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CCS B 39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 63/T 11202023代替 DB63/T 1120-2012绿色食品食用菌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范2023-12-27 发布2024-02-01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3/T 1120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63/T 1120-2012绿色食品食用菌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程,与DB63/T 1120-2012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b)
2、更改了“生产场所”(见 4.2,2012 年版的 4.2);c)更改了“原料预湿”(见 9.1,2012 年版的 9.1);d)更改了“建堆”(见 9.2.1,2012 年版的 9.2.1);e)更改了“灭菌”(见 9.4,2012 年版的 9.4);f)更改了“接种方法(见 9.5.2,2012 年版的 9.5.2);g)更改了“覆土后管理”(见 9.6.3,2012 年版的 9.6.3);h)增加了“防治方法”(见 9.9.3.2,2012 年版的 9.9.3.2);i)增加了“附录 A”(见附录 A 表 A1 序号 1);j)增加了“接种量”(见 9.5.2);k)更改了“储藏”(见 9
3、.10.3,2012 年版的 9.10.3);l)更改了“附录 C”(见附录 C,2012 年版的附录 D);m)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 2012 年版的 3.13.8);n)删除了“采后处理”(见 2012 年版的 9.10);o)删除了“鸡腿菇生产能力情况表 A 表 A1 序号 1”(见 2012 年版的附录 A);p)删除了“附录 C”删除(见 2012 年版的附录 C)。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国庆、张广生、李满财、郭国寿、王文
4、清、李洪英、赵兰、王新卫、鲍义瑞。本文件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DB63/T 1120-2012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DB63/T 112020231绿色食品食用菌鸡腿蘑菇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食用菌鸡腿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产量指标、栽培季节、品种选择与菌种生产技术要求、栽培管理、生产技术等。本文件适用于河湟谷地绿色食品食用菌鸡腿菇生产时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728
5、食用菌术语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658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的术语和定义。4产地环境条件4.1产地环境符合NY/T 391的规定。4.2生产场所用砖石建造菇房,日光温室,拱棚等设施,宽6.00m13.00m,高2.00m7.00m,长20.00m70.00m,房内设床架,层距0.06 m0.70 m,床宽1.00 m1.50 m,下层离地0.30 m,上层距屋顶1.00 m1.30m。床架间隔0
6、.80m1.00m,菌床侧护板高0.15m0.20m。温室、拱棚上覆薄膜、遮阳网或保温被等,并设通气口。5产量指标10/15.00/,生产能力见附录A。DB63/T 1120202326栽培季节春季栽培3月下旬开始发料,4月下旬播种,6月下旬出菇,至10月下旬采收结束。7品种选择与菌种生产技术要求7.1品种选择选用丰产、抗病、优质的鸡腿菇品种。7.2菌种生产的技术要求符合NY/T 528的规定。8栽培管理8.1栽培工艺流程菌种基质配制建堆发酵装袋接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采后管理出菇结束。8.2菌种基质原料的要求以棉籽壳为主料,麦秆、牛粪5%、石膏粉和石灰等为辅料。原材料符合NY/T 5099的
7、规定。8.3菌种基质配制棉籽壳82%、麦秆10%、牛粪5%、生石灰1%、石膏1%。肥料使用符合NY/T 394的规定。9生产技术9.1原料预湿按配方将菌种基质主料和辅料依次加入搅拌机中先进行干料搅拌均匀,然后加水再进行搅拌至均匀,湿度控制在65%68%。9.2菌种基质发酵9.2.1建堆料堆底部宽1.50 m1.70 m,高1.00 m1.50 m,长度不限,在料堆中留距离为0.25 m0.30 m的通气道。建堆后用塑料薄膜覆盖。9.2.2翻堆发酵期间共翻堆3次4次,当菌种基质中部料温达到65时维持12h后进行翻堆。将外围的料翻到中部,下部的料翻到上部。最后一次翻堆后在培养基表面消毒。翻堆方法见
8、附录B,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和D。9.2.3菌种基质发酵标准DB63/T 112020233菌种基质发酵后呈棕褐色,无异味;质地疏松柔软,手握成团,轻轻抖动就可散开;pH7.008.00;含水量55%60%。9.3装袋选用长0.40 m0.45 m、直径0.20 m的清洁、牢固、无毒、无污染的聚乙烯袋做菌包。发酵后菌种基质装袋时料面要压紧、压平,内部稍松,装料量一致。菌种基质装后灭菌。9.4灭菌采用常压灭菌法,装锅时根据灭菌锅的大小一层一层排放,上下对齐。灭菌温度达到95后保持12h以上。降温至60时出锅并冷却,冷却至常温并移进接种室。9.5接种9.5.1接种环境在无菌室、无菌箱或接近无菌状
9、态的房间中接种。先将接种工具、消毒用品及接种室消毒,接种前用75酒精消毒,将接种工具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后,再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30s进行灭菌,待其冷却后备用。菌种符合NY/T 528规定。先剔去菌种的表层及接种块,用消毒过的接种铲将菌种分解至黄豆粒大小,解开袋料,将菌种接入菌种基质料表面,扎好袋口。接种完毕后,将袋料移入发菌室。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9.5.2接种量菌种与菌种基质料之比为1:3050。9.5.3发菌管理9.5.3.1发菌室环境发菌室干燥、黑暗、通风良好,温度保持2025。9.5.3.2发菌将接种后的菌袋接种面向上单层平放或23层叠放在消毒后的发菌室内,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
10、每次半小时。及时检查发菌情况,处理污染菌袋,每日消毒一次,7 d10 d翻包一次。30 d40 d菌丝长满菌袋后进行覆土出菇。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及附录D。9.6覆土9.6.1覆土材料选择及处理覆土材料要求结构疏松,孔隙度大,通气性好,有一定团粒结构。如:农田土、菜园土及泥炭土等。用1%石灰将覆土消毒后,暴晒1d2d,用石灰水调节覆土PH 7.07.5待用。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D。9.6.2建畦覆土前1d2d将菇房、菇床消毒,在菇床上撒0.30cm厚石灰粉。去除菌袋,将菌包横排或竖排在床内,菌包间距3.00cm。排满后,向菌包表面消毒,用细土(直径1.00 cm2.00 cm)填满缝隙,
11、并覆覆粗土DB63/T 112020234(直径1.00 cm1.20 cm),覆土厚度为2.50 cm2.80 cm,用喷雾器进行喷水,以看到土粒发亮为准。第二天再次少量喷水,土层含水量达到22%后覆膜,隔2天3天揭膜透气1 h2 h。9.6.3覆土后管理当菌丝布满土层表面的80%90%时,揭膜覆细土,厚度0.80cm1.00cm,细土的含水量约32%,菇棚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棚温度1222。喷雾加湿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30min40min,给予弱的散射光,光线强度为100 Lux800 Lux。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D。9.6.4出菇管理覆土后约18 d20 d,土表层即出现
12、白色原基,菇房空气湿度85%90%。菇棚温度1620,加强通风换气,给予弱的散射光,光线强度为100 Lux800 Lux。9.7采收与贮存9.7.1采收标准子实体长至8.00 cm10.00 cm,菇柄与菇帽粗细基本一致,产品质量符合NY/T 749的规定。9.7.2采收方法子实体丛生的可采大留小,用刀将大的从菌柄基部切下,注意不要动摇其它子实体;单生的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旋转拔出,刮去菌柄基部的泥土,按序摆放在容器中,容器符合NY/T 658的规定。9.7.3储藏4以下储藏,储藏4 d7 d,10以下,储藏1 d4 d。9.7.4菇床的整理采收一潮(茬)菇后,清理干净菇床,用细土将菇坑填平,菇
13、床用1%石灰水喷雾消毒,土壤湿度控制在30%40%。消毒药剂和方法见附录C和D。9.8追肥出菇期间的追肥,每潮菇采收后追肥一次,肥料使用符合NY/T394的规定,追肥量及方法见附录D。9.9病虫害防治9.9.1防治原则采用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药剂使用符合NY/T 393的规定。采前7 d10 d禁止用药。9.9.2病害防治9.9.2.1病害种类霉菌、褐腐病、软腐病、猝倒病及细菌性病害等。9.9.2.2防治方法主要以化学药剂消毒和防治为主,药剂使用和方法见附录C和D。9.9.3虫害防治DB63/T 1120202359.9.3.1虫害种类菇蝇、螨类、菇蚊等。9.9.3.2防治方法物理防治:菇
14、棚门窗及通风口安装防虫网,在菇床面上交替挂黄、蓝板每亩3540块,及时清除菇棚周围及内部菇根、烂菇、废料、杂草、杂物。化学防治: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药剂使用和方法见附录C和D。DB63/T 112020236附录A(资料性)鸡腿菇生产能力情况表表A.1给出了鸡腿菇生产主料、辅料配方及产量。表A.1鸡腿菇生产能力情况表序号主料辅料亩产量()1棉籽壳 82%、麦秆 10%、牛粪 5%、生石灰 1%、石膏 1%、豆饼 1%、糖 0.60%、磷酸二氢钾 0.20%、硫酸镁 0.20%96262棉籽壳 82.00%、麸皮 10.00%、玉米粉 5.00%生 石 灰1%、石 膏1%、糖0.60%、磷
15、酸二氢钾 0.30%、硫酸镁 0.10%94933棉籽壳 70.00%、麸皮 20.00%、玉米粉 7.00%生 石 灰1%、石 膏1%、糖0.60%、磷酸二氢钾 0.20%、硫酸镁 0.20%9126DB63/T 112020237附录B(资料性)发酵过程表表B.1给出了鸡腿菇建堆时间及注意事项。表 B.1发酵过程表翻堆时间注意事项第一次建堆后 5d7d将麦麸、玉米粉、尿素、过磷酸钙等料逐层加入,注意调节堆料的含水,培养基湿度 55%60%第二次第一次翻堆后 5d6d将石灰粉加入,调节水,培养基湿度 55%60%第三次第二次翻堆后 4d5d注意调节水分,培养基湿度 55%60%第四次第二次翻
16、堆后 2d3d注意调节水,培养基湿度 55%60%DB63/T 112020238附录C(资料性)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推荐表表C.1给出了病虫害防治农药名称使用对象、用药时期及使用方法。表 C.1 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推荐表用药时期对象农药名称商品名称使用方法最后一次翻堆培养料表面50%多菌灵霜可宁400倍液喷雾接种前工具、接种空间气雾杀菌剂、75%酒精用3来苏或5的石炭酸的喷雾器进行喷雾,沉降粉尘达到净化接种室。用气雾杀菌剂4g熏蒸30min。接 种 空 间的 消 毒杀 菌 应23种药剂交替使用。覆土前覆土材料0.2%高锰酸钾高锰酸钾400600倍液喷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晒2d。65%代森锌代森
17、锌500700倍液喷雾真菌5%氨基寡糖素水剂氨基寡糖素3000倍液喷雾3%中生菌素水剂1000倍液喷雾病害细菌8%宁南霉素水剂1000倍液喷雾菇蚊、蝇菇净500倍液喷雾螨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虫害糖醋液诱杀酒、糖、醋、水以1:2:3:4比列配制。DB63/T 112020239附录D(资料性)鸡腿菇生产中追肥用量及用法推荐表表D.1给出了鸡腿菇生产中追肥名称及追肥用量。表 D.1 鸡腿菇生产中追肥用量及用法推荐表名称用量尿素0.5%溶液进行喷过磷酸钙0.3%溶液进行喷施菇根汤鲜菇根脚冲洗后。加水煮沸10min-15min,取其过滤液,再加清水10倍20倍喷施豆浆2黄豆磨浆,加水至80.00100.00,喷施菇床300.00400.00培养基培养基浸出液加10倍凉开水。葡萄糖25%的白糖液麸皮水5麸皮水浸出液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