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160CCS P 57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31522023DB51灌区精量配水计划技术规程2023-12-29 发布2024-01-29 实施四 川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DB51/T 31522023目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灌区供用水数据调查.25 灌区供需水分析.26 灌区年度配水计划.27 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划.3附录A.6附录B.9附录C.12附录D.16附录E.18附录F.23附录G.25参考文献.28DB51/T 3152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
2、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思润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科润源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宁博、赵璐、侯艳、宋培、张帆、邢立文、朱彬、姜守政、李仁笑、谢颖、刘双美、罗茂盛、杨中凤、麻泽龙、郑顺生、陈飞、陈曦、张艺璇、吴宗俊、刘泉杉、李润童。DB51/T 315220231灌区精量配水计划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灌区精量配水计划的术语、定义及相关技术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以灌溉为主,并综合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3、的大型灌区精量配水计划编制,中、小型灌区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5028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SL 310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灌区用水计算单元 Water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unit of irr
4、igation area根据灌区用水管理实际情况,为便于灌区供需水量调查、水量优化配置等用水管理,以支、斗、农渠系或县、乡、村行政区域划分的相对独立的单元。注:每个单元的用水量包括灌溉、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3.2灌区配水计划 Water distribution plan of irrigation area根据灌区灌溉、生活、工业和生态用水需求,在确保灌区配水总量不超过灌区用水控制总量的情况下,结合灌区可供水资源量及灌区渠系状况,编制的灌区逐时段(旬、月等)水源取水量和向各级渠道或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的配水量。3.3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划 Irrigation precise water di
5、stribution plan of irrigation area当灌区灌溉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依据灌区作物的种植结构、需水规律及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先保障作物需水关键期供水,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采用数学模型对灌区有限灌溉水量在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间进行优化配置,在得到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灌溉配水量基础上,编制的灌区逐时段(旬、月等)向各灌区用水计算单元的配水方案。DB51/T 3152202324灌区供用水数据调查4.1灌区供用水数据包括灌区的基础数据、供水数据和用水数据,数据应按本文件附录 A 分类搜集调查。4.2灌区基础数据包括灌区气象、土壤和作物等数据。有灌溉试验资料的地区还应调查
6、灌溉试验数据,无灌溉试验资料的地区应调查自然地理条件类似的邻近区域的灌溉试验成果。4.3灌区供水数据是指灌区水源历年来水数据和实际配水数据,包括灌区骨干水源和灌区内各类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及临时供水工程供水量及过程。对于有再生水和非常规水利用的区域,还应包括再生水工程和非常规水工程供水量及过程。4.4灌区用水数据是指灌区历年实际用水数据,包括灌溉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灌区灌溉用水应按照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调查确定。5灌区供需水分析5.1灌区供水分析5.1.1灌区供水分析应在综合考虑河道生态基流、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依据灌区来水预测,计算灌区水源不同时段可供给的水量(不包括回归
7、水的重复利用);并利用雨洪期多余水量引洪补蓄,增加库、塘、堰的可供水量。灌区可供水量应符合用水总量控制要求。5.1.2灌区来水预测。宜选用综合分析统计学法、水文要素相关法及时间序列法等适宜方法,短期来水可根据气象预报预测。5.1.3生态流量。河道内生态流量应符合已批复的生态供水量。5.1.4供水过程。灌区供水应根据灌区供水任务,提出设计保证率下的年度可供水量及供水时段。5.1.5灌区水质。灌区水源水质应满足 GB 3838 第 4.1 条类地表水水质标准和 GB/T 14848 第 4.2 条类地下水水质标准。5.2灌区需水分析5.2.1灌区需水分析应在综合考虑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水土资源情
8、况基础上,根据灌溉用水并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等多目标用水需求,按设计供水保证率进行年度需水预测。灌区需水分析结果应符合所在行政区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要求。5.2.2灌区灌溉需水量应依据作物灌溉定额确定。作物灌溉定额宜通过灌区已有或邻近灌区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灌溉试验资料地区可按照四川省用水定额或灌区经验灌溉制度确定。在灌溉供水量不足的时段应采用非充分灌溉定额,四川省部分区域主要粮经作物灌溉制度(充分灌溉制度、非充分灌溉制度)见附录 E。5.2.3灌区生活、工业和生态需水量应依据主管部门批复的水量确定。5.3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5.3.1在灌区供水和需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时段不同需水类别的水
9、量供需平衡计算,为灌区年度配水计划编制提供支撑。5.3.2应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确保生态基本需水,保障粮食生产合理需水,优化配置各类用水。5.3.3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地区,应按照灌区用水计算单元确定供需水过程。6灌区年度配水计划DB51/T 3152202336.1灌区年度配水计划编制原则6.1.1科学规划,节水为重,优先使用当地水源。6.1.2优先保障作物需水关键期和临界期用水需求。6.1.3统筹配置,高效利用,分级配水。6.2灌区年度配水计划编制6.2.1年度配水计划应依据灌区供用水调查数据、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结果,在上一年度年末编制。6.2.2在灌溉配水量与配水时段确定的基础上,按灌区各用
10、水计算单元分时段累加生活、工业、生态配水量,形成灌区年度配水计划,参见附录 F。6.2.3灌溉配水应依据 5.2.2 计算结果确定;生活、工业配水应根据供水企业上报的取水计划确定;生态配水应根据主管部门批复的生态流量确定。6.2.4灌区用水管理单位应按批复的年度配水计划,将水量分配到各灌区用水计算单元或用水户。6.2.5在新建或实施现代化改造的灌区及灌区灌溉供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应在灌区年度配水计划制定的同时,制定灌区逐时段(旬、月等)的精量灌溉配水计划。7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划7.1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算方法7.1.1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确定。假定充分灌溉条件下第 i 个用水计算单元
11、的作物经济产量为 Yi,平均市场单价为 Pi,在充分保证作物需水条件下各用水计算单元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Bi达到最大,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应按下式计算:Bi=YiPiAi.(1)式中:Ai第i个用水计算单元的灌溉面积,亩。Yi第i个用水计算单元的作物经济产量,kg。Pi平均市场单价,元/kg。Bi用水计算单元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元/亩。7.1.2灌区用水计算单元配水优先度排序。将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按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从大到小进行排序,依次为 1,2,k,n。7.1.3灌区灌溉总需水量确定。灌区第 j 时段灌溉总需水量 Dj 可分为非充分灌溉总需水量 Dj 非和充分灌溉总需水量 Dj
12、充,分别对应非充分灌溉定额 mj 非和充分灌溉定额 mj 充,四川省部分区域主要粮经作物灌溉制度宜参考附录 E。灌区非充分灌溉总需水量(Dj 非)应按下式计算:Dj 非=i=1nAimij 非1i.(2)式中:Dj非第j时段灌区非充分灌溉总需水量,m3;mij非第j时段第i个用水计算单元的作物非充分灌水定额,m3/亩;i第i个用水计算单元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充分灌溉总需水量(Dj 充)应按下式计算:DB51/T 315220234Dj 充=i=1nAimij 充1i.(3)式中:Dj 充第 j 时段灌区充分灌溉总需水量,m3;mij 充第 j 时段第 i 个用水计算单元的充分灌水定额,m3/
13、亩。7.1.4灌区同一用水计算单元内有不同作物的,灌区灌溉总需水量应按不同作物进行累加计算。7.1.5灌区精量灌溉配水情景划分。对比第 j 时段灌区灌溉总可供水量 Wj 与灌溉总需水量 Dj 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以下情景:情景A:灌溉总可供水量Wj大于等于充分灌溉总需水量Dj充,WjDj充;情景B:灌溉总可供水量Wj小于充分灌溉总需水量Dj充,且大于等于非充分灌溉总需水量Dj非,Dj充WjDj非;情景C:灌溉总可供水量Wj小于非充分灌溉总需水量Dj非,Dj非Wj。7.1.6当灌区第 j 时段灌溉总供需水量满足情景 A 时,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均可使用充分灌溉,并采用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需水量进行精
14、量配水。7.1.7当灌区第 j 时段灌溉总供需水量满足情景 B 时,首先满足各用水计算单元的非充分灌溉需水量。剩余水量再根据不同用水计算单元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由大到小的顺序分配灌溉水量,并保证灌区每个用水计算单元累计配水量不超过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需水量。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净灌水定额具体计算过程参见表 1。表 1 情景 B 下灌区用水计算单元净灌水定额灌区用水计算单元mij非mij加mij1m1j非m1j加=minB1i=1nBiWjDj非A11,m1j充m1j非m1j非+m1j加kmkj非mkj加=minBki=knBiWjDj非-i=1k-1 Aimij加/iAkk,mkj充mkj非mkj非
15、+mkj加nmnj非mnj加=WjDj非i=1n-1 Aimij加/iAnnmnj非+mnj加注:mij 非第 j 时段灌区第 i 个用水计算单元的非充分灌水定额,m3/亩;mij 加第 j 时段灌区第 i 个用水计算单元在非充分灌水定额基础上增加的灌水定额,m3/亩;mij第 j 时段灌区第 i 个用水计算单元的净灌水定额,m3/亩。7.1.8当灌区第 j 时段灌溉总供需水量满足情景 C 时,应按灌区用水计算单元排序依次满足排序靠前用水计算单元的非充分灌溉定额,当无剩余水量时则停止分配。7.2灌区精量灌溉配水方案确定7.2.1根据确定的第 j 时段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的净灌水定额和灌溉面积,计
16、算各用水计算单元第 j时段的灌溉配水量。Mij=mijAi/i.(4)式中:Mij第i个用水计算单元第j时段的灌溉配水量,m3;DB51/T 315220235mij第i个用水计算单元第j时段的净灌水定额,m3/亩。7.2.2在确定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逐时段(旬、月等)的配水量后,按配水量不能超过渠系最大设计流量的原则来分配各级渠道的配水流量,优先保障主要作物需水关键期供水,合理安排配水时间,并充分利用灌区已有供水设施,缓解高峰供水压力。7.2.3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供水量在各用水计算单元分配情况灵活应用,根据灌区实际用水情况逐时段(旬、月等)制定精量灌溉配水计划。7.2.4以四川省某灌区为例
17、进行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划制定,过程详见附录 G。DB51/T 315220236附录A(资料性)灌区数据调查表A.1表 A.1 列出了灌区数据调查的分类明细。表 A.1灌区数据调查表序号分类调查项目单位数据1灌区基础数据气象数据(逐日)净辐射MJ/(mm2d)平均气温风速(2m 高)m/s降雨量mm蒸发量mm.土壤数据土壤种类-土层厚度m土壤容重kN/m3田间持水率%.灌溉试验数据作物需水规律-需水关键期-非充分灌溉制度-充分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灌水技术-灌水定额mm灌溉定额mm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灌区作物数据作物种类种作物分布范围-种植面积亩(1)小麦亩(2)玉米亩DB51/T 315220
18、237续表 A.1灌区数据调查表序号分类调查项目单位数据1灌区基础数据灌区作物数据(3)水稻亩.亩全生育期天(1)播种日期-(2)苗期-.-(n)收获日期-作物产量t(1)小麦t(2)玉米t(3)水稻t.t作物的平均市场单价元/t(1)小麦元/t(2)玉米元/t(3)水稻元/t.元/t2灌区供水数据骨干水源配水量m3当地水利设施供水量m3(1)蓄水工程可供水量m3(2)引水工程可供水量m3(3)提水工程可供水量m3(4)调水工程可供水量m3(5)临时工程可供水量m3(6)再生水工程可供水量m3(7)非常规水工程可供水量m3.m33灌区用水数据灌区用水计算单元面积亩(1)灌区用水计算单元 A亩(
19、2)灌区用水计算单元 B亩DB51/T 315220238续表 A.1灌区数据调查表序号分类调查项目单位数据3灌区用水数据(3)灌区用水计算单元 C亩.亩灌溉用水量m3(1)灌区用水计算单元 Am3(2)灌区用水计算单元 Bm3(3)灌区用水计算单元 Cm3.m3生活需水量m3工业需水量m3生态需水量m3(1)需水量m3(2)需水时段-DB51/T 315220239附录B(资料性)灌溉需水量计算B.1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 ETci 宜采用 FAO 推荐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乘以作物系数法”应按公式(B-1)计算。ETci=ET0iKci.(B-1)式中:ETci第i时段充分灌溉条件下的
20、作物需水量,mm;ET0i第i时段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Kci第i时段的作物系数,具体参见附录C。B.2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 ETai 宜采用 FAO 推荐的“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胁迫系数的乘积”应按公式(B-2)计算。ETai=ET0iKciKsi.(B-2)式中:ETai第i时段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mm;Kci第i时段作物系数;Ksi第i时段土壤水分胁迫系数。B.3土壤水分胁迫系数。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关键值时,作物蒸发蒸腾量受到土壤水分含量限制,作物实际需水量开始减小。土壤水分胁迫系数 Ks 应按下式计算。Ks=TAWDrTAWRAW=TAWDr1 T
21、AW.(B-3)TAW=fc wp Zr.(B-4)=0+0.04 5 ET.(B-5)式中:Ks水分胁迫系数;TAW根系层总有效水量,mm;RAW根系层易吸收的有效水量,mm;Dr根系层土蒸发耗水量的累积深度,mm;fc田间持水量,m3/m3;wp永久凋萎点含水量,m3/m3;Zr最大根系有效深度,mm。水分胁迫发生前根区土壤消耗水量占总有效水量的比例。值随作物种类、作物蒸发蒸腾量 ET 的大小变化。表 B.1 列出了四川省主要粮经作物的最大根系有效深度和在 ET=5mm/day 时的土壤水分消耗比率推荐值0。B.4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是一种假想参照作物的蒸发蒸腾
22、量,假想作物的高度为 0.12 m,叶面阻力为 70 s/m,反射率为 0.23,非常类似于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量。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 1998 年推荐的基于空气动力学和能量平衡原理的 PenmanMonteith(P-M)公式是全球 ET0 计算的标准方法。ET0-PM 应按公式(B-6)计算。ET0-PM=0.408 Rn-G+900237+Tu2 es-ea+1+0.34u2.(B-6)DB51/T 3152202310式中:Rn太阳净辐射量,MJ/(mm2d);G土壤热通量,MJ/(mm2d);湿度计常数,kPa/K;T平均气温,;
23、u22m高度处风速,m/s;es饱和水汽压,kPa;ea实际水汽压,kPa;饱和水汽压-温度曲线斜率,kPa/K。表 B.1四川省主要粮经作物的最大根系有效深度和土壤水消耗比率推荐值(ET=5 mm/day)粮经作物最大根系有效深度(Zr)土壤水消耗比率推荐值(0)水稻0.5-1.00.20油菜1.0-1.50.60小麦1.0-1.80.55玉米1.0-1.70.55大豆0.6-0.90.45马铃薯0.4-0.60.35红薯1.0-1.50.65棉花1.0-1.70.65猕猴桃1.0-2.00.50柑橘1.1-1.50.50苹果1.0-2.00.50B.5灌溉需水量计算时将灌区地块以最末级渠系
24、将灌区分用水计算单元计算。对于灌区用水计算单元t 内任意地块 k 的农田净灌溉需水量 Wk 农田净按公式(B-7)计算。Wk 农田净=ETAk.(B-7)式中:Wk农田净地块k的农田净灌溉需水量,m3;ET作物实际需水量,mm;Ak地块k面积,m2。B.6灌区用水计算单元 t 的净灌溉需水量 W 单元净按公式(B-8)计算。Wt 单元净=1K Wk 农田净.(B-8)式中:Wt单元净灌区用水计算单元t的净灌溉需水量,m3;Wk农田净地块k的农田净灌溉需水量,m3;K灌溉单元t的地块总数。灌区用水计算单元t对应干渠渠首处的灌溉需水量按公式(B-9)计算。Wt 干渠首=Wt 单元净/t.(B-9)
25、式中:DB51/T 3152202311Wt干渠首灌区用水计算单元t对应干渠首部的灌溉需水量,m3;Wt单元净灌区用水计算单元t的净灌溉需水量,m3;t灌区用水计算单元t的灌溉水利用系数。t=毛渠农渠斗渠支渠干渠田.(B-10)式中:毛渠毛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农渠农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斗渠斗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支渠支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干渠干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各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见附录D;田灌区用水计算单元的田间水利用系数。将灌区内各用水计算单元t对应干渠首部的灌溉需水量Wt干渠首累加可得灌区总需水量W灌区。W灌区=t=1TWt 干渠首.(B-11)式中:W灌区灌区总需水量,m3;Wt干
26、渠首灌区用水计算单元t对应干渠首部的灌溉需水量,m3;T灌区内用水计算单元总数。DB51/T 3152202312附录C(资料性)四川省主要作物的作物系数C.1表 C.1 和 C.2 列出了四川省 8 个农业生态区分区及主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订正后的作物系数。表 C.1四川省 8 个农业生态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作物系数农业分区代表性站点各生育阶段Kc作物水稻油菜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红薯棉花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攀枝花Kcini0.440.800.590.650.990.460.78-Kcmid1.131.071.141.131.101.141.11-Kcend0.660.350.400.520
27、.450.730.60-川西高原半湿润气候区()西昌Kcini0.711.000.770.791.000.570.83-Kcmid1.131.171.141.301.231.241.21-Kcend0.670.350.400.720.600.850.72-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雅安Kcini0.991.131.061.001.001.030.95-Kcmid1.131.001.071.121.051.020.99-Kcend0.670.350.400.510.390.700.60-成都平原半湿润气候区()成都Kcini1.001.101.051.001.051.020.99-Kcmid
28、1.121.011.071.111.051.101.11-Kcend0.650.350.400.500.400.700.60-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遂宁Kcini0.971.021.070.940.861.050.980.97Kcmid1.121.011.071.111.051.091.091.10Kcend0.670.350.400.500.400.690.580.53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平武Kcini1.011.091.071.011.011.001.01-Kcmid1.131.021.091.111.051.101.10-Kcend0.660.350.400.480.410.7
29、00.58-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宜宾Kcini1.041.101.091.020.981.071.02-Kcmid1.080.991.051.101.031.081.09-Kcend0.630.350.400.490.380.680.73-川东北盆周湿润山区()巴中Kcini0.980.981.080.950.881.010.97-Kcmid1.121.011.071.111.051.091.09-Kcend0.670.350.400.500.400.690.58-DB51/T 3152202313表 C.2四川省 8 个农业生态区分区表农业分区市(州)包括县、市、区县、市、区数川西南
30、山地干热河谷区()攀枝花盐边县、米易县、仁和区37凉山州布拖县、宁南县、会理县、会东县4川西高原半湿润气候区()宜宾屏山县115凉山州雷波县、金阳县、布拖县、越西县、昭觉县、喜德县、美姑县、峨边彝族自治县、普格县、德昌县、盐源县、西昌市12雅安石棉县、汉源县2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雅安天全县、荥经县、芦山县、名山区、雨城区518凉山州甘洛县1乐山沙湾区、峨眉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井研县、金口河区9眉山青神县、洪雅县2甘孜州泸定县1成都平原半湿润气候区()绵阳涪城区、游仙区、梓潼县、安州区430成都金牛区、成华区、新都区、青白江区、双流区、武侯
31、区、青羊区、金堂县、锦江区、大邑县、温江区、都江堰市、简阳市、蒲江县、邛崃市、崇州市16德阳罗江区、绵竹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6眉山东坡区、丹棱县、彭山区3遂宁射洪市1DB51/T 3152202314续表 C.2四川省 8 个农业生态区分区表农业分区市(州)包括县、市、区县、市、区数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广汉邻水县、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前锋区、华蓥市642达州大竹县、渠县2资阳安岳县、乐至县、雁江区3遂宁蓬溪县、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市、大英县5乐山沐川县、犍为县、井研县、市中区4眉山仁寿县1泸州泸县1内江隆昌市、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4南充营山县、蓬安县、高坪区、顺庆区、嘉
32、陵区、西充县、南部县、阆中市、仪陇县、高坪区10成都龙泉驿区、金堂县2绵阳盐亭县、三台县2自贡荣县1德阳中江县1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V1)绵阳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江油市311广元青川县、朝天区、利州区、旺苍县、昭化区、剑阁县、苍溪县7巴中恩阳区1DB51/T 3152202315续表 C.2四川省 8 个农业生态区分区表农业分区市(州)包括县、市、区县、市、区数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泸州泸县、古蔺县、龙马潭区、合江县、江阳区、纳溪区、叙永县、兴文县822宜宾江安县、叙州区、屏山县、高县、长宁县、珙县、筠连县、南溪区、翠屏区9自贡富顺县、自流井区、沿滩区、贡井区4乐山沐川县1川东
33、北盆周湿润山区()达州万源市、宣汉县、开江县、达川区、通川区510巴中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巴州区4广元旺苍县1合计155155DB51/T 3152202316附录D(资料性)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方法D.1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按 GB 50288 进行计算。D.2当地或条件类似的地区的渠道净流量、毛流量有实测资料时,应按下式计算:渠道=Q净/Q毛.(D-1)式中:渠道渠道水利用系数;Q 净渠道净流量,m3/s;Q毛渠道毛流量,m3/s。D.3无实测资料地区,可按下式计算:渠道=1/(1+L).(D-2)式中:单位长度的水量损失率,%/km;L渠道长度,m;D.4渠道单位长度的水量损失率可取自实
34、测资料。缺乏实测资料时,可按公式(D-3)计算。(1)土渠渗水不受地下水顶拖的条件下,可按下式计算:=K/Q净m.(D-3)式中:K土壤透水性系数,查表D.1;m土壤透水性系数,查表D.1。表 D.1土壤透水性参数渠床土质透水性Km粘土弱0.700.30重壤土中弱1.300.35中壤土中1.900.40轻壤土中强2.650.45沙壤土强3.400.50(2)土渠渗水受到地下水顶拖的条件下,可按下式修正:=.(D-4)式中:受地下水顶拖的单位长度渠道的渗水损失率,%/km;受地下水顶拖的渗水损失修正系数,可从表D.2查得。DB51/T 3152202317表 D.2土渠渗水损失修正系数渠道径流量
35、(m3/s)地下水埋深(m)3357.51015202510.630.7930.500.630.82100.410.500.650.790.91200.360.450.570.710.82300.350.420.540.660.770.94500.320.370.490.600.690.840.971000.280.330.420.520.580.730.840.94(3)衬砌渠道可按下式修正:0=0.(D-5)式中:0单位长度衬砌渠道渗水损失率,%/km;0衬砌渠道的渗水损失修正系数,可从表D.3查得。表 D.3全断面衬砌渠道渗水损失修正系数防渗措施衬砌渠道渗水损失修正系数渠槽翻松夯实(厚度
36、大于0.5m)0.300.20渠槽原土夯实(影响深度不小于0.4m)0.700.50灰土夯实(或三合土夯实)0.150.10混凝土护面0.150.05黏土护面0.400.20浆砌石护面0.200.10沥青材料护面0.100.05塑料薄膜0.100.05D.5灌溉水利用系数按公式(D-6)计算。=1n i.(D-6)式中:灌溉水利用系数;i第i级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n灌区渠道等级数量。DB51/T 3152202318附录E(资料性)四川省主要粮经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及充分灌溉制度E.1表 E.1E.8 列出了四川省主要粮经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和充分灌溉制度。表 E.1四川省春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单
37、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播种-拔节拔节-抽雄抽雄-灌浆灌浆-收获灌溉定额4月上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下旬丰水年(25%)灌水定额2020灌水次数11灌水时间5月中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3535灌水次数11灌水时间5月中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5050灌水次数11灌水时间5月中旬表 E.2四川省春玉米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播种-拔节拔节-抽雄抽雄-灌浆灌浆-收获灌溉定额4月上旬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9月下旬丰水年(25%)灌水定额3030灌水次数11灌水时间5月中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4040灌水次数11
38、灌水时间5月中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6060灌水次数11灌水时间5月中旬DB51/T 3152202319表 E.3四川省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播种-越冬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成熟灌 溉 定额10月上旬11月下旬12月上旬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4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丰水年(25%)灌水定额2525灌水次数11灌水时间5月中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252550灌水次数112灌水时间3月中旬5月中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15252565灌水次数1113灌水时间10月上旬3月中旬5月中旬表 E.4四川省冬小麦
39、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播种-越冬越冬-返青返青-拔节拔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成熟灌 溉 定额10月上旬11月下旬12月上旬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4月中旬4月下旬5月上旬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丰水年(25%)灌水定额3030灌水次数11灌水时间5月中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303060灌水次数112灌水时间3月中旬5月中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15303075灌水次数1113灌水时间10月上旬3月中旬5月中旬DB51/T 3152202320表 E.5四川省猕猴桃非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抽梢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灌溉定额3月4月
40、4月5月5月6月7月10月丰水年(25%)灌水定额10.210.2灌水次数11灌水时期3月下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10.219.629.8灌水次数112灌水时期3月下旬5月下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10.219.649.4灌水次数123灌水时期3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上旬注:本表适用于滴灌条件。表 E.6四川省猕猴桃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抽梢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灌溉定额3月4月4月5月5月6月7月10月丰水年(25%)灌水定额12.015.027.0灌水次数112灌水时期3月下旬4月下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12.015.019.646.6灌水次数11
41、13灌水时期3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下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12.015.019.666.2灌水次数1124灌水时期3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上旬注:本表适用于滴灌条件。DB51/T 3152202321表 E.7四川省柑橘非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抽梢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灌溉定额4月上旬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次年2月中旬丰水年(25%)灌水定额7.746.2灌水次数66灌水时期11月和12月上、中、下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7.753.9灌水次数77灌水时期11月和12月上、中、下旬与1月上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7.761
42、.6灌水次数88灌水时期11月和12月上、中、下旬与1月上、中旬表 E.8四川省柑橘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抽梢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灌溉定额4月上旬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10月下旬11月上旬次年2月中旬丰水年(25%)灌水定额12.8102.4灌水次数88灌水时期11月和12月上、中、下旬与1月上、中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12.8115.2灌水次数99灌水时期11、12、1月上、中、下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217.012.8134.2灌水次数11911灌水时期4月上旬7月上旬11、12、1月上、中、下旬DB51/T 3152202322表 E.9
43、四川省水稻非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泡田期返青期分蘖前期分蘖后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灌溉定额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丰水年(25%)灌水定额50.040.022.561.514.29.0197.2灌水次数1112117灌水时间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75.040.027.366.321.522.68.9261.6灌水次数11121118灌水时间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100.040.031.570.
44、540.520.024.8337.3灌水次数11121129灌水时间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注:本表适用于控制性灌溉。表 E.10四川省水稻充分灌溉制度单位:m3/亩典型水文年生育期泡田期返青期分蘖前期分蘖后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黄熟期灌溉定额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上旬丰水年(25%)灌水定额50.04033.7535.132.412.640.5244.35灌水次数11121129灌水时间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平水年(50%)灌水定额75.04056.2558.5542
45、167.5372.25灌水次数112221211灌水时间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枯水年(75%)灌水定额100.0407578722890483.0灌水次数112221211灌水时间5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注:本表适用于控制性灌溉。DB51/T 3152202323附录F(资料性)灌区年度配水计划表F.1灌区年度配水计划表格式宜参考表 F.1。表 F.1 灌区年度配水计划表月旬/项目1 月2 月3 月11 月12 月合计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渠首来水量多年平均来水量上年度来水量预计本年度来水量
46、调入水量(如有)调出水量(如有)计划需水量下泄生态水量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农业用水XX 干渠XX 支渠其中:XX 斗渠合计供需水平衡注:1、表格项目根据灌区实际增减;2、农业用水按渠系布置编制,原则上应覆盖各交接水断面和主要的交接水口。DB51/T 3152202324F.2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划表格式宜参考表 F.2。表 F.2 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划表月/旬1 月2 月3 月4 月11 月12 月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渠首干渠 1支渠1-1斗渠 1农渠 1农渠 2斗渠 2农渠 1支渠1-X斗渠X农渠 1干渠 2支渠2-X斗渠 1农渠 1
47、DB51/T 3152202325附录G(规范性)四川省某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划制定实例G.1以四川省某灌区为例,进行灌区精量灌溉配水计划制定。G.2灌区基础资料收集。该灌区的灌溉面积为 1.89 万亩,4 条干渠分别控制灌区 4 个用水计算单元,主要种植小麦、柑橘和水稻三种作物,用水单元 1、2、3、4 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为 0.60、0.62、0.63和 0.58。各用水计算单元的主要种植作物和灌溉面积见表 G.1。表 G.1 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作物种植情况渠道灌溉面积(亩)麦(亩)稻(亩)柑(亩)1月2月上中下上中下干渠1280015001300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麦干渠29500
48、250060001000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麦干渠3460016003000麦麦麦麦麦麦干渠4200010001000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麦渠道.5月11月12月.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干渠1.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干渠2.麦、柑麦、柑、稻麦、柑、稻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干渠3.麦麦、稻麦、稻麦麦麦麦麦麦干渠4.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麦、柑G.3灌区灌溉总需水量计算。根据附录 E 的作物的充分、非充分灌溉制度以及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按公式(3)、(4)计算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逐旬的充分灌溉总需水量和非
49、充分灌溉总需水量,计算结果见表 G.2 和 G.3。表 G.2 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逐旬充分灌溉总需水量单位:m3渠道灌溉面积(亩)1月2月3月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干渠128002773327733277330000750000干渠2950051613516135161300001209680干渠346000000000761900干渠420002206922069220690000517240渠道.5月11月12月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干渠1.0750000277332773327733277332773327733干渠2.01088710387097206455161351613516135161
50、351613干渠3.0552381190476000000干渠4.0517240220692206922069220692206922069DB51/T 3152202326表 G.3灌区各用水计算单元逐旬非充分灌溉需水量单位:m3渠道灌溉面积(亩)1月2月3月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干渠12800166831668300000625000干渠2100003104831048000001008060干渠336000000000634920干渠42000132761327600000431030渠道.5月11月12月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干渠1.06250001668316683166831668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