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技术规程work rules of tourism resources survey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05发布-072021-08实施-0743DB43/T 20682021 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03.080.01A 20DB43/T 20682021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普查准备 2 6 旅游资源概查 3 7 旅游资源详查 4 8 信息整理 4 9 成果集成 5 10 成果验收与提交 5 11 发布与使用 6 附录 A(规范性)旅游资源普查名录表 7 附录 B(规范性)旅游
2、资源单体调查表 9 附录 C(规范性)普查区资料一览表 13 参考文献 16 DB43/T 20682021II DB43/T 2068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沙智成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株洲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军、钟永德、粟路军、肖雁、黄渊基、罗芬、谢春丽。DB43/T 20682021IV DB43/T 20682021 1 旅游资源
3、普查工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旅游资源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工作的总体要求、普查准备、旅游资源概查、旅游资源详查、信息整理、成果集成、成果验收与提交、成果发布与使用。本文件适用于旅游资源普查和开发利用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GB/T 189722017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972201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4、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 189722017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3.1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来源:GB/T 198722017,3.1 3.2 旅游资源普查 tourism resources survey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范围内旅游资源单体、旅游资源分布、旅游资源组合等进行调查、记录、评价和研究,动态掌握区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等级、存续、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3.3 旅游资源概查 gener
5、al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在有关范围内收集资料,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一般性面上的调查。3.4 旅游资源详查 detailed survey of tourism resources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区域旅游资源的详细情况,按照全部既定调查程序进行的调查。3.5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DB43/T 206820212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来源:GB/T 198722017,3.2 3.6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
6、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来源:GB/T 198722017,3.3 4 总体要求 4.1 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和信息化原则。4.2 质量要求 统一普查工作技术,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安全、经济地实施普查,确保普查成果质量。4.3 方法使用 充分利用以往与区域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普查的调查、统计、填表等工作。5 普查准备 5.1 确认普查任务 普查任务主要应包括但不限于:a)旅游资源单体调查与评价;b)区域旅游资源普查与分析;c)旅游资源
7、信息管理系统建设;d)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编制等。5.2 总体方案编制 总体方案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a)立项必要性;b)项目的可行性;c)普查范围;d)普查任务;e)普查规范;f)普查流程;g)普查成果;h)保障措施;i)资金安排。5.3 实施方案编制 DB43/T 20682021 3 依据总体方案内容和要求,实施方案编制主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a)普查任务的实施程序;b)普查操作规范;c)普查时间节点和时序;d)调查团队组成和人员名单。5.4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5.4.1 宜建设旅游资源大数据平台,适用普查信息采集、网络信息采集。5.4.2 旅游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
8、于:a)旅游资源基础数据库;b)旅游资源信息采集与审核;c)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分析;d)旅游资源信息查询、展示与发布。5.4.3 宜建设与国家文旅信息系统、地方文旅信息服务平台及多部门协同平台等通用接口。5.5 装备准备 普查工作应配备必要的专业设备和器材,包括但不限于定位和摄影摄像装备、户外活动装备。5.6 安全保障 普查工作应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救援预案、购买出行保险、设置安全员。6 旅游资源概查 6.1 资料收集 6.1.1 收集与普查区域旅游资源相关的文字类资料、图表类资料、影像类资料等。6.1.2 宜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和收集相关资料,资料应完整、清晰
9、、真实、有效。6.2 资料分析 6.2.1 宜依据收集的资料,确定旅游资源普查预名录。旅游资源普查预名录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6.2.2 应分析优化获得普查区域已查明资源和已知晓但未详细调查旅游资源信息,信息内容应客观、准确。6.3 技术培训 6.3.1 应对实地普查技术人员和参与普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6.3.2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旅游资源分类;b)旅游资源评价;c)旅游资源信息采集方法和标准;d)旅游资源调查程序和方法;e)普查装备使用;DB43/T 206820214 f)普查安全措施。6.3.3 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聚集区进行试点,检验和评估培训人员的技术掌握程度等。7
10、旅游资源详查 7.1 调查分区 宜依据普查区域实际情况,按下一级行政区域或资源特征区划分调查区。7.2 人员分组 7.2.1 详查人员宜具备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旅游开发等专业知识。7.2.2 详查团队宜包含旅游、地学、历史文化、生物、环境保护、建筑园林和网络数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7.3 对象确定 7.3.1 依据旅游资源普查预名录,选定调查对象,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详查。7.3.2 应优先选定以下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详查:a)已经具备开发条件或具备开发前景的;b)有较高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的;c)具有区域代表性的。7.4 信息采集 7.4.1 宜使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按附录 B)采集旅游资源
11、单体信息。7.4.2 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旅游资源单体的位置;a)旅游资源单体的性质与特征;b)旅游资源单体的影像。7.4.3 旅游资源单体信息采集后,详查团队应作出评价。每个资源单体的评价人员不少于 3 人,并以所有成员赋分的算术平均值为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最终得分,分值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7.4.4 旅游资源评价应符合 GB/T 189722017 的相关规定。8 信息整理 8.1 文本数据整理 应整理、汇总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并按调查区、旅游资源类型等进行统计、归类、存档。8.2 影像数据整理 8.2.1 应整理、汇总旅游资源单体影像资料,并进行编号、注名、归类、备份。8.2.2
12、 同一旅游资源单体影像资料的编号、名称应与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中的代码和单体名称一致。8.3 信息录入 DB43/T 20682021 5 8.3.1 应将文本数据和相应的影像数据录入旅游资源信息系统。8.3.2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中的各项内容均应录入,以保证旅游资源单体信息的完整。8.3.3 录入信息的内容应精准,以保证信息质量。8.4 信息审核 8.4.1 所有信息录入后,宜组织初审和复审。审核意见应形成文字性结论。8.4.2 信息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旅游资源普查的完成率(空间覆盖率)、信息填报的完整和精准、旅游资源等级评价等。旅游资源等级评价应符合 GB/T 189722017 的相关规
13、定。8.4.3 信息审核应成立专家委员会,成员构成应涵盖旅游、地学、历史文化、生物、环境保护、建筑园林和网络数据等相关专业。对旅游资源单体等级的评价信息审核后,专家委员会成员应签名确认并存档。9 成果集成 9.1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 应根据普查工作实际使用反馈的情况,调整、完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功能,确保架构完整、功能齐全、运行稳定。9.2 统计表格 应认真填录普查区资料一览表(按附录 C),客观、全面地反映普查区域旅游资源基本情况。9.3 旅游资源普查图集 9.3.1 应绘制旅游资源普查图集,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旅游资源总图、旅游资源类型图、旅游资源评价图。9.3.2 图集应系统全面、重点突出、
14、图幅美观。图集的编制应符合 GB/T 189722017 的相关规定。9.4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9.4.1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宜包括正文和附件。9.4.2 正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源类型与资源价值、保护与开发建议,篇目应符合 GB/T 189722017的相关规定。9.4.3 附件包括附表和附图。附表包括但不限于旅游资源普查预名录、说明正文内容的表格;附图包括但不限于旅游资源分布总图、旅游资源类型图、旅游资源评价图。9.4.4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的编写应全面分析旅游资源类型与价值,客观反映普查区旅游资源情况;保护与开发建议应具有现实指导性。10 成果验收与提交 10.1 验收程序 成果完成后,应组
15、织验收。验收宜包括专家评审会议和相关部门意见征求。10.2 专家验收 DB43/T 206820216 10.2.1 验收专家组构成宜包括但不限于旅游资源、旅游规划、地学、历史文化、生物、环境保护、建筑园林、网络数据等领域专家。10.2.2 验收专家组中本地专家不应少于专家总人数的四分之一。10.2.3 验收专家组应全体表决,超过专家总人数四分之三同意即为通过验收。10.2.4 验收意见应形成文字性结论。10.3 成果提交 应依据验收专家组验收意见修改和完善成果并提交。11 发布与使用 成果应发布并宣传。成果由相关部门授权发布使用。DB43/T 20682021 7 附 录 A(规范性)旅游资
16、源普查名录表 A.1 普查名录表 旅游资源普查名录表应符合表 A.1 的规定。表 A.1 旅游资源普查名录表 序号所在地资源单体名称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代码等级DB43/T 206820218 A.2 填写要求 A.2.1“资源所在地”项根据普查区情况应填写旅游资源所在乡镇、县(区)、市的名称。A.2.2“旅游资源单体名称”项应填写“旅游资源普查预名录表”中填报的名称。A.2.3“主类”项填写应符合 GB/T 189722017 附录 A 的相关规定。A.2.4“亚类”项填写应符合 GB/T 189722017 附录 A 的相关规定。A.2.5“基本类型”项填写应符合 GB/T 189722017
17、 附录 A 的相关规定。A.2.6“代码”项填写应符合 GB/T 189722017 附录 A 的相关规定。A.2.7“等级”项按照评价结果填写。A.2.8 同一资源单体在名录表中应只出现 1 次。DB43/T 20682021 9 附 录 B(规范性)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B.1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应符合表 B.1 的规定。表 B.1 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单体序号:基本类型:代 码 其他代号:行政位置 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地理位置 东经 ,北纬 资源单体名称 是否属于 新发现 是 否 资源照片 张 资源视频 个 A.性质与特征(资源的内在性质、外观形态
18、与结构、组成成分、环境背景、规模与体量、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制作过程、关联事物等)说明:特征数据(特征名称)(特征名称)(特征名称)(特征名称)B.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资源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的关系等)对外道路 情况 高速路 一级公路 三级公路 二级公路 四级公路 无公路 周边市/县名称 距离 公里 周边旅游集散地名称 距离 公里 周边主要旅游区(点)的 名称 距离 公里 其它说明:C.保护与开发现状(资源的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管理机构等)单体保存 现状 保存良好 少量破损 破损严重 是否已开发 是 否 保护措施情况 保护措施良好 部分破损 破
19、损严重 无 DB43/T 2068202110 已开发请填写 旅游区 名称 游客接待量 万人/年(年统计数据)等级 其它说明:D.现有规划中的定位和利用方向(规划名称、资源定位、资源开发利用方向等)规划 名称 资源 定位 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E.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根据资源评价评分标准进行赋分和等级评定)评价项目 观赏价值(30 分)人文价值(25 分)珍稀奇特度(15 分)规模与丰度(10 分)保存完整性(5 分)知名度(10 分)适游期(5 分)环境与安全(-53 分)得分值 本单体 得分 本单体可能的等级 填表人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B.2 填写要求 B.2.1“单体序号”项 由调查组确定
20、的旅游资源单体顺序号码使用阿拉伯数字。B.2.2“基本类型”项 普查确定的旅游资源单体归属的主要基本类型 B.2.3“代码”项 B.2.3.1 代码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即表示旅游资源单体所处位置的国家标准行政代码-表示单体所属类型的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体在调查区内次序的阿拉伯数字。B.2.3.2 旅游资源单体代码按 GB/T 2260 规定的行政代码和普查自定义方式编制;具体为:省代码 2位-市代码 2 位-县代码 2 位-乡镇代码 3 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码 3 位-旅游资源单体序号(自定义)4位设置,共 6 组 16 位数,每组之间用短线“-”连接。示例:43(湖南省)-02
21、(株洲市)-02(荷塘区)-001(月塘街道)-AAA(山丘型景观)-0001(调查组自定义)。B.2.3.3 如果遇到同一旅游资源单体可归入不同基本类型的情况,在确定其为某个基本类型后,可在“其他代号”后按其他基本类型填写,同一旅游资源单体最多填写 2 个“其他代号”。B.2.3.4 填表时,一般可省略本行政区及本行政区以上的行政代码。B.2.3.5 填写该项时参见 GB/T 2260 的相关规定。B.2.4“资源单体名称”项 DB43/T 20682021 11 B.2.4.1 旅游资源单体的常用名称:采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正式名称,即地名+景观名称形式。B.2.4.2 行政位置:填写
22、旅游资源单体所在地的行政归属,从高到低填写行政区的单位名称,格式为:省级+地区级+县级+乡镇级+行政村。B.2.4.3“地理位置”: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主体部分位置的经纬度(精度到秒)。B.2.5“性质与特征”项 B.2.5.1 填写旅游资源的性质、外观形态与结构、环境背景、规模与体量等。B.2.5.2 性质:旅游资源的特质,如功能特性、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实际用途等。B.2.5.3 外观形态与结构:旅游资源的整体形态、构造的突出点;整体色彩和色彩变化、奇异化美现象,装饰艺术特色;各部分的搭配关系和安排情况等。B.2.5.4 环境背景: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整体环境与形成背景,如
23、气候、水文、生物、文物、民族等;形成、建设或发现的时间、开放时间、废弃时间;与旅游资源形成、演化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等。B.2.5.5 特征数据:表现旅游资源的相关数值,如:空间数值,如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积、容积等;个性数值,如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直径、周长、进深、面宽、海拔、高差、产值、数量、生长期等;比率关系数值,如矿化度、曲度、覆盖度、圆度等。B.2.5.6 特征名称:填写特征标签,建议的标签名称有:红色旅游、美食旅游、乡村旅居、山地旅游、康养旅游、休憩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宗教旅游、水上旅游、避暑旅游、避寒旅游、交通旅游、工程旅游、购物旅游、音乐
24、旅游、博物馆旅游、科技旅游、低空旅游、文创旅游、网红旅游等。B.2.6“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项 B.2.6.1 对外道路情况应明确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位置直接相连的道路情况,填报:“一级公路”概念简化宜对应“国道”;“二级公路”概念简化宜对应“省道”,即标“S”开头的路线;“三级公路”概念简化宜对应“县道”,即标“X”开头的路线;“四级公路”概念简化宜对应“乡道”,即标“Y”开头的路线;其余路况和没有公路宜选“无公路”。B.2.6.2 周边市/县名称:填报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位置所属的市政府、县政府名称;后“距离”栏,明确填报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位置距所属的市政府、县政府办公场所距离。B.2.6.3
25、周边旅游集散地名称:填报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位置所属的市、县高铁站、铁路站点或长途汽车客运站(如无高铁站)、码头名称;后“距离”栏,明确填报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位置距所属的市、县高铁站或长途汽车客运站(如无高铁站)距离。B.2.6.4 周边主要旅游区(点)的名称:填报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位置最近的 AAA 级以上景区或同等级的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如无 AAA 级以上景区)名称,只填一个;后“距离”栏,明确填报本旅游资源单体所在位置距最近的 AAA 级以上景区或同等级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如无AAA 级以上景区)距离,用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测定填写。B.2.6.5 其他说明:对本项填
26、报内容较复杂情况的文字说明。DB43/T 2068202112 B.2.7“保护与开发现状”项 B.2.7.1 名称:填报旅游资源单体所在旅游区名称。B.2.7.2 等级:填报与旅游区名称对应的称号和等级。B.2.7.2 其他说明:填写旅游区其他有关称号,如等级景区、等级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的名称和等级。B.2.8“现有规划中的定位和利用方向”项 规划名称:填写有效期内的规划,如资源保护规划、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同时填写该规划确定的资源定位和资源开发利用方向。B.2.9“旅游资源单体评价”项 B.2.9.1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应符合 GB/T 189722017 的
27、规定。B.2.9.2“填表人”:填写所有参与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的人员姓名,不应少于 3 人。DB43/T 20682021 13 附 录 C(规范性)普查区资料一览表 C.1 普查区资料一览表 普查区资料一览表应符合表 C.1 的规定。表 C.1 普查区资料一览表 普查时间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行政位置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市、区)A普查区基本资料 普查区概况(面积、行政区划、人口、所处的旅游区域)面积 平方公里 民族 个 少数民族人口 万人 总人口 万人 常住人口 万人 生产总值 亿元/年 旅游总人数 万人/年 旅游总收入 万元/人 入境游客人均消费 元/天 星级酒店 家
28、重点文保单位 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处(个)自然保护区 个 风景名胜区 个 水利风景区 个 景区 个 度假区 个 地质公园 个 湿地公园 个 森林公园 个 乡村旅游点 个 其它说明(100 字以内):普查工作过程(工作程序和调查重点,提交主要文件、图件)工作程序 调查重点 提交的主要实地普查文件 提交的主要实地普查图件 其它说明(100 字以内):普查区旅游开发现状和前景(总体情况、产业地位、旅游开发潜力、旅游开发前景,200 字以内)DB43/T 2068202114 B各层次旅游资源类型统计 系列 标准数目(类)调查区 数目(类)占比()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C各主类、亚类旅游资源数量统计
29、类型 实际数量(个)占调查区比例()主类 亚类 主类 亚类 主类 亚类 主类 亚类 主类 亚类 主类 亚类 D.各级旅游资源综合体数量统计 单位:个 等级 总数 优良级旅游资源 普通级旅游资源 未获等级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数量(个)汇总(个)占调查区比例()100 DB43/T 20682021 15 E调查组主要成员 序号 身份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专业 分工职责 1 组长 2 副组长 3 成员 4 成员 5 总计 人 组长 人 副组长 人 成员 人 F主要技术存档材料 文字资料(出版物、内部资料名称及数量)序号 名称 1 2 普查记录(主要采访记录、测试数据)序号 名称 1
30、 2 普查图件(原始地图、实际资料图名称及数量)序号 名称 1 2 影像资料名称及数量 序号 名称 1 2 填表人 联系方式 单位:电话:电子信箱:填表日期:年 月 日 注:表格正文不够时可另附页。C.2 填写要求 C.2.1“主类”名称宜符合 GB/T 189722017 第 4 章要求。C.2.2“亚类”名称宜符合 GB/T 189722017 第 4 章要求。C.2.3“普查区概况”涉及的各品类称号应分别统计填写各等级称号,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省级、市级;AAA、AAAA、AAAAA 景区等。DB43/T 2068202116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 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技术规程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