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3 T 1124.2-2022 公路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第2部分:描述与采集.pdf

    • 资源ID:1548008       资源大小:4.55M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3 T 1124.2-2022 公路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第2部分:描述与采集.pdf

    1、ICS 35.040CCS R 1853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1124.22022公路数据采集技术规范第 2 部分:描述与采集2022-08-12 发布2022-11-12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3/T 1124.22022I目次前 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采集方法.24数据要求.24.1基本要求.24.2路线概况集.34.3路基集.164.4路面集.204.5主要构造物集.294.6交通量集.534.7沿线设施集.564.8沿线环境集.68附录 A(资料性附录)数据项及指标填表示例.70DB53/T 1124.22022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

    2、/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53/T 1124公路数据采集技术规范的第2部分。DB53/T 112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格式与命名;第2部分:描述与采集。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文件由云南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13)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云南省公路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勇、杨东文、程诗融、赵小洁、严世祥、张森、王梦婷、黄林、余敏、沈新慧、罗苍健、魏孔昱、田智雁、丁倩、杨雁斌、宋宁、段烨、李懋

    3、、金国林、张健龙、马惠平、杨智敏、严圆、姜男、普慧、李宁、李凌峰、蒋子怡、王思玮、蔡一超、任胜利、高瑞峰、李桃。DB53/T 1124.22022III引言公路基础数据采集是云南公路资产管理项目的保障性工作和首要任务,对数据进行规范和统一,既是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保证数据质量关键的技术基础,也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学、有效地统筹全省实施道路精准化养护,保证资产管理项目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依据。本文件已发布2个部分:第1部分:用于对数据的格式与命名进行规范;第2部分:用于对数据的描述与采集进行规范。DB53/T 1124.220221公路数据采集技术规范第 2 部分:描述与采集1范围本文件对公路数据的

    4、采集方法及数据要求做出了规定。本文件适用于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间、城乡间、乡间可供汽车行驶的国道(含国家高速)、省道(含省级高速)、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和其他道路。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9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920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1部分:总则GB

    5、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T 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11708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GB/T 16311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 18731干线公路定位规则GB 50139内河通航标准GB 5016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T 50283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JT/T 132-2014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JT/T 301-2019公路交叉分类与编码规则JT/T 327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 412国道主要控制点代码JT/T

    6、 723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型板桥梁伸缩装置JTG 218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册 机电工程JTG 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34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T 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DB53/T 1124.220222JTG/T 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5210-2018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C10公路勘测规范JTG 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D20公

    7、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T D3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70/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JTG/T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E61-2014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JTG/T 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1公路桥

    8、涵养护规范JTG 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T 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J 003公路自然区划标准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采集方法本文件所涉及的数据采集方式有档案资料查询、现场调查和实地测量三种。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以资料查询为主,现场调查和实地测量为辅的方式采集公路数据。5数据要求5.1基本要求本文件将公路数据分为路线概况集、路基集、路面集、主要构造物集、沿线设施集、交通量集和沿线环境集,共7个集67个数据表1079个数据项。JT/T 132-2014和公路养护统计调查制度(2018年11月)规定的数据分类与选用适用于本文件,JTG B01、JTG C

    9、10、JTG C20、JTG F80/1和JTG 2182规定的公路数据采集方法适用于本文件。DB53/T 1124.2202235.2路线概况集5.2.1一般要求路线编码及名称应符合GB/T 917以及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行政区划应符合GB/T 2260的规定,公路用地数据应符合JTG B01和JTG B04的规定。5.2.2路线基本信息表路线基本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示例见附录A.1.1。表 1路线基本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某一条路线的路线编号2路线名称某一条路线的路线全称3起点桩号某一条路线起点位置的里程桩号4止点桩号某一条路线止点位置的里程桩号5起点名称某一条路线起点位

    10、置的地名宜采用“县”+“乡(镇)”+“村委会”+“小地名或桩号”的方式命名。6止点名称某一条路线止点位置的地名7路线长度某一条路线从起点至止点里程8共用路段编码共用路段的路线编号若多条公路共用,按行政等级由高至低、同行政等级中编号由小至大的顺序填写,路线编号之间以“、”分隔。9采集年份数据采集的年份5.2.3管养单位信息表管养单位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2,示例见附录A.1.2。表 2管养单位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起点名称同表 16止点名称同表 17公路管理所(站)名称公路管理所(站)全称8县(市区)级公路管理单位县(市

    11、区)级公路管理单位全称公路局系列为县(市区)公路分局全称;交通运输局系列为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全称;高速(高等级)公路公司系列为县(市区)高速公路管理分处。9采集年份同表 15.2.4行政区划信息表行政区划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3,示例见附录A.1.3。DB53/T 1124.220224表 3行政区划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起点名称同表 16止点名称同表 17政区名称路线所在县(市、区)名称8政区编码路线所在县(市、区)行政区划代码9采集年份同表 15.2.5路线技术等级信息表路线技术等级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4,示例见附

    12、录A.1.4。表 4路线技术等级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起点名称同表 16止点名称同表 17技术等级公路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及等外公路等六个技术等级。如公路某段技术等级变化,但变化路段里程小于 1 公里,仍按路段整体等级状况填写。8设计速度确定公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9是否一幅高速确定某一条道路的一幅是否是高速公路10省际出入口路段的省际出入情况“路段非省际出入”、“路段起点在省界”、“路段止点在省界”、“路段起止点均在省界”的其中一类。11采集年份同表 15.

    13、2.6共用路段信息表共用路段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5,示例见附录A.1.5。DB53/T 1124.220225表 5共用路段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共用路段中行政等级高或同等级中编号小的路线编号2路线名称共用路段中行政等级高或同等级中编号小的路线的全称3起点桩号共用路段中行政等级高或同等级中编号小的路线起点位置的里程桩号4止点桩号共用路段中行政等级高或同等级中编号小的路线止点位置的里程桩号5共用路线编号共用路段中行政等级低或同行政等级中编号大的路线编号6共用路线名称共用路段中行政等级低或同行政等级中编号大的路线的全称7共用路线起点桩共用路段中行政等级低或同行政等级中编号大的路线起点

    14、位置的里程桩号8共用路线止点桩共用路段中行政等级低或同行政等级中编号大的路线止点位置的里程桩号9共用路段里程共用路段的长度10采集年份同表 15.2.7横断面信息表常见公路横断面结构见图1图5。图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整体式断面形式示意图图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分离式断面形式(右幅断面)示意图图 3高速公路分离复合式断面形式(右幅断面)示意图DB53/T 1124.220226图 4高速公路整体复合式断面形式(右幅断面)示意图图 5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一般路基断面形式示意图横断面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6,示例见附录A.1.6。表 6横断面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5、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位置路幅位置当为整体式路基时填“全幅”,为整体复合式路基时填“上行内幅”“上行外幅”“下行内幅”或“下行外幅”;为分离式路基时按实际情况填“上行”“下行”“上行内幅”“上行外幅”“下行内幅”或“下行外幅”。6路幅形式路幅类型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7路肩宽度位于左右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的带状结构部分宽度8路基宽度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超车道、侧分隔带、非机动车道(或慢车道)和人行道等时,应包括上述部分的宽度。9路面宽度路面宽度为公路路面面层的宽度当设有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

    16、车道时,亦应包括这部分的宽度。10车道数量车道数量“单车道、双车道、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其他(混合车道)”的其中一类11每条行车道宽度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每一条车道的宽度宽度取两标线中部之间的距离DB53/T 1124.220227表 6横断面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2紧急停车带宽度公路上供车辆临时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紧急停车使用的临时停车地带的宽度13中央分隔带宽度沿公路中线设置的分隔带宽度14左侧路缘带宽度路缘带是路肩的一部分并与行车道紧接,其作用为诱导视线、支撑路面并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以保证充分发挥行车道功能。左侧路缘带宽度是位于行车道左侧与车道相衔接的带状部分的宽度

    17、通常设置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路段中行车方向左侧的路缘带与中央分隔带共同构成中间带,其参考取值不应小于表 7 数值;分离式路基路段中行车方向左侧的路缘带包含于该侧硬路肩,其宽度为 0.50m。左侧路缘带宽度取值应符合 JTGD20 中公路横断面的规定。15右侧路缘带宽度右侧路缘带宽度是位于行车道右侧与车道相衔接的带状部分的宽度通常设置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行车方向右侧的路缘带包含于该侧硬路肩,其宽度为 0.50m。右侧路缘带宽度应符合 JTG D20 中公路横断面的规定。16左侧硬路肩宽度公路上位于左侧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带状部分的宽度位于行车方向右侧的路肩参考取值见表 8;分离式路

    18、基中,位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行车方向左侧的路肩参考取值见表 9。取值应符合 JTG D20 中公路横断面的规定。17右侧硬路肩宽度公路上位于右侧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带状部分的宽度18平曲线半径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半径,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19修建年度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等工程修建年度20最近处治年度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等工程最近一次处治的年度21净空高度净空高度指公路路面以上的高度应根据公路技术等级填写,高速、一级公路的净空为5 米,其他公路为 4.5 米。22路肩类型根据路肩是否加固而划分的类型分为土路肩、硬路肩、无路肩、其它。23路拱坡度路拱坡度指的是从道路的中心线向两边的坡度高速公路、一级

    19、公路路拱坡度宜为 2%,当位于降雨强度较大地区可适当增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路拱坡度不宜小于 1.5%。路拱坡度应符合 JTG D20中公路横断面的规定。24超车道数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超车道的道数25每条超车道宽度公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每一条超车道的宽度26采集年份同表 1注:沿公路里程桩号增大方向为“上行”,沿公路里程桩号递减方向为“下行”,下同。DB53/T 1124.220228表 7整体式路基左侧路缘带宽度取值表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路缘带宽度(m)一般值0.750.750.500.50最小值0.500.500.500.50注1:“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

    20、。注2:设计速度为120 km/h、100 km/h时,受地形、地物限制的路段或多车道公路内侧仅限小型车辆通行的路段,可论证采用“最小值”。表 8行车方向右侧路肩宽度取值表公路技术等级(功能)设计速度(km/h)右侧硬路肩宽度(m)土路肩宽度(m)一般值最小值一般值最小值高速公路1203.00(2.50)1.500.750.751003.00(2.50)1.500.750.75803.00(2.50)1.500.750.75一级公路(干线功能)1003.00(2.50)1.500.750.75803.00(2.50)1.500.750.75一级公路(集散功能)和二级公路801.500.750.

    21、750.50600.750.250.750.50三级公路、四级公路400.75300.50200.25(双车道);0.50(单车道)注1:正常情况下,应采用“一般值”;在设爬坡车道、变速车道及超车道路段,受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路段及多车道公路特大桥,可论证采用“最小值”。注2: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以通行小客车为主时,右侧硬路肩宽度可采用括号内数值。注3:高速公路局部设计速度采用60km/h的路段,右侧硬路肩宽度不应小于1.5m。表 9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行车方向左侧路肩宽度取值表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左侧硬路肩宽度(m)1.251.000.750.75左侧

    22、土路肩宽度(m)0.750.750.750.50注1: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双向八车道及以上路段,宜设置左侧硬路肩,其宽度应不小于2.5m。注2: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单幅同向四车道及以上的路段,左侧硬路肩宽度不宜小于2.5m。5.2.8纵断面信息表纵断面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0,示例见附录A.1.7。表 10纵断面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DB53/T 1124.220229表 10纵断面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4止点桩号同表 15位置同表 66路幅形式同表 67纵坡坡度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以百分率表示仅纵

    23、坡路段填写。8变坡点桩号路线纵断面上两相邻坡度线的相交点的里程桩号仅竖曲线路段填写。9竖曲线半径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用于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的半径仅竖曲线路段填写。10采集年份同表 15.2.9交叉口信息表交叉口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1,示例见附录A.1.8。表 11交叉口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交叉口代码交叉口代码由路线编号、行政区划代码、交叉口编号及扩充位组成当出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线交叉时,仅对行政等级高或同等级中编号小的路线上的公路交叉口进行编码。交叉口代码编码应符合 JT/T 301-2019 中 8.1 公路交叉代码结构的规定。代码结构见图 6。2交叉口名称公路交叉口

    24、所在地的名称3交叉口种类交叉口种类包括:国道与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其他道路交叉;省道与省道/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其他道路交叉;县道与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其他道路交叉;乡道与乡道/村道/专用公路/其他道路交叉;其他道路与其他道路交叉等。4交叉口形式公路交叉口形式包括: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包括 T 形平面交叉、Y 形平面交叉、十字形平面交叉、X(斜)形平面交叉、错位平面交叉、多岔平面交叉、环形平面交叉、折角式平面交叉、其他形式的平面交叉);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包括喇叭形立体交叉、菱形立体交叉、环形立体交叉(迂回式)、完全苜蓿叶形立体交叉、部分苜蓿叶形立体交叉、Y

    25、 形立体交叉、喇叭形加 Y 形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包括上跨立体交叉、下穿立体交叉);公路与管线平面交叉;公路与管线立体交叉;公路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公路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公路与其他设施交叉。常见交叉形式见图 7图 13。DB53/T 1124.2202210表 11交叉口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5交叉路线数相交公路的条数6交叉路线编号交叉路线的路线编号仅公路与公路交叉时填写;若多条公路相交,按行政等级由高至低,同行政等级中编号由小至大的顺序填写,路线编号之间以“、”分隔。7交叉口桩号交叉口桩号取用行政等级高或同行政等级

    26、中编号小的路线的里程桩号8采集年份同表 1交叉口代码结构和种类示意图:图 6交叉口代码结构示意图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公路 AC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公路 AC 的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止点。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铁路 AC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铁路 AC 的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止点。图 7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示意图图 8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示意图DB53/T 1124.2202211a)图 a)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公路 AC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公路 AC 的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27、 的路段止点。b)图 b)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公路 AC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公路 AC 的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止点。图 9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示意图a)图 a)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铁路 AC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铁路 AC 的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止点。b)图 b)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铁路 AC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铁路 AC 的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止点。图 10公路与铁路立体交叉示意图DB53/T 1124.2202212a)图 a)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公路 A

    28、B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AB 的路段止点。b)图 b)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公路 AB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AB 的路段止点。图 11公路与管线立体交叉示意图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城市道路 AC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城市道 AC 的路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止点。图 12公路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示意图DB53/T 1124.2202213a)图 a)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城市道路 AC 的路段起点;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城市道路 AC 的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止点。b)图 b)标引字母的说明:A交叉城市道路 AC 的路段起点

    29、;B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起点;C交叉城市道路 AC 的路段止点;D交叉公路 BD 的路段止点。图 13公路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示意图5.2.10匝道信息表匝道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2,示例见附录A.1.9。表 12匝道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匝道编码匝道编码由驶出路线编码、方向、驶出路线位置桩号、驶入路线编码、方向和驶入路线位置桩号组成方向用 A、B、C 表示,A 为上行,B 为下行,C 为双向;驶出/驶入路线位置桩号均取接口处里程桩号的整数值,为 4 位,不足 4位在前面补 0。匝道编码结构见图 14。2匝道长度匝道起点到止点的长度3变速车道长度连接匝道与主线的变速车道的长度4辅助车道长

    30、度为使匝道与正线车道数平衡和保持正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正线外侧增设的附加车道的长度5渐变段长度与变速车道端部相连的渐变段的长度6匝道宽度匝道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7驶出路线编号车辆从出口匝道驶出的主线路线编号8驶出路线方向车辆从出口匝道驶出的主线路线方向分上行、下行、双向。9驶出位置桩号出口匝道所在位置的主线里程桩号10驶入路线编号车辆从入口匝道驶入的主线路线编号当驶入路线无编号时可为空。11驶入路线方向车辆从入口匝道驶入的主线路线方向分上行、下行、双向。12驶入位置桩号入口匝道所在位置的里程桩号当驶入路线无位置桩号时可为空。DB53/T 1124.2202214表 12匝道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

    31、具体含义要求13公路管理所(站)名称同表 214县(市区)级公路管理单位同表 215采集年份同表 1匝道编码结构图:图 14匝道编码结构示意图5.2.11公路用地信息表公路用地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3,示例见附录A.1.10。表 13公路用地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公路用地总面积为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地幅称为公路用地应先查阅相关资料获取公路用地总面积,当无资料时可通过实地测量获得。在实际测量中公路用地范围应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

    32、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 1m 范围内土地,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 3m,二级公路不小于 2m 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在风沙、雪害、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设置防护、整治设施时,以及在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带采取处治措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其他线外工程等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公路用地范围应符合 JTG B04 的规定。6采集年份同表 15.2.12特殊路段信息表DB53/T 1124.2202215特殊路段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4,示例见附录A.1.11。表

    33、 14特殊路段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特殊类型特殊路段的类型主要有长链、短链、断链、断头路、城管路段和其他路段。6公路管理所(站)名称同表 27县(市区)级公路管理单位同表 28采集年份同表 15.2.13改扩建工程信息表改扩建工程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5,示例见附录A.1.12。表 15改扩建工程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里程国省干线改建工程的总里程数6建成年月本次公路及主要构筑物建设或大修、中修或改建等的竣工验收的年月7改造前技术等级公路改

    34、造前的技术等级8改造后技术等级公路改造后的技术等级9改造前路面类型公路改造前路面的类型通常有: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贯入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砂石路面、石质路面、渣石路面、砖铺路面、弹石路面、砼预制块、无路面等。10改造后路面类型公路改造后路面的类型11改造前车道数公路改造前的车道数12改造后车道数公路改造后的车道数13改造前路基宽度公路改造前路基的宽度14改造后路基宽度公路改造后路基的宽度15建设单位名称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或投资者,同时也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16设计单位名称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前所委托的为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进行总体设计的单位DB53/T 1124.2202216

    35、表 15改扩建工程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7施工单位名称受建设单位委托,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有相应资质、进行工程项目生产建设的单位18监理单位名称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建设进行第三方监理的具有经营性质的独立的企业单位19采集年份同表 15.2.14养护工程信息表养护工程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6,示例见附录A.1.13。表 16养护工程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里程路线起点到止点之间的长度6工程类型工程类型分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应急养护等。7工程投资本工程的投资8建成日期本次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等工程竣工验

    36、收年月9采集年份同表 15.3路基集5.3.1一般要求路基及其排水与防护材料应符合JTG/T 3610和JTG/T D32的规定。路基损坏调查表中数据的采集和计算方法应执行JTG 5210-2018中公路损坏分类和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的规定。5.3.2路基概况信息表路基概况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7,示例见附录A.2.1。表 17路基概况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填挖类型路基填挖类型分为填方、挖方、半填半挖、不填不挖,其类型应按 JTG D30中一般路基的规定,并结合现场填挖形式进行选用。DB53/T 1124.2202217

    37、表 17路基概况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6填料类型路基填料类型包括:泥结碎石、干压碎石、级配砂砾、手摆拳石、水泥土、水泥稳定料、石灰土、石灰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土、石灰粉煤灰土稳定粒料、级配碎(砾)石、填隙碎石。7岩土类型路基岩土类型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5 大类。有: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砾砂、粗砂、中砂、细沙、粉砂,粉土,粘土、粉质粘土,人工填土,以及软土、红黏土、高液限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等特殊土质。应按 JTG D30 中对各类岩土类型的特征描述并结合路基所在地质条件选用。

    38、8左侧边坡坡率公路左侧边坡的高度与宽度之比9左侧边坡高度公路路基左侧边坡的高度挖方路基边坡高度为正,填方路基边坡高度为负。10左侧边坡台数公路路基左侧边坡的台数11右侧边坡坡率公路右侧边坡的高度与宽度之比12右侧边坡高度公路路基右侧边坡的高度13右侧边坡台数公路路基右侧边坡的台数14图片反应路基概况信息的相关图片资料15采集年份同表 15.3.3路基排水设施信息表路基排水设施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8,示例见附录A.2.2。表 18路基排水设施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排水设施长度路基排水设施的实际测量长度6排水形式排水形

    39、式,结合排水设施功能及位置填写分为:路基地表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坡面排水),路面内部排水(包括路面边缘排水、排水基层排水),地下排水(包括暗沟(管)排水、渗沟排水),公路构筑物及下穿道路排水(包括桥面排水、桥台和支挡构筑物排水、构筑物自然排水、构筑物水泵排水、下穿道路排水),排水单元,其他。排水形式应按 JTG/T D33中对各类排水设施的规定进行选用。DB53/T 1124.2202218表 18路基排水设施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7排水设施类型排水设施类型,结合排水设施具体功能填写分为: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排水管(倒虹吸与渡水槽)、集水池、隔离

    40、层、排水垫层、暗沟、盲沟、渗沟、渗井和其他。排水设施类型应按 JTG/T D33 中对各类排水设施功能及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选用。8排水设施主要材料排水设施主要材料,应结合现场实际填写分为土、浆砌片石、钢管涵、预制混凝土管、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金属、PVC、其他建筑材料、其他工程材料,其类型应按 JTG/T3610 中对排水设施材料的组成与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选用。9位置在路基内或边缘设置的排水系统的位置当位于整体式路基路段时填写“左侧”或“右侧”,当位于分离式路基路段时填写“上行左侧”“上行右侧”“下行左侧”或“下行右侧”,当为桥下排水设施时填写“桥位左侧”“桥位右侧”或“桥跨下方”。若同一

    41、路段同一侧出现多个相同形式的排水设施时,由低至高以“位置+阿拉伯数字”的形式顺序编号。10图片反应路基排水设施信息的相关图片资料11采集年份同表 15.3.4路基防护信息表路基防护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19,示例见附录A.2.3。表 19路基防护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防护构造物形式防护构造物形式,应结合现场实际填写分为无防护、植物防护(草皮、植树)、护坡、挡墙、防护网、石笼、抛石、导治构造物(坝)、木笼和其他,其类型应按 JTGD30 中对路基防护构造物技术要求的规定进行选用。6构造物长度公路防护设施沿公路前进方向实际

    42、测量的长度7高度公路防护设施高度8防护建筑材料防护建筑材料按防护构造物形式填写,应符合 JTG/T 3610 的规定。分为:路基防护构造中:重力式、半重力式挡土墙主要材料有石料、片石砌体、片石混凝土砌体、混凝土预制块、砖砌体和混凝土等,其余挡土墙主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坡面工程防护中,喷护主要材料有砂浆、水泥混凝土,挂网喷护主要材料有钢筋保护层及水泥混凝土喷护层,护坡及护面墙的主要材料有干砌片石、浆砌片石、钢筋混凝土等;其他。DB53/T 1124.2202219表 19路基防护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9位置在路基内或边缘设置的防护设施的位置当位于整体式路基路段时填写“左侧”或“右侧”

    43、,当位于分离式路基路段时填写“上行左侧”“上行右侧”“下行左侧”或“下行右侧”。若同一路段同一侧出现多个相同形式的防护构造物时,由低至高以“位置+阿拉伯数字”的形式顺序编号。10图片反应路基防护信息的相关图片资料11采集年份同表 15.3.5路基损坏调查表路基损坏调查表数据要求见表20,示例见附录A.2.4。表 20路基损坏调查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调查方向检测时的检测方向分上行、下行、全幅。5调查时间检测时的具体时间6调查人员现场检测人员不宜少于 3 人。7单元长度某一路段从起点至止点之间的里程长度8路面宽度同表 69路肩损坏(轻)硬

    44、路肩上出现的各种损坏称为路肩损坏所有损坏均应按面积计算,累计面积不足 1m2应按1m2 计算。计算方法应执行 JTG 5210-2018 中第 5章公路损坏分类和第 7 章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的规定。10路肩损坏(重)硬路肩上出现的各种损坏称为路肩损坏11边坡坍塌(轻)应为路堤、路堑边坡表面松散及破碎引起的边坡坡面局部坍塌损坏按处计算。计算方法应执行 JTG 5210-2018中第 5 章公路损坏分类和第 7 章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的规定。12边坡坍塌(中)13边坡坍塌(重)14水毁冲沟(轻)应为雨水冲刷形成的冲沟损坏按处计算。计算方法应执行 JTG 5210-2018中第 5 章公路损坏分类和第 7

    45、 章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的规定。15水毁冲沟(中)16水毁冲沟(重)17路基构造物损坏(轻)应为挡墙等圬工体出现的表面、局部和结构等损坏损坏按处计算。计算方法应执行 JTG 5210-2018中第 5 章公路损坏分类和第 7 章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的规定。18路基构造物损坏(中)19路基构造物损坏(重)20路缘石缺损应为路缘石缺失或损坏按长度(m)计算21路基沉降(轻)应为深度大于 30mm 的沉降损坏按处计算。计算方法应执行 JTG 5210-2018中第 5 章公路损坏分类和第 7 章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的规定。22路基沉降(中)23路基沉降(重)DB53/T 1124.2202220表 20路基损坏

    46、调查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24排水不畅(轻)应为路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系统淤塞损坏按处计算。计算方法应执行 JTG 5210-2018中第 5 章公路损坏分类和第 7 章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的规定。25排水不畅(中)26排水不畅(重)5.4路面集5.4.1一般要求路面数据应符合JTG F40、JTG 3420和GB/T 920的规定,路面结构的材料种类及技术要求应符合JTGD40和JTG D50的规定。路面状况数据的采集和计算方法应执行JTG 5210-2018和JTG/T E61-2014中公路损坏分类和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的规定。5.4.2路面基本信息表路面基本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2

    47、1,示例见附录A.3.1。表 21路面基本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线编号同表 12路线名称同表 13起点桩号同表 14止点桩号同表 15路线长度所填写路段起点桩号到止点桩号之间的里程6路面宽度同表 67路面总厚度路面结构中从上面层到底基层之间的厚度之和8路面类型路面类型路面类型应符合 JTG B01 的规定,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弹石路面、砂石路面、无路面、砼预制块、沥青表面处治、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其他路面。9路面结构路面结构层指的是构成路面的各铺砌层路面结构以“上面层材料+中面层材料+下面层材料+基层材料+底基层材料”的形式填写(仅填已有结构层)。

    48、如某一路面结构的上面层材料为 AC-10、下面层材料为 AC-13、基层材料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材料为级配碎石,则其路面结构为“AC-10+AC-13+水泥稳定碎石+级配碎石”。10设计弯沉设计弯沉是指沥青路面建设竣工初期实测应该满足的弯沉值或者竣工验收应该满足的弯沉值11弯拉强度水泥混凝土路面极限破坏时所承受的弯拉强度DB53/T 1124.2202221表 21路面基本信息表(续)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2行车方向路面上车辆行驶的方向分上行、下行和全幅。13修建年度路面工程修建完成竣工验收日期14公路管理所(站)名称同表 215县(市区)级公路管理单位同表 216采集年份同表 15.4.

    49、3路面结构类型信息表路面结构类型信息表数据要求见表22,示例见附录A.3.2。表 22路面结构类型信息表序号数据项具体含义要求1路面结构编码由路面类型代码、面层结构编码、基层结构编码组成路面结构编码结构见图 15。2路面结构说明路面结构的具体名称3单价由面层单价与基层单价相加计算得到4路面类型同表 215面层结构编码面层结构编码由 M+三位数字组成,如:M001、M0026面层结构说明面层结构名称7厚度面层结构的总厚度,由上面层厚度、中面层厚度、下面层厚度相加计算得到8单价面层结构每一平方米的单价,由上面层单价、中面层单价、下面层单价、透层单价、粘层单价、封层单价相加计算得到9上面层结构路面上

    50、面层所选用的不同铺筑材料10上面层厚度上面层的铺筑厚度11上面层单价路面上面层每一平方米的的总单价12中面层结构路面中面层所选用的不同铺筑材料13中面层厚度中面层的铺筑厚度14中面层单价路面中面层每一平方米的的总单价15下面层结构路面面层下层所选用的不同铺筑材料16下面层厚度下面层的铺筑厚度17下面层单价路面下面层每一平方米的的总单价18基层结构编码基层结构编码由 J+三位数字组成,如:J001、J00219基层结构说明基层结构名称20厚度构成路面基层的各铺砌层的总厚度,由上基层厚度和底基层厚度相加计算得到21基层结构类型基层结构类型包括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复合式基层等。DB53/


    注意事项

    本文(DB53 T 1124.2-2022 公路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第2部分:描述与采集.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