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 T 3099-2023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7832       资源大小:724.8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 T 3099-2023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9.40 CCS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30992023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2023-08-22 发布2023-10-01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T 3099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调查内容与方法.2 5 评价内容与方法.2 6 编制报告.4 附录 A(资料性)高寒草地类组、类划分及基本特征.5 DB51/T 3099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

    2、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甘孜州草原工作站、成都祥龙华创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飞达、刘琳、白彦福、周冀琼、刘伟、路承香、陈文业、李林、张绪校、鲁岩、周俗、杨廷勇、张可。本次为首次发布。DB51/T 30992023 1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的原则、要求、内容、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

    3、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NY/T 1233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 2997 草地分类 NY/T 2998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草地类 grassland type 具有相同水、热大气候带特征,具有独特地带性的草地,或分布广泛具有相同隐域性特征的草地。3.2 高寒草地 alpine grassland 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

    4、气候寒冷地区的天然草地。注1:主要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典型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等。高寒草地类组、类划分及基本特征见资料性附录A。3.3 物种多样性 species diversity 群落内物种的多少以及种群数量的大小和均匀程度。3.4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植物群落各层次中占优势的植物,即在数量、体积和群落学作用上最为重要的物种。3.5 特有种 endemic species 某一物种因历史、生态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而未在其他地方中出现。3.6 入侵种 invasive species 由于有意或无意引入、已经或可能

    5、使经济或环境受到损害,或危及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DB51/T 30992023 2 4 调查内容与方法 4.1 样地布设原则 样地布设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或区域,样地内要求生境条件、植被群落种类、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等具有相对一致性。高寒草地样地大小与草地类型、环境特征、利用程度、调查目的等有关,平原区一般不小于10 hm2,山地区一般不小于5 hm2。可按照NY/T 1233和NY/T 2997有关条款执行。4.2 样地调查内容及方法 包括地理位置、草地类型、土壤质地、地表特征、利用方式等。均采用外业实地调查、访问、查阅文献资料等获取,客观描述并记录信息。可按照NY/T 1233有关条款

    6、执行。4.3 样方布设要求 在样地内布设样方,样方设置不少于3个。草本样方大小一般设为1m1m,草本及矮小灌木样方大小一般设为2m2m,高大草本及灌木样方一般设10m10m灌木大样方和2m2m草本及矮小灌木样方。可按照NY/T 2998有关条款执行。4.4 样方调查内容及方法 包括物种组成、植被盖度、高度、密度、频度及地上生物量。均采用外业植物群落调查获取,客观记录并计算分析。可按照NY/T 2998有关条款执行。4.5 调查时间常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进行,时间一般为7月8月。5 评价内容与方法 5.1 评价内容 5.1.1 丰富度指数评估一个群落物种的丰富程度。按式(1)计算。(1)式中:D丰富

    7、度指数,单位为百分比(%);S物种数,单位为个每平米(个/m2);M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单位为个每平米(个/m2)。5.1.2 重要值 评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程度。按式(2)计算。+5 (2)式中:IV 重要值,单位为百分比(%);C相对盖度,单位为百分比(%);DB51/T 30992023 3 H相对高度,单位为百分比(%);D相对密度,单位为百分比(%);F相对频度,单位为百分比(%);P相对地上生物量,单位为百分比(%)。5.1.3 多样性指数 评估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按式(3)计算。ln=1(3)式中:H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单位为百分比(%

    8、);pi 物种 i 个体在全部物种个体中的比例,单位为百分比(%);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单位为个每平米(个/m2);pi ni/n,单位为百分比(%)。5.1.4 特有种比例评估一定区域内特有种占该区域物种总数的比例。按式(4)计算。100%(4)式中:PE 特有种比例,单位为百分比(%);SE 调查区域内特有种种数,单位为个每公顷(个/hm2);S 调查区域内的物种总种数,单位为个每公顷(个/hm2)。5.1.5 入侵度 评估一定区域内入侵物种数占该区域物种总数的比例。按式(5)计算。100%(5)式中:IE 入侵度,单位为百分比(%);SI 调查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数,单位为个每公顷

    9、(个/hm2);S调查区域内的物种总种数,单位为个每公顷(个/hm2)。5.2 评价方法 5.2.1 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 归一化后的评价指标=归一化前的评价指标归一化系数归一化系数为某指标归一化处理前的理论最大值的倒数100,从而将各指标的取值限定在0100之间。可按照HJ 623有关条款执行。5.2.2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 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植物多样性各指标权重见表1。DB51/T 30992023 4 表 1 植物物种多样性评价指标权重 评估层次1(权重)评估层次2(权重)权重 植物物种水平(1.0)物种丰富度 0.25 物种重要值 0.25 物种多样性 0.35 特有种比

    10、例 0.15 入侵度-0.10 5.2.3 植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各个评价指标的加权求和,可按照 HJ 623 有关条款执行。按式(6)计算。=1 (6)式中BI 植物多样性指数,单位为百分比(%);wi 各指标的权重,单位为百分比(%);m 各指标总数,单位为个(个);Indexi 归一化后的各指标值。5.2.4 植物多样性状况分级 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BI),将植物多样性状况分为高、中、一般、低四级,见表 2。表 2 植物多样性状况的分级标准 植物多样性等级 植物多样性指数 植物多样性状况 高 BI61 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中 40BI60 物

    11、种较丰富,特有属、种较多,生态系统类型较多,局部地区植物多样性高度丰富 一般 30BI40 物种较少,特有属、种不多,局部地区植物多样性较丰富,但植物多样性水平一般 低 BI30 物种贫乏,生态系统类型单一、脆弱,植物多样性极低 6 编制报告 由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组成。正文内容包括:总则、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与建议等。可按照HJ 623有关条款执行。A A DB51/T 30992023 5 附录A (资料性)高寒草地类组、类划分及基本特征 高寒草地类组、类划分及基本特征见表A.1。表A.1 高寒草地类组、类划分及基本特征 类组 类 基本特征 草甸 高寒草甸 发育于高山(或高原

    12、)亚寒带、寒带,湿润度指数1.0,年降水量400mm 的寒冷湿润地区,由耐寒、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或有中生高寒灌丛参与组成的草原类型。草原 高寒草甸草原发育于高山(或高原)亚寒带、寒带,湿润度指数 0.61.0,年降水量 300400mm 的寒冷半湿润地区,由耐寒的多年生早中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草原类型。高寒典型草原 发育于高山(或高原)亚寒带、寒带,湿润度指数 0.30.6,年降水量 200350mm 的寒冷半干旱地区,由耐寒的多年生、旱生丛生禾草或旱生半灌木为优势种组成的草原类型。高寒荒漠草原 发有于高山(或高原)亚寒带和寒带,湿润度指数 0.130.3,年降水量 100200mm 的寒冷干旱地区,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为主,有强旱生小半灌木参与组成的草原类型。荒漠 高寒荒漠 发育于高山(或高原)亚寒带和寒带,湿润度指数 0.130.3,年降水量 100200mm 的寒冷干旱地区,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为主,有强旱生小半灌木参与组成的草原类型。


    注意事项

    本文(DB51 T 3099-2023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