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3 T 1201-2023 小蠹虫防控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49113       资源大小:1.36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3 T 1201-2023 小蠹虫防控技术规范.pdf

    1、ICS65.020.20CCS B 16DB63青海省地方标准DB 63/T 12012023代替 DB63/T 1201-2013小蠹虫防控技术规范2023-08-28 发布2023-11-01 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3/T 1201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代替DB63/T1201-2013小蠹虫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与DB63/T1201-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见

    2、 1,2013 年版的 1);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c)增加了小蠹虫(见 3.1)d)删除了凝脂(见 2013 版的 2.1);e)增加了引诱剂(见 3.4)f)增加了驱避剂(见 3.5);g)删除了种群(见 2013 版的 2.5);h)删除了子坑道(见 2013 年版的 2.9);i)删除了植物检疫(见 2013 版的 2.10)j)删除了期距(见 2013 年版的 2.12)k)增加了诱捕器(见 3.8)l)更改了虫情监测调查(见 4,2013 年版的 3.1);m)删除了调查时间的确定(见 2013 版的 3.5);n)删除了饵木调查法(见 2013 年版的 3.6.3)

    3、;o)删除防控对策(见 2013 版的 5);p)更改了防控措施(见 6,2013 年版的 6);q)更改了效果评价(见 7,2013 年版的 7);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黄南州麦秀林场、青海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黄南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富忠、邓梅、薛永贵、马志婷、于春梅、马建元、万玛南杰、仁增多杰、马玉婷、赵汉章、扎巴江才、赵旭阳、王晓婷、王生发、史兴国、孔祥波、孙万桂、多杰仁青、何丹、陈雪琳、李静雯、卡毛花、钱玉林、胡岳、马民忠。本文件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DB63/T1201-2013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63/

    4、T 120120231小蠹虫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小蠹虫防控的术语和定义、虫情监测调查、预测预报、防控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小蠹虫的监测和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2011-2012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LY/T 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小蠹虫鞘翅目小蠹科昆虫的统称,包括小蠹属、大小蠹属、齿小蠹属、切梢小蠹属、

    5、四眼小蠹属、木小蠹属、拟齿小蠹属等。3.2侵入孔小蠹虫入侵树木时,穿凿在树皮上的孔道。3.3羽化孔新成虫羽化后由蛹室穿出的孔。3.4引诱剂由植物产生或人工合成的对特定昆虫有引诱作用的活性物质。3.5DB63/T 120120232驱避剂又称昆虫驱避剂,是由植物产生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驱避昆虫作用的活性物质。3.6发生程度林业有害生物在自然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3.7危害程度林业有害生物对其寄主树木所造成的实际或预测危害大小。3.8诱捕器用来引诱和捕获小蠹虫的器具。4虫情监测调查4.1人工调查与无人机调查根据寄主树种分布情况设置踏查线路,沿线路实地调查是否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将踏查数据填入

    6、表A.1。或以山头地块为单位,采用无人机拍照成像,观察油松或云杉针叶是否存在变黄、变红或树木死亡现象,将调查结果记入表A.2。4.2标准地调查在踏查中发现有害生物时,应设标准地进行详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置标准地,随机选取不少于 30 株树,进行每木调查,检查树干上是否有侵入孔、新鲜凝脂、排出木屑、羽化孔等主要危害特征,统计健康木、虫害木、枯死木,确定危害程度。填写表 A.3、A.4。4.3危害程度判定标准小蠹虫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见表1。表1小蠹虫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项目低虫低感轻中重备注有虫株率(x)/%x2%2%x10%10%x20%x20%大小蠹属枝梢被害率(y)/%y5%5%y10%1

    7、0%y20%y20%切梢小蠹属当年虫害木或枯死木数量(z)/株Z1 株1 株Z3 株3 株Z9 株Z9 株以小班为调查单元,株/小班。成灾指标按照 L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中的表 2 小蠹类成灾指标执行,即受害株率 60%以上,死亡率 6%以上。4.4系统调查4.4.1越冬代成虫调查DB63/T 120120233小蠹虫越冬代成虫扬飞前至新一代成虫羽化初期,在小蠹虫发生区及毗邻地区的油松林或云杉林边缘或林中空地、山脊向阳处设置不少于3套小蠹虫诱捕器。诱捕器设置方法参见附录E.1,5d7d调查一次,并对诱到的小蠹虫分类统计、除害处理。填写表A.5。4.4.2卵、幼

    8、虫、蛹、新成虫调查在5月9月,剥皮调查、统计小蠹虫虫态、数量、种类。主要小蠹虫识别特征见附录B。每隔3d5d监测一次。将调查结果记入表A.6。5预测预报5.1发生期预测5.1.1期距预测法根据小蠹虫在林间发育进度调查和虫龄相应发生的平均期距值,预测各虫态或虫龄发生期。按照公式(1)计算。ABC.(1)式中:A下一虫态发生期;B当前虫态发生期;C期距5.1.2物候预测法根据小蠹虫发育进度与周围其它植物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物候关系预测发生期。参见附录D。5.2发生量预测预测下一代发生量,按照公式(2)计算。012DDEFGHDD.(2)式中:D下一代虫口数量;D0当代虫口数量;E成虫雌性比;F每雌产卵

    9、量;G孵化率;H老熟幼虫存活率;D1化蛹率;D2羽化出孔率。6防控技术措施6.1营林措施6.1.1防治时间6月中下旬9月上旬。DB63/T 1201202346.1.2防治方法营林措施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防治:a)风倒木处理:发生危害林分内发现的风倒木、风折木就地剥皮处理,对剥离的树皮和树干以及剥皮现场除害处理。b)虫害木处理:发现虫害木局部剥皮处理,伤口用稀泥涂抹。现场喷洒生物杀虫剂。c)剩余物清理:将林分内受小蠹虫入侵的梢头、枝条、枝桠等剩余物清运出受害林分外除害处理。6.2引诱法和驱避引诱法防控6.2.1引诱法按照附录E.1,挂有引诱剂的诱捕器在小蠹虫越冬代成虫活动或新一代成虫羽化的1周前设

    10、置完毕。不同小蠹虫因生活史差异选择最佳时间设置。具体生活史参见附录C。设置后5 d7 d调查一次。6.2.2驱避引诱法按照附录E.2,驱避剂和挂有引诱剂的诱捕器在小蠹虫越冬代成虫活动或新一代成虫羽化的1周前设置完毕。不同小蠹虫因生活史差异选择最佳时间设置。具体生活史参见附录C。设置后5d7d调查一次。6.3以虫治虫在被小蠹虫产卵的云杉上有少量虫粪排出时采用单株双面胶片悬挂法进行释放寄生螨。释放数量根据树体干径、冠幅、树势、害虫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确定。具体见附录F。6.4以菌治虫采用车载式远程高压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机将寄生菌按配比稀释均匀喷洒在每株树干。具体见附录F。6.5打孔注药法采用人工或机械

    11、的方法在受害树干钻孔,将内吸性的药物导入树干。具体见附录F。6.6药剂喷干法用背负式喷雾机或担架式喷雾器对云杉大小蠹危害株进行透翠杀虫套装喷干防治。具体见附录F。7效果评价7.1营林措施防治效果评价营林措施防治完成后,通过公式(3)进行营林措施防治效果评价。121100%JJIJ.(3)式中:I除害处理率(%);J1防前风倒木、虫害木、剩余物数量;J2防后风倒木、虫害木、剩余物数量。DB63/T 1201202357.2引诱法和驱避引诱法防治效果评价5d7d检查统计一次。检查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小蠹虫成虫数量,使用表A.5记录,以诱虫量为指标,比较和评价其效果。7.3其他措施效果评价在秋季,通过

    12、公式(4)和(5)进行当年防治效果跟踪检查与评价,并填写表 A.7。121100%LLKL.(4)式中:K虫口减退率;L1处理前虫口数;L2处理后虫口数。122100%1NNMN.(5)式中:M防治效果;N1防治区虫口减退率;N2对照区虫口减退率。DB63/T 120120236AA附录A(资料性)小蠹虫调查记录表表A.1给出了小蠹虫虫情踏查记录表。表A.1小蠹虫虫情人工调查记录表调查人调查时间踏查线路编号植被类型监测点乡村(林班)小班(小地名)林木组成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主要寄主树种的年龄(年)种苗来源其他林分因子(林分林地条件、卫生状况、郁闭度等)记述调查结果是否有小蠹虫危害小蠹

    13、虫种类危害状(虫害木,枯死木,是否有侵入孔等)被害寄主危害部位分布状况(单株、团装、片状)其他说明表A.2给出了小蠹虫无人机调查记录表。表A.2小蠹虫无人机调查记录表调查人调查时间踏查线路编号植被类型监测点乡村(林班)小班(小地名)油松、云杉针叶异常状况(发黄、发红、树木死亡等)异常面积(亩)其他说明DB63/T 120120237表A.3给出了小蠹虫虫情调查标准地记录表。表A.3小蠹虫虫情调查标准地记录表乡镇(林场)名称:乡镇(林场)代码:村名称:村代码:标准地号:地点描述:小班面积(亩):标准地面积(亩):土壤质地及土层厚度(cm):坡向(阴、阳)及坡度:植被类型:林木组成:郁闭度:主要寄

    14、主树种平均年龄(年):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发生类型(安全、偶发、常发):代表面积(亩):其他病虫:样株号树种树高胸径是否有侵入孔是否有新鲜凝脂是否排出木屑是否有羽化孔健康木虫害木枯死木备注12合计有虫株率(%):寄主树木枯死率(%):危害程度:轻中重表A.4给出了小蠹虫虫情调查发生情况汇总表。表A.4小蠹虫虫情调查发生情况汇总表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标准地总数标准地总面积调查总株数低虫低感合计轻中重备注合计表A.5给出了小蠹虫诱捕器(驱避剂)调查记录表。表A.5小蠹虫诱捕器(驱避剂)调查记录表防控区(监测点):引诱剂(驱避剂)种类:诱捕器(驱避剂)编号及诱捕量日期天气(晴、阴、雨等)1

    15、234调查人备注DB63/T 120120238表A.6给出了小蠹虫发育进度调查记录表。表A.6小蠹虫发育进度调查记录表监测点名称:监测日期:发育阶段越冬代成虫卵幼虫蛹新成虫调查株号总株数侵入孔数量死活死活死活死活死活羽化孔数量备注12合计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死亡率(%)调查人:日期:年月日表A.7给出了防治效果调查汇总表。表A.7防治效果调查汇总表乡镇(林场)名称:村名:防治区对照区防治区标准地号处理措施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对照区标准地号处理措施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1122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DB63/T 120120239BB附录B(资料性)主要小蠹虫识

    16、别特征B.1光臀八齿小蠹 Ips nitidus EggersB.1.1形态额面有一大颗粒;翅盘底面光亮;翅盘两侧各有四齿,四齿中第1齿极小;第1齿与第2齿间的距离最大。B.1.2寄主云杉。B.1.3危害状侵入孔与树干成45角,树干上部或树干基部有浅褐色木屑。B.1.4危害部位干、枝。B.1.5成虫及坑道光臀八齿小蠹各虫态及坑道见图B.1。图B.1光臀八齿小蠹各虫态及坑道卵幼虫蛹成虫坑道坑道DB63/T 1201202310B.2香格里拉齿小蠹 Ips shangrila Cognato and SunB.2.1形态翅盘两侧各有四齿,其中第2与第3齿着生于共同的基部上;四齿间第3齿与第四齿间距

    17、离最长,第2齿与第3齿间距离最短。B.2.2寄主云杉。B.2.3危害状针叶变浅绿色,树干上或树干基部有褐色木屑。B.2.4危害部位干、枝。B.2.5成虫及坑道香格里拉齿小蠹各虫态及坑道见图B.2。图B.2香格里拉齿小蠹各虫态及坑道卵幼虫蛹成虫坑道坑道DB63/T 1201202311B.3东方拟齿小蠹 Pseudips orientalis(Wood and Yin)B.3.1形态体形圆柱形;鞘翅两边各有3齿三齿间距23间距略大于12间距。B.3.2寄主云杉。B.3.3危害状母坑道从交配室向偏左右延伸(形如八卦图案),每个卵室有3个5个卵(与其他小蠹虫的唯一区别)。B.3.4危害部位干。B.3

    18、.5成虫及坑道东方拟齿小蠹各虫态及坑道见图B.3。图B.3东方拟齿小蠹各虫态及坑道卵幼虫蛹成虫坑道坑道DB63/T 1201202312B.4横坑切梢小蠹 B.minor HartingB.4.1形态鞘翅沟间部的刻点较稀疏;自翅中部各沟间部有一列竖毛;鞘翅斜面第2沟间部不凹陷,竖毛的颗粒和竖毛依然存在,直到翅端。B.4.2寄主油松。B.4.3危害状母坑道从交配室向左右(横向)延伸(与其他小蠹虫的唯一区别),针叶变红色或红褐色,树干上或树干基部有浅褐色木屑。B.4.4危害部位干、梢。B.4.5成虫及坑道横坑切梢小蠹各虫态及坑道见图B.4。图B.4横坑切梢小蠹各虫态及坑道幼虫蛹蛹成虫坑道危害状DB

    19、63/T 1201202313B.5云杉大小蠹 Dendroctonus micans KugelannB.5.1形态体型大;口器上中部平滑无点;额面刻点不相交合。B.5.2寄主云杉。B.5.3危害状被害树干上有倒漏斗状(与其他小蠹虫的唯一区别)或不规则形状的凝脂块,凝脂块颜色随时间的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灰白色。树干基部有红褐色或灰褐色木屑。B.5.4危害部位干、根。B.5.5成虫及坑道云杉大小蠹各虫态及侵入孔见图B.6。图B.5云杉大小蠹各虫态及侵入孔卵幼虫蛹成虫坑道侵入孔DB63/T 1201202314B.6黑条木小蠹 X.lineatus OlivierB.6.1形态体表光泽较弱;触角

    20、锤状部两侧对称;额面的颗粒数量较少,雌虫的颗粒均细;鞘翅底面褐色,上面有5条黑色纵带,带形长而宽阔;刻点沟不显著,由微弱的刻点组成。B.6.2寄主云杉。B.6.3危害状侵入孔与树干垂直,母坑道直到木质部2 cm4 cm后,分别向左右年轮方向延伸,母坑道浅黑色。树干或者树干基部有白色木屑(与其他小蠹虫的唯一区别)。B.6.4危害部位干、根。B.6.5成虫及坑道黑条木小蠹各虫态及坑道见图B.6。图B.6黑条木小蠹各虫态及坑道卵幼虫蛹成虫坑道坑道DB63/T 1201202315B.7云杉四眼小蠹 Polygraphus polygraphus LinnaeusB.7.1形态全身密被灰黄色鳞片;触角

    21、鞭节所占的比例较长,锤状部较短;前胸背板占体长的比例较大,鞘翅狭短。B.7.2寄主云杉。B.7.3危害状母坑道弯曲。针叶变淡绿色,在树干或树干基部油深褐色木屑。B.7.4危害部位干、枝。B.7.5成虫及坑道云杉四眼小蠹各虫态及坑道见图B.7。图B.7云杉四眼小蠹各虫态及坑道卵幼虫蛹成虫坑道坑道DB63/T 1201202316CC附录C(资料性)主要小蠹虫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生活史C.1主要小蠹虫生物学特性光臀八齿小蠹、香格里拉小蠹、东方拟齿小蠹、云杉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黑条木小蠹、四眼小蠹等主要小蠹虫在青海天然林区一年发生一代。光臀八齿小蠹、香格里拉小蠹、东方拟齿小蠹、横坑切梢小蠹、

    22、黑条木小蠹等小蠹多半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下(10 cm20 cm)和灌丛中越冬,少数在树皮下越冬;云杉大小蠹多半以成虫或幼虫在树皮下越冬,少数在土壤下越冬;四眼小蠹多半以幼虫、蛹、成虫在树皮下越冬,少数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土壤下(10 cm20 cm)和灌丛中越冬。C.2主要小蠹虫发生危害规律一是纯林重于混交林;林缘重于林内;林中空地周围重于林内;郁闭度小的重于郁闭度大的;散生木(孤立木)重于疏林地;阳坡和半阴坡的受害重于阴坡;人畜活动频繁、偷砍滥伐多的林分受害重于人畜活动少、偷砍滥伐少的林分。二是对寄主树势的选择上,主要危害风倒木、风折木、衰弱木和濒死木云杉。三是在对立地条件的选择上,土

    23、壤肥沃、植被丰富等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受害较轻,土壤贫瘠、易受洪涝灾害的河滩、沟等地方危害较重。C.3主要小蠹虫生活史表C.1给出了光臀八齿小蠹生活史。表C.1光臀八齿小蠹生活史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虫态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越冬代成虫卵幼虫蛹新一代成虫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越冬:DB63/T 1201202317表C.2给出了东方拟齿小蠹生活史。表C.2东方拟齿小蠹生活史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虫态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越冬代成虫卵幼虫蛹新一代成虫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越冬:表C.3给出了香格里拉小蠹生活史。表C.3香格里拉小蠹生活史四月五月六月七

    24、月八月九月虫态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越冬代成虫卵幼虫蛹新一代成虫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越冬:表C.4给出了黑条木小蠹生活史。表C.4黑条木小蠹生活史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虫态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越冬代成虫卵幼虫蛹新一代成虫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越冬:DB63/T 1201202318表C.5给出了四眼小蠹生活史。表C.5四眼小蠹生活史(幼虫越冬)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虫态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幼虫蛹新一代成虫卵幼虫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越冬:表C.6给出了云杉大小蠹生活史。表C.6云杉大小蠹生活史(幼虫越冬)四月五月六月七

    25、月八月九月虫态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幼虫蛹新一代成虫卵幼虫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越冬:表C.7给出了云杉大小蠹成虫越冬。表C.7云杉大小蠹成虫越冬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虫态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成虫卵幼虫蛹新一代成虫始见期:始盛期:盛期:盛末期:越冬:DB63/T 1201202319DD附录D(资料性)小蠹虫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D.1给出了小蠹虫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D.1小蠹虫各虫态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越冬虫态各发生期的物候关系虫态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成虫出孔山杏开花盛期柳絮扬飞杜鹃花期,榆叶梅、紫丁香花初期杜鹃花末期,樱桃花盛期卵柳絮扬飞杜鹃

    26、花初期杜鹃花盛期杜鹃花末期,樱桃花盛期幼虫杜鹃花末期,樱桃花盛期马蔺花盛期,忍冬、小檗、银露梅初期绣线菊、锦鸡儿盛期狼毒花盛期,金露梅初期蛹绣线菊,锦鸡儿盛期银露梅、山丹花盛期银露梅、山丹花盛期金露梅盛期以成虫越冬当年新成虫银露梅,山丹花盛期金露梅盛期铁线莲盛期,柳兰初期铁线莲末期,柳兰盛期蛹杜鹃花盛期杜鹃花末期,樱桃盛期马蔺花盛期、绣线菊、锦鸡儿盛期狼毒花、金露梅盛期当年成虫绣线菊,锦鸡儿盛期狼毒花盛期,金露梅初期银露梅、山丹花盛期金露梅、铁线莲盛期卵狼毒花盛期,金露梅初期银露梅,山丹花盛期金露梅、铁线莲盛期铁线莲末期,柳兰盛期以幼虫越冬当年幼虫银露梅,山丹花盛期金露梅盛期铁线莲、柳兰花期D

    27、B63/T 1201202320EE附录E(资料性)诱捕器与驱避剂设置方法E.1诱捕器设置方法E.1.1诱捕器设置位置根据不同的小蠹虫,诱捕器设置在不同位置。a)齿小蠹属、横坑切梢小蠹属等喜光性小蠹虫:诱捕器设置在林缘、林中空地、山脊及集中受害区等处的向阳面。b)木小蠹属、四眼小蠹属、大小蠹属等喜阴性小蠹虫:诱捕器设置在林内、沟内等处的向阴面。E.1.2诱捕器设置间距根据小蠹虫发生危害程度设置诱捕器。a)轻度发生危害林分:间距 30 m50 m 一套(在虫害木、风倒木及枯死木附近设置)。b)中度发生危害林分:间距 20 m30 m 一套(在虫害木、风倒木及枯死木附近设置)。c)重度发生危害林分

    28、:间距 15 m20 m 一套。E.2驱避剂和诱捕器设置方法小蠹虫扬飞期,在其危害林分内设置诱捕器和驱避剂,形成“一推一拉”的防控效果,不同受害林分内,诱捕器和驱避剂设置在不同位置。a)孤立木、散生木、古树名木受害的:将驱避芯直接钉在受害寄主树干 1.5 m 高度处。b)林缘受害的区域:沿林缘或林中空地间隔约 20 m30 m 设置小蠹虫诱捕器,在林中平行于诱捕器间隔 50 m 处交叉设置小蠹虫驱避剂。c)林分中心受害的区域:1)受害区域直径30 m:在林分受害中心设置 1 套诱捕器,离受害区域中心点 30 m 处以三角形方式设置 3 套驱避剂。2)受害区域直径 30m60m 之间:在受害区域

    29、 1/2 半径处以三角形方式设置 3 套诱捕器,诱捕器的外围离受害区域中心 60m 处交叉设置 3 套驱避剂。3)受害区域直径60 m:按林缘受害区域设置诱捕器和驱避剂。DB63/T 1201202321FF附录F(资料性附录)小蠹虫防治药剂(天敌)用量表表F.1给出了小蠹虫防治药剂(天敌)用量表。表F.1小蠹虫防治药剂(天敌)用量表防控措施防治时间药剂(天敌)用法用量备注以虫治虫6 月底7 月上旬寄生螨用法:揭开双面胶片一面隔离纸贴在树体基部较平滑处压紧;揭开另一面隔离纸,将指行管管口稍向下固定在胶片上,拔下棉塞,将棉塞粘挂在树体上即可。用量:胸径(cm)20000 头/cm。释放后 20d

    30、 进行防效调查。以菌治虫5 月中旬6 月底寄生菌用法:采用车载式远程高压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机将生物药剂均匀喷洒在每株树干。用量:1000 倍1500 倍液。防治后抽取 10 株喷雾防治树每 2d 调查一次,调查生物药剂寄生率或害虫死亡数。若喷药后 1d2d 天内降雨,应对防治作业区进行补喷。打孔注药法6 月底7 月底杀虫剂用法:在受害树主干基部距地面 30 cm 处钻孔,钻头与树干成 45角,沿主干各方位上下错位钻下斜孔,钻深达木质部。胸径 15cm 以下钻 1 个2个孔;胸径 15 cm30 cm 钻 2个3 个孔;胸径 30 cm 以上钻 4 个5 个孔;注药后用泥封好注药口。用量:0.3 mL/cm1 mL/cm,稀释 3 倍10 倍液,注药量充足不应溢出。防治 10d15d 后调查虫口数。药剂喷干法5 月底7 月初透翠杀虫套装用法:用背负式喷雾机或担架式喷雾器对云杉大小蠹危害株进行透翠防治,喷药直至树干表面明显润湿。用量:100 倍1500 倍液。防治 10d15d 后调查虫口数。若喷药后 2d 内降水,应对防治作业区进行补喷。_


    注意事项

    本文(DB63 T 1201-2023 小蠹虫防控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dealItalian2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