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1.120CCS B 63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T 20702022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和更新技术规范2022-11-24 发布2023-01-01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3/T 20702022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草原项目服务中心提出。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国家公园科研监测评估中心、青海省林业草原项目服务中心、青海师范大学、北京中林智慧生态科技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永良、邓艳芳、马宏义、李文渊、赵持云、朵海瑞、张学元、安进
2、宝、慈建勋、韩晓玲、郭玉琴、马元杰、卓玛永吉、许乃军、尹炳芬、高红霞、褚成艳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63/T 207020221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和更新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内容、方法、流程等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自然保护区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8316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与验收LY/
3、T 2169 林业数据库设计总体规范LY/T 2174 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LY/T 2187森林资源核心元数据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中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基本要求4.1数据要求数据库建设数据要符合一致性、现势性、安全性、准确性、规范性要求。4.2更新建设周期根据数据类型不同、更新方式不同,分为定期更新和实时更新。a)定期更新: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主要要素无明显变化时,以行业和自然保护区中长期规划为周期每 5 年进行 1 次更新。b)实时更新:由自然保护区建设需要或因其环境影响发生数据类型、数据变化时要进行实时更新。基础数据库要每年更新 1 次,人为干扰影响小的区域可至 3 年或者 5
4、年;专题数据库可实时获取数据的直接入库,无法实时获取数据的 1 年更新 1 次。5建设更新内容5.1基础信息数据DB63/T 2070202225.1.1机构信息数据包括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管理情况、人口及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数据和管理单位的基本架构、人员基本档案、角色信息、操作日志、系统消息数据。5.1.2机构管理数据包括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日常审批业务、公文流转、内外部邮件和各种电子档案资料数据,保护区管理经营状况、保护对象、宣传科教相关图片和视频数据以及管理系统和网站管理相关数据。5.1.3资源信息数据包括保护区内景观、自然环境、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资源情况和保护利用情况数据。5
5、.1.4规划信息数据集包括保护区总体规划情况、基本建设批复情况、基本建设年度计划安排与完成情况和经费来源情况数据。5.1.5科技交流合作数据集包括国内(国际)联系情况、科研宣教、文物情况数据。5.1.6可持续利用数据集包括保护区旅游基本情况、土地利用开发、经济开发数据。5.2空间信息数据5.2.1行政区划空间数据由行政点与区界图层组成,按照行政区划所属类别建立省、地级市、县、乡镇、行政村要素集。5.2.2交通线路空间数据由道路、铁路、航道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宽度、铺装类型属性。5.2.3土地资源空间数据由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图层组成,建立名称、权属、
6、面积属性。5.2.4地形空间数据由等高线、高程点、山峰、河流、湖泊、水库图层组成。5.2.5功能区划空间数据由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外围保护地带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面积属性。5.2.6基础设施空间数据由管理处(局)、管理站(点),界牌(桩)、标示牌,哨卡,防火林带,瞭望塔,救护站,监测站(点)、管辖范围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类型属性。DB63/T 2070202235.2.7野生植物空间数据由野生植物分布点和分布范围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类型属性。5.2.8野生动物空间数据由野生动物分布点和活动范围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类型属性。5.2.9自然遗迹空间数据由自然遗迹分布点和
7、范围图层组成,建立名称、类别、类型属性。5.3专题监测数据5.3.1自然资源监测数据包括森林、草地、湿地、沙地等基本信息监测,自然资源监测,林草植被监测、野生动植物监测数据。5.3.2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包括自然资源碳储量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气象常规指标、土壤指标、水文指标监测数据。5.3.3森林灾害监测数据包括森林草原火灾监测、林草有害生物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和地质灾害监测数据。5.3.4社区发展监测数据包括生态旅游监测和社区经济信息监测数据。5.3.5业务管理监测数据包括巡护人员管理、安全保卫监测、规划与工程监测数据。5.4业务管理数据5.4.1资源信息数据包括自然资源数据、野生动植物数据、自
8、然与人文景观数据。5.4.2基础建设管理数据包括以下数据:a)政策法规数据包括国家、部门和地方颁布的自然保护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保护区的岗位责任制、财务、人事制度;b)规划数据,包括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数据;c)计划数据,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数据:d)工程建设数据,包括设施建设数据、保护工程建设数据、资源利用开发工程数据。5.4.3巡护执法数据包括以下数据:a)巡护计划,包括巡护路线、巡护计划和巡护日程数据;DB63/T 207020224b)巡护日志,包括记录每日的巡护情况数据,如发现的动植物,干扰信息等;c)执法数据,包括人为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管理
9、数据。5.4.4科研开发数据包括科研开发规划数据、科研开发计划数据、开发活动或项目的实施和监督数据。5.4.5宣教合作数据包括以下数据:a)宣教数据,包括宣传教育计划、活动安排,效果评价等数据;b)培训数据,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活动安排、考核与评定等数据;c)交流合作数据,包括国内外交流合作情况、国际性培训、联合保护、国际援助等数据。5.4.6参与社区管理数据包括以下数据:a)公众参与数据,包括科研单位、传播媒介、社区和社会团体、公安部门类机构参与的活动数据;b)社区共管数据,包括记录保护区行政村的社会经济数据。6建设更新方法6.1元数据各类元数据采用其原来的元数据建立时采用的方法进行建设更新。
10、未建立元数据的,依照LY/T 2187相关条款建立元数据。6.2数据交换格式用于建设更新的数据源及建设更新成果格式应为常见通用格式,非常见格式应转换为常用格式供交换。各类数据格式要求如下:a)矢量数据,主要包含*.shp、*.coverage、*.e00、*.mdb、*.vct 等;b)栅格数据,主要包含*.tif、*.img、*.tiff、*.grd、*.jpg 等;c)属性数据,主要包含*.mdb、*.xls/*.xlsx、*.dbf、*.xml、*.csv、*.json 等;d)其它数据,主要包含*.doc/*.docx、*.wps、*.avi、*.mpeg、*.pdf、*.txt、*.
11、mp3 等。e)空间数据交换时应符合 GB/T 17798 的规定。6.3数据建设更新方法按照数据属性不同,按5.15.4进行分类,并按表1进行数据建设更新。a)空间数据建设与更新:按本文件 7.17.3 执行;b)非空间数据建设与更新:首次建库要根据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报告和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为依据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和建设。按本文件 4.2 执行。DB63/T 207020225表1各类数据建设更新方法数据格式分类建设更新方法矢量数据空间数据使用数据装载软件,批量导入更新数据,并以适当的方法将原数据作为历史数据管理栅格数据空间数据使用数据装载软件,批量导入更新数据,并以适当的方法将原数据作
12、为历史数据管理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使用数据装载软件,批量导入更新数据,并以适当的方法将原数据作为历史数据管理其他数据非空间数据用最新数据更新原数据,并以适当的方法将原数据作为历史数据管理7建库和更新7.1建库和更新流程数据库建库和更新流程包括:a)准备:通过前期调研,以确定数据库更新内容;b)设计:首先对数据库更新内容进行总体设计,然后做进一步的详细技术方案设计,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同意(见附录 A);c)实施,在各环节开展数据质量控制的前提下,开展具体的数据获取、数据转换、数据整合及数据导入工作;d)成果管理,对已完成的数据库更新成果进行评审验收,进而完善技术方案及相关资料,与验收意见一并保留备份
13、,见图 1。图1数据建库和更新流程7.2矢量数据建设与更新7.2.1矢量数据获取对分版地形图和纸质地形图进行扫描、定向、几何校正、拼接等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屏幕矢量化。7.2.2数据处理对已完成矢量化的数据进行屏幕检查、编辑修改和拓扑关系处理;对GPS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处理。DB63/T 2070202267.2.3数据库建设与更新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由专人进行数据检查入库,通过后完成数据库建设及更新,填写元数据文件,参照LY/T 2169执行,矢量数据建库和更新见图2。图2矢量数据建库和更新7.3栅格数据建设与更新7.3.1栅格数据获取通过扫描,进行模-数的数字化转换,将遥感影像经采样和灰度量化转
14、换成离散的数字化影像。7.3.2数据处理通过栅格拼接、影响合成、重采样、重分级、代数运算等方法处理成入库数据。7.3.3数据库建设和更新借助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数据库建设更新时,除前期影像数据处理外,后期的两步与7.1一致,遥感影像数字化建库和更新见图3。DB63/T 207020227图3遥感影像数字化建库和更新7.4正射影像数据建设与更新7.4.1正射影像制作对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几何纠正、镶嵌,获取项目区卫星影像数据库。借助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处理,获取数字正射影像图。7.4.2数据库建设与更新进行数据库建设更新时,除前期正射影像数据处理外,后期的两步与7.1一致,遥感影像数字化建库和更新见图3
15、。8质量控制与要求8.1质量控制编制设计书参见附录A。8.2质量要求8.2.1空间数据数据库中空间数据质量必须满足GB/T 18316相关条款,保证数据图层齐全,要素完整;数据命名正确,格式符合要求;数学基础符合设计要求;图形要素拓扑关系正确。8.2.2非空间数据数据库中非空间数据质量必须符合LY/T 2174规定要求。DB63/T 2070202288.2.3元数据元数据质量应符合LY/T 2187规定要求。9更新成果更新数据库成果参照LY/T 2174执行。DB63/T 207020229AA附录A(资料性)更新设计书编写内容A.1引言A.1.1范围阐明本数据库更新设计书的具体目的,并指出
16、预期的效果。A.1.2参考资料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批文;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到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的来源。A.1.3术语和定义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A.2基本要求A.2.1数学基础规定数据更新过程中的数学基础,如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投影方式、计量单位、精度控制等内容。a)坐标系: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即用 2000 参考椭球,原点在地心的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Z 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
17、参考极方向,X 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的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 Z 辅的赤道面的交线,Y 轴与 Z 轴和 X 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英文简写为 CGCS2000;a)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b)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即一种等高横切椭圆柱投影。其投影带中央子午线投影成直线且长度不变,赤道投影也为直线,并于中央子午线正交。A.2.2数据交换格式规定数据更新过程中的数据交换格式,应符合本文件6.2的要求。A.3数据库更新内容详细规定数据库更新的内容,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的要求。A.4数据库更新总体流程按本文件第7章执行,以文字同流程图相结合的方式规范数据更新流程。DB63/T 2070202210A.5数据库更新方法按照某种分类方法,如数据范围、数据类型、更新级别等,详细说明数据库更新流程及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导入等详细说明,内容应符合本文件的第6章第7章的要求。A.6数据质量检查规范数据质量检查的流程、数据检查的内容、数据评价、缺陷分级、评价标准与方法等,内容应符合本文件8.2的要求。A.7更新成果详细指出数据库更新所要求的更新成果,必要时以列表或摸板的方式列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