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CCSB 04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 14702023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2023 09 15 发布2023 12 15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0/T 1470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防治原则.25源头控制.26过程拦截.37末端净化.4附录 A(资料性)榨菜、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案.6DB50/T 1470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
2、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慈恩、刘俊延、黄平、廖敦秀、刘敦一、罗友进、陈洋洋、王帅、李燕、王勇德、木志坚、杜静。DB50/T 147020231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原则、源头控制、过程拦截和末端净化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丘陵区粮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
3、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HJ 555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 556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 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LY/T 1914植物篱营建技术规程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25有机肥料NY/T 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NY/T 262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NY/T 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 3821.2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
4、规范 第 2 部分:丘陵山区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丘陵区hilly area海拔一般在 500 m 以下,地形高低起伏的区域。来源:NY/T 3821.2,有修改3.2农田面源污染farml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农田中氮、磷、农药等无机或有机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周边水体引起水质污染的过程。DB50/T 1470202323.3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某些能抑制硝化菌活性,延缓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减少氮素以硝酸盐态淋溶损失的物质。3.4沉沙凼desilting basin沉
5、积径流携带泥沙等悬浮物的低位浅坑。3.5植物篱hedgerow由灌木、灌化乔木或灌草组成的丛篱状或带状集合体。来源:LY/T 1914,有修改3.6拦水坎water retaining ridge能够减缓沟渠径流流速的坎状装置。3.7生态沟渠ecological ditch配置多种植物并辅有生态浮床、拦水坎等工程设施的农田沟渠系统。4防治原则以削减氮、磷等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源头控制是重点、多级拦截与循环利用是关键”为原则,因地制宜从源头至末端实施全流程防治;利用地形地势及现有沟渠和洼地等,减少土方工程量。5源头控制5.1施肥优化5.1.1肥料施用遵守 HJ 555 和 NY/T 496 中
6、的相关要求。5.1.2参照 NY/T 2911 的有关内容,开展土壤氮、磷和钾等大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科学评估土壤肥力水平,科学设计施肥配方。玉米-榨菜和水稻-榨菜轮作系统中,作物的推荐施肥量见附录表 A.1。5.1.3在配方施肥基础上,宜使用缓/控释肥部分替代传统尿素,与磷钾肥一次性施用。5.1.4在配方施肥基础上,宜使用有机肥替代 30%50%化肥用量,有机肥的施用量参照 NY/T 1118计算,有机肥可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等,所选商品有机肥应符合 NY/T 525 中的要求。5.1.5施用铵态氮肥时,宜加施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5.1.6肥料宜深施,有
7、条件的地区可按照 NY/T 2624 中的要求执行水肥一体化技术。5.2酸化土壤改良5.2.1宜选择石灰类改良剂、钙质泥(页)岩和生物炭等材料改良酸性土壤。5.2.2改良剂的施用应在休耕期进行,将改良剂直接撒施于土壤表面,进行翻耕,翻耕深度 20 cm。DB50/T 1470202335.2.3石灰类改良剂宜与有机肥、秸秆等配施,可与硝化抑制剂结合施用。5.2.4改良剂宜分多季使用,达到目标 pH 值后停止使用。5.3废弃菜叶资源循环利用5.3.1废弃菜叶生物质直接还田对于地势较平的地块,宜将废弃菜叶置于田面洼地、垄/厢沟或新掘浅坑/沟内,辅以薄土掩埋。降水较多时,做好田面排水,可添加快速腐解
8、菌剂激发废弃菜叶生物质腐熟。5.3.2废弃菜叶生物质原位集中沤肥对于坡式梯田/坡地,宜将废弃菜叶收集到厌氧堆肥袋密闭沤制,可加入快速腐解菌剂。将堆肥袋置于田块内侧坡坎,在下一季蔬菜种植前作为底肥还田。5.4坡耕地玉米秸秆覆盖在玉米收获后的农田闲置期,宜将玉米秸秆刈割并均匀覆盖于地表。在蔬菜作物种植两周前,开沟深20 cm,将风化后的玉米秸秆掩埋还田,并将土壤均匀覆盖于秸秆上压实。5.5农药减施5.5.1农药施用应遵守 GB/T 8321 及 HJ 556 的有关规定。5.5.2宜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5.3农业防治宜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合理安排作物
9、布局,作物种植前清除田边杂草,生长中及时摘除病株、病叶,加强田间管理。5.5.4物理防治宜采取安装诱虫灯、悬挂黄/蓝板等措施诱杀害虫,降低虫口基数。5.5.5生物防治宜使用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资源,达到“以菌治虫”和“以虫治虫”的目的。5.6种植结构优化5.6.1在汇水区域的梯田地块,宜采用水稻-蔬菜轮作。5.6.2宜选择绿肥类和矮秆的豆科作物间套作。5.6.3在坡耕地,宜采用横坡起垄种植,垄高宜为 20 cm 30 cm,具体可按照 GB/T 16453.1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6过程拦截6.1沟-凼-田径流优化在地块尺度开挖土质水沟,连通旱地和水田。根据汇水面积,设置小沟(汇水面积 0.5 h
10、m2,宽度20 cm 30 cm,深度20 cm 30 cm)。在地块与地块之间的沟道连接处建设沉沙凼,沉沙凼设置密度不少于10个/hm2。将流经土质沟渠和沉沙凼的径流导入水稻田(图1)。DB50/T 147020234图 1沟-凼-田径流优化示意图6.2植物篱在坡式梯田外侧(护埂)及梯壁上种植植物篱,亦可根据现场条件在坡面种植。植物根部或接近根部处应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连续体系。植物篱的高度宜在1.5 m以下,宽度宜在1.0 m以下。植物材料可选择多年生草本植物、矮小灌木等,植物篱的配制、整地、建植方法和管护等参见LY/T 1914中有关内容。6.3生态沟渠6.3.1对于坡度 6渠段,在上下级
11、沟渠连接处,修建沉沙凼和固定拦水坎。6.3.2对于坡度 6渠段,渠宽 0.5 m 且长度 5 m,布设浮床或种植水生植物,并用装有吸附基质的尼龙网袋等装置作为非固定拦水坎拦截水流,拦截高度为 20 cm 30 cm;相对较窄(宽 0.5 m)的渠段,仅设置非固定拦水坎(图 2)。6.3.3浮床植物配置宜选择对氮、磷营养元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乡土植物。图 2生态沟渠构建示意图6.3.4沟底淤积物严重影响水流的渠段,要及时清理。7末端净化DB50/T 1470202357.1人工湿地在枯水期,宜在末端汇水池内构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的设计、建设与运维按照HJ 2005执行。7.2生态浮床在丰水期,宜在
12、末端汇水池内构建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应固定并避开汇水池的进水口。DB50/T 147020236附录A(资料性)榨菜、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案玉米-榨菜和水稻-榨菜轮作系统中,榨菜、水稻和玉米的推荐施肥方案如表A.1所示。表A.1榨菜、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案作物产量水平(kg/667m2)配方(N-P2O5-K2O)配方肥用量(kg/667m2)备注榨菜不限25-8-1080基追比按 4:6 施用水稻 65011-11-858 67分蘖肥和穗粒肥分别追施尿素8 9、5 6(kg/667m2),穗粒肥追施氯化钾 1 3(kg/667m2)16-16-1340 46玉米 60036 4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 16 18(kg/667m2)注:在榨菜叶还田情况下,可按每吨新鲜菜叶含N 2.61 kg,P2O5 0.24 kg减少相应肥料用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