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卷丹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f Virus-free Seedling Propagation of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07发布-022021-09实施-0243DB43/T 209 2021 0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67.080.20B 31DB43/T 20902021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初代培养 1 5 茎尖脱毒 2 6 病毒检测 2 7 脱毒苗繁殖 3 8 脱毒苗驯化 3 9 包装与运输 4 10 生产档案 4 附
2、录 A(资料性)采集记录表 5 附录 B(资料性)卷丹苗生产记录表 6 DB43/T 20902021II DB43/T 2090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农业环境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龙山县百合产业建设办公室,龙山县百合协会,湖南龙山绿叶农产品有限公司,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龙世平、彭斯文
3、、杨华、朱校奇、黄艳宁、陈山、郑思乡、谢进、戴艳娇、徐瑞、宁文君、徐义明、唐泽华、徐资祥。DB43/T 20902021IV DB43/T 20902021 1 卷丹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卷丹脱毒种苗繁育技术的初代培养、茎尖脱毒、病毒检测、脱毒苗繁殖、脱毒苗驯化、包装与运输、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卷丹脱毒种苗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NY/T 393
4、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8 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卷丹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卷丹,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中药“百合”基源植物之一。因花瓣有的向外翻卷,故有“卷丹”美名。鳞茎近宽球形,高约 3.5 cm,直径 4 cm-8 cm;鳞片宽卵形,长 2.5 cm-3 cm,宽 1.4 cm-2.5 cm,白色。茎高 0.8 cm-1.5 m,带紫色条纹,具白色绵毛。叶散生,矩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两面近无毛,有 5-7 条脉。花 3-
5、6 朵或更多;苞片叶状,卵状披针形;花下垂,花被片披针形,反卷,橙红色,有紫黑色斑点。蒴果狭长卵形,长 3 cm-4 cm。花期 7-8 月,果期 9-10 月。3.2 脱毒种苗 Virus-free Seedling 利用茎尖脱毒技术与胚性愈伤诱导再生获得的经检测不携带病毒和类病毒的种苗。4 初代培养 4.1 取材记录 记录采集号、采集地点、生长环境、采集时间、采集人,建立外植体采集信息档案,参见附录 A中的表 A.1。4.2 外植体选择及清洗 DB43/T 209020212 选择来源清晰、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的卷丹植株,然后选取直径8 cm 的卷丹鳞茎。由外向内剥去外围 3-4 层鳞片,
6、优选中层鳞片。用流水冲洗净表面泥垢,然后加 2-3滴洗衣液间断摇动清洗10 min,再用流水冲洗 30 min 备用。4.3 外植体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清洗好的外植体先用 75乙醇灭菌 30 s-50 s,然后用无菌水清洗一遍,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 8 min-10 min,期间间断摇动 3-5 次,使鳞片充分与溶液混合,最后用无菌水清洗5-6 次。4.4 外植体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然后沿鳞片切除周围 1 mm 的外围部分,再切成0.5 cm-1.0 cm0.5 cm-1.0 cm 的小块,每瓶启动培养基接种 1 块鳞片。将接种好的材料置于培养室进行暗培养,
7、温度 25 左右。优选的最佳启动培养基配方为 MS+2.0 mg/L 6-BA+1.0 mg/L NAA+3蔗糖+6.5 g/L 琼脂,pH=5.8-6.0。4.5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暗培养 20 d-35 d 后,转接 1 次,继续培养 20 d-35 d 后形成胚性愈伤组织。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为 MS+2.0 mg/L 6-BA+1.0 mg/L NAA+3蔗糖+6.5g/L 琼脂,pH=5.8-6.0。5 茎尖脱毒 5.1 胚性愈伤组织分化 将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室温度为 25 左右,每天光照 12 h/d,光照强度为2000 lx-3000 lx,培养 25 d-35
8、d 分化出苗。胚性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MS+1.0 mg/L 6-BA+0.2 mg/L NAA+3蔗糖+6.5 g/L 琼脂,pH=5.8-6.0。5.2 热处理 当苗长至 0.5 cm 高时,在 25-38 进行热处理。先在 25下暗培养 1 d-2 d,然后移入光照培养箱中,光照强度为 1500 lx-2000 lx,光照时间为 12 h/d-16 h/d,并以 1/d 的速度升温,温度升至 38 后,保持该温度培养 15 d-25 d。5.3 剥取茎尖 将上述经过热处理的卷丹小苗,在超净工作台内 10-80 倍的解剖镜下剥取 0.5 mm-0.8 mm 的茎尖生长点,然
9、后接种到含有病毒唑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暗培养 2-3 个月(培养室温度为 25 左右),培养期间每隔 1 个月转接一次,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备用。单个观察培养、繁殖成无性系,并留样品,进行病毒检测。茎尖诱导胚性愈伤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MS+2.0 mg/L 6-BA+1.0 mg/L 2,4-D+病毒唑 4-6 mg/L+3蔗糖+6.5 g/L 琼脂,pH=5.8-6.0。6 病毒检测 将脱毒处理后的分化苗进行病毒检测,采用多重 RT-PCR 法进行百合主要病毒,如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
10、irus,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ily DB43/T 20902021 3 Mosettle Virus,LMoV)的检测,检测结果应为阴性。7 脱毒苗繁殖 7.1 增殖培养 将检测过后无病毒的株系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培养温度 25 左右,光强 2000 lx-3000 lx,光照时间 12 h/d。培养 30 d 左右,将增殖生成的丛生芽,再分割成小芽丛,继续反复增殖培养,每月增殖一代。最佳增殖培养配方为 MS+2.0 mg/L 6-BA+1.0 mg/L NAA+3蔗糖+6.5 g/L 琼脂,pH=5.8-6.0。7.2 鳞茎培养 将上述增殖继代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分割成单株
11、,转接到鳞茎培养基上诱导百合小鳞茎。置于培养室(温度 25左右,暗培养)。最佳鳞茎培养基配方为 MS+0.5 mg/L 6-BA+6蔗糖+6.5 g/L 琼脂,pH=5.8-6.0。7.3 生根培养 将上述培养获得的直径0.5 cm的小鳞茎转接到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置于培养室(温度25 左右,光照强度 2000 lx-3000 lx,光照时间 12 h/d)。每周观察记录,统计小鳞茎增殖数及新根发生条数。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 1/2MS+0.1 mg/L 6-BA+1.0 mg/L NAA+3蔗糖+6.5 g/L 琼脂,pH=5.8-6.0。8 脱毒苗驯化 8.1 大棚搭建 选择背风向阳、
12、排灌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搭建育苗大棚,环境条件应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8 版的规定。大棚宜建成拱形,上覆盖无滴膜和遮阳网,门口及通风口安装防虫网。8.2 基质准备 将材料按比例混合、拌匀。泥炭珍珠岩壤土=111。8.3 苗床整理 在大棚内建造苗床。用砖块在地面上砌成宽 1.2 m,高约 15 cm 的畦,畦间工作通道 30 cm。然后将基质铺于畦内,厚 8 cm-10 cm,摊平。8.4 炼苗 宜秋季-早春进行炼苗移栽。选择生长健壮、带根小鳞茎的组培瓶,在温度为 25 的室内打开瓶盖,在瓶中加入少量自来水,炼苗 5 d-7 d。8.5 移栽 将无菌苗从瓶中取出,洗净培养基,按行距 1
13、5 cm、株距 4 cm-5 cm 移栽到苗床上,淋透定根水。8.6 苗期管理 DB43/T 209020214 8.6.1 环境控制 温度 18-30;空气相对湿度 80-90;光照度 20-30。8.6.2 水肥管理 前期每天早、晚浇水 1 次,保持基质湿润。幼苗成活后,低温天气隔 2 d-3 d 浇水 1 次,高温时每天浇水 1 次。幼苗进入生长期后用营养液浇施 1 次-2 次。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8.6.3 病虫害防控 脱毒百合种苗主要有立枯病、根腐病、蚜虫等。百合病害以预防为主,结合综合防治、农业防治,必要时进行化学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
14、。8.7 出圃标准 鳞茎大于 10 g、根系发达、植株完整、无检疫性病虫害。种苗检疫按照 GB 15569 的规定。9 包装与运输 9.1 包装 将百合脱毒种球平放于塑料筐、竹筐或木箱中,筐的高度不要超过 25 cm。包装用筐应结实牢固并设有透气孔。9.2 运输 装运时,应有序叠放,不能过度挤压,随意堆叠。装运的车厢应具备防风、防晒、防雨措施。跨行政区域向外调运时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出运手续。10 生产档案 对茎尖脱毒苗培养技术、脱毒苗驯化培养技术中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建立生产档案。参见附录 B 的表 B.1。DB43/T 20902021 5 附 录 A(资料性)采集记录表 表 A.1 采集记录表 表序号采集号采集地点生长环境采集时间采集人备注 DB43/T 209020216 附 录 B(资料性)卷丹苗生产记录表 表 A.1 卷丹苗生产记录表 序号/批次 数量(株)脱毒苗生产环节 时 间 配 方 生长情况 记录人 脱毒苗培育 初代培养 茎尖脱毒 病毒检测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炼 苗 移 栽 出 圃 施肥 种类 施用时间 浓度 方法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用药名称 施用时间 浓度 施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