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2187-2023 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9288       资源大小:867.7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2187-2023 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CCS B 65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 63/T 21872023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2023-11-20 发布2024-02-01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3/T 2187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海东市乐都区林业和草原站(海东市乐都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海东市乐都区药草台林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延瑾、张四康、于红妍、马吉良、胥彦

    2、、卢成保、齐培风、白灵娜、何淑琴、梁洪梅、荣艳芳、许彩梅、王克良、王占财、陈岳、拉莲梅、隆玉山、云占财。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63/T 218720231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丹巴腮扁叶蜂的术语和定义、危害、虫情调查、预测预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杉丹巴腮扁叶蜂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丹巴

    3、腮扁叶蜂属昆虫纲膜翅目扁叶蜂科,该虫害两年发生一代,是危害青海云杉枝梢部的一种昆虫。4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4.1形态特征4.1.1成虫体长11 mm14 mm,前翅长10 mm13 mm。雌虫头部橘红色,复眼黑褐色,触角黑色丝状、27节,第l节粗状,第3节最长。前胸背板后缘平直,侧角略后伸,黑褐或黑色,前部红褐色;中胸背板的中叶及侧叶橘红色,后胸黑色。翅烟灰色半透明,具青蓝色光泽,翅脉及翅痣黑色。足黑褐色;爪黄褐色。腹背蓝黑色,具较强光泽。4.1.2卵筒形,长 2 mm2.5 mm,中径 0.6 mm0.8 mm,初产卵乳黄色,渐为褐色,将孵化时中部紫黑色,两端稍带灰色,与初孵幼虫体色近似。4

    4、.1.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6 mm22 mm,灰黄绿色,头及末节褐黑色,具光泽。l龄幼虫体灰色,微带绿色。虫龄越大,体色越深。DB63/T 2187202324.1.4蛹初为鲜绿色,渐变为褐黄色。雄蛹体长13 mm14 mm,雌蛹体长15 mm18 mm。4.2生物学特性幼虫坠落入土后,以预蛹在土室内滞育21个月,第3年土壤解冻开始化蛹,4月下旬到5月为化蛹盛期。5月下旬初见成虫,6月中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始见幼虫,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7月下旬孵化结束。8 月上旬幼虫开始坠落入土,中旬为坠落盛期,8月下旬坠落结束。5危害5.1危害植物主要危害青海云杉,初孵幼虫出卵壳后爬到孵化处小枝上啃食针叶

    5、基部叶肉,少数针叶从基部食断,边食边排粪便于体后,2龄幼虫开始在针叶间吐丝连缀成网,在网内或附近取食,食剩针叶及粪便粘在网上逐渐形成虫巢。受害林分林相残败,林下中幼林针叶几乎被食殆尽,失去生长能力,林木处于濒死状态;成灾受害的云杉林地,针叶被取食殆尽,枝条上挂满虫巢,犹如火烧,植株衰枯死亡;邻近重害林地的中、幼林单株上,出现枯黄的虫害枝。5.2发生(危害)程度根据LY/T1681要求,丹巴腮扁叶蜂发生(危害)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具体的划分标准按照表1的要求。表1丹巴腮扁叶蜂发生(危害)程度划分标准6虫情调查6.1踏查每年开展一次,根据寄主树种分布情况设置线路,目测发生范围、危害现状、发

    6、现虫情达到轻度以上发生程度,进行标准地调查。6.2一般虫情调查6.2.1调查时间及次数发生年总计调查3次,4月下旬青海云杉萌芽展开期调查蛹,6月上旬青海云杉顶芽形成期调查成虫、卵,6月下旬青海云杉新梢封顶调查幼虫。次年4月下旬青海云杉萌芽展开期调查蛹调查1次。6.2.2调查方法发生程度危害程度虫态单位轻(+)中(+)重(+)有虫株树蛹头/株19101920 以上虫口密度幼虫条/50cm 标准枝35689 以上DB63/T 218720233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分每33.3 hm266.7 hm2设置三块面积0.1333 hm2的样地,样株不少于10株,填入标准地调查表(见

    7、附录A)。标准地设置调查后,采取对角线法抽取10株样树,在每个样树树冠上随机抽查1根50 cm长标准枝,统计虫口数,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调查表(见附录B和C),样树蛹调查采取对样树树冠下四分之一滞有土层开挖3 cm25 cm后进行数量统计,成虫调查将羽化蛹壳视为成虫。6.3系统虫情调查6.3.1卵期调查从成虫开始产卵起,逐日在固定标准地内的样树上标记10粒卵,观察记录,直至全部孵化为止,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调查表(附录D和F)。6.3.2幼虫期调查从幼虫开始活动起,在标准地内抽取样树10株,标记幼虫10头,逐日观察幼虫发育进度,直至幼虫坠落入土。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调查表,调查见附录D和附录F。6.

    8、3.3蛹期调查从化蛹结茧盛期起,在标准地内抽取样树10株,挖数其中的活蛹数,死亡的预蛹和蛹数,将活蛹带回后饲养逐日观察羽化,直至全部羽化为主。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和附录F。6.3.4成虫期调查于羽化终见期后,调查羽化蛹壳数量,或从成虫羽化初期开始,逐日统计成虫数量。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和F。6.3.5资料汇总6.3.5.1根据附录 D,汇总结果填入附录 E。6.3.5.2根据附录 F,汇总结果填入附录 D。7预测预报7.1物候期法用表2中植物的物候征兆来进行与各虫态对应的发生期的预测。表2丹巴腮扁叶蜂各虫态发生期与对应的物候发育进度物候特征化蛹盛期新梢顶芽开始膨胀成虫羽化期新梢枝生长开始产卵期新梢

    9、枝生长盛期卵孵化盛期新梢枝木质化盛期1 龄幼虫盛期新梢枝木质化开始2 龄幼虫盛期新梢枝木质化盛期3 龄幼虫盛期新梢枝木质化盛期DB63/T 2187202344 龄幼虫盛期新梢枝封顶5 龄幼虫盛期新梢枝封顶老熟幼虫坠土盛期停止生长7.2发生量预测7.2.1根据所调查的虫口基数,丹巴腮扁叶蜂的雌雄性比为 1.76:1,雌虫平均产卵量 253 粒,根据当地各虫态的平均死亡率,可通过有效虫口基数预测法,预测下一世代的发生量见公式(1)。P=P0ef/(f+m)(1-D).(1)式中:P下一代发生量;P0当代虫口基数;e雌虫平均产卵量;f雌虫数;m雄虫数;(1-D)生存率。注:1-D=(1-a)(1-

    10、b)(1-c)(1-d),a、b、c和d分别代表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羽化期的平均死亡率。DB63/T 218720235AA附录A(规范性)调查表样式丹巴腮扁叶蜂形态特征见图A.1。a)成虫 b)卵 c)幼虫 d)蛹图 A.1 黄腹阿扁蜂形态特征DB63/T 218720236BB附录B(规范性)调查表样式丹巴腮扁叶蜂标准地调查见表B.1。表B.1丹巴腮扁叶蜂标准地调查表单位名称:小地名:标准地号:标准地面积(亩)样树数(珠)寄主(品种)平均树高(m)平均树龄(a)林种平均胸径(cm)林分结构林分郁闭度坡度海拔(m)坡位坡向地位物盖度地被物种类土壤类型被害株数被害株率(%)说明:1.坡向按

    11、阴坡、阳坡、半阳坡填写;2.坡位份上、中、下填写;3.林分结构按纯林、混交林填写;4.乡镇代码:01-99,以县为单位统一编码;5.村代码:01-99,以乡为单位统一编码;6.固定标准地代码:编号 001-999;7.标准地号由 7 位数字组成,头两位为乡镇代码,中间两位为村代码,后三位为标准地代码。标准地号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调查日期:调查人:DB63/T 218720237CC附录C(规范性)汇总表样式丹巴腮扁叶蜂发生情况调查表见表C.1。表C.1丹巴腮扁叶蜂发生情况调查表地点:标准地号:代表面积(亩):虫口密度(头/50cm 枝),有虫株数(头/株)样树号虫口密度(头/50cm 枝)

    12、,有虫株数(头/株)样树号上中下上中下00101100201200301300401400501500601600701700801800901901020平均平均合计合计调查日期:调查人:DB63/T 218720238DD附录D(规范性)统计表样式丹巴腮扁叶蜂发生情况汇总表见表D.1。表D.1丹巴腮扁叶蜂发生情况汇总表汇总单位:单位:亩、块发生面积地点寄主树种面积调查代表面积标准地块数合计轻(+)中(+)重(+)备注汇总时间:汇总人:DB63/T 218720239EE附录E(规范性)汇总表样式丹巴腮扁叶蜂发育进度统计表见表E.1。表E.1丹巴腮扁叶蜂发育进度统计表标准地号:世代:代表面积

    13、:虫情级(轻、中、重):取样单位:累计虫口数卵幼虫蛹成虫调查日期样本单元总数数量%数量%数量%数量%使盛期盛期盛末期调查人:调查时间:DB63/T 2187202310FF附录F(规范性)调查表样式丹巴腮扁叶蜂发育进度汇总表见表F.1。表F.1丹巴腮扁叶蜂发育进度汇总表汇总单位:虫态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备注卵幼虫蛹成虫汇总人:汇总时间:DB63/T 2187202311GG附录G(规范性)汇总统计表样式丹巴腮扁叶蜂种群密度调查表见表G.1。表G.1丹巴腮扁叶蜂种群密度调查表标准地号:年份:世代:虫态:代表面积:虫情级(轻、中、重):取样单位:虫口数虫口数样本单元序号合计活虫数死虫数样本单元序号合计活虫数死虫数合计合计平均平均调查日期:调查人:DB63/T 2187202312HH附录H(规范性)汇总统计表样式丹巴腮扁叶蜂种群密度汇总统计表见表H.1。表H.1丹巴腮扁叶蜂种群密度汇总统计表汇总单位:标准地号调查日期调查株树有虫株数有虫株率(%)样本单元平均虫口(活虫)密度备注合计平均汇总日期:汇总人: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2187-2023 丹巴腮扁叶蜂监测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