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6 T 608-2023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47308       资源大小:826.5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6 T 608-2023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规程.pdf

    1、ICS 65.150 CCS B 51 DB46海南省地方标准 DB 46/T 608-2023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breeding seedling of Leopard coral grouper2023-06-08 发布2023-07-15 实施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6/T 6082023 I 目 次 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环境条件.24.1 育苗场址选择.24.2 育苗水源水质.24.3 育苗水质条件.25 受精卵孵化.25.1 受精卵选择.25.2 受精卵运输.25.3 孵化设施.35.

    2、4 孵化操作.36 苗种培育.36.1 池塘苗种培育.36.2 室外大型水泥池苗种培育.46.3 车间水泥池苗种培育.47 日常管理.58 病害防控.58.1 防治原则.58.2 防治方法.59 出池.69.1 出池时间.69.2 池塘和室外大型水泥池出池操作.69.3 车间水泥池出池操作.69.4 鱼苗运输.610 环境保护.611 育苗档案管理.612 育苗技术线路.6附 录 A.7附 录 B.8DB46/T 608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

    3、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省石斑鱼产业技术体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崖州湾创新研究院、海南青利水产繁殖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海南省海洋发展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永波、陈傅晓、符书源、刘金叶、高进、柯宏基、张国庆、黄春仁、冯义韬。DB46/T 6082023 1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epde)人工育苗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出池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豹纹鳃棘鲈苗种生产。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20014.14 水产池塘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 20014.15 水产工厂化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NY 5051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52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SC/T 1075 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SC/T 1132 鱼药使用规范 ST/T 7015 病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

    5、品无害化处理规范 SC/T 9103 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 DB46/475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豹纹鳃棘鲈 Plectropomus leopardus 俗称东星斑,属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鳃棘鲈属(Plectropomus),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外观形态特征如图 1 所示。图 1 豹纹鳃棘鲈外形 DB46/T 6082023 2 3.2 幼鱼 young fish 具有与成鱼相同的形态特征,但性腺尚未发育成熟阶段。来源:GB/T 222132008,定义 5.41 3.3 稚鱼 juvenile 腹

    6、鳍棘和第二背鳍棘开始收缩,至鳞片长出到全身披鳞阶段。3.4 仔鱼 larvae 3.4.1 后期仔鱼 post-larvae 从开口摄食到腹鳍棘和第二背鳍棘绝对长度达到早期发育阶段最大值阶段。3.4.2 卵黄囊期仔鱼 yolk-saclarvae 从初孵仔鱼至卵黄囊完全消失阶段。4 环境条件 4.1 育苗场址选择 选择远离污染源和江河入海口,防潮条件好、潮流畅通、取水方便、通讯与交通便利,电力保证且有备用发电设备。4.2 育苗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海水水质应符合 NY 5052 的规定,淡水水质应符合NY 5051 的规定。4.3 育苗水质条件 豹纹鳃棘鲈受精卵孵

    7、化及仔、稚、幼鱼培育对育苗水质条件见表 1。表 1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水质条件 育苗阶段 溶解氧 mg/L pH 盐度 氨氮 mg/L 水温 透明度 cm 光照强度 lx 受精卵孵化 5 8.08.5 2535 0.05 2430 50 15003000 仔鱼培育 5 8.08.5 2335 0.10 2430 4080 500015000 稚鱼培育 5 8.08.5 2035 0.12 2432 4080 500010000 幼鱼培育 5 8.08.5 2035 0.20 2432 4080 300010000 5 受精卵孵化 5.1 受精卵选择 选择透明度高、浮性好、油球占比大的受精卵。5

    8、.2 受精卵运输 DB46/T 6082023 3 选择70 cm40 cm的受精卵打包袋,加水至1/3,放受精卵(5.1)50 g100 g,排除上部空气后充氧打包,恒温(25 左右)运输,时间控制在10 h内为宜。5.3 孵化设施 5.3.1 孵化桶 选择直径 1.0 m 以上圆形孵化桶,有效水体 0.5 m1.0 m,中央散气石充氧,微流水孵化。5.3.2 孵化箱 选择规格长宽深为 4.0 m3.0 m1.2 m 的方形孵化箱,有效水深达 1.0 m 以上,每平方米设置 1 个散气石充氧。5.4 孵化操作 5.4.1 孵化桶孵化 将受精卵打包袋直接放入孵化桶中至水温平衡,打开打包袋缓缓倒

    9、出受精卵,顺时针轻轻搅动,去除沉卵后微流水孵化,水流控制在 0.5 m3/h 为宜,孵化密度以小于每立方 30万粒为宜,中央底部充气,仔鱼出膜后改为微充气。在仔鱼出膜后第 3 天,即仔鱼开口前放入育苗池中培育。5.4.2 孵化箱孵化 将受精卵打包袋直接放入孵化箱中至水温平衡,缓缓倒出受精卵,孵化密度以小于每立方 30 万粒为宜,每平米设置一个散气石充氧,仔鱼出膜后改为微充气。在仔鱼出膜后第 3 天,即仔鱼开口前,打开孵化袋一角,让仔鱼缓缓游入育苗池中。6 苗种培育 6.1 池塘苗种培育 6.1.1 育苗设施 建议选择圆形或椭圆形高位塘,面积以 600 m22500 m2为宜,水深 1.8 m2

    10、.5 m,沙底最佳,塘底每 30 m240 m2铺设一个散气石供底氧,设置一部水车式增氧机,其它条件按照 GB/T 20014.14 的有关规定执行。6.1.2 培育前准备 6.1.2.1 放卵前平整塘底,经暴晒后,进 30 cm 过滤海水,投入漂白粉至浓度达 0.2 g/m30.3 g/m3,消毒 24 h 以上。6.1.2.2 使用 150 目 10 米长,直径 25 cm30 cm 的圆形筛绢网过滤袋进水至 1.8 m 深,采用有机肥、绿藻培养液、EM 菌等培育水色,一般需要 23 天,水色调至绿褐色为佳;6.1.2.3 育苗水体透明度调至 50 cm80 cm 为宜,微型浮游生物密度控

    11、制在每毫升 2 个5 个为宜。6.1.3 饵料选择与投喂 6.1.3.1 仔鱼开口前一天开始每天投喂轮虫,保持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的密度范围控制DB46/T 6082023 4 在每毫升 2 个3 个,每天晚上观察生物饵料存塘密度决定第二天投喂量;6.1.3.2 根据鱼苗生长情况,从第 1015 天开始投喂桡足类,保持桡足类饵料密度达到每毫升 0.1 个0.5 个,出池时止。6.1.4 水质调控 6.1.4.1 水色要求绿褐色为佳,仔稚鱼阶段育苗水体透明度在 40 cm60 cm 为宜,稚鱼后期透明度控制在 60 cm 以上为宜。6.1.4.2 孵化箱开箱前和稚鱼培育阶段宜采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

    12、,其它阶段采用底部散气石增氧。6.1.4.3 前 15 天尽量不换水,15 d 后可少量换水,换水量控制在总水体的 1/10 以内,后期随着鱼苗长大可适当加大换水量,不超过总水体的 1/5。6.2 室外大型水泥池苗种培育 6.2.1 室外大型水泥池 建议选择方形或圆形室外大型水泥池,面积以 300 m2600 m2为宜,水深 1.5 m1.8 m,底部每 20 m2 30 m2铺设一个散气石供底氧,池底铺 8 cm12 cm 的沙层,顶部铺设 4 mm6 mm 厚的封闭或半封闭式太阳板。6.2.2 培育前准备 6.2.2.1 放受精卵前大型水泥池消毒按 6.1.2.1 操作。6.2.2.2 使

    13、用 150 目 10 m 长,直径 25 cm30 cm 的圆形筛绢网过滤袋进水至 1.5 m 深,采用绿藻培养液、虾片和 EM 菌等培育水色,一般需要 2 d3 d,水色调至绿褐色为佳。6.2.2.3 育苗水体透明度调至 50 cm80 cm 为宜,微型浮游生物密度控制在每毫升 8 个15 个为宜。6.2.3 饵料选择与投喂 6.2.3.1 开口饵料以育苗池中培育的微型生物为主,宜可在仔鱼开口前一天投喂 SS 型轮虫。6.2.3.2 仔鱼开口前一天开始每天投喂轮虫,保持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的密度范围控制在每毫升 2 个3 个,每天晚上观察生物饵料存塘密度决定第二天投喂量。6.2.3.3 根据

    14、鱼苗生长情况,从第 1015 天开始投喂桡足类,保持桡足类饵料密度达到每毫升 1.0 个2.0 个,出池时止。6.2.4 水质调控 6.2.4.1 从受精卵孵化开始,每天 7:00 左右添加绿藻培养基 1 mL/m33 mL/m3、虾片 2 g/m34 g/m3、EM 菌 1 mL/m34 mL/m3等调水,持续 15 d20 d,仔稚鱼阶段透明度在 30 cm50 cm 为宜,稚鱼后期透明度控制在 50 cm 以上为宜。6.2.4.2 孵化箱开箱前和稚鱼阶段宜采用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其它阶段采用底部散气石增氧。6.2.4.3 从仔鱼开始摄食轮虫开始,每天缓慢添加 3 cm5 cm 新鲜过滤海水

    15、;15 d 后可少量换水,换水量控制在总水体的 1/10 以内,后期随着鱼苗长大可适当加大换水量,不超过总水体的 1/5。6.3 车间水泥池苗种培育 DB46/T 6082023 5 6.3.1 车间水泥池 车间要求通风透光、可调光照强度,水泥池为方形或圆形为宜,大小以16 m240 m2最佳,水深1.0 m1.5 m,在池底部每1 m22 m2铺设一个散气石供氧,其它条件按照GB/T 20014.15的有关规定执行。6.3.2 培育前准备 育苗水泥池采用 250 g/m高锰酸钾溶液或 200 g/m次氯酸溶液全池消毒,清洗晾干后进水至 0.8 m 水深。6.3.3 饵料选择与投喂 6.3.3

    16、.1 开口饵料以 SS 型轮虫为主、微型生物为辅,开口时保持 SS 型轮虫密度在每毫升510 个为宜。6.3.3.2 仔鱼开口前一天开始每天投喂轮虫,保持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的密度范围控制在每毫升 5 个8 个,每天早、中、晚观察生物饵料密度,要求具备随时补充生物饵料的能力。6.3.3.3 根据鱼苗生长情况,从第 20 d25 d 开始投喂桡足类,保持桡足类饵料密度达到每毫升 2.0 个3.0 个,至出池时止。6.3.4 水质调控 6.3.4.1 从受精卵孵化开始,每天 7:00 和 15:30 向育苗池加入浓缩小球藻 15 mL/m330 mL/m3、EM 菌 10 mL/m320 mL/m

    17、3h,加入量根据水色进行微调,持续 15 d20 d,仔稚鱼培育阶段透明度控制在 30 cm60 cm 为宜,稚鱼后期透明度控制在 50 cm 以上为宜。6.3.4.2 从仔鱼开始摄食轮虫开始,每天缓慢添加新鲜过滤海水 3 cm5 cm 水深;15 天后可少量换水,换水量控制在总水体的 1/10 以内,后期随着鱼苗长大换水量控制在总水体的1/5 以内。7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观察育苗水体情况,观察生物饵料的种类和数量;观察苗种的分布、形态、活力等,定时测量仔鱼全长、消化道内饵料生物种类。8 病害防控 8.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渔药使用按照 SC/T 1132 的有

    18、关规定执行。8.2 防治方法 8.2.1 育苗前期通过控制充氧方式预防鱼苗气泡病发生。8.2.2 培育中后期定期泼洒蛭弧菌等微生态制剂,预防弧菌病发生。8.2.3 培育中后期,当鱼苗出现“打转”现象时,采用改良水质及降低密度方法处理。8.2.4育苗过程中通过降低水体透明度和提升水位来预防浒苔大量生长。8.2.5 生产工具要消毒,不能交换使用,避免交叉感染。DB46/T 6082023 6 9 出池 9.1 出池时间 鱼苗全长达 2.5 cm,幼鱼变态完成后,即可拉网起捕。9.2 池塘和室外大型水泥池出池操作 池塘和室外大型水泥池先排水至水深 0.8 m 左右,使用鱼苗专业网先围住育苗池 1/3

    19、面积,每网所捕的苗量控制在 10 万尾以下为宜,捕苗时要求动作轻柔;9.3 车间水泥池出池操作 车间水泥池首选小规格鱼苗网进行围捕,亦可先排水至水深 0.3 m 左右,使用鱼苗手抄网直接捕捞,要求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鱼苗应激。9.4 鱼苗运输 鱼苗运输按照 SC/T 1075 的有关规定执行。10 环境保护 尾水排放按照 DB46/475 和 SC/T 9103 的有关规定执行。11 育苗档案管理 记录天气、水温、水色、透明度等指标,并在水色发生变化时,测量 pH 值、氨氮等理化指标,填写育苗工作档案,见附录 A。12 育苗技术线路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路线见附录B。DB46/T 60820

    20、23 7 附 录 A (规范性)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工作档案 表A.1 给出了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工作档案。表A.1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工作档案 时间 天气及光照 水温 水色及透明度 pH 氨氮 饲料投喂情况 病害及治疗 估算存苗量 其它 DB46/T 6082023 8 附 录 B(规范性)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路线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路线如图B.1所示。图B.1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路线图 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病害防控出池环境保护育苗场选址选择远离污染源和江河入海口、水质好、盐度高、取排水方便、电力和交通便利的位置选择浮性好、个头大的受精卵,采用孵化桶或孵化箱孵化,孵化时间约 3 d以防为

    21、主,警惕气泡病、“打转”黑身、应激、浒苔等发生,生产用具专池专用、严格消毒。鱼苗变化后即可出池,池塘和室外大型水泥池采用专用鱼苗围网捕捞,水泥池采用水泥池专用鱼苗围网捕捞育苗尾水先处理,符合 DB46/475 和 SC/T 9103 尾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后再排放 池塘育苗选择 1-4 亩的高位池,设增氧机和低氧;采用过滤海水,消毒后肥水;前 10 天投喂轮虫、之后投喂跳蚤作饵料;前期水色调深,尽量不换水;后期水色调淡,可少量换水,日最大换水量控制在 50 cm 以内;观察鱼苗、饵料生物、水色等状态,做好育苗生产档案。室外大型水泥池育苗选择 1 亩左右水泥池,设底氧和太阳板顶棚;采用过滤海水,消毒后肥水;选择 SS 型轮虫开口,之后投轮虫、跳蚤作饵料;前期水色调深,尽量少换水;后期水色调淡,可缓慢换水,日最大换水量控制在 30 cm 以内;观察鱼苗、饵料生物、水色等状态,做好育苗生产档案。车间水泥池育苗选择通风、光照可调车间、25 m2 左右水泥池,设底氧,采用过滤海水,消毒后调水;选择 SS 型轮虫开口,之后投轮虫、跳蚤作饵料;利用浓缩小球藻、EM 菌调水,水色前期调深,后期调淡;前期可缓慢添加新水,后期逐渐增加换水量,日最大换水量控制在 30 cm 以内;观察鱼苗、饵料生物、水色等状态,做好生产档案。


    注意事项

    本文(DB46 T 608-2023 豹纹鳃棘鲈人工育苗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