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62 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3912022 巴西野牡丹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n cultivation of Tibouchina semidecandra2022-10-08 发布2023-01-08 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4/T 2391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扦插育苗.1 4.1 苗圃选择.1 4.2 采穗圃建立.1 4.3 扦插.2 5 栽培.3 5.1 环境.3 5.2 浇水.3 5.3 施肥.3 5.4 修剪.3
2、 5.5 换袋.3 5.6 出圃.3 6 城市绿化.3 6.1 区域.3 6.2 苗木要求.3 6.3 种植穴.3 6.4 修剪.3 6.5 栽植.3 6.6 养护.4 6.7 花期管理.4 7 病虫害防治.4 8 建档和标签.4 附录 A(资料性)巴西野牡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5 DB44/T 2391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谭广文、周仁超、曾凤、易慧琳、邓演文、李银、梁冠威、李子华、
3、刘莹、周秋杰、刘晓洲、谢腾芳、朱炫熹、邵怡若、张硕。DB44/T 23912022 1 巴西野牡丹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巴西野牡丹Tibouchina semidecandra(Mart.et Schrank ex DC.)Cogn.的扦插育苗、栽培、城市绿化、病虫害防治及建档和标签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巴西野牡丹的栽培及城市绿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4、 CJJ/T 287 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扦插育苗 4.1 苗圃选择 应选择阳光供应充足、地势平坦的区域,测量绘制平面示意图,根据种植计划和使用需要进行区域划分,各区域的划分应遵循以下要求:a)采穗圃:土地肥沃、土层深;b)扦插区:通风良好、水源稳定;c)种植区:铺设地膜并配备喷灌系统。4.2 采穗圃建立 4.2.1 株行距 应至少为1.5 m1.5 m。4.2.2 定植穴 规格至少应为40 cm40 cm40 cm,母株定植前放
5、入100 g腐熟有机肥,充分混合肥料与原土。DB44/T 23912022 2 4.2.3 母株选择 应选择2 a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表现良好的单株,株高及冠幅应达80 cm。4.2.4 母株管理 采用常规水肥管理,按不同季节制定合理的水分和肥料补充计划,定期观察和补充,修剪一批插穗后应及时追加N:P:K(质量比)=20:10:20的复合肥50 g100 g。4.3 扦插 4.3.1 时间 全年均可扦插,以春季和秋季为佳。4.3.2 插床 插床应设在温室大棚内,宽1 m1.2 m,高0.2 m0.3 m,长可视需要而定。插床上部搭建高20 cm的简易小拱棚;插床底部铺一层5 cm10 cm的
6、粗砂、砾石或珍珠岩等作为排水层,并于排水层上方填满基质。宜选择透气疏松且pH值在4.56.0的偏酸性土壤基质。一般可用泥炭:珍珠岩:沙(体积比)=1:1:1或泥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1:1:1的混合基质,扦插前用0.3%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溶液浸泡穗条基部15 min。4.3.3 插穗 剪取5 cm8 cm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下切口斜切,上切口平截,保留最上部2枚叶片并将叶片剪半。将插穗置于0.3%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溶液浸泡5 min。在扦插前将插穗置于200 mg/L的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15 min。4.3.4 方法 将插穗垂直插入基质中,深度以插穗长度的1/3为宜,保证叶片不重叠。
7、扦插后浇透水、压实。4.3.5 插后管理 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小拱棚上,固定并密封插床。环境温度宜保持在20 30,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使用70%80%遮光度的遮阴网遮荫。将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75%85%。扦插10 d后,适当减少浇水量,采用常规苗木管理措施,并及时除草。4.3.6 移植 扦插40 d后,待插穗长出新根和新叶,即可进行移植。使用14 cm13 cm的无纺布袋作为营养袋,黄泥作为基质。在基质中挖出6 cm6 cm的小穴,放入带有扦插基质的扦插苗,将黄泥覆盖没过原有基质,浇透水、压实。DB44/T 23912022 3 5 栽培 5.1 环境 宜于高光照条件下栽培,年平均温度2
8、0 30。5.2 浇水 浇水量需依据植株生长状况及土壤含水量而定,不宜积水。5.3 施肥 按NY/T 496的规定执行,薄肥勤施,生长旺盛期可10 d施加1次复合肥,冬季可降低施肥频次至1个月1次。5.4 修剪 当枝条长至15 cm时,应进行打顶,促进侧芽生长。应保证全株长势平衡,疏密得当,株形美观。5.5 换袋 当冠幅超过容器的1/2时要及时换袋,以满足生长的需要,换袋时可在原基质基础上施加一定的复合肥。5.6 出圃 株高及冠幅达到30 cm时可出圃。出圃植株应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6 城市绿化 6.1 区域 宜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城市绿地中种植。6.2 苗木要求 用营养袋苗,
9、袋苗的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冠型完整不偏冠、无病虫害。6.3 种植穴 种植穴规格至少应为30 cm30 cm30 cm。土质较差的地方,宜加客土及泥炭土,并将土壤pH值调整为4.56.0。6.4 修剪 种植前应对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进行修剪,并对树冠进行修剪,剪除枯枝、病虫枝,使地上地下保持供需平衡状态。6.5 栽植 营养袋苗栽植时,剥去容器袋,深栽、浇水、压实。DB44/T 23912022 4 6.6 养护 按CJJ/T 287的规定执行。6.7 花期管理 花期内应使用1%3%的过磷酸钙溶液喷施枝叶,促进花芽分化,以延长花期。7 病虫害防治 按GB/T 8321的规定执行,贯彻“预防为主,
10、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轮换使用农药种类,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具体病虫害防治参见附录A。8 建档和标签 档案管理按LY/T 2289的规定执行。种苗标签按LY/T 2290的规定执行。DB44/T 23912022 5 A A 附录A (资料性)巴西野牡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巴西野牡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A.1 表A.1 巴西野牡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类别 危害特征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炭疽病(Anthracnose)发生在叶片、花或枝条上,常危害叶缘和叶尖。初期形成褐色圆斑,严重时使叶片枯黑死亡。发病初期剪除病叶、病梢并及时烧毁,防止扩大;冬、春季及时对枯枝落叶进行清理;种植不要过
11、密,保持通风和充足的光照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 75百菌清 500 倍液,7 d-10 d 一次,共 3 次。-叶斑病(Leaf spot disease)常发生于叶片,叶片上产生黄褐色小圆斑,后扩大或病斑连片呈不规则大斑块。及时除去病组织,集中烧毁;轮作或覆盖地膜可减少叶斑病的初感染,温室内可更换基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700倍液。7 d-10 d喷1次,共3次。-白粉病(Powdery mildew)主要危害叶片。初时为小黄点,后扩大发展成圆形病斑,表面有白色粉状霉层。霉斑后期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不宜种
12、植过密,荫棚需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剪去过密枝条。越冬期用波美 3%-5%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或涂枝干。发病期喷 15%粉锈宁 1000 倍-2000 倍液或 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 倍-1500 倍液。-蓟马类(Thripidae)蓟马常出现在幼苗上,成虫和若虫锉吸幼嫩组织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且卷曲枯萎。冬、春及时清除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设置蓝色粘板,诱杀成虫,粘板高度与作物持平。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25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 可用东亚小花蝽等花蝽类昆虫进行防治。蚜虫类(Aphi
13、doidea)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危害嫩梢、嫩叶和花蕾,抑制植物生长。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梢、残花,集中烧毁。化学防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1-2次 可用瓢虫、食蚜蝇和寄生蜂等进行防治。或者虫霉、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进行防治。DB44/T 23912022 6 表A.1 巴西野牡丹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续)类别 危害特征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粉虱类(Aleyrodoidea)吸食植物汁液,同时分泌的排泄物会污染植物,且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使叶片褪色、干枯,甚至死亡。及时对落叶、杂草进行烧毁或深埋。利用粉虱类趋黄的特性,利用黄色粘板诱杀。初期用25%噻虫嗪2500倍-50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商量除虫菊酯。一般5 d-7 d 1次,连喷2-3次。可释放丽蚜小蜂或草蛉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