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CCS B 6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9852022 竹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 2022-12-27 发布2023-02-01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51/T 2985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碳计量方法.2 5 项目监测.6 附录 A(资料性)主要竹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7 附录 B(资料性)主要的竹林经营活动.9 附录 C(规范性)碳计量过程中主要参数参考表.10 参考文献.13 DB51/T 298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四川山水绿碳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林业工作总站(四川省林业涉外项目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刚、代丽梅、宋放、唐艺挈、赖长鸿、唐才富、陈小中、张文、刘波、隗金心、余小晏、王丽丽、汪晖、谭欣悦。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T 29852022 1 竹林经营碳普惠方法学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竹林经营碳普惠项目的碳计量方法和监测程序。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的竹林经营碳汇碳普惠项目的计量与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3、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2188 森林资源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LY/T 2253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LY/T 3196 竹林碳计量规程 LY/T 3197 竹材制品碳计量规程 LY/T 3253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竹林 bamboo forest由平均胸径不小于2cm、平均高度不低于2m的竹子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森林。来源:LY/T 3196-2020,定义 3.13.2
4、 竹林碳库 carbon pool of bamboo forest 竹林生态系统存储或释放碳的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地上活生物质、地下活生物质、枯落物、枯死竹、土壤有机碳和竹制品碳库。3.3 基线情景 baseline scenario 在没有拟议的项目活动时,项目边界内的活动的未来情景。竹林经营 bamboo forest management 对竹林科学经营,以提高竹林固碳能力和生态功能等为目标的经营活动。附录B是提高竹林固碳能力的主要竹林经营活动及具体措施。来源:LY/T 3253,术语2.3.163.43.5 碳普惠项目 carbon inclusive project DB51/T
5、29852022 2 基于碳普惠机制的增汇减排活动,经核证的碳汇量和减排量可用于抵消碳排放。3.6 计入期 crediting period 项目活动相对于基线情景产生净碳汇量的时间区间。3.7 竹材制品 bamboo products以竹材为主要原料制造的产品。来源:LY/T 3197-2020,定义 3.14 碳计量方法 项目边界确定 4.1 实施竹林经营活动的地理边界。项目活动可在若干不同地块上进行,但每个地块都需要明确的地理边界。项目边界采用下列方法之一确定:a)采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等)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的拐点坐标,单点定位误差不超过5m。b)利用高分辨率
6、的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片)、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森林经营管理规划图等,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辅助下直接读取项目地块的边界坐标。c)使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结合罗盘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行精度控制。项目计入期时间 4.2 项目计入期宜为10-30年,最长可至40年。碳库选择 4.3 项目的碳库只选择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竹材制品碳库进行计量和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源 4.4 温室气体排放源只选择在竹林经营过程中由于木本生物质燃烧带来的 CH4和 N2O 排放。基线碳汇量计算 4.5 竹林成林稳定阶段若无人为经营活动,基线碳汇量为零。若项目活动开始时,竹林未达
7、到成林稳定阶段,基线碳汇量根据下述方法计算得到。.=.*A (1)式中:.第 t 年基线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年成林稳定阶段基线竹林生物质单位面积碳储量,当竹林达到成林稳定阶段后,基线竹林生物质碳储量不再增长,四川省主要竹种基线生物质单位面积碳储量缺省值详见附录 C,DB51/T 29852022 3.,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第 年基线竹林生物质单位面积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两次监测或核查时间,项目开始以后的第年和第年;项目活动以来的年数(a),t;A 竹林面积,单位为公顷(hm2)。
8、项目碳汇量 4.6 4.6.1 计算方法 项目碳汇量等于项目边界内竹子生物量(地上和地下)和竹材制品碳储量的变化量,减去项目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2)式中:.第 t 年项目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年项目边界内竹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第年项目边界内竹林单位面积地下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第年项目竹林生物质单位面积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A 竹林面积,单位为公顷(hm2);,第 t
9、年项目竹材制品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项目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导致竹林地上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两次监测或核查时间,项目开始以后的第年和第年;项目活动以来的年数(a),t。4.6.2 地上生物质碳储量 在竹林经营活动期间,竹林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只计算达到竹林成林结构稳定的碳储量。竹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可根据竹林的平均立竹度、平均胸径、平均高度结合单竹生物量方程计算。,.=(,)4412 103 (3)式中:DB51/T 29852022 4,.第年项目边界内竹
10、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竹子的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方程(单株生物量与胸径、竹高的相关方程),见附录 A,单位为千克干重(kg,d,m);竹林的平均胸径,单位为厘米(cm);竹林的平均高,单位为米(m);单位面积竹林的立竹数量,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m-2);竹林的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干重(tC.(t.d.m)-1);4412 将 C 转换为 CO2的分子量比值,无量纲。4.6.3 地下生物质碳储量 在竹林经营活动期间,竹林地下生物质碳储量需计算达到竹林成林结构稳定以及在这之后一个竹林择伐更新周期内的碳储量。竹林单位面积地下生物质碳储
11、量可根据竹林的地上生物质碳储量、根茎比和择伐强度进行计算。,.=,.(tm)(4)式中:,.第年项目边界内竹林单位面积地下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第年项目边界内竹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竹林根茎比,无量纲;项目活动开始后竹林达到成林稳定时的年数(a)。,.=,.+,.,()(5)式中:,.第年项目边界内竹林单位面积地下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第年项目边界内竹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质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公顷(t CO2-ehm-2);,第
12、年项目边界内竹林择伐强度,无量纲;竹林根茎比,无量纲;项目活动开始后竹林达到成林稳定时的年数(a)。4.6.4 竹材制品碳储量 DB51/T 29852022 5 仅计量使用寿命大于10年的竹材制品的碳储量,竹材制品使用寿命见附录C,竹材制品的碳储量,:可按照LY/T3197的相关规定来计算;也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4412 (6)式中:,第 t 年项目竹材制品碳储量的年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项目采伐收获的竹杆干重生物量,单位为吨干重(t.d.m)。如果采伐的竹子是以鲜重统计,则应将鲜重通过含水率换算成干重;竹林的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干
13、重(tC.(t.d.m)-1);采伐收获的竹材用于生产加工 ty 类竹材制品的百分比(%);生产加工 ty 类竹产品的竹材利用率(%);根据 IPCC 一阶指数衰减函数确定的、ty 类竹产品在项目期末仍在使用或进入垃圾填埋的比例,无量纲;竹产品种类;t 项目活动以来的年数(a);4412 将 C 转换为 CO2的分子量比值,无量纲。=(2))(7)式中:根据 IPCC 一阶指数衰减函数确定的、ty 类竹产品在项目期末仍在使用或进入垃圾填埋的比例,无量纲;竹产品生产至项目期末的时间,单位为年(a);竹产品种类;ty 类竹产品的使用寿命,单位为年(a);t 项目活动以来的年数(a);4412 将
14、C 转换为 CO2的分子量比值,无量纲。4.6.5 温室气体排放计量 当项目活动引起的项目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只考虑森林火灾导致的竹林地上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按照 LY/T 2253 相关规定确定。项目净碳汇量 4.7 竹林经营碳普惠项目净碳汇量等于项目碳汇量减去基线碳汇量。.=.(8)式中:.第 t 年项目活动产生的净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项目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基线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DB51/T 29
15、852022 6 5 项目监测 项目边界监测 5.1 项目地理边界按照LY/T 2188.2-2013的相关规定来确定。如果项目边界发生变化,例如发生毁林和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应测定毁林和变更地块的地理坐标和面积,将毁林或变更部分地块调出项目边界之外,之后不再监测,也不能重新纳入项目边界内。项目活动监测 5.2 项目所采取的竹林经营活动以及项目边界内的毁林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都应该被监测记录,包括经营活动开展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毁林或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原因和地点。基线碳汇量监测 5.3 基线碳汇量在项目计入期内不进行监测。项目碳汇量监测 5.4 5.4.1 生物质碳储量监测 需要监测项目边界内竹
16、林的林分情况,包括平均立竹株数、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等信息,按照林业规划设计调查相应标准操作程序通过布设样地展开调查,对于散生竹,需要测定样地内每株竹秆的胸径(D)、竹高(H);对于丛生竹,测定样地内竹子丛数及每丛的立竹株数、平均胸径、平均高度。调查表参照LY/T 3196 附录A。还需记录监测期内的竹子采伐株数或者比例,结合监测得到的竹林数据,用4.6.1和4.6.2中的方法计算竹林生物质碳储量。5.4.2 竹材制品碳储量变化量监测 根据选择的计量方法,详细记录监测期内边界内采伐收获的竹材总干重,以及用于竹材制品的类型、数量等数据,也可根据销售台账确定数据,用4.6.3中的方法计算监测期内项目
17、竹材制品的碳储量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的监测 5.5 详细记录项目边界内每一次森林火灾(如果有)发生的时间、面积、地理边界等信息,根据LY/T 2253中附录H和附录I的方法,计算项目边界内森林火灾导致的竹林地上生物质燃烧引起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监测频率 5.6 项目活动开始后每次监测和核证的间隔时间一般3年至5年。每期监测时,如遇上择伐年,要统一选在竹笋长成新竹后和竹材采伐收获前进行。DB51/T 29852022 7 A A 附录A (资料性)主要竹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 各主要竹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A.1。表A.1 主要竹种(组)生物量方程参考表 竹种(组)部位 生物
18、量方程(kg.d.m)a b c 文献来源 毛竹 全株 =0.119 2.040 蒋朝虎等,2015,2 毛竹 地上 W=a*2-b*D+c 0.186 1.06 3.69 彭成等,2018,4 地下 W=a*2-b*D+c 0.1 0.59 2.62 彭成等,2018,4 慈竹 全株 =0.317 1.705 蒋朝虎等,2015,2 慈竹 地上 =0.137 1.847 陈霖,2015,3 慈竹 地上 =0.070 1.608 0.484 陈霖,2015,3 慈竹 地上 =()3.92735 9.0504 邓玉林等,1993,7 全株 =()4.07430 8.79415 邓玉林等,1993
19、,7 硬头黄 全株 =(2)0.396 0.394 蒋朝虎等,2015,2 硬头黄 地上 =0.55781 1.8255 徐小军等,2011,6 全株 =0.558787 1.8953 徐小军等,2011,6 硬头黄 地上 =0.257 1.723 陈霖,2015,3 硬头黄 地上 =a+b*D+c*H 1.757 1.021 0.081 陈霖,2015,3 苦竹 全株 =(2)0.653 0.380 蒋朝虎等,2015,2 苦竹 全株 =+0.2668 0.0027 0.0914 何亚平等,2007,10 白夹竹 全株 =0.204 1.951 蒋朝虎等,2015,2 方竹 全株 =0.06
20、1 2.455 蒋朝虎等,2015,2 筇竹 全株 =0.317 1.705 蒋朝虎等,2015,2 筇竹 全株 =+0.0503613 0.0388958 0.1 董文渊等,2002,8 W=a*D-b 0.3440963 0.0226012 董文渊等,2002,8 水竹 地上 =0.6439 1.5373 孙天任等,1986,9 地上 =(2)0.3008 0.5908 孙天任等,1986,9 全株 =0.7683 1.4117 孙天任等,1986,9 全株 =(2)0.7820 1.3257 孙天任等,1986,9 麻竹 地上 =0.540093 1.9305 梁鸿桑等,1997,5 D
21、B51/T 29852022 8 表 A.1(续)竹种(组)部位 生物量方程(kg.d.m)a b c 文献来源 =0.172139 1.5684 0.3916 梁鸿桑等,1997,5 绵竹 全株 =(2)0.040 0.768 蒋朝虎等,2015,2 绵竹 地上 =0.127 1.999 陈霖,2015,3 绵竹 地上 =0.038 2.166 0.373 陈霖,2015,3 雷竹 地上 =0.1939 1.5654 徐小军等,2011,6 DB51/T 29852022 9 B B 附录B (资料性)主要的竹林经营活动 主要竹林经营活动措施参考表B.1。表B.1 主要竹林经营活动 主要竹林
22、经营活动 具体经营措施 促进竹林发笋 适时松土垦复,清除土中障碍物,改善竹林生长环境,促进竹鞭生长,有利于多发笋多长竹;控制竹林内其他植被的营养竞争;适时适量施用竹林专用肥,促进竹林发笋和培笋。改善竹林结构 控制挖笋对象,挖除浅层笋和衰退笋,伐密留疏,伐弱留强,选择粗壮笋留养新竹;降低挖笋强度,在调整优化阶段,挖笋数应低于发笋数量的 30%,在结构稳定阶段,挖笋数应低于发笋数量的低于 50%。在调整优化阶段,清理采伐风倒竹、雪压竹、病虫竹,优化竹林的径阶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空间结构,使之分布均匀,提高大径竹的比例。通过留养小年笋和小年竹,把大小年明显的竹林逐步改为年年均衡发笋长竹的花年竹林(即竹
23、林中部分竹子处于大年而另一部分处于小年;第二年则反之,竹林中每年出笋成竹量接近),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每年有稳定的竹材与竹笋产量。维护竹林健康 做好竹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护林防火,预防竹林火灾的发生;采伐时间选择在冬季竹子生理活动减弱时进行,减轻对竹林竹秆、竹鞭、竹根系统的损伤。竹种更新调整 把固碳能力弱、综合效益差的竹种更新改造为固碳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竹种;以生产竹笋为主的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逐渐向以竹材利用为主的材用竹林过渡,提高竹林的立竹度和平均胸径。稳定土壤碳库 竹林碳汇经营需要采取土壤稳碳措施:(1)严格控制土壤扰动频次,土壤扰动每 2 年不超过 1 次;(2)减轻对土壤的扰动强度,每
24、次扰动面积不超过50%或当地普遍性做法,同时下一次扰动时,松土带与保留带轮流作业松土;(3)及时揭去竹林内的覆盖物,减少土壤呼吸和 CO2、N2O 等温室气体排放;(4)增施竹林生物质焦碳等外源物质,起到竹林土壤稳碳增汇效果。注:表内经营措施来源于“AR-CM-005-V01 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DB51/T 29852022 10 C C 附录C (规范性)碳计量过程中主要参数参考表 碳计量过程中主要参数参考表见下表C.1-C.8。表C.1 主要竹种(组)含碳率参考值 单位:t C(t d.m.)-1 竹种 CF 竹种 CF 慈竹 0.4434 苦竹 0.4227 毛竹 0.4515 水
25、竹 0.3989 麻竹 0.4247 硬头黄 0.48 绵竹 0.4256 西凤竹 0.51 其他竹种 0.50 注:慈竹、毛竹、麻竹、绵竹、苦竹和水竹数据来自于“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区域林业碳汇/源计量体系开发及应用研究课题组,区域林业碳汇/源计量体系开放及应用研究,2013 年”;硬头黄、西风竹来自于“刘应芳,四川省竹林碳储量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2”表C.2 各竹种(组)分类标准 竹种组 分类标准 大径散生竹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大于 5 厘米的单轴散生型竹林。大径丛生竹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大于 5 厘米的合轴丛生型竹林。小径散生竹 指
26、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为 25 厘米的单轴散生竹林。小径从生竹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为 25 厘米的合轴丛生竹林。复轴混生竹 指成竹竹秆高度大于 6 米、竹秆胸径大于 5 厘米的单轴和合轴混生的竹林。注:表内定义来源于“AR-CM-005-V01 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表C.3 竹种(组)竹林达到成林稳定阶段所需年限 单位:a 竹种组 年限 大径散生竹林 9 年 小径散生竹林 5 年 丛生竹(大径和小径)5 年 复轴混生型竹林 6 年 注:表内数据来源于“AR-CM-005-V01 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DB51/T 29852022 11 表C.4 竹种(组)
27、的平均竹林根茎比 单位:无量纲 竹种组 R 所有散生竹(不含毛竹)0.707 毛竹 0.605 所有丛生竹 1.183 所有混生竹 0.928 注:表内数据来源于“郭日生,彭斯震,中国竹林碳汇项目开发指南(M),科学出版社,2013”表C.5 竹种(组)的竹林择伐更新周期 竹种组 择伐更新周期 大径散生竹 5-7 年 大径丛生竹 4-6 年 小径散生竹 3-5 年 小径从生竹 3-5 年 复轴混生竹 3-5 年 注:表内数据来源于“AR-CM-005-V01 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表C.6 竹子采伐用于各类竹产品的利用率 竹产品类型 BUty 竹集成材 35%重组竹材 59%展开竹材 62%
28、竹拉丝材 34%竹质结构材(竹家具、竹建筑用材、竹胶模板)50%竹质装饰材 20%竹日用品 50%注:表内数据来源于“AR-CM-005-V01 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DB51/T 29852022 12 表C.7 各类竹产品的使用寿命 单位:a 竹产品类型 原竹(房屋)3050 原竹(桌椅)1015 竹板材(竹地板)10 竹板材(家具)2030 竹板材(建材)20 竹炭 23 竹制纸 1 竹日用品 2 注:表内数据来源于 LY/T 3196-2020 表C.8 竹种(组)基线竹林成林稳定阶段的单位面积碳储量 单位:tCO2*hm-2 竹种组 单位面积碳储量 大径丛生竹林 138.1 大径散
29、生竹林 105.8 复轴混生竹林 96.9 小径丛生竹林 69.8 小径散生竹林 48.1 注:根据“四川省 2020 年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计算的结果 DB51/T 29852022 13 参考文献 1 AR-CM-005-V01 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 2 蒋朝虎,周运辉,四川叙永县竹资源生长状况调查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5,第二期,16-23 3 陈霖,宜宾市3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表的编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4 彭成、刘维平等,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四川毛竹林生物量模型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8 5 梁鸿燊,陈学魁.麻竹单株生物量模型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
30、1998.18(3):260-262.6 徐小军,周国模,杜华强,等.基于 LandsatTM数据估算雷竹林地上生物量(J).林业科学,2011.47(9):1-6.7 邓玉林,江心,杨冬生,等.四川盆地慈竹生物量模型及其在丰产培育中的应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1):145-150.8 董文渊,黄宝龙,谢泽轩,等.2002.筇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5(4):416-420.9 孙天任,唐礼俊,魏泽长,等.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人工林生物量结构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6.10(3):190-198.10 何亚平,费世民,蒋俊明,陈秀明,余英,唐森强,朱维双,等.长宁毛竹和苦竹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J).四川林业科技,2007.28(5):10-14.11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区域林业碳汇/源计量体系开放及应用研究(R),2013年 12 刘应芳,四川省竹林碳储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