意该品种匍匐茎较长,结薯层浅的特点,要及时培土,其垄比一般品种高35厘米。川水地生育期内灌溉12次。3.4收获与贮藏收后不宜爆晒,挑选完整无病薯块下窖,薯块耐贮藏,可达半年以上,贮藏期窖温稳定在34,秋末冬初应做好开、闭通气孔工作。4生产能力及适应地区大面积种
7、植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1977年大通县后子河公社东风大队水地种植11.1亩,亩产2623公斤,同年乐都李家公社甘沟岭农科队在浅山旱地种植14.937亩,亩产2064公斤。本品种适宜在我省海拔2800米以下;年均温29.7、年降水量260590毫米的农业区川水、山旱地种植,并在甘肃、宁夏等省区栽培。DB63/T 06419903附录A(补充件)品种观察地点基本情况A.1地点西宁市莫家泉湾青海省农林科学院A.2时间19831986年A.3主要生态因素海拔2295.2米,年降水量374.1毫米,年均温4.9,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初日3月21日至28日,终日11月18日至21日,期间积温2743.3;稳定通过5初日4月2日至30日,终日10月1日至2日,期间积温2307.5。无霜期120140天。土壤类型栗钙土,土种黄麻土,质地粉砂壤。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质1.1772、全氮0.1054、全磷0.2542、全钾1.6779,碱解氮37.2ppm、速效磷24ppm、速效钾181.3ppm。地区属湟水流域灌区,灌溉条件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