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7.060 CCS A 4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9972023 四川省水文数据通信传输指南 Guidelines for hydrological data transmission of Sichuan 2023-02-07 发布2023-04-08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T 29972023 I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及缩略语.2 5 总体原则.3 6 通信方式.3 7 编码规则.5 8 传输规则.7 附录 A(资料性)标识符编码.10 附录 B(资料性)报文
2、帧异常类型代码.15 DB51/T 2997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四川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国茂、蒋吉发、王正勇、常亮、刘双美、常高松、刘飞、康一彬、李道彬、宋浩宇、陈涛、杨中凤、卢鑫。本次为首次发布。DB51/T 29972023 III 引言 四川省是水资源大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需要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全省水文特性,水文自动
3、测报系统已成为水文数据收集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全省水文数据的传输还未形成统一的编码,信息格式各异,不便于信息接收中心站的数据汇集、存储和应用。为规范我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有效实现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利于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维护、平台整合、信息共享,根据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文件。本文件在编写时,结合四川现有两层架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模式,重点对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信息采集终端的技术要求,以及信息采集终端与信息接收中心平台的通讯协议等建立了相应数据通信传输指南。DB51/T 29972023 1 四川省水文数据通信传输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
4、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数据通信传输的总体原则、通信方式、编码规则、传输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纳入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各类水文、水资源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665-2005 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 19705 水文仪器信号与接口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7994-2011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
5、T 41368-2022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GB/T 50095-2014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SL/T 213-2020 水利对象分类与编码总则 SL 330-2011 水情信息编码 3 术语和定义 GB/T 7665-2005、GB/T 41368-2022、GB/T 50095-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水文要素 hydrologic element 构成某一地点或区域在某一时间的水文情势的主要因素,是描述水文情势的主要物理量,包括各种水文变量和水文现象,如降水、蒸发、水位、流速、流量、含沙量、水质、水温等。来源:GB/T 50095-2014,2
6、.3.2 3.2 水文数据 hydrologic data 各种水文要素的测量、调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来源:GB/T 50095-2014,5.1.1 3.3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hydrologic data auto-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应用遥测、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完成水文要素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信息系统。来源:GB/T 41368-2022,3.1 3.4 测区 surveying area DB51/T 29972023 2 为满足行业内涉水业务工作需要而进行水文数据采集的区域。来源:GB/T 41368-2
7、022,3.2 3.5 遥测站 remote telemetry station 为收集监测数据而在特定场所设立的,能按照预设指令或响应远程控制指令自动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等功能的设备集合的总称。来源:GB/T 41368-2022,3.3 3.6 中心站 center station 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负责实时数据收集、处理和发布,并根据需要能对遥测站进行遥控/遥调的控制中心。来源:GB/T 41368-2022,3.6 有修改 3.7 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来源:G
8、B/T 7665-2005 3.1.1 3.8 遥测终端机 remote terminal unit(RTU)能自动完成水文(水情、水资源)参数的采集、存储、传输和控制的装置,也可称为遥测数传仪、数据采集器。来源:GB/T 27994-2011,3.1 3.9 标识符 identifier 指编码中规定表示某种要素或现象的代码,易于计算机和人工识别处理的符号,采用大写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在本文件中具有唯一性。来源:SL 330-2011,2.0.2 有修改 3.10 系统属主码 system accidental code 用于同一遥测站具有两套以上遥测终端机采用同一站码发送数据,避免在中
9、心站产生混乱而设置的两位编码。4 符号及缩略语 下列符号及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Internet Protocol)MODBUS:一种工业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标准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BDS: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3G、4G、5G:分别为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LoRa:远距离无线电
10、(Long Range Radio)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DB51/T 29972023 3 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RS-485/422:一种串行通信传输接口的俗称(Recommended Standard-485/422)SDI-12:1200波特数字串行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
11、rface-12)RS-232C:一种串行通信传输接口的俗称(Recommended Standard-232C)MODBUS-RTU: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协议和工业标准,通过它可以将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连成网络进行集中控制 MODBUS-TCP/IP:将Modbus协议运行在TCP/IP网络上的一种协议 WiFi:Wi-Fi联盟制造商的商标,是一种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Bluetooth:一种便携式设备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连接技术,使用免申请的2.4G频段,传输速率432Kbps ZigBee:一种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传输速率不高的无线通信技术 MQTT:
12、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CoAP:受限制的应用协议(The 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应用层协议,该协议构建于UDP协议之上 ASCII: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5 总体原则 统一性 5.1 遥测站至中心站、传感器与遥测终端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宜采用统一的编码规则和传输规约。安全性 5.
13、2 有信息传输安全要求的系统,宜在统一数据传输规约基础上增加信息加密传输编码或技术措施。扩展性 5.3 本文件结合四川遥测站和中心站的两层逐级上传模式,给出建立水文数据通信传输方式、编码与规则的指导,监测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标识符编码规则扩充本文件附录A中未列出的要素标识符。可靠性 5.4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应考虑遥测站、中心站和信道的可靠性。中心站和遥测站之间宜配备传输主、备用信道。6 通信方式 信道选择 6.1 6.1.1 根据测区通信资源、系统规模、信息流程、信息交换量等条件和要求,选择合理的通信组网信道。6.1.2 根据通信信道质量检测的实际情况,宜选择移动通信和 BDS。自建短距离
14、信道宜选用超短波、无线网桥或光纤等。DB51/T 29972023 4 采用移动通信信道时:组网时应分析信号覆盖情况;传输高清图片、视频等大数据量报文时宜采用4G、5G信道,宜使用 HTTP/HTTPS、FTP 协议传输,发送优先级宜低于其他类型监测数据。采用 BDS 通信信道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下列主要指标:BDS通信终端机的工作体制和工作频度;工作频段的雨衰特性;传输速率和时延;BDS通信卡的等级和服务频度。采用有线通信信道时:采用光纤通信时,应根据建设要求、网络结构、规模容量,制定合理的通信组网方案;采用PSTN线路时,传输速率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线路的质量确定。当线路质量好、信噪比高时,可
15、采用较高的传输速率;采用有效的防雷、抑制浪涌等措施。采用超短波通信信道时,宜选用授权的专用频率,并尽量少占用频点,且需进行无线电路测试与设计,确定系统通信组网方案。传输速率 6.2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推荐传输速率采用以下指标:超短波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宜小于 1200bps,接口速率选择 9600bps;采用移动通信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接口速率)宜选择 9600bps 以上,NB-IoT 窄带通信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接口速率)选用 9600bps;BDS 和光纤通信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宜根据系统数据传输要求以及通信资源本身的传输能力来确定;有图像、视频传输要求的系统宜选用可提供较高通信速率的移动
16、通信或光纤通信等信道,其传输速率不低于 1Mbps。串行数字通信的速率宜在 1200bps 至 9600bps 之间选择。通信组网层次 6.3 6.3.1 遥测站与中心站通信 由信道将遥测站与中心站间联系起来,形成信息传输的星型网络结构,是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主干。宜采用3G、4G、5G、NB-IoT和BDS等通信信道,也可采用短波、超短波、微波、LoRa 等自组网方式,部分条件较好的遥测站也可采用有线网络方式。遥测站与中心站组网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 遥测站与中心站组网示意图 图中线条说明:为有线信道 为无线信道 遥测站 遥测站 遥测站 中心站 DB51/T 29972023 5 6.3.2
17、传感器与遥测终端机通信 由信道将传感器与遥测终端机联系起来,形成信息传输的星型网络结构,是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联系采集要素的枝干。遥测终端机应选用符合传感器通信方式的组网信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传感器与遥测终端机之间的通信如图2所示:图2 传感器与遥测终端机通信示意图 传感器宜采用RS-485/422、SDI-12等通用总线类或RS-232C通用接口标准,其他类仪器接口参照GB/T 19705。遥测终端机应满足以下要求:具有输入信号接口,可选配输出信号接口;输入信号接口用于采集附录 A 标识符编码中所列要素信息;输出信号用于数字量、模拟量和开关量。传感器与遥测终端机通信协议:
18、串行口通信宜采用 MODBUS-RTU、SDI-12 等协议;网络接口通信宜采用 MODBUS-TCP/IP 协议;无线通信宜采用 WiFi、LoRa、Bluetooth、ZigBee 等通信技术和 MQTT、CoAP 等协议。遥测终端机可采集自身及外围设备的工况参数和控制状态:外围设备与遥测终端机之间通信的接口信号可采用开关量、模拟量或数字量;模拟量宜采用 4mA20mA,1V5V;开关量可采用单相或双相互补的无源开关状态形式;脉冲量可采用单相脉冲或双相互补脉冲信号。信息安全设置 6.4 6.4.1 在具有信息安全需求的应用场景中,遥测站的传输报文可由遥测终端机安全处理后发送至中心站。6.4
19、.2 遥测接收中心站宜设置在四川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直属单位的数据接收中心。6.4.3 中心站网络安全等级不宜低于 GB/T 22239-2019 规定的二级。7 编码规则 报文帧的编码 7.1 7.1.1 要素编码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 遥测终端机(RTU)图中线条说明:为有线信道 为无线信道 DB51/T 29972023 6 水文数据传输以报文帧为基本单位,报文帧的编码主要采用ASCII字符,报文帧的要素一般由标识符加操作数组成,标识符与操作数之间用空格分隔。标识符采用大写英文字母或大写字母后加数字组合编码,标识符编码见附录A。标识符后的操作数:为字符串时,一般由可显示 ASCII 字
20、符构成,其中的英文字母为大写;为数值时,用整数表示,如果数值为负数,需在数值前加“-”;为 CtrlData 时,用 HEX 表示;为空时,只有控制类标识符 NN、OK 无操作数;为“?”时,除 ST、NN、OK、ER、DI、DC、CN、RF 和时间类标识符的操作数不可查询(召测)外,其他标识符的操作数换成“?”,实现数据的查询(召测);为异常时,用代替,n 表示异常类型,不能区分异常类型时,n 取 0,报文帧异常类型代码见附录 B。7.1.2 遥测站码 7.1.2.1 水情站码 在原有8位测站编码的基础上紧随2位系统属主码构成10位水情站码,遥测终端机需支持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组合的水情站码。
21、7.1.2.2 水资源站码 由6位行政区划码加4位序号码构成10位水资源站码,水资源站码无系统属主码。7.1.2.3 其他站码 遥测终端机应支持SL/T 213-2020中的监测站代码。7.1.3 校验码 7.1.3.1 二字节校验码对应于两个可显示的 ASCII 字符。每个字符宜由“a”、“b”、“c”、“d”、“e”、“f”、“g”、“h”、“i”、“j”、“k”、“l”、“m”、“n”、“o”、“p”中的字母组成。7.1.3.2 校验码由以下方式生成:a)将报文帧“校验码”前(包括密码,但不包括校验码本身)的所有字节进行纵向累加,舍弃进位位,最后得到一字节的累加结果尾数;b)将上步达到的
22、一字节数据按位(二进制位)“取反”运算,对结果“加一”,如有进位则舍弃进位,从而得到校验值,校验值为一字节数据;c)将校验值字节从中间拆为两个半字节(4 位)并顺序填入两个字节的低位,变为双字节数据(两字节的高位填均“0”);d)双字节数据与十六进制数 6161H 相加,则得到所需的二字节校验码。报文帧的结构 7.2 报文帧结构由帧头、帧信息体、帧校验码、帧尾组成:帧头为每帧信息的起始标志,其标识符固定为“ST”,操作数固定为遥测站码,形如:标识符(ST)+空格+遥测站码;帧信息体为数据传输的主要内容,形如:标识符+空格+操作数;DB51/T 29972023 7 帧校验码为两个可显示的 AS
23、CII 字符;帧尾为每帧信息的结束标志,其标识符固定为“NN”,无操作数。报文帧的校验码后紧随帧尾码“NN”,且之间不加任何字符。报文帧结构如示例所示。示例:ST+空格+遥测站码+空格+标识符+空格+操作数空格+帧校验码 CS+帧尾码 NN 帧功能分类 7.3 7.3.1 数据帧 数据帧是最基本的报文帧,用于遥测站各类采集数据的传输。7.3.2 指令帧 指令帧也称“查询/召测”帧。是自动测报系统中用于中心站查询或召测遥测站实时水文要素、存储数据、工况信息的报文帧。7.3.3 参数帧 参数帧也称“设置/修改”帧。是自动测报系统中用于中心站修改遥测站工作参数的报文帧。7.3.4 注册帧“注册帧”是
24、自动测报系统中用于遥测站向中心站进行注册所发送的报文帧。7.3.5 测试帧 测试帧用于遥测站处于测试状态下发送的报文帧。遥测站在“测试”状态下工作时,测试帧在本地不储存,在中心站不进入应用数据库。7.3.6 确认帧“确认帧”分为中心站接收到正确信息的确认,以及接收到有误信息的提示。7.3.7 心跳帧“心跳帧”是自动测报系统中,用于遥测站与中心站之间保持正常通信连接而发送的帧。能收到心跳帧则表明通信链路正常,可以进行数据传输。8 传输规则 帧信道传输规则 8.1 帧的基本单元是字节,每帧数据由若干字节构成,字节均采用二进制,在传输每个字节时低位在前、高位在后。报文帧均以二进制异步串行方式传输。当
25、使用公用信道传输时,其传输规则应符合所采用信道的要求。当使用自建信道(如VHF)时,应符合以下规定: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b)帧内相邻字符(字节)之间空闲间隔不大于30ms;c)两帧之间空闲间隔应不小于100ms;d)每帧都有校验位(CS)。当接收方发现校验出现差错时,则舍弃出错帧;DB51/T 29972023 8 e)每个字符应校验起始位、停止位、偶校验位。遥测终端机工作机制 8.2 8.2.1 信息采集 8.2.1.1 以北京时间 8:00 为起点计算采集时间,雨量、河道水位的采集和存储时间间隔为 5 分钟,墒情、地下水、蒸发的采集和存储时间间隔宜为 1 小时,其他水文要素的采集时
26、间间隔根据实际应用确定。8.2.1.2 测试状态下采集的信息为测试数据,不宜存储。8.2.2 信息发送 数据采集后的发送应符合以下要求:a)按报文帧进行数据发送;b)每帧信息发送时,帧内相邻字符(字节)之间空闲间隔应不大于 30ms;c)一次发送多帧信息时,帧信息之间空闲间隔应不小于 100ms;d)报文帧何时发送,可由默认的或事先设置的时间间隔来确定;e)发送报文帧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f)遥测站或中心站发出的所有报文帧应加密;g)不满足存储条件的采集数据不予发送(“测试”数据和工况数据除外)。8.2.3 信息接收 信息接收应符合以下要求:a)接收来自中心站的查询、召测、参数
27、修改、软件升级等指令和响应;b)接收到查询或召测指令时,按指令要求向指定地址回复;c)接收到修改参数指令时,及时响应并向所有在线中心站回复修改成功的参数,参数在下一次报文帧发送时生效;d)接收到升级指令后立即接收升级包,在校验无误后进行解析与升级。在下载和升级过程中,应不影响数据的正常采集与传输,升级完成后向所有在线中心站发送注册帧。8.2.4 确认机制 8.2.4.1 中心站确认 8.2.4.1.1 中心站收到来自遥测站的正确自报信息后,对使用双向在线信道的遥测站回复“OK”确认帧;当收到遥测站的信息内容错误时,则给遥测站返回“ER”错误提示帧,遥测站根据回复信息做出相应的处理。8.2.4.
28、1.2 使用非双向信道的遥测站在发送数据时,不由中心站确认,遥测站收到发送成功提示后不需重发。如两次(每次 20 秒)建立网络连接或发送不成功则尝试转换至备用信道发送。8.2.4.1.3 中心站查询(召测)时收到的遥测站数据,可不发送确认信息。当中心站查询(召测)不成功或可疑时,则需要中心站重新查询或召测。8.2.4.2 遥测站确认 遥测站收到中心站主动查询(召测)指令后,遥测站应返回所查询(召测)的内容。8.2.4.3 注册和参数修改机制 8.2.4.3.1 遥测站注册 DB51/T 29972023 9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宜在系统中所有中心站进行注册:当遥测站现场安装完成;已有遥测站改变通
29、信号码;遥测站站码变动;遥测站位置发生变动;RTU 软件升级更新。8.2.4.3.2 参数修改 新建遥测站完成注册或已建成遥测站工作参数被修改后(包括现场修改和远程修改),宜在发送正式报文之前,对所有目标中心站发送参数帧,帧信息体中的标识符应以RF引导。DB51/T 29972023 10 A A 附录A (资料性)标识符编码 标识符编码见表A.1。表A.1 标识符编码 序 号要素 分类要素名称标识符操作数说明1监 测 类 水位Zd“m”为断面类型,取值 09、AF;“n”为传感器序号,取值 19、AF;“d”为水位数据,单位为 0.01 m2雨量PNd1dn“m”为雨量定时采集的间隔整分钟数
30、,取值为01、05、10、30;d1 至 dn 为从编码定义的时间起按照 m 分钟间隔依次前推各采集时段的雨量值,各数据间用“空格”分隔,也可以是一个雨量值,单位为 0.1 mm3累计雨量RCd“d”为雨量累计值,取值 099999,循环计数,单位为 0.1 mm4土壤墒情Md“n”取值 10、20、30、40、60、80 和 100;“d”为埋深厘米处的土壤墒情,单位为5地下水埋深GBDd“d”为地下水埋深值,单位为 cm6地下水温度GTd“d”为地下水温度值,单位为 0.1 7时段蒸发量 EDd“d”为时段蒸发量,单位为 0.1 mm8日蒸发量 DYEd“d”为日蒸发量,单位为 0.1 m
31、m9蒸发液位高 EWGd“d”为蒸发器液位高,单位为 0.1 mm10蒸发排水量 EWDd“d”为时段累计排水量,单位为 0.1 mm11蒸发补水量 EWSd“d”为时段累计补水量,单位为 0.1 mm12河(渠)道流量 Qd“mn”同“Z”中定义,“d”为流量数据,单位为 0.001 m3/s13堰闸流量QAd“nn”为堰闸编号,取值为 0199;“d”为流量数据,单位为 0.001 m3/s14电功率流量QEd“nn”为发电组编号,取值为 0199;“d”为流量数据,单位为 0.001 m3/s15小时流量QHd“nn”为流量传感器号,取值为 0120;“d”为流量数据,单位为 0.001
32、 m3/h16累计水量WAd“nn”为流量传感器号,取值为 0120;“d”为水量数据,单位为 0.1 m317发电机出力GEN d“nn”为机组编号;“d”为发电机出力,单位为 0.001 KW DB51/T 29972023 11 表 A.1 标识符编码(续)18地表水温度WT d“d”为水温数据,单位为 0.1 19PH 值PH d“d”为 PH 值,单位为 0.0120溶解氧DOX d“d”为溶解氧值,单位为 0.01 mg/L21电导率EC d“d”为电导率值,单位为 0.1 s/cm22浊度TC d“d”为浊度值,单位为 1 度23高锰酸盐指数MNO d“d”为高锰酸盐指数值,单位
33、为 0.1 mg/L24氨氮NHN d“d”为氨氮值,单位为 0.01 mg/L25总磷TP d“d”为总磷值,单位为 0.001 mg/L26总氮TNI d“d”为总氮值,单位为 0.01 mg/L27叶绿素 CHA d“d”为叶绿素值,单位为 0.01 g/L28闸门开度GH d“nn”为闸门号,取值为 0199;“d”为闸门开度,单位为 0.01 m29实测流速V d“nn”为流速属性,取值 0099,nn 取“00”表示断面平均流速;流速按不同水层监测和采集时,nn 取值由小到大为从底层到表层递进,“d”为实测水层流速;流速按监测断面横向监测和采集时,nn 取值由近岸到远岸递进;“d”
34、为实测垂线流速,单位为 0.001 m/s30过水断面面积A d“nn”为断面号,取值为 01、02(基本断面为“01”、测流断面为“02”);“d”为测流时过水断面面积,单位为 0.01 m231图片传输PIC CtrlData“nn”为摄像机编号,取值 0199;“d”为,按照 HEX 编码主动上传抓拍图像,中间无空格32通信卡号CC d“n”表示通信卡种类,取值 19,1 为移动通信卡,2 为北斗通信卡;“d”为“n”对应的通信卡号码33水位传感器读数ZR d“mn”和“d”同“Z”中定义 DB51/T 29972023 12 表 A.1 标识符编码(续)34测流传感器运行状态F d“n
35、n”表示测流传感器号,取值为 0120;“d”为测流方式,取值为 19935数据存储器指针ML d“d”为遥测站终端数据存储指针当前值36数据存储器余量MF d“d”为数据存储器当前剩余空间的整 k 字节数,当剩余空间不足 1 k 时,该数据为 037蓄电池电压BV d“d”为蓄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单位为 0.1 V38太阳能电池电压SV d“d”为太阳能电池的当前电压值,单位为 0.1 V39传感器端工作电压FV d“nn”表示流速传感器号,取值为 0199;“d”为传感器电源当前电压值,单位为 0.1 V40环境温度ET d“d”为遥测终端监测到的环境温度,单位为0.1 41信道场强指标SI
36、 dn1,2,3,分别为 GSM、“北斗”等信道;d 为 n 指定信道质量指标;SI1 为 GSM 信道质量取值 031;SI2 为北斗卫星信道最强16 波束功率信息,各波束取值范围 04。42互联网目标地址HOST d“n”取值 15,为对应目标地址的序号;“d”可以是域名或 IP 地址加端口号,域名或 IP地址与端口号用“:”分隔43域名服务器地址DNS d“d”为域名服务器在互联网上的固定 IP 地址44GSM 目标地址GSM d“n”取值 15,为以 GSM 短信传输的地址序号;“d”为 n 指定序号目标的地址码45“北斗”卫星目标地址BD d“n”取值 15,为北斗信道传输的地址序号
37、;“d”为 n 指定序号目标的接收机卡号46雨量传感器分辨力RD d“d”为所使用雨量传感器的分辨力,单位为0.1 mm47水位传感器基数ZJ d“mn”、“d”同“Z”中定义48水位传感器读数转换系数ZT d“mn”同“Z”中定义;“d”为将传感器计数转换为以:“厘米”为单位的乘常数,计算方法见:ZF 说明49水位计算公式定义ZF c“mn”同“Z”中定义;当 c=1 时,取“+”,当 c=2 时,取“-”Z=ZJZRZT/1000 DB51/T 29972023 13 表 A.1 标识符编码(续)50RTU 参数被修改标志RF d“d”为被修改的参数个数51软件版本号VER mn“m”为本
38、文件的标准编号,“n”为 RTU 软件的厂商版本号52东经EL d“d”取值 DDDMMSSS,DDD 为 3 位度数,MM 为 2 位分数,SSS 为 3 位秒数,且秒的单位为 0.1 秒,位数不足应补 053北纬NL d“d”取值 DDMMSSS,DD 为 2 位度数,其余同“EL”中定义54帧头ST d“d”为遥测站码55帧尾NN 无 56水位发送控制Z d“x”取 A、B、C、,表示代号为 mn 的同一水位点不同控制标准,并且 ZAZBZC;“mn”同“Z”中定义,“d”为水位数据控制基数,单位为cm57水位发送时间间隔控制DZ d“x”、“m”、“n”同“Z”中定义;DZADZBDZ
39、C“d”为设定发送间隔的分钟数58水位数据合理性判断值ZQ d“d”为时段内水位合理变幅控制值,单位为cm59水量发送时间间隔控制DQ d“d”为设定发送间隔的分钟数,为 5 的倍数,大于 60 分钟以 8 时起算60图像采集传输时间间隔DP d“d”为设定采集发送间隔的分钟数,为 5的倍数,大于 60 分钟以 8 时起算61短视频召测CMR d“nn”为 2 位摄像传感器号,取值 0120;d为上传视频时长60 秒,取值 016062雨量加报控制PI d“d”为 5 分钟时段雨量值增量,当 5 分钟时段采集量d 则增加一次雨量报发送。63通信数据包计数DC d“d”取值 0999964通信查
40、询流水号CN d“d”取值 099999965信道模块优先级CP dx1 为 GSM 短信信道、x=2 为“北斗”信道、x=4 为 3G/4G/5G 信道;“d”取值 1,2,3,为x 所指定信道的优先级,1 优先级最高,d取 0 时为对应模块未安装或未启用 DB51/T 29972023 14 表 A.1 标识符编码(续)66程序包传输CODE CtrlData“CtrlData”同“PIC”定义67数据包拆分DI d“d”取值 0 或 1,0 表示后续无数据包,1 表示后续有数据包68密码PW d“d”为 6 位数字码69密码序号PWN d“d”为密码序号,取值 0999970中心站确认O
41、K 无该标识符无操作数71错误信息应答ER d“d”为 RTU 或中心站发现的第一个错误类型(其取值见附录 B报文帧异常类型代码)72年份YR d“d”为日历年的后 2 位73日期时间和校时TT d“d”取值 mmddhhnn、yymmddhhnnss,“yy”为年,“mm”为“月”,“dd”为“日”,“hh”为“时”,“nn”为“分”,“ss”为“秒”,均为两位,其中“hh”为 24 小时制74最大极值发生时间TM d“d”取值 mmddhhnn,同“TT”定义75最小极值发生时间TN d“d”取值 mmddhhnn,同“TT”定义76历史数据起始时间TB d“d”取值 mmddhhnn,同
42、“TT”定义77历史数据结束时间TE d“d”取值 mmddhhnn,同“TT”定义 DB51/T 29972023 15 B B 附录B (资料性)报文帧异常类型代码 报文帧异常类型代码见表B.1。表B.1 报文帧异常类型代码 代码 异常类型 说明 0 无 不区分异常类型 1 语句不完整 如缺乏校验码 2 语法错误 如应固定搭配的标识符搭配错误 3 错误的标识符 如标识符中字母用成小写 4 参数修改指令中密码错误 5 非法数据 如采集要素值中出现小数点 6 数据超限 如取值上限为 999,但指令中指定为 1000 等 7 时间数据非法 如不符合 24 小时制等 8 数据矛盾 如有两个数据分别
43、是 a 和 b,本应 ab 但写成 ab 9 指定数据不存在 如 8:00 查询 8:10 的水位值 10 指定设备不存在 如查询单雨量站的水位值 11 测站不存在 如遥测站未注册,或测站站码错误 12 端口错误 遥测站未按指定端口发送数据 13 系统属主码错误 遥测站发送报文中的站码不是按指定的系统属主码编码 14 时间超过当前 遥测站发送报文的 TT 时间超过当前系统时间 3 分钟,中心站下发该错误提示,遥测站应更新 RTU 时钟。15 未修改初始密码错误 遥测站安装完成后应更改初始密码,如未更改,中心站下发该提示 16 校验码错误 NN 前的校验码未按规定的规则计算或计算错误 17 注册信息不完整 遥测站未按要求注册完整信息 18 密码序号已过期 申请更新密码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已超过 1 小时的期限,再次请求更新时需要重新设置密码 19 未备案的软件版本号 软件版本号未通过测试备案 DB51/T 29972023 16 表B.1 报文帧异常类型代码(续)代码 异常类型 说明 20 保留 保留 21 保留 保留 22 保留 保留 23 保留 保留 24 保留 保留 25 保留 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