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 020.20CCS B 05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45/T 25772022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orage germplasm resources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in grassland2022-08-25 发布2022-09-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5/T 25772022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收集.2前期准备.2收集对象.2种质资源样本收集.3采样植株营养成分测定.3样本图片资料采
2、集与管理.3样本标本的采集、制作与管理.35 保存.4有性繁殖种质资源的入库保存.4无性繁殖资源的入圃保存.56 建立信息数据库.5附录 A(资料性)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暂存.6附录 B(规范性)营养成分分析测定.10B.1 采样.10B.2 营养成分分析样品的制备.10B.3 检测项目和测定方法.10B.4 记录.11附录 C(规范性)图片信息采集与管理.12C.1 图片采集.12C.2 图片管理.12附录 D(规范性)标本的采集与制作.14D.1 标本的采集.14D.2 标本制作.14DB45/T 2577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3、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宣贯。本文件由广西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易显凤、陈冬冬、曹树威、易显菊、杨启晟、庞天德、文裕、姚娜、史静、胡湘云、李创举。DB45/T 257720221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过程,包括收集、保存和信息数据库建立三大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
4、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930.2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净度GB/T 2930.4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率GB/T 2930.6草种子检验规程健康测定健康检验GB/T 2930.8牧草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水分测定GB/T 6432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法GB/T 6433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GB/T 6434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GB/T 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T 6438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
5、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牧草forage供饲养的牲畜食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牧草种质资源forage germplasm resources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牧草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及品种。草地grassland由草本植物和饲用灌木为主的生物群落及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生物土地资源,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收集collection通过现场采集或引进等方法获取所需的资源。DB45/T 257720222保存preservation对收集的牧草种质资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存放,以维持其原有种质资源的稳定性。生境habitat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居群population在
6、野生植物群落中具有共同的基本特点的一组个体植株。入库put in storage草种、标本等放进库房贮存。中期库middle-term gene banks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贮存作物种质资源1020年的仓库,贮藏温度控制在-44,相对湿度(RH)小于65%。长期库long-term gene banks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贮存作物种质资源20年及20年以上的仓库,贮藏温度常年控制在-10-18,相对湿度(RH)小于50%。4收集前期准备4.1.1组建调查团队并落实人员分工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组建团队并进行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解读、草地类型判别、植物鉴定、植物摄影、标本制
7、作和植物材料保存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工作。4.1.2工具及耗材牧草种质资源收集工具按照附录A的表A.1准备。4.1.3考察地点和考察路线查阅预采集行政区域的草地资源方面的草地类型图、历年草地调查和国土调查涉及草地分布的基础图件、行政区域图、交通路线图、植被类型图及遥感地理影像等,规划考察路线和重点考察区域。4.1.4工作计划包括调查取样时间、取样区域及取样路线、行程、出行方式等。收集对象包括有性繁殖的种子和无性繁殖的根茎、根蘖、幼苗等,以及相应的植物图片、标本和营养成分等。DB45/T 257720223种质资源样本收集4.3.1采样原则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4.3.2采样方法野外采
8、集牧草种质资源应以居群为单位,随机采样,每个居群采集的个体数量应超过60株。4.3.3采样量应尽量达到中期库和长期库的保存要求,详情见表1,如无法达到,可先采集,后期扩繁再进行保存;无性繁殖牧草资源材料一个居群应采集30份50份。4.3.4采样编号采样应按如下规则进行编号:调查中对每份样品都要进行编号,同一个采集号不得重复使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草种的多份样本应编同一号;同一块草地、不同调查点、相同草种的样本应编不同号;同一大型草种若干部分组成的样本编为相同的号;编号格式宜采用“采集日期(8 位,年月日)+行政区划代码后两位(按照 GB/T 2260 的规定执行)+序号(3 位)”。示例
9、:2019 年 5 月 4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南山牧场采集的第 2 份标本记为 2019050428002。4.3.5填写原始记录表种质资源收集记录按照附录A的表A.2格式填写。4.3.6样本保管不同样本的保管方式如下:样本是种子的,要及时晾晒,装在透气的纱袋或网袋内,妥善保存;样本是根茎、根蘖、幼苗的,采样时要连根带土,根部放在塑料袋中保湿。采样植株营养成分测定需测定营养成分的采样植株按附录B要求执行。样本图片资料采集与管理图片资料按附录C要求执行。样本标本的采集、制作与管理标本制作按附录D要求执行。DB45/T 2577202245保存有性繁殖种质资源的入库保存5.1.1入库前处理入库
10、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干燥。5.1.2入库前检测入库前应对种子进行检测,规则如下:净度检验按 GB/T 2930.2 的规定执行;发芽率检验按 GB/T 2930.4 的规定执行,规程中没有提及的草种,按照该属的发芽方法进行检验;健康检验按 GB/T 2930.6 的规定执行;水分测定按照 GB/T 2930.8 的规定执行。5.1.3入库保存流程5.1.3.1入库对象名称入库的种质资源学名以中国植物志为准,并标注其拉丁名。5.1.3.2入库登记入库前检查种子基本信息资料、种子袋上的编号、对种质信息进行核对,并按照入库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登记种质的基本信息资料,并填写入库登记信息表(见附录A表A.
11、3)。5.1.3.3查重及去重检查新获得种质资源与已保存种质资源之间是否有重复。5.1.3.4保存种子数量要求不同草种类型的保存数量要求详见表1。表 1种子保存数量最低要求种子大小分类千粒重中期库种子保存长期库种子保存示例最低重量(g)最少粒数(粒)最低重量(g)最少粒数(粒)极小粒1 0005003 0005002 000刀豆、蚕豆等DB45/T 2577202255.1.3.5入库定位对符合入库条件的种子按照牧草类别进行编号,每份材料一个固定的库位号,包装后定位保存,填写种质资源库存信息表(见附录A的表A.4)。5.1.4库存种子生活力监测5.1.4.1原则定期取出少量种子进行测定发芽率,
12、同时对贮藏种子数量进行检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繁殖更新。5.1.4.2监测周期每份种子,中期库5年取出适量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长期库10年取出适量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5.1.5繁殖更新当自花授粉草种和自交系的每份活种子数量低于600粒,异花授粉草种每份活种子数量低于800粒时,应进行繁殖更新。无性繁殖资源的入圃保存5.2.1隔离处理采集的根茎、根蘖、幼苗等无性繁殖资源,应消毒、隔离,合格后方可进入资源圃种植。5.2.2入圃管理对于无性繁殖材料入圃应按如下规则进行:对种植的牧草种质进行观察,包括其适应性和生长情况等,并填写入圃登记信息表(见附录 A 的表 A.5)。在资源圃平面信息图上标注种质的种
13、植位置,标明每份种质的圃位号、种植时间、保存株数,并建立采集编号和圃位号对应表。种质资源圃每次增减资源都要在圃位图上进行标注,同时注明制图人和审核人的姓名和制图日期。每份种质在资源圃保存数量不低于 3 株,珍稀种质资源可适当增加保存数量。种植时对每份种质挂牌,牌上标注种质名称,编号。5.2.3监测与更新保存过程中定期对种质存活株数、植株状态、病虫害及土壤状况进行观察监测,当植株数量减少到原保存量的50、植株出现显著地衰老症状或遭受严重病虫危害时应进行更新复壮。6建立信息数据库将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中获取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建档,包括搜集的资料、工作方案、工作记录、影像图片资料、收集信息
14、、保存信息等,同时备份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保证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便于全过程追溯。DB45/T 257720226AA附录A(资料性)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与暂存表 A.1 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物资表名称用途数量笔记本电脑存储、整理电子资料等1GPS定位仪资源采样点定位2数码照相机资源图片采集1电子天平称用于样品采集称重1移动硬盘备份资料1调查记录本记录采集信息若干标签记录样品采集号若干标本采集号牌标本编号若干塑料自封袋存放野外采集的标本;包裹根蘖等无性繁殖材料若干热风机烘制腊叶标本1标本布包包裹标本若干标本夹、标本纸压制标本若干夹板、瓦楞板压制标本若干标本夹绑带压制标本若干台纸标本上台若干乳
15、胶标本上台若干蜡纸标本上台若干集标签标本上台若干标本采集签标本上台若干标本鉴定签记录标本鉴定信息若干网袋采集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若干布袋采集种子若干牛皮纸袋用于小粒种子采集若干大整理箱归类存放物资若干枝剪、镰刀采集用2锄头、铲子挖取材料2小刀采集用2插座电子设备充电使用2铅笔、记号笔标签记录用若干橡皮修改错误若干记事本调查笔录整理若干宽胶带样品封装若干美工刀样品封装若干卷尺、小尺子植株测量性状若干DB45/T 257720227表A.1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物资表(续)名称用途数量档案袋调查信息归类整理若干塑料袋保存活体样品若干7号电池GPS用若干常用药应急使用若干雨衣、雨伞、水鞋雨天工作用若干采
16、样服装(迷彩服)防护野外刮伤若干中国植物志查阅鉴定1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查阅鉴定1地方植物志查阅鉴定1基础图件调查范围和路线参考1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查阅鉴定1表 A.2 草地牧草种质资源采集原始记录表采集信息采集号:采集时间:物种名:采集人:采集地点:经度:。纬度:。海拔:m采集生境:1.平地2.谷地3.山坡4.山顶5.梯形台地6.路边7.水边8.滩涂地9.沙地10.其他采集材料:1.种子2.苗3.茎4.芽5.组织6.其他_收获时期:1.播种期 2.出苗期(返青期)3.花前期 4.孕蕾期 5.开花期6.结实期(绿果期)7.成熟期(果熟期)8.初始枯黄期丰富程度:1.偶见种2.稀有种3.伴生种4
17、.常见种5.优势种6.建群种植物习性:1.直立2.平卧3.匍匐4.攀援5.缠绕6.其他_种子湿度:1.高2.较高3.中等4.较低5.低采集量:_粒/_g凭证标本信息学名:拉丁名:鉴定人:备注:DB45/T 257720228表 A.3 种质资源入库登记信息表提交人部门日期项目名称及负责人种子管理员审批(签字和日期)序号采集编号名称学名重量净度%健康状况发芽率%水分%表 A.4 种质资源库存信息表序号种子名称采集编号库编号入库生活力监测入库前资料是否存档入库时间入库重量入库发芽率时间、人员监测结果下一次时间DB45/T 257720229表 A.5 入圃登记信息表提交人部门日期项目名称及负责人种
18、子管理员审批(签字和日期)序号名称学名采集编号部位数量圃编号适应情况DB45/T 2577202210BB附录B(规范性)营养成分分析测定B.1采样B.1.1取样时期根据取样时的牧草生长时期进行取样,并在标签上标明所处营养生长期、开花期、成熟期或枯黄期等信息。B.1.2取样部位选取外形、长势、生育期基本一致的植株,全株取样时植株处于营养生长期的宜采集主茎或主枝顶部的部分,开花期和成熟期、枯黄期则采取茎秆、籽粒、果实、块茎、块根等样品;现场称重,记为样品鲜重。B.1.3取样量同一样点,不少于3个位点的植株,鲜样重不少于500 g。B.1.4样品编号与种质资源样品编号一致(见4.3.4)。B.2营
19、养成分分析样品的制备营养成分测定时,应预先对分析样品进行处理,处理规则如下:用湿布擦净表面的玷污物,去除泥土、施肥喷药等污染;鲜样应 105 杀青 15 min30 min,然后降至 6070 烘干 1224 h,除尽水分直至恒重时称重,计算干物质含量;干燥的样品用磨样机粉碎,过1 mm 筛,如样品量少过 0.10.5 mm 筛,混匀,置广口瓶中,密封,内外均贴签,保存。B.3检测项目和测定方法检测项目和测定方法见表B.1。表 B.1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检测项目测定方法水分GB/T 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蛋白质GB/T 6432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凯氏定氮法粗脂肪GB/T 6433饲料中粗脂
20、肪的测定粗纤维GB/T 6434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粗灰分GB/T 6438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无氮浸出物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注:以上数据指标均用表示,精确到 0.01。DB45/T 2577202211B.4记录填写广西草地牧草种质资源营养成分测定表,见表B.2。表 B.2 草地牧草种质资源营养成分测定表种质编号物候期干物质含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DB45/T 2577202212CC附录C(规范性)图片信息采集与管理C.1图片采集C.1.1生境拍摄使用大景深拍摄方法,使整体环境清晰覆盖整个图片,具体操作应遵守以下规则:同等焦距下,可通过缩小光圈,增大景深;
21、使用广角镜头,相同光圈下,焦距越广,景深越大;选择合适的对焦点,达到最大景深。C.1.2植物主体拍摄拍摄应突出植物主体,按以下规则执行:确定所要拍摄的植物,选择合适角度进行拍摄,使周围环境和被摄主体分处不同平面,保持一定的位置差,以达到突显主体的目的;优化拍摄的植物环境,拍摄低矮植物时应去除周围杂物,降低杂物入镜率;环境光控制,对周围环境较暗的区域,通过内置曝光补光、提高感光度、增大光圈等手段完成拍摄。C.1.3植物局部拍摄取下所需拍摄的部位,再从周围环境中选择色彩较一致的作为背景,通过点测光、大光圈、长焦端拍摄。C.1.4拍摄要求图片应保证数量和质量,按以下规则执行:图片大小应大于 2M,数
22、据格式为 jpg;要客观反映被摄主体的植物学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对植株分类特性进行描述,比如居群、植株、花、果实、种子、叶片、茎干、根系等;重点拍摄植物分类鉴定的关键部位,比如禾本科的叶舌、叶鞘等,豆科的托叶等;每个编号下的被摄物种应包含体现植株及局部形态特征的图片 5 张以上;珍稀濒危或特有种要尽可能收集细部特征照片,增加微距照片或解剖镜拍摄照片;每个被调查草地应有 3 张以上广角照,每个被调查草地应有 3 张以上调查队集体工作照。C.2图片管理C.2.1命名与种质资源样品编号一致(见4.3.4)。C.2.2整理保存图片保存以“当次调查时间+地区名称+草地名称”为名称建立一级文件夹,如2019
23、 年 5 月 4 日至 7 日在广西龙胜县南山草地牧草资源的一级文件夹记为“20190504-07广西龙胜 南山草地”,体现DB45/T 2577202213被调查草地样貌的广角照或航拍照和调查队集体工作照合并存于一级文件夹中;被调查草种的图片以“编号+种名”形式建立二级文件夹保存于一级文件夹之下。DB45/T 2577202214DD附录D(规范性)标本的采集与制作D.1标本的采集D.1.1采集原则每个调查点,采集草种的标本至少采集 23 份,标本采集后,如条件允许,应立即在野外进行干燥,或将标本放在吸水纸中。D.1.2标本材料选取标本材料选取的部分应遵循以下原则:标本须具有根、茎、叶、花、
24、果等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雌雄异株的植物,要分别采取雄花枝和雌花枝;小型一年生草种或具有走茎、球茎、根茎、鳞茎等多年生草种应连根部或地下部一起采集;大型禾草可分段采集,由花序、完整的茎节、完整的叶片等分段组成,各段统一编相同的号;受光叶或庇阴叶、老叶、幼叶、二型叶或萌枝等各种发育阶段形态不同者,均须采集;木本或灌木类植物标本采集大小应控制于 3540 cm 内,要求所采标本应含花序、果实(果荚)及具完整顶端的枝条。D.1.3采集编号与种质资源样品编号一致(见4.3.4)。D.2标本制作D.2.1标本整理标本整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压制之前先将标本的尘土、病斑叶等作洁净处理;将茎、叶、花、果展平放置,
25、尽可能避免叶片重叠,如果干燥需很长时间,为避免叶片重叠粘连,可在中间夹一条干燥纸;至少应有一片叶反转过来以便观察其背面,最好幼叶和老叶各有一片;花的正、反面也都应朝上显示;若有额外的果实,可把一些纵向切开,另一些横向切开;若个体过大,则可切成片分开干燥;大型标本可折成“”字型或“”字型,使其合于台纸长度即可;标本叶子太多,可剪除一部分,但应保留叶柄,以示其着生的方式;若叶子太大,可对称的剪除一半,但不可将先端剪除;标本有厚而凹凸不平的地方,可加干燥纸或报纸予以支撑,避免柔嫩的叶子、花瓣可能因受不到挤压而在干燥过程中起皱褶。DB45/T 2577202215D.2.2标本干燥标本压制前3天,宜每
26、天更换干燥的吸水纸12次,含水量过高或者大而厚的标本增加换纸频率;标本换纸到810次,标本已基本干燥,可改为隔天换纸,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换纸时,注意对标本继续修整,铺枝展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及时清除霉烂部位等。D.2.3标本装订标本装订应遵循以下原则:标本在台纸上的摆放要最大限度地展示尽可能多的特征,并考虑其的艺术性,最重要的是将台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留下空白区,便于采集签和鉴定签的贴放;大标本应对角线放置,过长标本可进行折叠;修剪过大标本时,尽量仅剪去茎干,在不损坏标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丛生植株分开以完整展示个体植株形态;展示叶的两面,只有一片叶的标本,切下部分反过来贴在台纸上或放在纸袋中
27、;摘除遮蔽花或果的叶片,摘下的叶片放入纸袋中保存;有足够多完整叶片时可以剪去部分叶片,可能的话要充分展示花朵的两面;台纸上装订不止一株植物时,全部标本保持向上,大或重的标本放在底部;标本装订宜采用线捆扎法和乳胶粘贴法结合进行;采集标签、鉴定标签、采集号牌及各种纸袋都应贴在装订好标本的台纸上或挂在标本上,采集标签贴在台纸的左上角,鉴定标签贴于台纸的右下角,如有纸袋贴于右边,采集号牌用线系挂在标本上。D.2.4标本鉴定D.2.4.1野外采集时,应有熟悉当地植物的植物分类学者进行初步鉴定,采集人做好采集记录。D.2.4.2采集人应在标本装订前,对已初步鉴定的标本进行确认,并对未鉴定标本进行鉴定,书写
28、标本采集签,如图 D.1。草地牧草资源标本采集签采集号:采集人:日期:地点:海拔:科名:中名:经纬度:学名:土名:草地类型 热性草丛热性灌草丛干热稀树灌草丛低地草甸山地草甸沼泽草地人工栽培草地分布地形生活型种质类型 野生种逸生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遗传材料其他照片号:附记:鉴定人:备注:大小规格:7cm(宽)9cm(高)图 D.1 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标本采集签格式DB45/T 2577202216D.2.4.3应请植物分类专家对有疑问和未能鉴定的标本进行鉴定,鉴定到种以后,填写定名签,并将定名签贴在台纸右下方,如图 D.2。草地牧草资源标本鉴定签采集号:科名:学名:中文名:鉴定人:鉴定日期:年月日大小规格:10cm5.5cm图 D.2 广西草地牧草种质资源收集标本鉴定签格式D.2.5标本消毒装订好的标本放置于大号塑料自封袋中保存并将其集中置于超低温冰箱(-30-40)中冷冻消毒7天,移至标本馆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