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43/T 25992023 43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67.060B 22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04发布-102023-07实施-10低镉水稻品种自主试验技术规程Code of practice for independent test of low cadmium rice varietiesDB43/T 25992023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试验设置 1 5 试验品种 2 6 试验田选择 2 7 田间设计 2 8 栽培管理 3 9 观察记载 3 10 池栽鉴定 3 11 糙米镉含量检测 3 12 抗性鉴定
2、4 13 品质检测 4 14 DNA 指纹鉴定 4 15 转基因成分检测 4 16 DUS 测试 4 17 汇总总结 4 附录 A(资料性)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项目与要求 5 附录 B(规范性)低镉水稻品种审定标准(试行)9 参考文献10 DB43/T 25992023II DB43/T 25992023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水稻研
3、究所、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昆、方宝华、尹合兴、黄志才、罗正良、杨璐、赵正洪、戴力、王永卡、柳青云、邵德意、刘祥杰、凌伟其。DB43/T 25992023IV DB43/T 25992023 1 低镉水稻品种自主试验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镉水稻品种自主试验的试验设置、试验品种、试验田选择、田间设计、栽培管理、观察记载、池栽鉴定、糙米镉含量检测、抗性鉴定、品质检测、DNA 指纹鉴定、转基因成分检测、DUS测试和汇总总结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低镉水稻品种自主试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4、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557.7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水稻 GB/T 31730 水稻中转基因成分测定 膜芯片法 NY/T 1300 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 水稻 DB43/T 860 杂交水稻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鉴定 SSR 分子标记法 DB43/T 2586 水稻镉积累特性池栽表型鉴定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低镉水稻品种 Low cadmium rice varieties在全镉含量1.5 mg/kg 的土壤中常规种植模
5、式下糙米镉含量低于 0.2 mg/kg 的水稻品种。3.2 自主试验 independent test自主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是指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不同自然区域,选择能代表该地区土壤特点、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试验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米质、抗性、镉积累特性及其他重要的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的区域的试验。生产试验是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及镉积累特性等进一步验证的试验。4 试验设置 4.1 试验组的分类按 NY/T 1300 的规定执行。4.2 试验点的选择:试验点
6、应具有生态与生产代表性,良好的试验条件和技术力量,且拥有符合开展本自主试验要求的试验田。试验点应保持相对稳定。DB43/T 259920232 4.3 试验点的数量:一个试验组区域试验以 13 个为宜,生产试验以 7 个为宜。5 试验品种 5.1 试验品种申请: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品种数量、种子质量及试验时间按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执行。5.2 对照品种选择:一组试验设置 1 个对照,对照品种选择按 NY/T 1300 的规定执行。有低镉品种通过审定以后,条件成熟时,根据情况改设 1 个低镉品种作为对照品种。6 试验田选择 6.1 土壤选择及茬口要求 选择排灌方便、形状规正、大小合适、肥力均
7、匀的田块作为试验田。试验田土壤应有当地水稻土壤代表性、肥力水平中等偏上、全镉含量 0.3 mg/kg1.5 mg/kg。其中土壤 pH 值6.0 的试验点数不少于总数的 50。试验田前作应经过匀地种植,秧田不作当季试验田,早稻试验田不作当年晚稻试验田。6.2 土壤样品采集及制备 6.2.1 各试验点在当季试验移栽前 30 d,采用 5 点取样法采集试验田土样,采样土层为 0 cm20 cm,每个位置 0.3 kg,做成总重 1.5 kg 的混合样。6.2.2 土壤样品检测要求如下:检测机构: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鉴定机构。检测项目:土壤镉含量检测。检测时间: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均
8、需检测。检测方法与标准:按照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执行。检测评价:对每一块试验田土壤镉含量分别作出定性评价。6.3 灌溉水样品采集及制备 6.3.1 在各试验点水稻孕穗期从大田进水口用水样专用采集器取 2500 ml 水样备用。6.3.2 灌溉水样品检测要求如下:检测机构: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鉴定机构。检测项目:灌溉水镉含量检测。检测时间: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均需检测。检测方法与标准:按照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执行。检测评价:对每一块试验田灌溉水镉含量分别作出定性评价。7 田间设计 试验设计、区组方位、小区(大区)形状与方位、保护行设
9、置及操作道设置按 NY/T 1300 的规定执行。DB43/T 25992023 3 8 栽培管理 8.1 试验田准备:秧田、本田,翻耕后实行多次耙田,确保田面平整和肥力(水肥气热状况)均匀,大田土壤镉含量差异小于 0.2 mg/kg。8.2 肥水管理:(1)科学合理肥水管理,适当提早断水、晒田,以利于水稻对镉的吸收;(2)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他栽培技术措施应符合 NY/T 1300 的规定。9 观察记载 按 NY/T 1300 的规定执行,内容参见附录 A。10 池栽鉴定 按 DB43/T 2586 的规定执行。11 糙米镉含量检测 11.1 样品采集 各试验点从测产后的每个小区稻谷中抽
10、取 1 kg 样品,用布袋或尼龙筛网种子袋包装,内外放置品种标签。11.2 样品制备 从各试验点每个品种的三个小区稻谷样品中各取 500 g 充分混匀后制备成 1.5 kg 检测样品,各小区剩余 500 g 样品分开保存备份。11.3 检测机构 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专业鉴定机构。11.4 检测项目 糙米镉含量检测。11.5 稻谷样品提供 由试验组织方统一提供。11.6 检测时间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均需检测。11.7 检测方法与标准 按照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执行。11.8 检测评价 根据 3 次(2 次区域试验和 1 次生产试验)检测结果,对每一个试验品种分
11、别作出定性评价。DB43/T 259920234 12 抗性鉴定 按 NY/T 1300 的规定执行。13 品质检测 按 NY/T 1300 的规定执行。14 DNA 指纹鉴定 按 DB43/T 860 的规定执行。15 转基因成分检测 按 GB/T 31730 的规定执行。16 DUS 测试 按照 GB/T 19557.7 的规定执行。17 汇总总结 17.1 数据质量控制、内容与方法按 NY/T 1300 的规定执行。17.2 结果分析:丰产性、稳产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米质按 NY/T 1300 的规定执行。池栽鉴定:以本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机构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分析
12、评价品种的镉积累特性。并列出数据表。糙米镉含量检测:以本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的机构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分析评价品种的镉积累特性。并列出数据表。分析品种在各试验点的产量、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米质表现、池栽鉴定、糙米镉含量表现,并列出数据表。17.3 品种综合评价:根据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分析结果,对各品种的镉积累特性及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性、米质等做出综合评价,并说明其主要优缺点。17.4 低镉水稻品种判定标准:参照低镉水稻品种审定标准(试行),详见附录 B。DB43/T 25992023 5 附 录 A(资料性)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项目与要求 A.1
13、 试验概况 A.1.1 试验田土壤状况 A.1.1.1 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A.1.1.2 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贫瘠 5 级。A.1.1.3 土壤及灌溉水总镉含量和 pH 值:镉含量,以 mg/kg 表示,保留 3 位小数;pH 保留 1 位小数。A.1.2 秧田 A.1.2.1 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或药剂名称与浓度。A.1.2.2 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育秧盘等及防护措施。A.1.2.3 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kg/亩”表示。轻简化品种试验为每育秧盘播种量或直播种子量,以“g/育秧盘”或“kg/亩”表示。A.1.2.4 施肥:
14、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A.1.2.5 田间管理:除草、病虫防治等日期及药剂名称与浓度。A.1.3 本田 A.1.3.1 前茬作物:作物名称及种植方式等。A.1.3.2 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耕整状况。A.1.3.3 试验设计:设计方法及重复次数。A.1.3.4 小区/大区面积:实栽面积,以 m2表示,保留 1 位小数。A.1.3.5 行株距:以 XX cmXX cm 表示。A.1.3.6 小区行数:实栽行数。A.1.3.7 小区穴数:实栽穴数。A.1.3.8 每穴苗数:计划每穴栽苗数。A.1.3.9 保护行设置:品种及行数。A.1.3.10 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A.1.3.11
15、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A.1.3.12 病、虫、鼠、鸟等防治:日期、农药名称与浓度(或措施)及防治对象。A.1.3.13 其它田间管理: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A.1.4 气象条件 试验期间气候概况及特殊气候因素对试验的影响。A.1.5 特殊情况说明 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DB43/T 259920236 A.2 试验结果 A.2.1 生育期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应及时准确记录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包括播种期、移栽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全生育期等生育期性状。A.2.1.1 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16、。A.2.1.2 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A.2.1.3 始穗期:10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2.1.4 齐穗期:80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2.1.5 成熟期:籼稻 85以上、粳稻 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A.2.1.6 全生育期: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A.2.2 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A.2.2.1 苗情调查:区域试验应定点查苗,其中直播式区域试验采用定面积查苗,计算参试品种的基本苗、有效穗、株高等农艺性状。生产试验可以不查苗,但应观测查苗、考种之外的群体整齐度、杂株率、株型、熟期转色、耐寒性、倒伏性、落粒性等
17、农艺性状。A.2.2.2 取样考种:区域试验收获前 1 天2 天,在同一重复的保护行内每参试品种取有代表性的植株 3 穴,直播式区域试验在保护行内每参试品种取有代表性植株 5 株,作为室内考查穗部性状的样本,计算参试品种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生产试验可以不进行取样考种。A.2.2.3 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三纵行第三穴起连续调查 10 穴(定点),其中:机插式区域试验在各参试品种小区选取 2 个有代表性的位点连续调查 10 穴(定点);直播式区域试验的调查方法:准备 0.1 m2的小方框若干个,播种 15 天后,在各参试品种小区有代表性的
18、2 个位点放置小方框,以小方框内(定面积)的植株为样本进行调查。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其平均值,并折算成“万/亩”表示,保留一位小数。A.2.2.4 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面积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 5 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其平均值,折算成“万/亩”表示,保留一位小数。A.2.2.5 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 10 穴,直播式区域试验选有代表性的植株 10 株,测量每穴(株)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cm”表示,保留 1 位小数。A.2.2.6 群体整齐度:根据长势、长相、抽穗情况目测,分整齐、中等、不齐 3 级。A.2.2.7
19、杂株率:试验全程调查明显不同于正常群体植株的比例,保留 1 位小数。A.2.2.8 株型:分蘖盛期目测,分紧束、适中、松散 3 级。A.2.2.9 熟期转色:成熟期目测,根据叶片、茎秆、谷粒色泽,分好、中、差 3 级。A.2.2.10 耐寒性:早稻苗期在遇寒后根据叶色、叶形变化记载苗期耐寒性,中、晚稻孕穗抽穗期及后期遇寒后根据叶色、叶形、谷色变化及结实情况记载中后期耐寒性,分强、中、弱 3 级。A.2.2.11 倒伏性:分直、斜、倒、伏 4 级。直:茎秆直立或基本直立;斜:茎秆倾斜角度小于 45;DB43/T 25992023 7 倒:茎秆倾斜角度大于 45;伏:茎穗完全伏贴于地。A.2.2.
20、12 落粒性:成熟期用手轻捻稻穗,视脱粒难易程度分难、中、易 3 级。难:不掉粒或极少掉粒;中:部分掉粒;易:掉粒多或有一定的田间落粒。A.2.2.13 穗长:穗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取 3 穴(5 株)全部稻穗的平均数,保留 1 位小数。A.2.2.14 每穗总粒数:3 穴(5 株)总粒数/3 穴(5 株)总穗数,保留 1 位小数。A.2.2.15 每穗实粒数:3 穴(5 株)充实度 1/3 以上的谷粒数及落粒数之和/3 穴(5 株)总穗数,保留 1 位小数。A.2.2.16 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100,以百分率表示,保留 1 位小数。A.2.2.17 千粒重:在考种后晒干的实
21、粒中,每参试品种各随机取两个 1000 粒分别称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 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以克表示,保留 1 位小数。A.2.3 抗病虫性 记录各参试品种叶瘟、穗颈瘟、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田间发生情况,分未发、轻、中、重 4 级记载,标准如下表 A.1:表 A.1 病害种类 级别 病 情 叶瘟 未发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面积发病,病斑数量不多或个别叶片发病。中 全试区 20左右面积叶片发病,每叶病斑数量 510 个。重 全试区 50以上面积叶片发病,每叶病斑数量超过 10 个。穗颈瘟 未发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稻穗及茎节发病,有个别植株白穗及断节。中
22、全试区 20左右稻穗及茎节发病,植株白穗及断节较多。重 全试区 50以上稻穗及茎节发病。白叶枯病 未发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左右面积发病,站在田边可见若干病斑。中 全试区 20左右面积发病,部分病斑枯白。重 全试区一片枯白,发病面积在 50以上。纹枯病 未发 全部没有发病。轻 病区病株基部叶片部分发病,病势开始向上蔓延,只有个别稻株通顶。中 病区病株基部叶片发病普遍,病势部分蔓延至顶叶,1015稻株通顶。重 病区病株病势大部蔓延至顶叶,30以上稻株通顶。DB43/T 259920238 表 A.1(续)病害种类 级别 病 情 稻曲病 未发 全部没有发病。轻 全试区 15左右稻穗发病。
23、中 全试区 20左右稻穗发病。重 全试区 50以上稻穗发病。其他病虫害,参照上述标准,分级记载。A.2.4 稻谷产量 分区单收、晒干、扬净、称重后,测定含水量,并按籼稻 13.5、粳稻 14.5的标准含水量折算小区/大区产量,以“kg”表示,保留 2 位小数。A.3 品种评价 根据参试品种在本试验点的田间表现,描述其主要的优点和缺点,并依据综合表现对参试品种做出等级评定,分好、较好、中等、一般 4 级。DB43/T 25992023 9 附 录 B(规范性)低镉水稻品种审定标准(试行)B.1 低镉特性 池栽鉴定有低镉特性;每年在区域试验中选取 5 个有代表性且镉背景值超标的试验点检测糙米镉含量
24、,每年 5 点糙米镉含量检测结果最高值不高于 0.2 mg/kg。B.2 符合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国品审20211 号)品种审定标准的基本条件。B.3 分类品种条件 B.3.1 低镉、高产、稳产品种: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减产5.0。比对照品质差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减产4.0。杂交稻作对照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降低 2 个百分点。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比照第一款,比对照品种增产幅度相应增加 3 个百分点
25、。B.3.2 低镉、绿色、优质品种:绿色品种与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国品审20211 号)中规定的品种分类一致。B.3.2.1 低镉、绿色品种:抗性达到 1-3 级且与对照同等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6.0;达到 3 级但低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4.0;达到 3 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12.0;达到 1 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14.0。B.3.2.2 低镉、优质品种:品质达到部标 1-3 级且与对照同等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6.0;品质达到部标 3 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减产8.0;达到部标 2 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12.0;达到部标 1 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14.0。B.3.2.3 低镉、绿色、优质品种:稻瘟病、或褐飞虱、或华南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且品质达到部标 2 级并优于对照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14.0;稻瘟病、或褐飞虱、或华南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且品质达到部标 1 级并优于对照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减产16.0。以上品种生产试验产量指标,与区域试验增减产幅度相一致。DB43/T 2599202310 参 考 文 献 1 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农业农村部令 2022 年第 2 号修订A.(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