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0 T 867.47-2023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7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pdf

    • 资源ID:1547577       资源大小:4.42MB        全文页数:1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0 T 867.47-2023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7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pdf

    1、ICS65.060CCS B90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 867.472023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47 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2023-08-25 发布2023-11-25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0/T 867.472023I目 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原则和要求.25基础管理.36生产设施.97生产设备.118特种设备.179供配电.1910职业健康.2111消防.2312危险化学品.2513劳动防护.2514作业安全.2615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28附录 A(规范性)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29附录 B(

    2、规范性)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及监督检查清单.35附录 C(资料性)本文件引用规范索引.92DB50/T 867.47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DB50/T 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分为若干部分,目前已发布47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通用要求;第47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本文件为DB50/T 867的第47部分。本文件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

    3、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协会、重庆渝经电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控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航、黄勇、方波、席敏、曾令涛、肖继攀、张发旺。DB50/T 867.472023III引 言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所以,搞好安全生产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充分运用标准化工具,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标尺”(即安全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作业,并用相应的“标尺”检查监督生产现场,达到规范

    4、现场作业行为目的,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生产经营中因安全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具有重大意义。DB50/T 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旨在结合重庆市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现状,确定各典型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拟由若干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我市安全生产经营需要遵守的总体原则和总体要求。第 2 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梳理安全生产经营领域较通用的、常规的安全技术要求。第 n 部分: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编制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其中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提出了开展安全生

    5、产标准化工作的最基本和通用的要求、原则,在整个标准体系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整个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其他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基础,各行业技术规范应遵循总则和通用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特点再进一步细化。DB50/T 867 旨在通过梳理安全生产技术要求,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最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本文件是落实安全生产领域的总体要求,做到安全生产管理“三标合一”,使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统一协调,有利于提高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总体

    6、保障能力,达到全行业生产活动本质安全。DB50/T 867.4720231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47 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在基础管理、生产设施、生产设备、特种设备、供配电、职业健康、消防、危险化学品、劳动防护、作业安全、安全生产标准评定等方面应达到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饲料生产加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405

    7、3.1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钢直梯GB 4053.2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GB 4053.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 72312003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T 81962018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 12142 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要求GB/T 12265 机械安全 防止人体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3495.12015 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标志GB 156032022 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通则GB/T 1

    8、56052008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 156301995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 15706 机械安全 设计通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少GB/T 167542021 机械安全 急停 设计原则GB 190812008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94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 25201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5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84 自动

    9、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87201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DB50/T 867.4720232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442008 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AQ/T 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

    10、急演练基本规范AQ/T 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JB/T 5320 剪叉式升降台 安全规程TSG 112020 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 T70012023 电梯监督检查和定期检验规则TSG ZF001 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DB50/T 632 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程DB50/T 867.22018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2部分: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fee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依法成立,具有固定场所和生产设备设施并取得生产经营许可,利用豆、谷物、糠杂、鱼粉、骨粉、油脂、

    11、饲料添加剂等原料,通过饲料加工工艺,制成为禽、畜、鱼等养殖动物使用的饲料的生产组织(以下简称“企业”)。4原则和要求4.1原则4.1.1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包括: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厂长等主要负责人的全面责任、管理负责人的管理责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4.1.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按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本文件的要求,建立符合的管理流程或体系,保持设备、设施的安全性。4.1.3企业安全生产可采用 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管理流程。4.1.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体现“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落实具体责任,

    12、从细节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4.2要求DB50/T 867.47202334.2.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在每年初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监督检查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在每年终组织考核安全生产工作绩效。根据设备、工艺、人员变化,调整制定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4.2.2企业应遵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已颁布的淘汰设备和工艺目录清单,淘汰安全性落后的设备和工艺。4.2.3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要求应达到本文件的规定。4.2.4企业应按本文件及附录 A 的要求,检查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并验收达标,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4.2.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及监督检查可按本文件附录 B 的要求执行

    13、。4.2.6为了便于实施本文件所引用的标准,相关引用条款参见附录 C。5基础管理5.1机构与职责5.1.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决策和跨部门协调,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5.1.2从业人员达到 100 人及以上的,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 100 人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1.3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并承担全面责任,应履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

    14、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5.1.4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全面责任应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e)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f)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g)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5.1.5企业设置专项工作负责人职务的,该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监督管理责任。设置技

    15、术负责人职务的,该负责人对技术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监督管理责任。5.1.6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但不限于以下职责:a)组织或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b)组织或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c)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d)组织或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e)制定安全生产检查计划,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如实记录检查情况;f)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如实记录整改情况;g)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安全操作

    16、规程的行为;h)发现有危及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指令从业人员暂停作业或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DB50/T 867.4720234i)组织安全生产考核,提出奖惩意见。5.1.7技术管理部门及技术人员应履行但不限于以下职责:a)组织制定、实施本单位安全技术规程、作业规范、技术标准;b)组织制定、实施危险源的管理方案和危险作业技术措施、应急预案;c)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问题并及时处理,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5.2方针目标5.2.1企业应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以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生率为指标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5.2.2安全生产目标制

    17、定可按下列内容编制:a)火灾事故发生率;b)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c)工伤数和职业病发生率。5.2.3企业应根据各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临事故风险的程度,综合设计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落实全员目标责任制。5.2.4按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能,将目标分解为指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对目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5.2.5对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目标的实施计划;评估结果、实施计划的调整、修改记录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存。5.3安全生产责任制5.3.1企业应按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

    18、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5.3.2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和大小应与各生产性质和岗位性质相适应。5.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4.1企业应制定并实施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相一致的制度文件;制度文件应明确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部门职责,并有落实措施。5.4.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a)目标管理;b)安全生产责任制;c)安全生产承诺;d)安全生产投入;e)安全生产信息化;f)“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安全管理;g)安全生产文件、记录和档案及变更管理;h)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i)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治;j)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k)

    19、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l)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m)设备设施管理;n)施工或检维修安全管理;DB50/T 867.4720235o)危险物品管理;p)危险作业安全管理;q)安全警示标志管理;r)安全预测预警;s)安全生产奖惩管理;t)相关方安全管理;u)防护用品采购与发放管理;v)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w)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管理;x)安全生产绩效管理。5.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应保存近期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记录至 3 年以上时期。5.4.4企业的技术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一起组织其他部门,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

    20、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5.4.5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5安全操作规程5.5.1小型企业应根据工艺流程制定可行的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明确安全风险、注意事项等内容。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应涵盖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进料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b)粉碎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c)配料混合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d)投料制粒冷却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e)膨化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f)包装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g)驳运作业规程;h)消防、用电、通风、除尘等安全注意事项。5.5.2大中型企业应根据使用设备

    21、情况,除工序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外,还需制定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通用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b)专用生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c)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与维护;d)压缩空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e)电焊机的使用与维护;f)供配电设备设施检修、巡查、倒送电等安全操作规程;g)原料、成品驳运作业规程及安全准则;h)燃气管道检查与维护;i)通风、吸尘和排气系统检查与维护;j)有机物粉尘防爆及清扫转运工作安全准则;k)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维护;l)消防设备设施的操作与维护。DB50/T 867.47202365.5.3企业有“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投入生产

    22、或使用时,应组织制定新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风险、操作程序或顺序、作业防护措施、注意事项等。5.6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5.6.1教育和培训管理5.6.1.1企业应制定和实施年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计划。5.6.1.2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培训教育计划,教育和引导从业人员掌握岗位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要求,遵守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增强从业人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自救互救的能力。5.6.1.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详细记录培训教育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建立记录档案。5.6.1.4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生产班组的安全教育活动,生产班组月度安全教育活动不应少于 1 次。5.6.2

    23、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5.6.2.1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初次培训不少于 32 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少于 12 学时。5.6.2.2普通员工完成安全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后,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至少还应接受一次再培训。5.6.2.3从事“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或操作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和应急避险知识教育培训。5.6.3新进和转岗人员教育和培训5.6.3.1新进和转岗人员应进行厂部、车间、班组等三级部门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后,方可上岗。5.6.3.2新进和转岗人员的培训不少于 24 学时。5.6.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从

    24、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应按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离岗 6 个月及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进行考核。5.6.5相关方人员教育相关方及临时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主要内容宜包括:外来人员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因素、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5.7相关方管理5.7.1企业应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5.7.2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要求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配备、使用防护用品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5.

    25、7.3企业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5.7.4企业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5.7.5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5.7.6工程项目发包企业应统一协调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作业。5.8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DB50/T 867.47202375.8.1企业应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相关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条

    26、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或安全预评价报告或安全验收评价报告。5.8.2安全设施设计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8.3企业应确保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相关要求,编制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5.8.4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5.9安全生产投入5.9.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费用计提管理办法,年初编制安全生产费用预算,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5.9.2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和职业病

    27、防护设备设施;b)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配备个体防护用品;c)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d)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e)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f)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g)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标识;h)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事件或活动。5.10安全文化建设5.10.1企业宜通过宣传栏、知识竞赛、拓展训练等各种活动,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5.10.2企业安全文化宜按 AQ/T 9004 的要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5.11风险管理5.11.1危险源识别企业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

    28、、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和管理缺陷,其范围应覆盖的所有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5.11.2安全风险评估5.11.2.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和工作程序等。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定期评估。评估时,至少应从安全风险影响人、财产和坏境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5.11.2.2安全风险评估后,按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确定四种等级,风险等级对应红、橙、黄、蓝四种色标进行登记建档。5.11.3安全风险控制5.11.3.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度,在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

    29、顺序考虑降低风险:a)消除;b)替代;DB50/T 867.4720238c)工程控制;d)个体防护;e)警告。5.11.3.2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使其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5.12隐患排查治理5.12.1隐患排查5.12.1.1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5.12.1.2安全检查由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共同参与制定方案,按“班组进行每日检查、部门进行每周检查、厂部进行每月检查”的时间安排执行。5.12.1.3安全检查应参考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查出的隐患应作好登记。5.12.1.4隐患排查

    30、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或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管理及活动,包括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服务范围。5.12.2隐患治理5.12.2.1企业应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等。隐患治理应采取包括技术和管理等控制措施。属于重大隐患的,治理前,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5.12.2.2对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隐患,无法治理的,应采取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向下属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

    31、全措施。5.12.2.3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效果进行验收,并重新评估安全风险等级。5.13应急管理5.13.1应急机构5.13.1.1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组织,包括: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指挥部。5.13.1.2企业应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指挥部各组成人员的职责,建立与本单位相适应的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负责人可授权现场指挥人员具体实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的现场救援工作。5.13.2应急预案5.13.2.1企业进行本单位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后,按 GB/T 29639 的规定,组织编制生产

    32、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13.2.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适用范围、响应分级、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现场处置方案等内容,体现出“简明化、实战化、专业化和应急处置卡”的特点,并按规定向相关部门备案。5.13.2.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变化、工艺设备变化和时间变化等情况,由主要负责人组织进行评估和修订。5.13.3应急资源5.13.3.1企业应配备应急设备、装备,储备应急物资。5.13.3.2应对应急物资、设备、装备进行定期检测、检查、维护、保养,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确保其完好、可靠、适用。5.13.3.3对应急物资、设备、装备的储

    33、备应有监督管理制度,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有完善的使用、调拨、购进程序和管理制度,且应有相应的登记记录。DB50/T 867.47202395.13.4应急演练5.13.4.1企业应对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逃生技能等应急常识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培训,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5.13.4.2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如实记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5.13.4.3应按 AQ/T 9007 的规定,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做到从业人员参与应急演练全员覆盖。5.13.4.4应制定本单位的应

    34、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5.13.4.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按 AQ/T 9007 和 AQ/T 9009 的规定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5.13.5事故管理5.13.5.1报告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并在 0.5 h 至 1 h 内采用电话和文字形式,向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情况。报告事故应包括以下内容:a)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现场情况;b)事故的简要经过;c)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的伤亡

    35、和初步损失;d)已采取的措施;e)人员联络方式。5.13.5.2调查和处理企业应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事故,调查、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有关证据和资料,及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人等内容;b)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整改措施;c)建立事故档案,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事故处理等内容。6生产设施6.1生产用房1)生产用房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安全要求:a)生产用房及生产厂区改扩建的永久性建(构)筑物的楼层数、面积、平面布置、防火间距、防爆、安全疏散等应按 GB 55037 和 GB 50016-2014 的规定进行设计;

    36、项目审批、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b)生产厂区平面布置符合 GB 501872012 第 3、4 章及第 5.1、5.2、5.3、5.6、8.1 条的要求;c)消防车通道符合 GB 50016-2014 第 7.1.8 条的要求,环形消防车通道不应阻塞,尽头式消防车通道的回车场不应小于 12 m12 m;1)既有建(构)筑物符合 GB 50016-2014 的相关规定的,按主管部门意见执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设计应符合 GB 55037 的规定。DB50/T 867.47202310d)饲料生产加工厂房的楼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符合 GB 50016-2014

    37、表 3.3.1中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乙或丙类的规定;e)一、二级耐火等级的谷物类饲料筒仓工作塔,当每层工作人数不超过 2 人时,其层数不限,当每层工作人数超过 2 人时,其层数符合 GB 50016-2014 表 3.3.1 中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丙类的规定;f)维修设备用或使用不燃物的附属厂房,其楼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符合 GB50016-2014 表 3.3.2 中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戊类的规定;g)混合使用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 GB 50016-2014 第 3.1.2 条的规定;h)存在有机物粉尘爆炸可能的生产加工厂房的防爆分区应符合 GB 19081-2008 的规定,设置

    38、的泄爆口,其尺寸符合 GB/T 15605-2008 中 5.2.3 条的要求;i)加工易燃物的厂房之间及其与易燃的原料、包材、成品仓库、民用建筑等的防火间距符合 GB50016-2014 表 3.4.1 中乙或丙类厂房之间及其与乙或丙类仓库、民用建筑之间距的规定;j)加工厂房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 2 个;建筑面积且同一时间的作业人数符合 GB 50016-2014 第 3.7.2 条第 3、4 项的规定可设一个;通道、安全出口位置明显、畅通,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符合GB 50016-2014 表 3.7.4 中生产

    39、的火灾危险性乙、丙、丁(戊)类的规定;k)易燃的原料、包材、成品仓库的楼层数和面积符合 GB 50016-2014 表 3.3.2 中储存的火灾危险性乙或丙类的规定;l)混合使用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 GB 50016-2014 第 3.1.4、3.1.5 条的规定;m)易燃的原料、包材、成品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符合 GB 50016-2014 表 3.5.2 中乙或丙类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距的规定;n)仓库的安全出口的数量符合 GB 50016-2014 第 3.8.2、3.8.3 条的规定;通道、安全出口位置明显、畅通;o)饲料加工厂房和仓库耐火等级应至少三级以上,其

    40、周围应有消防用水设施;p)所有厂房和仓库内禁止设置员工宿舍;q)厂区办公和住宿房的楼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符合 GB 50016-2014 表 5.3.1中单、多层民用建筑的规定;r)饲料筒仓工作塔应设置防雷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采用共用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采用单独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10;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厂房应每半年进行一次防雷接地系统专业检测。6.2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开敞式污水池应标明池深,应有围栏和警示标志;b)输送泵连轴器裸露部分有防护罩;c)下池作业应采取强制通风换气和有毒气体检测指标合格等安全技术措施;d)下池作业应配 1 人

    41、以上的安全防护人员。6.3物品库房物品库房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存放物品应符合剁距不小于 1 m,距墙不小于 0.3 m,距梁不小于 0.5 m,距柱不小于 0.3 m,距灯不小于 0.5 m 的安全距离;DB50/T 867.47202311b)重叠堆码物品高度应低于 2 m,不应歪斜;堆码高度超过 2 m 时,采用高位货架或采取防垮塌措施;c)主通道宽度不小于 2 m;d)作业点和通道采光照度应不小于 100 lx,灯具完好率 100%;e)消防器材配置完整且有效。6.4工业梯台工业梯台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工业梯台金属结构件的焊接应符合 GB 50205 的相关规定;固定式钢斜梯踏板

    42、及钢平台铺板应采用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制作;b)钢直梯的结构及其性能应符合 GB 4053.1 的要求;c)钢斜梯的结构及其性能应符合 GB 4053.2 的要求;d)工业护栏及钢平台的结构及其性能应符合 GB 4053.3 的要求;e)轻金属梯的结构及其性能应符合 GB 12142 的要求;f)移动升降台的结构及其性能应符合 JB/T 5320 的要求。6.5其它辅助设施天然气管道及供气站应符合 GB 50028 的规定;工业管道涂色应符合 GB 7231-2003 表 1 和图 A1的要求。7生产设备7.1一般要求通用和专用生产设备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应符合GB/T 15706、

    43、GB/T 12265、GB/T 8196-2018、GB/T 16754-2021第4章的规定。通用和专用生产设备的使用应遵守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购买的设备有出厂合格证,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装和使用;b)自制设备应按设计图纸制作,涉及安全的防护装置齐全;投入使用时,应做安全性能检测或测试;c)存在高压、高温的设备,应配置有超上、下限报警、防误操作、能量卸载等安全防护装置;泄压元器件的检验、调试、更换记录齐全,并在有效检验周期内;d)存在高速移动或旋转的设备,应配置有减速、制动、刹车、急停、运动部件隔离等安全防护装置;相关元器件性能可靠;e)设备上装配的压力表、温度计等仪表应指示灵敏、刻度清晰

    44、,并在有效检验周期内;f)设备上装配有安全门的,门机连锁可靠;机械臂有伸展功能的,需设置安全隔离网;g)紧急停止按钮标示清晰,性能可靠,并能防止误启动;设备停止状态有明显的指示;h)采用非安全电压供电的设备,其绝缘电阻值达到相关标准的规定,并不应低于 0.5 M;配电电缆无破损,设备金属外壳应采用 PE 线接地保护并牢固;i)在有机物粉尘环境中使用的设备应具有防静电、防爆等功能;j)使用设备应有涉及安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禁止超压、超温、超速、超期、带故障运行。7.2通用设备DB50/T 867.472023127.2.1潜水泵潜水泵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采用具有接地极的插座和插头,接地线应与

    45、电动机外壳可靠连接;电源开关具有隔离、短路、过载等保护功能,回路安装 30 mA 漏电保护装置;b)安装潜水泵时,复测电机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0.5 M;c)潜水泵放入水中或提出水面时,先切断电源,严禁拉拽电缆或出水管;d)定期检查电机,如发现下盖有裂纹、橡胶密封环损坏或失效等,应及时更换或修复,以防水渗入;e)若有人员进入水池作业,应先切断潜水泵的电源,严禁启动潜水泵。7.2.2水泵水泵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电机、泵底座应水平,与基础的联结应牢固;机、泵皮带传动时,水泵叶轮转向应与箭头指示方向一致;b)联轴器裸露部分有防护罩;c)若同一机房内有多台机组,机组与机组之间,机组与墙壁之间都应有足

    46、够的巡检和检修空间;d)运转过程无异常声响、无异常气味,无漏水现象;e)电源开关具有隔离、短路、过载等保护功能。7.2.3码垛机、卸垛机码垛机、卸垛机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各紧固件要连接可靠,各部件运行正常,无异常响动和振动;b)外表无油漆脱落、各部位无锈蚀;c)抓取机械背运动半径范围内需要加装安全护罩或网、联锁安全开关,同时设置“严禁靠近”等警示标识;d)各仪表测量准确、数据可靠。7.2.4风机风机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配电线不应跨越通道使用,中间接头应绝缘密封,不能拖在潮湿的地上或水里;b)电源开关具有隔离、短路、过载等保护功能,PE 线连接牢固;c)风扇叶片外要有防护罩;d)外观严重

    47、锈蚀应淘汰;e)有机物粉尘环境中运行应选用防爆型式。7.2.5升降机(0.5 t 以下)升降机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电线应完整不应有接头和破损,不应随意放在地面上,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b)吊绳应完好,不应有毛刺、断股现象;c)升降机的底座应平稳,配重应合理,配重体应固定结实;d)电机皮带应有防护罩,运行前应检查皮带不打滑;e)倒顺开关应灵敏;f)吊运中吊环(吊钩)与导向轮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20 cm;DB50/T 867.47202313g)起吊物料时,应垂直起吊,起吊臂下严禁站人;h)起吊重量不应超过额定载荷量的 80%;i)机器工作时严禁将手或其它物体伸入滚轴筒内;j)设备应采用接地

    48、保护。7.2.6输送机(刮板机、提升机)输送机(刮板机、提升机)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输送机链、带等无脱落或损坏,各紧固件要连接可靠;皮带接口部分出现损坏、开胶等缺陷时不应继续使用;b)输送链、带等禁止在过松或过紧状态下运行,传动部位有安全防护罩;c)各部件运行正常,无异常响动和振动;d)清理头尾轮的缠绕物应停机;e)操作人员禁止跨越运行中的输送机;f)移动式输送机在移动时应将电源线收好,在有人监护,有人指挥的条件下进行;行进应注意设备的高度,以保持与建筑物、架空导线的安全距离;设备移动行进时要平稳,禁止猛冲、猛拐;g)移动式输送机械的各种防护装置应齐全牢固;电源导线、插头应安全可靠无破损;

    49、h)移动式输送机,不应使用手搬式电器开关,应使用漏电保护器;i)刮板机应装设防堵,防断链保护装置;j)提升机上下应设限位开关,斜桥四周应有防护板或防护网;检修时,应采取防自由转动、防料斗坠落措施;k)急停开关位置明显且便于操作;l)长时间不用的输送机或无人看守的输送机,均应断开电源开关;m)设备应采用接地保护。7.2.7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满足以下安全要求:a)开车前检查一切防护装置和安全附件处于完好状态,否则不应开车;b)检查油面应符合标准;c)用柴油清洗过的机件应无负荷运转 10 min 才能投入正常工作;d)机械在运转中或有压力的情况下不应进行任何修理工作;e)经常注意压力表指针变化,不

    50、应超压运转;f)在运转中若发生异常气味、震动、声音应立即停机检查,修复后方可使用;g)空气压缩机应有如下保护装置:1)工作压力达到额定压力时,超压保护装置应能自动切换为无负荷或断电状态;2)驱动功率大于 15 kW 的空压机,超温保护装置应能使每级排气温度超过允许值时自动切断动力回路;3)距操作者站立面 2 m 以下设备外露的旋转部件均应设置齐全、可靠的防护罩;4)螺杆式空压机的门、盖应确保运行时不应开启或拆卸,活塞式空压机与储罐间的止回阀、冷却器、油水分离器、排空管应完好、有效;5)电柜、电机的屏护栅栏应齐全、可靠;6)设备采用接地保护。7.2.8电焊机DB50/T 867.47202314


    注意事项

    本文(DB50 T 867.47-2023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7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pdf)为本站会员(花仙子)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