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07.040CCS A 24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T 31582023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代码编制规范2023-12-29 发布2024-01-29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 51/T 3158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民政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民政厅、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建林、郭静、范炳涛、张洋、许文佳、杜佳霖、柳艺、蒋寒希、南燕、禚晓军、罗保
2、平、朱永杰、王英杰、代日红、陈淑芹、鹿鸣。DB 51/T 315820231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代码编制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及代码编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类别划分与代码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011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GB/T 38210地名 术语MZ/T 033地名文化遗产鉴定3
3、术语和定义GB/T 10113、GB/T 38210、MZ/T 03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分类原则4.1稳定性原则。以地名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即地名形成历史悠久、专名相对稳定沿用至今、地名语词和实体文化内涵丰富)为分类依据,保证分类体系的稳定性。4.2兼容性原则。以地名分类体系为基础,采用相关国际、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体现分类体系的兼容性。4.3实用性原则。按地名及相关行业对地名文化遗产分类的习惯,以及不同类别地名文化遗产的数量和使用频率,在具体分类时作适当调整,提高分类体系的实用性。4.4系统性原则。在同一层面使用统一的分类方法,保证分类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
4、。4.5特色性原则。结合四川省独有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分类,以体现本土特色。4.6拓展性原则。分类及代码结构留有适当的扩充余地,体现可扩展性。5分类方法5.1按照地名文化遗产所指代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地名文化遗产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地名的使用时间 3 项指标作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划分的标准。5.2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的划分综合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在总体上采用面分类法将地名文化遗产分为政区、聚落、街巷、古建筑和遗址遗迹、著名山川、少数民族语境地名、近现代重要地名、DB 51/T 315820232红色地名、历史地名、地质与灾害地名、其他等十一大类别
5、,各个“面”内采用面分类法或线分类法进一步细分。5.3按照地名文化遗产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属性分为大类、小类 2 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地理属性代码见附录 A。5.4按照地名的使用时间分为现势地名、历史地名和其他。6代码编制方法6.1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代码采用数字型代码,分为 4 段,用 15 位数字表示(见图 1)。第一段 6 位数字表示地名文化遗产的空间位置,第二段 4 位数字表示地名文化遗产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第三段 1 位数字表示地名文化遗产的使用时间,第四段 4 位数字表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登记顺序。图 1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代码结构示意图6.2空间位置代码为
6、四川省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国家标准 GB/T 2260 及最新公开行政区划代码,以 6位数字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体现地名文化遗产的空间位置。其中跨县(市、区)的地名文化遗产空间位置代码采用市(州)级的行政区划代码,跨市(州)的地名文化遗产空间位置代码采用 510000,跨省的地名文化遗产空间位置代码采用 000000。6.3地理属性代码用 4 位数字表示,大类、小类分别用 2 位数字表示,进一步限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类别范围。6.4使用时间代码用 1 位数字表示。地名文化遗产为现势地名的用数字 1 表示,历史地名用数字 2 表示,其他用数字 3 表示。6.5登记顺序代码,在同一地域范围
7、内,类别相同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登记号,固定为 4 位数字,按顺序从 0001 开始。6.6同一地名申报不同类别地名文化遗产,依据首次鉴定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进行代码编制。6.7附录 B 给出了 3 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代码编制的示例。DB 51/T 315820233附录A(规范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地理属性代码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地理属性代码见表 A.1。表 A.1 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地理属性代码表大类小类类别名称说明01政区11千年古城12百年古城13千年古县14百年古县15千年古镇16百年古镇17其他02聚落11千年古村落12百年古村落13其他03
8、街巷11千年古街巷12百年古街巷13其他04古建筑和遗址遗迹11古城垣包括城门、寨墙等12古碉楼13古堡寨14古关隘15古寺庙16古道观17古教堂18古祠堂19古民居20古书院21古会馆22古园林23古池塘24古亭台25古楼阁DB 51/T 315820234表A.1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地理属性代码表(续)大类小类类别名称说明26古牌坊27古碑塔28古墓葬29古石窟30古石刻31古摩崖造像32古遗址遗迹33古索道34古驿道35古驿站36古井37古渠38古桥梁39古闸坝40古渡槽41古堤堰42古船闸43古渡口码头44古工厂作坊45古商业店铺46其他05著名山川11河流包括江、河、川、溪、沟
9、、河源、阶地、峡谷、河滩、河湾、河口、三角洲等12湖泊13瀑布14泉15丘陵16山包括山、山峰、山坡、山谷、山体17山口18洞穴19其他06少数民族语境地名11彝族语境地名12藏族语境地名13羌族语境地名14苗族语境地名15回族语境地名16蒙古族语境地名DB 51/T 315820235表A.1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与地理属性代码表(续)大类小类类别名称说明17土家族语境地名18傈僳族语境地名19纳西族语境地名20傣族语境地名21其他07近现代重要地名11知名人物活动地12重要事件纪念地13其他08红色地名11重要机构、会议旧址12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出生地、活动地13重要事件、重大战
10、役战斗遗址遗迹14重要的历史活动、进程、思想、文化等建筑物15重要影响的纪念地16重要影响的政区、聚落17其他09历史地名11自然地域历史地名12人文地域历史地名13其他10地质与灾害地名11地质地名12灾害地名13其他11其他11重要地片12重要片区13其他DB 51/T 315820236附录B(资料性)代码示例B.1示例 1 千年古县:阆中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代码:511381011310001。空间位置代码:511381,根据民政部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可查阆中市的代码为511381。地理属性代码:0113,其中“01”为大类代码,“13”为小类代码。使用时间
11、代码:1,阆中市为现势地名。登记顺序代码:0001,阆中市为政区大类中的千年古县小类,作为第1个登记的千年古县,则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登记顺序代码为0001。B.2示例 2 千年古镇:清溪镇(犍为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代码:511123011510002。空间位置代码:511123,根据民政部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可查犍为县的代码为511123。地理属性代码:0115,其中“01”为大类代码,“15”为小类代码。使用时间代码:1,清溪镇为现势地名。登记顺序代码:0002,清溪镇为政区大类的千年古镇小类,作为犍为县第2个登记的千年古镇,则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登记顺序代码为0002。B.3示例 3 古建筑和遗址遗迹:大观桥牌坊(荣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类别代码:510321042610003。空间位置代码:510321,根据民政部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可查荣县的代码为510321。地理属性代码:0426,其中“04”为大类代码,“26”为小类代码。使用时间代码:1,大观桥牌坊为现势地名。登记顺序代码:0003,大观桥牌坊为古建筑和遗址遗迹大类的古牌坊小类,作为荣县第3个登记的古牌坊,则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登记顺序代码为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