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2220-2023 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49269       资源大小:741.6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2220-2023 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技术规范.pdf

    1、ICS93.080.20CCS P 66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 22202023风积沙填筑路基技术规范2023-12-27 发布2024-02-01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3/T 22202023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体要求.15 原材料.16 施工准备.26.1 施工机械.26.2 地表处理.26.3 取(弃)沙.26.4 试验段铺筑.27 路基施工.37.1 一般规定.37.2 运输.37.3 填筑.37.4 洒水闷料.47.5 整平碾压.48 质量验收.4附录 A(规范性)干振法确定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的方法.6附

    2、录 B(规范性)含水量测试方法.8DB63/T 2220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兴利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青海省交控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湟源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长安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心鹏、邓彩虹、陈晓堃、景钦鑫、愈发宁、马光旭、刘生斌、金鹏飞、宋永福、祝存玉、李慧、韩维龙、李斌华、周小花、李林龙、关博文、熊锐、李军、王

    3、瑞阳、何珍庆、曹轩豪。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DB63/T 222020231风积沙填筑路基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原材料、施工准备、路基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的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343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T 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90 公路

    4、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风积沙沙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堆积体。4总体要求4.1风积沙路基施工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经济合理”原则。4.2风积沙路基施工应将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4.3风积沙路基施工采用边施工边防护的方式,使土方工程、防护工程、防沙工程同步配套完成。路基填筑应完成一段、防护一段,确保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4.4施工中如发现风积沙颗粒粒径和级配有变化时,应按 JTG 3430 规定补做颗粒级配、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液塑限、CBR 等相关试验。4.5施工作业时应避开大风、大雨(

    5、雪)天气,若温度低于 0 应停止施工。4.6安全和环保施工应分别符合 JTGF90 和 JTG/T3610 规定。4.7冬雨期施工应符合 JTG/T3610 规定。5原材料5.1施工用风积沙不准许夹杂植物及树根等杂质。DB63/T 2220202325.2施工前应取代表性风积沙进行试验,按规定频率和方法取样,每公里不少于 1 组,风积沙试样应与施工路段保持一致。5.3通过干振法绘制不同的振动时间、干密度曲线图,确定最大干密度,具体方法按附录 A 执行。5.4风积沙的颗粒级配、最佳含水率、液塑限、CBR 试验方法应按 JTG 3430 规定执行,含水率测试方法按附录 B 执行。风积沙技术指标见表

    6、 1。表1风积沙技术指标类型粉尘量(%)含盐量(%)有机质含量(%)液限(%)塑限(%)技术指标50.3550266施工准备6.1施工机械6.1.1应结合气候特征、地形条件、工程特点、填料数量、填方高度、运输距离、工期等因素综合确定。6.1.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配备,综合考虑工程量大小、取(弃)沙运距、工期要求及设备能力等因素,并编制机械施工作业方案。6.1.3应具有高效、密封性好的特点,并满足现场施工要求。6.2地表处理6.2.1填方路堤施工前应对原地表进行处理,具体如下:a)原地面的坑、洞、穴等采用风积沙、砂砾等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b)基底为有机土、腐殖质、淤泥、种植土时,先清除后平整碾

    7、压;c)流动沙丘填方路段,先将沙丘推平,再进行洒水压实,达到规定压实度后进行下一步施工;d)填方路堤地基充分碾压,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6.2.2路基施工时,对于原地表清除的表土应集中堆放,便于环保利用。6.3取(弃)沙6.3.1路基施工取沙以沙丘为主,弃沙以沙窝为主。涵洞、通道及桥头附近不准许取(弃)沙。路线两侧取沙时,其宽度宜控制在路基两侧 20 m 平整带范围内,并与平整带施工相结合。当取沙量较大时,其宽度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路基两侧 40 m 的范围。6.3.2路线两侧取沙坑深度在 1 m 以内时,可将路堤边坡延伸至取沙坑底一并防护;当取沙坑深度大于 1 m 时,宜在路堤坡脚与取沙坑之

    8、间设置宽度不小于 3 m 的平整护坡道。6.3.3应移挖作填,减少弃方。弃沙时应纵向就近弃于路线两侧沙丘低洼地,且整平。挖方边坡高度超过 2 m 时,采用推土机或铲运机沿纵向运出。6.3.4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季节、路堑横断面形状、纵坡、横坡等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在夏季暴雨较为集中时应防止雨水对路堤、路堑的冲刷。取(弃)沙后应及时恢复。6.4试验段铺筑6.4.1试验路段填筑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小于 200 m。6.4.2应按松铺厚度 30 cm 进行试验,以确保压实层的均匀性。通过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及参数。6.4.3试验路段施工过程中应对压实度、含水率、平整度

    9、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及时撰写总结报告。DB63/T 2220202337路基施工7.1一般规定7.1.1路堤填筑按横断面全宽进行,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方式。7.1.2施工过程中应对路基中线、边线、宽度、纵断高程、横坡和边坡坡度等进行测量控制。7.1.3机械作业时,应根据现场地形、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调配图等,合理确定作业方案。填方集中工点,应有全面、详细的施工机械作业图。7.1.4路堤应进行包边防护,包边土应与风积沙路基施工交错进行。7.1.5路基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路基顶面进行封闭处理。7.2运输7.2.1运输车辆数量和运输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施工不中断。7.2.2每天开工前,检查运输车辆完好情况

    10、,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7.2.3运输风积沙的便道应提前规划,便道不允许影响正常施工。7.2.4运输过程中表面应覆盖。7.3填筑7.3.1路基填筑前将施工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均等网格,宜采用 5 m5 m 方格,并在路基两侧设置挂线或样墩,控制填料的用量及松铺厚度,见图 1 和图 2。图1样墩示意图标引序号说明:1网格线;2样墩。图2网格线设置示意图DB63/T 2220202347.3.2应按试验段确定的各层松铺厚度分层填筑,且路基两侧宜超宽 50 cm。7.3.3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7.3.4当地面横坡缓于 1:5 且基底经处理符合要求时,可直接分层填筑。地面横坡陡于 1:

    11、5 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3 m)并压实。逐台向上填筑,分层压实。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即可按一般填方施工。7.3.5若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的,应将先填路段挖成宽度不小于 2 m的台阶;同一时间填筑的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2 m。7.3.6初平应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整平方式,边上料边整平。同时应保证路基边线顺直,坡度一致、美观、整洁。表层应洒水湿润,确保不扬尘。7.3.7路床范围原状土符合要求的,可直接进行成形施工。低填、填挖结合时,应符合以上规定。7.4洒水闷料7.4.1根据风积沙含水率与最佳含水量计算所需洒水量,应按超过计算所需洒水量的

    12、1%3%洒水闷料,闷料时间不低于 4 h。7.4.2洒水时应保证整体均匀,确保碾压后的含水量满足设计要求。7.5整平碾压7.5.1宜采用平地机进行整平,整平后路基的横、纵坡应满足设计要求,接缝平顺。7.5.2初平后测定松铺厚度,不满足要求应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7.5.3路床应均匀、密实,路拱横坡度应与路面横坡度保持一致。7.5.4碾压宜采用重型压路机,按静压、振压相结合的方式。7.5.5施工碾压应按由外向内、由低向高进行,宜重叠 1/2 轮迹。施工过程中不可过振。7.5.6碾压过程符合下列规定:a)行驶速度为 2 km/h4 km/h,碾压结束时,采取纵向退行方式继续第 2 遍碾压,不准许

    13、掉头;b)全宽压实时,宜纵向分行进行,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曲线段由内向外,两行之间接头宜重叠 1/41/3 轮迹;c)纵向分段施工,下一段碾压时,纵向接头处宜重叠 1 m2 m,以确保接头处平顺过渡。8质量验收8.1风积沙路基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a)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和表土,压实基底;b)填方路基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不准许有明显碾压轮迹,不准许亏坡;c)设置施工临时排水系统,避免冲刷边坡,路床顶面不准许积水;d)在设定取沙区内合理取沙,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沙坑和弃沙场进行修整。8.2风积沙路基实测项目应符合表 2 规定。DB63/T 222020235表2风积沙

    14、路基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其他公路项次检查项目高速、一级公路二级三、四级检查方法和频率上路床00.3 m969594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0.3 m0.8 m969594下路床特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0.3 m1.2 m9695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0.8 m1.5 m949493上路堤特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1.2 m1.9 m9494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1.5 m1压实度(%)下路堤特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1.9 m939290按JTG F80/1附录B检查;密度法:每200 m每压实层测2处2弯沉(0.01 m)设计验收弯沉值按JTG F80/1附录J检查3纵断高程(mm)+10,-15+

    15、10,-20水准仪:中线位置每200 m测2点4中线偏位(mm)50100全站仪:每200 m测2点,弯道加HY、YH两点5宽度(mm)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 m测4点6平整度(mm)15203 m直尺:每200 m测2处5尺7横坡(%)0.30.5水准仪:每200 m测2个断面8边坡满足设计要求尺量:每200 m测4点8.3风积沙路基外观质量符合下列规定:a)路基边线与边坡不应出现单向累计长度超过 50 m 的弯折;b)路基边坡、护坡道碎落台不准许有滑坡、塌方或深度超过 100 mm 的冲沟。DB63/T 222020236AA附录A(规范性)干振法确定风积沙最大干密度的方法A.1仪器设

    16、备仪器设备如下:a)小型混凝土振动台:外形尺寸 50 cm50 cm,振动频率 2860 次/min,振幅 0.3 mm0.6,最小载重 75,具有足够刚度;b)试模:采用 JTG 3430 中粗粒料标准击实筒。主要包括试筒、套筒、底板等。试筒内直径 15.2cm,高度 17 cm。套筒内径与试筒相同,高 5 cm。套筒与试筒应配套,且与试筒紧密固定后内壁呈直线连接。底板为标准击实筒所配制的底板;c)秒表:精度为 0.1 s;d)烘箱:功率应大于 3 kw;e)电子天平:感量 0.01 g;f)台称:称量 10 15,感量不大于 5.0 g;g)塘瓷试样盘:30 cm50 cm4 cm;h)塑

    17、料桶:5 L;i)筛:小粒径的方孔筛;j)改锥、铁锤、毛刷、长把勺、刮平刀、铝盒、平直尺等:满足试验要求。A.2试验步骤A.2.1试验准备如下:a)取样时宜在沙丘表面 1 m 以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风积沙;b)对所取试样进行筛分,去除杂质后装入试样盘;c)将试样盘放入恒温 105 的烘箱中不少于 6 h;d)完全烘干的试样质量不小于 10。A.2.2试验步骤如下:a)放置:将试模放置于混凝土振动台上;b)固定:将干净的试筒、套筒与试模底板紧固好,取掉原标准击实筒中高度约 5 cm 的垫块,将固定好的试模放置于混凝土振动台上;c)填料:一次将烘干的试样填满试筒,且高出约 2 cm3 cm;d)振动

    18、:试模在振动台上不固定,连续振动,振动时间分为 1 min、2 min、3 min、4 min、6 min、8 min 等,振动过程中试模会随振动台的振动产生横向、纵向移动,人工随时将试模移至振动台中部,防止试模滑出振动台;e)刮平:按拟定的不同时间振动结束后,取掉 5 cm 高的活动套筒,采用刮平刀、平直尺沿试筒上沿口刮平,刮平刀应与试筒表面垂直;f)称重:用毛刷将试模外缘及地板周围风积沙刷干净,用台称称取风积沙的质量;g)干密度:计算按公式(A.1)进行:(A.1)DB63/T 222020237式中:风积沙干密度,g/cm3;M风积沙质量,g;V风积沙体积,cm3。h)振动曲线绘制:以干

    19、密度为纵坐标,以振动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出干密度与振动时间关系曲线。曲线上的峰值点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振动时间。若试验结果无明显的峰值点时,应进行补点或重做试验;i)试验结果:应以 3 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风积沙干振条件下的最大干密度值。若 3 次平行试验最大干密度值相差大于 0.03 g/cm3,应补做或重做试验;j)试验报告:颗粒分析试验结果,视比重试验结果,3次平行试验的干密度与振动时间关系曲线(3个曲线图),最大干密度值和最佳振动时间,振动台的型号、振动频率、振动周期等。DB63/T 222020238B附录B(规范性)含水量测试方法B.1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如下:a)烘箱:温度可控制在 105 110;b)天平:称量 2000 g,感量 0.01 g;c)干燥器、盛样盒。B.2试验步骤试验步骤如下:a)取具有代表性风积沙试样 100 g200 g,放入盛样盒内,在 105 110 恒温烘箱中烘干不少于 6 h;b)烘干后取出盛样盒,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0.5 h1 h,称重,准确至 0.01 g。B.3结果计算B.3.1含水率按公式(B.1)计算:(B.1)式中:w含水率,精确至 0.1;M湿沙质量,g;Ms干沙质量,g。B.3.2含水率测定应进行2次平行试验,取其算术平均值,若2次含水率相差大于2%时,应重新试验。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2220-2023 风积沙填筑公路路基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