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季稻田全耕层培肥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f fertilizing the whole plough layer in paddy field for double rice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07发布-022021-09实施-0243DB43/T 20932021 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67.080.20B 31DB43/T 20932021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双季稻田 1 3.2 全耕层培肥 1 3.3 稻田轮耕 1 3.4 稻草还田 1 4 总体要求 1 5 作业流程 2
2、 6 稻田轮耕 2 6.1 早稻田深旋耕 2 6.2 晚稻田少旋耕 2 6.3 隔年冬季干深耕 2 7 稻田培肥 2 7.1 稻草还田 2 7.2 紫云英种植技术 3 7.3 肥用油菜种植技术 4 7.4 平衡施肥 4 DB43/T 20932021II DB43/T 2093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本文件
3、主要起草人:肖小平、李超、郭立君、程凯凯、汤文光、唐海明、汪柯、文丽。DB43/T 20932021IV DB43/T 20932021 1 双季稻田全耕层培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双季稻田全耕层培肥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作业流程、稻田轮耕、稻田培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双季稻田培肥,一季稻田培肥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7.2 经济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油料类 GB 8080 绿肥种子 N
4、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498 水稻联合收割机 作业质量 NY/T 499 旋耕机 作业质量 NY/T 500 秸秆还田机 作业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3.1 双季稻田 Paddy field for double rice 指一周年内种植早稻和晚稻的稻田。3.2 全耕层培肥 Fertilizing the whole plough layer指通过采用早稻田深旋耕、晚稻田少旋耕与隔年冬季干深耕等耕作技术以及稻草粉碎均匀还田、冬季种植绿肥、平衡施肥等培肥技术对稻田耕作层进行培肥的综合技术方式。3.3 稻田轮耕 Rotation tillage of paddy field
5、 指在同一稻田采取深旋耕、少旋耕、冬季干深耕的土壤轮耕措施。3.4 稻草还田 Returning rice straw into field 水稻收获后,稻草还回稻田作肥料。4 总体要求 4.1.1 潜育性稻田、砂性田不应进行冬季深翻耕。DB43/T 209320212 4.1.2 土壤有机质含量 40 g/kg 以上的稻田每隔 23 年进行一次稻草还田、种植冬季绿肥。5 作业流程 早稻插秧前,将晚稻稻草、冬季绿肥翻沤,深旋耕整地,移栽早稻。早稻收割后,将稻草粉粹均匀抛撒于稻田,旋耕 1 次后移栽晚稻。晚稻收割前套播紫云英或收割后隔年冬季干深耕沤腐稻草。6 稻田轮耕 6.1 早稻田深旋耕 6.
6、1.1 早稻插秧前 10 d15 d,选用 60 kW 以上的旋耕机将冬季绿肥和晚稻草翻沤,旋耕深度达 15cm以上。6.1.2 插秧前 3 天再旋耕 2 次,在最后 1 次旋耕前,每亩施用氮磷钾养分比例为 20-8-12,总养分含量为 4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 3540 kg 作基肥,高肥力稻田可减氮 1020,耙平,做到田面高低落差不超过 3 cm。6.1.3 淀浆落泥 2 d 后移栽早稻。6.2 晚稻田少旋耕 6.2.1 早稻收获后,立即灌水 5 cm8 cm,以淹没稻草为准。6.2.2 每亩施用氮磷钾养分比例为 20-8-12,总养分含量为 4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 40 kg45 kg 作基
7、肥,高肥力稻田可减氮 1020,用中型旋耕机旋耕 1 次,旋耕深度 10 cm12 cm,将稻草和基肥压入泥中,即可移栽晚稻。6.3 隔年冬季干深耕 6.3.1 隔年冬季进行 1 次干深耕。6.3.2 晚稻收获后,待田表干燥到有细小裂缝时,用大型耕田机进行 1 次深翻耕,翻耕深度为 18 cm20 cm,将晚稻草翻入田中腐解。6.3.3 土壤有机质偏低、排水条件较好的稻田,应在晚稻留高桩收割后立即播种早熟紫云英,并抢晴天开沟排水,及时清沟沥水,确保田面无渍水。7 稻田培肥 7.1 稻草还田 7.1.1 早稻草 早稻采用配套稻草粉碎均匀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如雷沃 4LZ-5G、沃得 4LZ-4
8、.0E、久保田 4LZ-2.5等,进行低茬收获,留茬高度 10 cm 以内,稻草粉碎长度 10 cm 以内,稻草抛撒均匀度在 85以上。少旋耕移栽晚稻。7.1.2 晚稻草 7.1.2.1 晚稻草与绿肥同步还田 DB43/T 20932021 3 晚稻采用配套稻草粉碎均匀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进行高茬收获,留茬高度 35 cm45 cm,收割前 10 d15 d 套播紫云英,或低茬收割后浅耕播种肥用油菜,绿肥于第 2 年早稻移栽前与稻草同时翻压。7.1.2.2 晚稻草冬季翻沤还田 晚稻采用配套稻草粉碎均匀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进行低茬收获,留茬高度 10 cm 以内,稻草粉碎长度 10 cm 以内,
9、稻草抛撒均匀度在 85以上。待田表干燥到有细小裂缝时,用大型耕田机进行干深耕,翻耕深度为 18 cm20 cm,将晚稻草翻入田中腐解。7.2 紫云英种植技术 7.2.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省级以上种子管理部门审定,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早花、适产、耐迟播、高养分积累紫云英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8080 绿肥种子规定要求。7.2.2 种子处理 7.2.2.1 晒种 播前将种子晾晒 4 h5 h。7.2.2.2 浸种 采用 0.10.2的磷酸二氢钾浸种 12 h24 h,使种子吸足水分。7.2.2.3 拌种 采用紫云英根瘤菌拌种。7.2.3 适时播种 7.2.3.1 播种期 晚稻长势中等的稻田可在
10、收获前 10 d15 d 套播;晚稻长势旺盛的稻田,宜在晚稻收割后播种。播种时,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如果稻田土壤干燥,应及时灌水湿润土壤,灌水深度为 1 cm2 cm,以利播后种子出苗。7.2.3.2 播种量 播种量一般为 1.5 kg2.0 kg/亩,有紫云英种植习惯的稻田少播,新种紫云英稻田多播。播种时种子应全部撒落到泥面。7.2.4 田间管理 7.2.4.1 开沟沥水 晚稻收获后,用开沟机或人工在田块四周开围沟,中间开“十字沟”,以利排水。“十字沟”间距 5 m10 m,围沟深 20 cm25 cm,“十字沟”深 15 cm20 cm。且应保持沟沟相通。7.2.4.2 水分管理 冬季久晴
11、不雨时,需灌水湿润土壤,灌水深度为“十字沟”水深 10 cm,保持 1 d2 d 即可排干。DB43/T 209320214 雨季来临时及时清沟沥水,雨停后 1 d2 d 田表无积水。7.2.4.3 施肥 立冬前,对土壤有效磷低于 20 mg/kg 的稻田,施用钙镁磷肥 20 kg25 kg/亩,达到以磷增氮的效果。立春后施尿素 3 kg5 kg/亩。7.2.4.4 病虫杂草防控 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用“氟吡甲禾灵”,“噁草酸”防控。蚜虫、潜叶蝇、蓟马、秆柱蝇等害虫用“阿维菌素”防治,菌核病、白粉病等病害用“吡唑醚菌酯”,“三唑酮”防治。7.2.5 适时翻沤 早稻插秧前 10 d15 d 翻沤,
12、稻田土壤 pH 值低于 5.5 时,在绿肥翻压时施用石灰 50 kg100 kg/亩。插秧前 3 天整地,淀浆落泥 2 d 后栽插早稻。7.3 肥用油菜种植技术 肥用油菜种植按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 HNZ 124-2016 的规定进行。7.4 平衡施肥 7.4.1 早稻施肥 7.4.1.1 施氮量及 N、P、K 施用比例 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早稻目标产量 450 kg500 kg/亩,施化肥纯 N 量 8 kg10 kg/亩;NP2O5K2O为 10.40.50.50.7。高肥力稻田可减少化肥施用量 1020,低肥力稻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化肥施用量。7.4.1.2 基肥、追肥施用比例 氮肥应分
13、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施用,施用比例和施用时期应根据水稻品种需肥特性和土壤质地情况确定,砂性稻田一般分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 4 次施用,粘性稻田一般分基肥、分蘖肥、穗肥 3 次施用,壤性稻田一般分基肥、分蘖肥、穗肥 3 次施用,根据水稻后期长势确定是否施粒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 50作基肥,50作穗肥。7.4.2 晚稻施肥 7.4.2.1 施氮量及 N、P、K 施用比例 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晚稻目标产量 500 kg550 kg/亩,施化肥纯 N 量 9 kg11 kg/亩;NP2O5K2O为 10.30.40.60.8。高肥力稻田可减少化肥施用量 1020,低肥力稻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化肥施用量。7.4.2.2 基肥、追肥施用比例 同 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