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1789-2023 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室建设规范.pdf
-
资源ID:1548683
资源大小:340.6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61 T 1789-2023 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室建设规范.pdf
1、ICS01.120CCS A 00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7892023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室建设规范Construction criterion for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nucleic acid testing room inslaughter house2023-12-22 发布2024-12-22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7892023I目 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选址.15建设要求.16人员要求.27管理要求.2DB61/T 1789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 GB/
2、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陕西蒲城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陕西创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渭南市动物卫生工作站、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钰杰、张岩、赵敏、邢爱云、王志华、陈萌、王端勇、范真玮、郭蓉、吕欢欢、郭忠义、李淑琴、邹赐玺、张润连、白东宁。本文件由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电话:029-86254600地址:西安市未央路 28 号邮编:710016DB61/T 178
3、920231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室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屠宰企业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室的选址要求、建设要求、人员要求、管理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生猪屠宰企业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室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9489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选址检测室应在厂(场)区内独立设置,远离
4、生产区、生活区,有完善的给排水系统、通风良好。5建设要求5.1检测室的防火和安全通道的设置应符合消防相关要求,所有疏散出口都应有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措施,应有灭火器材,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5.2检测室应设置有试剂配制室、样品提取室、扩增分析室、废弃物处理室。5.3检测室主入口应有进入控制设施或措施,符合 GB 19489 要求。5.4检测室入口处应有明显的生物安全标识。5.5电力、给排水、照明、温湿度控制及消杀等应符合 GB 50346 要求。5.6应有洗手池及非手动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眼装置。5.7应有对检测室废水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专用设施,排放符合 GB 8979 要求。
5、5.8应有防鼠、防虫等设施。5.9墙面、地面应防腐、防水、易清洁和消毒。检测室台面应坚固、防水、耐酸碱、易清洁和消毒。5.10检测室内各功能区间宜设置传递窗。5.11检测室基本仪器设备配备情况见表 1。DB61/T 178920232表 1检测室基本仪器设备配备表功能区基本仪器设备试剂配制室超净工作台、离心机、移液器、冰箱样品提取室生物安全柜、低温高速离心机、水浴锅、微量移液器、核酸提取设备扩增分析室荧光定量 PCR 仪、电脑、打印机废弃物处理室高压灭菌锅、废弃物浸泡桶6人员要求6.1应配备不少于两名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应具备独立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能力。6.2应持有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资格证书。6.3应熟悉仪器设备使用方法。6.4应定期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7管理要求7.1制度应建立检测室管理、样品管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消毒、试剂药品管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阳性检测结果上报等制度。7.2档案记录7.2.1应建立人员、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检验规程、原始记录填写、检验报告填写等档案,保存期不少于 2 年。7.2.2应有样品登记、操作过程、检验报告、仪器设备维护及校准、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消毒、留样等记录,记录保存期不少于 2 年。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