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61 T 1644-2023 小麦合理耕层构建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8516       资源大小:428.4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61 T 1644-2023 小麦合理耕层构建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CCS B 05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6442023 小麦耕层合理构建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illage layer in wheat 2023-03-15 发布 2023-04-15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1/T 1644202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雨养麦田.2 5 灌溉麦田.2 DB61/T 1644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

    2、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东、林祥、赵建兴、李军、杨林、王瑞、杨静。本文件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电话:029-87082854 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712100 DB61/T 16442023 1 小麦耕层合理构建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

    3、了麦田耕层合理构建的术语与定义及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麦田的土壤耕作与培肥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675.6 保护性耕作机械 第6部分:秸秆粉碎还田机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121.1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22 土壤检测 第22部分: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环刀法 NY

    4、/T 1334 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 NY/T 1782 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耕层合理构建技术 ration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lough layer 为优化耕层土壤物理结构,调节土壤水、肥、气、热,营造有益微生物生长环境,提升土壤肥力,同时优化肥料在耕层的空间分布,提高肥效,在秸秆还田和/或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旋耕、深松、整平镇压、耙耱、按比例分层施肥相配合的综合技术体系。3.2 联合耕播 integrated tillage and sowing 用多功能农业机械,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深松

    5、、按比例分层施肥、镇压整平、精量播种、播后镇压、耙耱等工序的耕作播种方式。3.3 土壤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soil moisture 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DB61/T 16442023 2 4 雨养麦田 4.1 前茬处理 4.1.1 前茬秸秆粉碎还田。小麦留茬高度15 cm,秸秆粉碎长度10 cm,粉碎合格率95%;玉米留茬高度8 cm,玉米秸秆粉碎长度10 cm,宽度1 cm,粉碎合格率95%。4.1.2 粉碎的秸秆均匀抛撒。4.2 夏季休闲 小麦播种之前保持地表秸秆覆盖。4.3 施有机肥 土壤耕作前均匀撒施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应符合NY/T 1334的规

    6、定,施用量为15000 kg/hm222500 kg/hm2;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 525的规定,施用量为2000 kg/hm24000 kg/hm2。4.4 耕作播种 4.4.1 联合耕播 选用沟播型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a)旋耕深度 15 cm;每隔两行小麦留一个深松施肥行,深松深度 25 cm;底肥条施于 8 cm、16 cm和 24 cm 土层深处;三个土层底肥的分配比例为 1:2:1;b)播种沟宽 25 cm、深 8 cm,垄宽 18 cm,沟内播种两行小麦,苗带宽度均为 8 cm,间距 9 cm;c)耕层(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90%,不宜采用联合耕播;土壤相对

    7、含水量在 80%90%范围内,可采用轻镇压,或只覆土盖种,暂不镇压,待出苗后土壤墒情适宜时,再进行苗期镇压。4.4.2 分次耕播 4.4.2.1 分次耕播作业程序可选用以下两种:a)深松 1 遍、撒施化肥+旋耕 1 遍+播种+播后镇压;b)深松 1 遍、旋耕 2 遍、种肥同播、播后镇压。4.4.2.2 旋耕深度 15 cm,深松深度 25 cm30 cm,深松沟间距 40 cm50 cm。4.4.2.3 用种肥同播功能的播种机播种时,每隔两行小麦在行间条施一行底肥,播种深度 3 cm5 cm,施肥深度 8 cm10 cm。4.4.2.4 耕层(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80%,若

    8、无明水,可浅旋 3 cm+适深 3 cm 播种+覆土盖种轻压。5 灌溉麦田 5.1 秸秆还田 5.1.1 前茬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留茬高度8 cm,秸秆粉碎长度10 cm,宽度1 cm,粉碎合格率95%,漏切率1.5%,还田茎秆抛撒不均匀率20%,不得有秸秆堆积现象。秸秆量过大的地块,可部分回收、适量还田。5.1.2 秸秆粉碎还田机应符合 GB/T 24675.6 的规定。DB61/T 16442023 3 5.2 施有机肥 土壤耕作前均匀撒施腐熟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应符合NY/T 1334的规定,施用量为15000 kg/hm220000 kg/hm2;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T 52

    9、5的规定,施用量为1500 kg/hm24500 kg/hm2。5.3 耕前调墒 5.3.1 前季作物腾茬早且 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0%的麦田,应于土壤耕作前 5 d7 d,灌小水调墒,灌水量为 20 m330 m3,采用微喷灌或喷灌设施实施灌溉。耕作前一周内预报有雨的应适当减少灌水量或不灌溉。5.3.2 如果耕作前时间充裕,亦可采用公式(1)计算灌水量(I,mm),并依量灌溉,调节土壤墒情。()200200200-2.0=mmFCI.(1)式中:I灌水量(mm);0-200 cm20 cm土层土壤容重(g/cm3);FCm-0-200 cm2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

    10、量(g/kg);m-0-200 cm2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g/kg)。注1:按照 NY/T 1121.1 和 NY/T 1121.4 规定的方法,用环刀采集麦田 0 cm20 cm 土层的原状土壤样品,并分别按照 NY/T 1121.4 和 NY/T 1121.22 规定的方法测定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注2:按照 NY/T 1121.1 和 NY/T 1782 规定的方法测定 0 cm20 cm 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5.4 联合耕播 选用平播或沟播型小麦联合精密耕播机。平播小麦等行距播种,苗带宽度8 cm,间距13 cm。5.5 分次作业有序轮耕 5.5.1 隔年翻松 每隔2年3年翻耕

    11、1次。翻耕深度20 cm25 cm。土壤粘重、犁底层较坚实的地块,可采用隔2年翻耕1次再隔2年深松1次依次循环耕作的方式,深松深度30 cm。5.5.2 旋耕耙压 用旋耕机旋耕2遍,旋耕深度15 cm。旋耕后及时耙压或镇压,以破碎土块、压实表层土壤。5.6 种肥同播 选用具有种肥同播功能的播种机播种,每隔两行小麦在行间条施一行底肥,播种深度3 cm5 cm,施肥深度8 cm10 cm。5.7 播后镇压 5.7.1 小麦播种机应具有播后镇压功能,耕层(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80%时,播种后立即镇压;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80%时,不宜在播种后立即镇压,应及时覆土盖种,待出苗后土壤墒情适宜时,再进行苗期镇压。5.7.2 越冬前土壤悬松的麦田,及时镇压。群体过大的麦田,除越冬前镇压外,还可于小麦返青期再次镇压。_


    注意事项

    本文(DB61 T 1644-2023 小麦合理耕层构建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