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chinese citrus fly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07发布-022021-09实施-0243DB43/T 21222021 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67.080.20B 31DB43/T 21222021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调查监测 1 5 分区防控 2 6 防控效果评价 3 7 记录与保存 3 附录 A(规范性)柑橘大实蝇调查监测记录表 4 附录 B(规范
2、性)柑橘大实蝇调查监测标准 5 附录 C(规范性)柑橘大实蝇防控效果评价方法 6 附录 D(规范性)柑橘大实蝇防控档案记载表 7 附录 E(资料性)柑橘大实蝇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 8 附录 F(资料性)柑橘大实蝇分布为害和生物学特性 9 DB43/T 21222021II DB43/T 2122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3、、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湘西自治州植保植检站、常德市农林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龚碧涯、肖伏莲、刘慧、周琼、任凡、王常平、向敏、杨水芝、诸凤丹、林文力、刘娟。DB43/T 21222021IV DB43/T 21222021 1 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的有关术语和定义、调查监测、分区防控、防控效果评价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4、件。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484 柑橘大实蝇检疫检验与鉴定技术规范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426 绿色食品 柑橘类水果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技术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诱杀球 sticky ball trap 诱杀球又称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器、诱蝇球等,利用柑橘大实蝇成虫对形状和颜色的趋性,诱杀柑橘大实蝇成虫的产品。4 调查监测 4.1 发生区确认 在柑橘果实成熟前 30 d60 d,在柑橘种植区进行全面普查,剖查提前变色或掉落的果实,发现柑橘大实蝇幼虫,即确认为发生区
5、。鉴定方法应符合 NY/T 1484 的要求。4.2 危害程度分级 9 月上旬至 10 月中旬,每个监测区域调查 5 点,每个点调查 3 株5 株,每株调查 5 个方位,每个方位调查 30 个果实(不足 30 个果实全部调查),记录调查果数和虫果数,计算虫果率,按表 A.1 确定发生程度。4.3 成虫羽化期预测 DB43/T 212220212 4 月上旬开始,调查上年预埋虫果获得的蛹(或在发生区橘园挖蛹),检查蛹的发育进度(表 A.2),每次检查蛹数不少于 50 头,每隔 3 d5 d 调查 1 次。根据蛹的分级标准记载各级蛹数(表 B.1),推算成虫羽化的始见期和始盛期(表 B.2)。5
6、分区防控 5.1 失管橘园处理 发病严重的失管橘园和零散橘树应予砍伐。5.2 非发生区预防 避免从发生区调入柑橘果实,并按 4.1 条款的方法定期监测是否有柑橘大实蝇发生。5.3 轻中度发生区防控 5.3.1 成虫诱杀 在成虫始见期采用悬挂诱杀球诱杀。每亩 20 个50 个,诱杀球悬挂于柑橘树中上部内膛空旷处,橘园四周的悬挂密度应高于橘园中部,诱杀球粘满了虫体或无粘性时及时更换。推荐使用可降解诱杀球,非降解诱杀球应回收处理。5.3.2 采收前虫果处理 柑橘大实蝇发生区应及时摘捡虫果。在 8 月底至采收前,定期捡拾落果,并摘除虫果,每隔 7 d1次。发生严重的果园,适当缩短摘捡虫果的间隔时间。通
7、常采用虫果袋或填埋处理虫果。虫果袋处理:摘捡虫果时,直接使用密封性好的塑料袋或实蝇虫果袋装入虫果,装满 2/3,密封 15 d 左右。填埋处理:将收集的虫果集中于处理池中,或挖坑深埋,盖上薄膜,覆土压实。5.3.3 采收后虫果处理 在柑橘大实蝇发生区进行柑橘收购、商品化处理、加工时,应进行虫果筛选,选出的虫果集中处理,防止虫果扩散。5.4 重度发生区防控 5.4.1 成虫诱杀 重度发生区则同时采用诱杀球诱杀和饵剂诱杀。诱杀球诱杀:参照 5.3.1 的方法执行。饵剂诱杀:在成虫返园期(成虫始见期后 15 d20 d)采取饵剂诱杀 1 次2 次,间隔 7 d10 d,每亩喷 10 个点,每点 0.
8、5 m2,在树冠中下部叶背喷施,以上午 9 h11 h 和下午 4 h7 h 喷施为宜,橘园及橘园周边 5 米范围的灌木、杂草等地也需进行点喷。可以点喷 0.1阿维菌素饵剂或水解蛋白饵剂,或隔行喷施糖醋液饵剂(红糖 3 份、白酒 1 份、白醋 1 份、敌百虫 0.2 份、水 100 份)等。饵剂中农药应严格按照 NY/T 426、NY/T 393、GB/T 1276 的规定执行。5.4.2 采收前虫果处理 参照 5.3.2 的方法执行。DB43/T 21222021 3 5.4.3 采收后虫果处理 参照 5.3.3 的方法执行 6 防控效果评价 调查方法参照 4.2 执行。根据危害程度评价防控
9、效果,评价方法见表 C.1。7 记录与保存 建立柑橘大实蝇防控档案(防控档案记载见表 D.1),档案应保存 3 年以上。DB43/T 212220214 附 录 A(规范性)柑橘大实蝇调查监测记录表 A.1 柑橘大实蝇虫果率和危害程度调查 柑橘大实蝇虫果率和危害程度调查内容见表 A.1。表 A.1 柑橘大实蝇虫果率和危害程度调查表 调查日期:年 月 日 调查地点:调查品种:调 查 人:果园 方位 总果数 虫果数 虫果率 危害程度 东 南 西 北 中 小计 注:发生程度分为极轻度发生、轻度发生、中度发生和重度发生。按虫果率分级:极轻度发生为虫果率小于 1;轻度发生为虫果率 13;中度发生为虫果率
10、大于 35;重度发生为虫果率大于 5。虫果率()的计算公式按,E=n/N 100,式中 E 表示虫果率,n 表示调查发现的虫果数量,N 表示调查柑橘总果数量。A.2 柑橘大实蝇越冬蛹发育进度调查 柑橘大实蝇越冬蛹发育进度调查内容见表 A.2。表 A.2 柑橘大实蝇越冬蛹发育进度调查表 调查人:柑橘品种:调查地点:调查 日期 调查 越冬蛹总数 蛹量(头)比率()死蛹 羽化后 蛹壳 0 级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死亡率 羽化率 0 级率 1 级率 2 级率 3 级率 4 级率 DB43/T 21222021 5 附 录 B(规范性)柑橘大实蝇调查监测标准 B.1 柑橘大实蝇蛹的分级 柑橘
11、大实蝇蛹的分级应符合表 B.1 的要求。表 B.1 柑橘大实蝇蛹的分级标准 级别 分级标准 0 级 蛹未发育,蛹壳不能剥离虫体,蛹内虫体呈浅淡黄色液态状。1 级 能剥离虫体,复眼可辨,复眼与躯体颜色一致,均为浅乳黄色。2 级 复眼淡红色至橘红色,躯体颜色较 1 级深,为淡黄色。3 级 复眼红褐色至深褐色,胸部小盾片分化不明显,与腹部相连。4 级 复眼浅绿色至金绿色,小盾片明显,且与腹部分离,呈淡黄色至黄色,翅基部浅褐色。B.2 柑橘大实蝇各级越冬蛹至成虫羽化始见期和始盛期的期距值 柑橘大实蝇各级越冬蛹至成虫羽化始见期和始盛期的期距值见表 B.2。表 B.2 柑橘大实蝇各级越冬蛹至成虫羽化始见期
12、和始盛期的期距值 蛹的发育级别 至成虫羽化始见期的期距值 至成虫羽化始盛期(16)的期距值 1 级 23 d 25 d 2 级 8 d10 d 10 d12 d 3 级 4 d6 d 6 d8 d 4 级 0 d 2 d3 d DB43/T 212220216 附 录 C(规范性)柑橘大实蝇防控效果评价方法 表 C 柑橘大实蝇防控效果评估 虫果率(x)危害程度 防控效果 x1 极轻 好 1x3 轻 较好 3x5 中 一般 x5 重 差 DB43/T 21222021 7 附 录 D(规范性)柑橘大实蝇防控档案记载表 表 D 柑橘大实蝇防控档案记载表 园地名称:面积(亩):品种:序号 防控日期(
13、月、日)防控措施 使用方法 记载人 1 2 注:(1)根据投入品使用顺序逐项记载。说明投入品的来源,化学农药应注明品名、剂型、生产厂家、用量浓度。(2)防控措施填诱杀球诱杀、饵剂诱杀、虫果处理或采后处理等。(3)使用方法。诱杀球诱杀填使用密度(个/亩);饵剂诱杀填全园喷雾、隔行喷或点喷,用量为每亩用量。(4)农药计量单位用毫升或克;虫果处理填虫果袋闷杀或挖池填埋。DB43/T 212220218 附 录 E(资料性)柑橘大实蝇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 E.1 分类地位 柑橘大实蝇 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Enderlein),属双翅目(Diptera),芒角亚目(Ar
14、istoc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 macquart)。E.2 形态特征 E.2.1 卵:长 1.2 mm1.5 mm,宽 0.3 mm0.4 mm,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微弯曲,两端透明,中间乳白色。E.2.2 幼虫:共分 3 龄,一龄体长一般在 5mm 以下,体纤细,乳白色,前气门、后气门均不明显;二龄体长一般 8 mm14 mm,乳黄色,体色较一龄幼虫明显加深,口钩黑色,前气门、后气门可见;老熟幼虫体长 14 mm16 mm,粗大,蛆形,米黄色,前端细、后端粗而钝圆。口钩黑色常缩入前胸内,前气门位于前胸两旁,扇形两侧弯曲,上有 30 多个乳
15、状突起,后气门位于体末的横面,气门片肾形,左右各有三个褐色长椭圆形气孔,周围有毛群四丛。E.2.3 蛹:长 6 mm10 mm,宽约 4 mm,椭圆形,鲜黄色,近羽化时变为黄褐色,幼虫前后气门遗痕依然存在。E.2.4 成虫:体长为 10 mm13.2 mm(不包括产卵管),翅展 20 mm24 mm。产卵管与腹部等长,约6.15 mm,体黄褐色,复眼下有小黑斑 1 个,单眼三角区黑色。胸部背面具有稀疏的绒毛,并且有鬃序6 对,肩鬃 1 对,前背侧鬃和背侧鬃各 1 对,后翅上鬃两对,小盾鬃 1 对。中胸背面中央有倒“Y”形深色斑纹,在此纹的两旁各有相当宽的粉毛直纹 1 条。触角黄色,翅透明,翅脉
16、斑纹黄褐色,前缘区浅棕黄色,翅痣棕色,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长椭圆形,由五节组成,第一节近扁方形,背面中央一黑色纵纹,从基部直达腹端与腹背第三节黑色横纹相交呈“十”字,二、四、五节基部侧缘均有黑色斑纹。雌虫产卵管锥形,有三节组成,基部一节粗大,端部两节细长。DB43/T 21222021 9 附 录 H(资料性)柑橘大实蝇分布为害和生物学特性 F.1 分布与危害 柑橘大实蝇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陕西等多个省(市),属寡食性昆虫,寄主仅限于柑橘类。以成虫产卵于柑橘果实的果瓤中,随着果实生长和卵的孵化,幼虫在果瓤内取食果瓤或种子,致使果实未熟先黄,提前脱落,丧失食用价
17、值,严重时致使果实全部脱落,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F.2 生物学特性 柑橘大实蝇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0.57,有效积温为 567.90日度。成虫羽化出土的时间因年、因地而异,主要受气温和土壤湿度的影响,其羽化的最适温度为 22 左右,最适土壤湿度在 1520之间。每年 4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期持续 20d 左右,一般与柑橘谢花至初果的物候期相吻合。成虫羽化出土多在上午 9 h12 h,特别是雨后天晴、气温较高时羽化最盛,阴雨天则很少羽化甚至不羽化。成虫羽化出土后常群集在橘园附近的竹林或杂木林内取食蚜虫、花蜜露等分泌的蜜露作为补充营养。成虫经 20d 左右发育达到性成熟开始交尾。成虫一生可以交尾多次,每头雌虫平均产卵 50 粒左右,平均每果约 12 粒,产卵盛期为 6 月上中旬至 7 月上旬,危害顺序依次为早熟温州蜜柑、脐橙、冰糖橙、椪柑。卵期约 1 个月左右,卵孵化时间与品种有较大关系,最早温州蜜柑 8 月上旬开始逐渐孵化。幼虫入土化蛹的时间为 10 月中旬至 12 月中旬,因品种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