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40 CCS B60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 43/T 25712023 林业信息化标准化指南 Guide to standardization of forestry informatization 2023-04-10 发布 2023-07-10 实施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 43/T 2571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原则.2 5 工作程序与步骤.2 6 标准体系.5 DB 43/T 2571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
2、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林业事务中心、湖南省森林草原防火调度评估中心、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海文、王灿、张慧、刘鸿升、唐滔、袁宵、石振威、龙骏、王宇翔、范磊、王轩、李丹彤、贾大鹏、杨文军、汪丽、李仕坤、谢玉成。DB 43/T 25712023 1 林业信息化标准化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与步骤并提供了参考标准体系。本文件适
3、用于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13016-2018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 GB/T 20000.1-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 LY/T 2265.1-2014 林业信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1-2020、GB/T 13016-201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标准 standard 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
4、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来源:GB/T 20000.1-2014,5.3 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来源:GB/T 20000.1-2014,3.1 标准体系 standard system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来源:GB/T 13016-2018,2.4 标准体系表 diagram of standard system 一种标准体系模型,通常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
5、,还可以包含标准统计表和编制说明。来源:GB/T 13016-2018,2.6 相关标准 relevant standard DB 43/T 25712023 2 与本体系关系密切且需直接采用的其他体系内的标准。来源:GB/T 13016-2018,2.9 林业信息 forestry information 林业信息是林业及其相关事物现象、状态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来源:LY/T 2265.1-2014,2.1.2 林业信息化 forestry informatization 在林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环节,向各级林业部门以及社会提供优质和
6、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来源:LY/T 2265.1-2014,2.1.3 林业信息化标准化 forestry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ization 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林业信息化问题或潜在问题用标准来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来源:LY/T 2265.1-2014,2.1.10 4 基本原则 依法依规原则 遵循法律法规,规范林业信息化标准化程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开展工作。目标导向原则 以林业信息化目标为导向,针对目标开展影响各级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及目标实现的相关要素分析、标准规划、标准的建立与实施等一系列林业信息化标准化活动,实现
7、预期目标。系统优化原则 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和系统分析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各种相关要素,优化调整相关要素和具体指标参数,以推动林业信息化全面发展为目标,寻求解决林业信息化标准化问题的最佳方案。整体协调原则 整体协调全省林业信息化工作对象、要素、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对象及要素的相关内容和指标参数,确定最佳方案,保证标准体系实施的整体效益大于个体标准单个实施的累加效益。因地制宜原则 综合考虑各地区林业发展的区域性、基础性、生物多样性等特性,依据各地区林业资源条件、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产业链长度等决定林业信息化方向的因素和条件,合理确定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对象、目标和指标参数等。
8、5 工作程序与步骤 DB 43/T 25712023 3 总体工作程序 林业信息化标准化的工作程序与步骤见图1。图1 总体工作程序 确定对象 5.2.1 提出问题 5.2.1.1 应针对标准化所覆盖的区域、业务、数据、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开展调研和分析。a)当地林业资源、产业发展、林业保护、生态修复、为民服务、科技创新、数据情况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如基础设施、网络情况、数据情况、资金情况等。b)国内外同类型的林业业务、数据、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技术、数据、管理水平等情况。c)国内外已有相关标准及其实施效果等标准化现状。d)国内外有关标准成果及试点验证情况。5.2.1.2 发现和识别需要
9、且能够通过林业信息化标准化方法解决的并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问题。a)具有重大技术、业务、经济、生态意义。b)涉及多业务、多部门、多学科,需要多方配合、通力协作、广泛协调才能解决。c)在一定工作范围和时间阶段内相关参数指标的协调与组合能够实现。5.2.2 选择对象 DB 43/T 25712023 4 针对林业信息化综合性需求,以经济性、社会性和生物多样性为准则,优先选择对林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具有重大技术意义、业务推动意义和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林业信息化内容作为标准化对象。规划阶段 5.3.1 开展可行性分析 针对林业信息化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初步选定的标准化对象,开展分析和论证。包括:a)
10、相关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b)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客观条件;c)制修订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d)能否获得预期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等;5.3.2 确定标准化目标 针对拟解决的林业信息化标准化问题,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林业信息化特点和实际,选定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对象应达到的总目标。总目标可以是单项目标或综合目标,同时确定目标水平。5.3.3 规划标准 应根据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对象与目标,系统分析相关要素、分解目标、确定标准项,开展林业信息化标准规划。a)开展相关要素分析,找出相关要素,理清相关要素关系。b)对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分目标值,优化目标分解方案。c)根据对象的需求和可能性,基于对象
11、选择、目标确定、相关要素分析,合理确定“对象-目标-要素”系统的范围和深度,确定最佳方案。d)确定标准项目,遵循基本原则,根据所选定最佳方案,确定所需要的相关标准。e)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提炼整合共性标准,尽量减少标准层次。f)合理确定适当的标准数量。g)充分考虑林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林业特性,合理设置标准的相关指标。h)现行标准能满足总体需求的,宜直接采用现行标准;现行标准不能满足要求时,宜修订现行标准;没有相应现行标准时,宜制定相应的标准。5.3.4 编制标准规划 编制标准规划,为编制标准提供指南。a)标准规划的编制内容包括标准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最终目标值和相关要素的技术要求、各项
12、工作的组织和完成期限、预算计划及物资经费等保证措施。b)标准规划宜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编制、编制分工应与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和计划任务相结合,并考虑编制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经费条件。制定阶段 5.4.1 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 5.4.1.1 根据林业信息化标准编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确定标准制定、修订时间的最佳顺序和工作进度。DB 43/T 25712023 5 5.4.1.2 标准制修订计划宜包括标准名称、适用范围、主要技术及要求、与其他标准的关系、项目承担单位与负责人、参加单位与参加人员、起止时间,并确定标准制修订的组织及保障措施。5.4.2 制定标准 5.4.2.1 组织制
13、定标准 根据标准项目计划,开展标准的起草和审查工作。组织各方面的标准化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标准制修订。调查研究、搜集与分析有关资料,包括国内外的有关标准、现有科研成果、历史资料、生产现状及有关方面的意见。5.4.2.2 整体验证与试用标准 通过试验、试用或示范工作进行标准整体验证。适当调整原工作计划和某些标准中不适合的内容。标准制修订工作全部完成后,宜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标准宣贯 利用培训、通知通告、网络等手段,组织开展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宣贯。a)组织和推动标准宣贯。配备培训师资、培训材料。通过现场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进行,做好培训记录,进行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的后期调查。b)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
14、,通过示范、品牌创建和认证等方式推进林业信息化标准实施。评价与改进阶段 5.6.1 评价方式 采取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对涉及的各类相关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宜进行逐项审查和评价。现场考核宜随机调查标准实施区域内若干用户和相关人员,对实施效果予以评价。5.6.2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林业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a)过程评价可重点从标准体系规划、标准制修订与整体实施、组织管理与保障等方面进行。b)效果评价可重点从社会效果、经济效果和生态效果等方面进行。5.6.3 持续改进 结合评价结果,持续进行改进,完善标准体系,适时修订标准。6 标准体系 参考模型 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
15、遵循的参考模型见图2。DB 43/T 25712023 6 图2 参考模型 标准体系框架 林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类标准规范、基础设施类标准规范、业务类标准规范、数据类标准规范、应用类标准规范、安全类标准规范和运行维护类标准规范共7个大类标准,每个大类根据不同的属性分为若干小类,每个小类下为具体标准,标准体系框架见图3。图3 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体系表 标准体系表见表1。DB 43/T 25712023 7 表1 标准体系表 序号 标准类别 标准名称 备注 1 总体类 林业信息化总体框架 2 林业信息化指南 3 林业信息化术语 4 基础设施类 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 5 林业信息化网络规范 6 业务类 林业信息化业务流程设计规范 7 林业信息化业务交互处理规范 8 数据类 林业信息化数据采集规范 9 林业信息化信息共享规范 10 林业信息化数据管理规范 11 应用类 林业信息化系统技术要求 12 林业信息化系统交互处理 13 林业信息化应用支撑服务规范 14 林业信息化访问端规范 15 林业信息化应用门户集成技术规范 16 林业信息化用户及授权服务技术规范 17 安全类 林业信息化安全规范 18 运行维护类 林业信息化机房维护规范 19 林业信息化系统运维和服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