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0 T 1510-2023 社区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规范.pdf

    • 资源ID:1547562       资源大小:372.3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0 T 1510-2023 社区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规范.pdf

    1、ICS 03.080CCS A 12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 15102023社区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规范2023-11-10 发布2024-02-10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0/T 15102023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体要求.15 设置要求.26 服务内容.27 服务管理与质量改进.3DB50/T 1510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医科大学附

    2、属第一医院提出。本文件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联优侍科技养老产业有限公司、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庆华、肖明朝、米洁、谢莉玲、谢金凤、黄欢欢、吴城妃、唐娇、肖峰、王瑞琪、赵林博、陈丽娟、阴倩羽、陈梅、李航、黄万年。DB50/T 151020231社区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社区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的总体要求、设置要求、服务内容、服务管理与质量改进。本文件适用于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

    3、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31502信息安全技术电子支付系统安全保护框架GB/T 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4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 35796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 39680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评准则JGJ/T 484-2019养老服务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4、医养结合服务integrated medical and care services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整合,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养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3.2智慧医养结合服务intelligent integrated medical and care services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和各类智能终端设备,通过采集、汇总、分析研判涉老数据,实现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的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4总体要求4.1服务对象应为辖区内社区居家养老的 60 岁及以上签约老年人。4.2应根据机构资质、规模大小和功能定位,配备相关基础设施

    5、设备和人员。4.3应根据机构类型和特色,结合老年人服务需求进行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建设。4.4应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体系,防范安全隐患。4.5应建立健全服务评价与改进机制,进行全程服务质量管理。DB50/T 1510202324.6应以提供智慧化、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高质量的医养结合服务为目标。5设置要求5.1设施设备5.1.1应配备健康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与智能健康监测终端设备。5.1.2平台应符合 JGJ/T 484 的要求。5.1.3平台应具备多协议多接口的兼容性和迭代升级的能力。5.1.4设备配置宜参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包括健康体检、体征监测、呼叫终端、睡

    6、眠监测、电子围栏等个人医疗类智能辅助设备,以及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温控系统等环境改善辅助设备。5.2人员5.2.1应配备医师、护士、信息工程师,根据需要配备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照护师、护工、社会工作者等人员。5.2.2相应人员应具备合法的从业资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知识技能。5.2.3应明确相应人员工作职责,定期参加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与考核。5.3安全5.3.1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危机应对预案,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5.3.2信息服务平台应符合 GB/T 22239 的要求,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应符合 GB/T 35274。5.3.3平台涉及电子支付模块的,电子支付安全应

    7、符合 GB/T 31502 的要求。6服务内容6.1健康管理6.1.1应通过平台及设备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服务档案建立、评估等级报告及服务计划。6.1.2应通过平台及设备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指导。6.1.3宜过设备和上门巡查,结合签约服务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家庭健康指导。6.1.4可通过平台及设备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监测服务,监测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健康风险评估、分析、预警。6.2医疗护理6.2.1应通过平台及设备定期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护理咨询与指导性服务。6.2.2应结合签约服务需求,及时指派医护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6.3协调转诊6.3.1应与

    8、上级或签约医疗机构建立转诊绿色通道,结合签约服务需求,及时协调老年人转诊预约。6.3.2对于急危重症老年人,转诊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6.3.3对于转回社区的老年人,机构宜根据服务对象要求、病情需要提供定期随访、保健指导等服务。DB50/T 1510202336.4安宁疗护宜通过平台及设备,遵循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为服务对象及家属提供安宁疗护服务。6.5中医药服务具备中医药服务资质的机构,可为服务对象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医药服务:a)应通过平台及设备,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中医保健指导等智能中医诊疗服务;b)提供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疗法及中药煎煮服务。6.6康复护理6.6.1宜通过平台

    9、及设备为服务对象提供康复评定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康复计划、康复日志。6.6.2宜通过平台及设备为服务对象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康复锻炼指导、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运动疗法。6.6.3宜提供辅具使用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助行器、轮椅、矫形器的选择与使用。6.7心理精神支持6.7.1宜通过平台及设备提供动态心理评估、预警和随访等服务。6.7.2宜提供心理支持,并对有心理问题的服务对象提供危机干预和转介服务。6.8生活照护根据服务对象日常生活需求,为其提供上门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饮食、起居、清洁卫生、排泄和体位转移服务,服务应符合 GB/T 35796 的要求。6.9紧急救助与安全保障6.9.1

    10、血糖监测宜通过平台及设备提供环境安全监测及智能报警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房间温湿度、有害气体、可燃气体。6.9.2应通过平台及设备提供定位预警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定位、防走失、滞留报警、一键呼救。6.9.3应通过平台及设备提供跌倒监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定位、坠床感应、一键呼救、自动报警。6.9.4报警求助功能应符合 JGJ/T 484-2019 中 4.1.6 的要求。6.10文娱活动6.10.1可通过平台及设备发布适老化的文娱活动资讯,如太极拳、舞蹈、书画、合唱等,并安排人员提供专业指导。6.10.2可通过平台及设备提供包括活动预约、活动记录、活动评价等管理服务。6.10.3可通过平台及设备提供反诈、健康养生、信息鉴别等老年教学服务。7服务管理与质量改进7.1服务管理7.1.1应建立健全上门服务人员的准入和培训制度,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7.1.2应建立健全上门服务的全流程监控体系,宜为服务人员提供定位追踪系统、配置工作记录仪,设置一键报警、超时预警等功能DB50/T 1510202347.1.3应定期对机构的智慧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成效等进行评估。7.2质量改进7.2.1对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应及时分析并报告。7.2.2定期评价服务质量,分析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


    注意事项

    本文(DB50 T 1510-2023 社区居家智慧医养结合服务规范.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