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规则The regulation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elevator maintenance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05发布-072021-08实施-0743DB43/T 20672021 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01.040.25N 10DB43/T 20672021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4.1 评价机构要求 2 4.2 评价人员要求 2 4.3 评价实施条件 3 4.4 设备现场评价条件 3 5 评价规则 3 5.1 评价内容与要求 3 5.2 评
2、分规则 3 5.3 等级评定 4 6 评价报告 4 附录 A(规范性)电梯维护保养质量全面评价项目、内容、要求 5 附录 B(规范性)设备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 8 附录 C(资料性)电梯现场维保质量抽样方案和抽样方法 18 附录 D(规范性)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报告格式 20 参考文献 26 DB43/T 20672021II DB43/T 2067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的附录 A、B、D 为
3、规范性附录,附录 C 为资料性附录。本文件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永州分院,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湘潭分院、湖南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郴州分院、永州市电梯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峰、蒋晓峰、邹学敏、李玉兰、喻颖、殷先华、唐文斌、黄思钰、龚萍、谢成。DB43/T 20672021IV DB43/T 20672021 1 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规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的定义、基本要求、评价规则、评价报告。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电梯维保合同中单台或多台在用曳引驱动电梯(防爆电梯、消防员电梯、杂物
4、电梯除外)、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维护保养质量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80542008 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表 GB/T 101112008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GB 16899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18775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
5、范 GB/T 31821 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GB/T 34146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运行服务规范 GB/T 37217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GB 7588、GB/T 80542008、GB/T 101112008、GB/T 16899、GB/T 18775、GB/T 31821、GB/T 34146 和 GB/T 3721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 评价机构接受委托单位委托,以评价电梯维护保养质量为目的,通过现场检查电梯各项维护保养质量技术指标以及相关见证资料的方式,对评价中发现
6、的管理、维护保养质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对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进行评价的活动。3.2 委托单位 对电梯的维护保养质量有评价需求的单位,可以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电梯的产权单位、电梯的使用单位、电梯的制造单位、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电梯的保险公司等。3.3 评价机构 从事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工作的第三方机构。DB43/T 206720212 3.4 全面评价 根据委托单位的申请,对维保合同项目中单台或者多台电梯设备本体现场维护保养质量,以及各项影响现场维保质量管理能力的技术指标的评价。3.5 电梯现场维保质量评价 根据委托单位的申请,对所委托的单台或多台电梯设备本体现场维护保养质量的评价。3.
7、6 第三方机构 与所评价电梯维护保养项目的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电梯使用单位无利害关系的,并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客观、公正、独立地从事评价活动的机构。4 基本要求 4.1 评价机构要求 4.1.1 从事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的机构应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机构。4.1.2 评价机构应当制定包括评价程序和流程在内的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作业指导文件,并在本机构正式发布。作业指导书中的评价项目不少于本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评价机构可根据委托合同以及设备特点增加评估项目。4.1.3 评价机构应当建立制度对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工作质量实施控制,并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负责。4.1.4 评价机构应当具有满足与其所
8、承担工作相适应的人员和资源条件:a)评价机构的人员应满足下列要求:1)持有电梯相关专业技师及其以上职称或电梯检验员及其以上资格证的人员至少 8 人,其中具有电梯相关专业工程师职称或电梯检验师资格证的人员至少 2 人;2)审核人员应具有电梯相关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或电梯检验师资格。b)评价机构的资源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2)具有资料、档案、报告的存放场地;3)具有必要的通讯、交通工具及办公设施;4)具有满足评价工作要求的仪器、设备和工具,仪器设备测量范围和精度满足评价工作要求,且在有效的检定或者校准期内。4.1.5 评价机构应向委托单位提供查询本机构资源条件、评价人员构成和工
9、作业绩的通道,评价机构在通道中提供的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4.1.6 评价机构对涉及的被评价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4.2 评价人员要求 4.2.1 评价机构应组织评价工作组开展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组应至少由两名具有电梯相关专业技师及以上职称或电梯检验员资格证的人员组成,组长应当具有电梯相关专业工程师职称或电梯检验师资格证。评价机构必要时可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协助评价工作。4.2.2 评价机构开展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工作时,评价人员不得进行电梯的修理、调整作业,相关DB43/T 20672021 3 操作应由维护保养单位的专业人员负责实施。4.3 评价实施条件 4.3.1 实
10、施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工作时,电梯应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电梯维护保养合同要在有效期内。4.3.2 除存在维保质量纠纷,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求进行的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外,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工作应取得电梯产权单位或电梯使用单位的同意。4.3.3 被评价的电梯维保单位应配合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工作,并对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负责。4.4 设备现场评价条件 4.4.1 曳引驱动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时,现场需满足以下条件:a)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 540之间;b)电源输入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c)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d)基站、相关层站
11、等评价现场放置表明正在进行评价的警示标识。4.4.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护保养质量评价时,现场应放置表明正在进行评价的警示标识,并在出入口设置围栏。4.4.3 特殊情况下,电梯设计文件对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进行了专门规定的,评价现场的条件应符合电梯设计文件的规定。4.4.4 电梯现场维保质量评价过程中,如果发现项目存在严重问题,继续评价会造成危险时,评价人员应立即中止电梯维护保养质量的现场评价,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委托单位。5 评价规则 5.1 评价内容与要求 5.1.1 评价机构应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确定评价类型。5.1.2 评价类型分为全面评价、电梯现场维保质量评价。5.1.3
12、全面评价的项目至少应涵盖附录 A 中所有的项目,其中电梯现场维保质量评价需检查电梯的数量和方式宜按下列方式进行:a)电梯现场维保质量评价时,现场电梯不超过 10 台(含 10 台)的维保项目,对所有电梯现场维保质量进行逐台评价;b)现场电梯超过 10 台以上的维保项目:1)委托单位有要求时,对所有电梯进行逐台评价;2)委托单位无要求时,先依据 GB/T 80542008 中 5.2.4.2 条的方法确定抽样方案,再依据GB/T 101112008 中 6.1 条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评价。5.1.4 电梯现场维保质量评价的项目至少应涵盖附录 B 中表 B.1 或表 B.2 中所有的项目。5.1
13、.5 委托单位在与评价机构协商后,可增加不属于附录 A 或附录 B 的项目,增加项目的内容、要求应根据协商的文件来执行。5.2 评分规则 DB43/T 206720214 5.2.1 评价人员根据现场评价情况按如下要求填写评价结果:a)评价的项目完全满足附录 A 和附录 B 中规定的要求,评价结果填写“符合”;b)评价的项目不满足附录 A 和附录 B 中规定的要求,评价结果填写“不符合”,并给出不符合的原因;c)对于不适用的项目,评价结果填写“无此项”;5.2.2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提供虚假材料的,该评分项目计零分,且信用管理项目计零分。5.2.3 对于评价结果为“不符合”的项目
14、实行扣分制,总分减去总扣分得到电梯维保单位评价结果得分。5.3 等级评定 电梯维护保养质量根据现场评价情况的优劣分为 A、B、C、D 四个等级,各等级评价规则见表 1。表 1 等级判定标准 电梯维护保养质量等级 条件 A级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除不适用的项目外,类项目评价结果全部为“符合”;总得分不小于 90 分。B级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除不适用的项目外,类项目评价结果全部为“符合”;总得分不小于 80 分。C级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类项目评价结果“不符合”项不大于 1 项;总得分不小于 60 分。D级 满足以下任意一条要求:类项目评价结果“不符合”项大于 1 项;总得分小于 60 分;继续评价会
15、造成危险,评价中止时。6 评价报告 6.1 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应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给出电梯维护保养质量的评分和等级,并作出总体评价意见。6.2 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报告的结论页应有评价、编制、审核、评价机构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的签字和评价机构的专用章或公章。6.3 评价机构和委托单位应将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报告存档保存,保存期至少为 5 年。6.4 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评价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见附录 C。DB43/T 20672021 5 附 录 A(规范性)电梯维护保养质量全面评价项目、内容、要求 表 A.1 规定了电梯维护保养质量全面评价的评价项
16、目、内容、要求、评定方法。总分 100,采用扣分制,对评价结果为:“符合”和“无此项”的项目不扣分,对评价结果为“不符合”的项目按照评定方法的要求扣除相应的分数。表 A.1 全面评价项目表 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与要求 评定方法 1、必要条件 1、未发生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12 个月内被立案查处3次及以上的,或24个月内累计被立案查处5次及以上的;(2)超许可范围维保的;(3)对所维保电梯进行了重大修理或改造,但未办理告知手续和申请监督检验的;(4)将所维保的电梯转包给其他维保公司或个人进行维保的;(5)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挂靠单位资质进行维保的;(6)电梯正常运行时,电梯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有短
17、接现象;(7)发现严重事故隐患隐瞒不报告的;(8)12个月内因维保单位自身原因导致所维保电梯发生过一般(含)以上责任事故的;(9)因应急救援不及时引起群体性事件或被媒体曝光等不良后果的 1、必要条件中有1项情况发生的,100分全扣;2、查看所评价的维保合同项目(以下简称评价项目)的相关见证资料(单位聘用人员合同,维保合同,监管单位处罚记录,事故处罚记录),现场查验维保设备的参数范围、维保合同和维保人员是否与维保单位提供的资料相符;3、结合评价项目维保现场检查,检查电梯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是否有短接现象;4、结合评价项目维保现场检查,检查电梯是否存在I类项目不合格且维保公司隐瞒不报的情况 2、维保
18、工艺和现场质量管理(8分)1、制订合理的维护保养工艺或方案;维保现场能提供:相应电梯的维护使用说明、相应电梯的电气原理图,3分;2、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告知使用单位,1分;3、维保现场不能由无证人员实施主要作业,1分;4、质量检验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对电梯的维保质量进行检查,并且有检查和整改记录,1分;5、对电梯设备故障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1分;6、由于维保质量的原因,电梯定期检验一次合格率低于80,1分 1、查看评价项目相关见证资料,核对维保合同维保电梯的类型,少一种见证资料扣1分,直至把单项分值扣完。2、查看评价项目相关见证资料,并结合维保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3、结合评价项目维保现场
19、检查,检查现场和维保记录签字人员的持证情况,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4、查看评价项目相关见证资料,是否有维保质量检查和整改记录(如检查记录中有整改项目才需提供),缺少的,扣1分;5、查看评价项目相关见证资料,电梯设备故障次数参考GB/T 34146中C.4条统计计算,没有进行此项工作的,扣1分;6、到检验机构调取评价日期往上一个年度周期内,评价项目里所有电梯检验结果,依据GB/T 34146中C.6条的方法计算定期检验一次合格率,合格率低于80%的,扣1分 DB43/T 206720216 表 A.1 全面评价项目表(续)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与要求 评定方法 3、维保计划和档案管理(4分)1、建立
20、维保电梯的台账,1分;2、根据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和电梯的使用状况制订维保计划,1分;3、对维保的每台电梯建立技术档案,档案内容至少有:维保、修理记录(如有)、年度自行检查报告(或记录)、限速器校验报告(或记录)、维保现场危险源辨识、处置记录(如有)等内容,档案中各项记录填写完整,且保存时间符合TSG T5002的要求,2分 1、检查评价项目是否有维保台账,缺少的,扣1分;2、检查评价项目是否有维保计划,缺少的,扣1分;3、依照GB/T 101112008中6.1条的方法随机抽查评价项目1台电梯档案,档案内容每少一项扣1分(其中危险源辨识记录中有危险源存在,才需检查维保现场危险源处置记录),直到
21、把单项分数扣完为止 4、维保备件管理(3分)1、维保单位应当有所维保的各梯型的常用备件(含易损件和修理配件)稳定的供货渠道,1分;2、建立备件台账,有入库出库管理制度,1分;3、现场更换的电梯零部件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1分 1、结合评价项目维保现场检查,核查所抽查电梯的按钮、导靴、门滑块、安全开关等常用配件供应情况,采购到货周期不能大于3天,没有渠道的或超过时间要求的,扣1分;2、能提供备件台账,有入库出库管理制度,缺少的,扣1分;3、结合评价项目维保现场检查,核查所抽查电梯更换零部件记录,更换的零部件是否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缺少的,扣1分 5、应急管理(5分)1、需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急
22、预案能与所维保的电梯相适应,1分;2、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并有记录,1分;3、应急救援电话在电梯轿厢的明显位置有公示,并能24小时接通,应急救援响应时间满足TSG T5002第五条第四款要求,救援时维保人员携带的救援工具满足现场要求,熟悉解困程序,3分 1、查看相关见证资料,并结合评价项目维保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2、查看相关见证资料,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3、结合评价项目维保现场检查,现场查验轿厢内是否有公示应急救援电话(没有公示扣1分);现场选1台电梯,模拟事故情况,核查应急救援电话是否通畅(不通畅扣1分),查看救援人员所携带的个人防护用品和救援工具,询问困人故障的操作程序,必
23、要时实施现场操作(不符合此项扣1分)6、信用管理(5分)1、严格履行维保合同承诺的服务内容,1分;2、日常维护保养时间和内容公示,1分;3、电梯维保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如实向有关机构、部门、服务对象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1分;4、维保记录应真实有效地反映维保过程不得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1分;5、电梯维保单位应将维保工作标准和质量承诺公开,1分 查看评价项目相关见证资料,不符合要求的,扣除相应项目的分数 DB43/T 20672021 7 表 A.1 全面评价项目表(续)评定项目 评定内容与要求 评定方法 7、电梯现场维保质量(75分)1、内容和要求见附录B。对电梯现场维保质量抽样评价时,具
24、体抽样方案和抽样方法见附录C 首先对现场检查的每一台电梯依据附录 B 的要求评分,在按照下列要求确定此项目的扣分:1、全面评价时对所有电梯现场维保质量评价的维保项目:1)每台电梯设备现场维保质量得分不小于90分,不扣分;2)每台电梯设备现场维保质量得分可以小于90分,但不小于80分,扣10分;3)每台电梯设备现场维保质量得分可以小于80分,但不小于60分,扣20分;4)有1台电梯设备现场维保质量得分小于60分,扣40分。2、全面评价时对电梯现场维保质量抽样评价的维保项目:1)电梯设备现场维保质量得分下规格限L=90分,下规格限的质量统计量QLk时,不扣分;2)电梯设备现场维保质量得分下规格限L
25、=80分,下规格限的质量统计量QLk时,扣10分;3)电梯设备现场维保质量得分下规格限L=60分,下规格限的质量统计量QLk时,扣20分;4)电梯设备现场维保质量得分下规格限L=60分,下规格限的质量统计量QLk时,扣40分 注1:转包是指电梯维保单位在承包维保项目后,又将其所承包之维保项目的电梯维保任务转让给与其无合同雇佣关系的第三方的行为。维保单位将电梯维保任务分配给其分公司或子公司具体实施,不属于转包。注2:对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果是由以下情况造成的,评价结果应仍按实际情况填写,但相关项目在评价时不宜扣分。1、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已经书面向电梯使用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由于电梯使用单位的
26、原因造成未能及时整改,使用单位对以上述情况签字认可的或电梯维保单位已将上述情况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的;2、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提供说明或资料,能够证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是由于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并且使用不当发生的时间是在最近一次维护保养之后。DB43/T 206720218 附 录 B(规范性)设备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 表 B.1 规定了曳引驱动电梯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总分 100,采用扣分制,按项目按风险等级为、三类。对评价结果为:“符合”和“无此项”的项目不扣分,对类项目评价结果为“不符合”一项扣 1 分,对类项目评价结果为“不符合”一项扣 5 分,对类项
27、目评价结果为“不符合”一项扣 10 分,直到把 100 分扣完为止。表 B.1 曳引驱动电梯维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 序号 类别 项类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与要求 1 机房(机器设备间)及相关设备 机房(机器设备间)环境 机房清洁,照明正常,没有堆放其他杂物,没有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其他设备 2 机房(机器设备间)门、窗完好;门锁可靠有效,且从机房内不用钥匙可以打开,门外侧警示标识完好 3 无渗水、漏水等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缺陷 4 电梯救援通道 通道安全畅通、照明正常,如有问题应及时提醒使用单位 5 驱动主机 手动紧急操作装置能正常工作,且符合 TSG T7001 的相关要求 6 驱
28、动主机运行正常,运行时无异常振动和异常声响,且旋转部件的防护装置完好 7 曳引轮槽表面清洁,无严重油腻,无缺损、不均匀磨损现象;其轮槽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必要时进行曳引能力试验 8 编码器安装牢固,外表清洁,能正常工作 9 减速机润滑油油量适宜,依据制造单位要求适时更换,油质符合要求,除蜗杆伸出端外均无渗漏 10 驱动轮、导向轮轴承部无异常声响,无振动,润滑良好 11 电动机与减速机联轴器连接无松动,弹性元件外观良好,无明显老化等现象 12 制动器 制动器各销轴部位动作灵活,制动时制动闸瓦(制动钳)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制动盘)上 13 制动器打开时制动衬与制动轮不应发生摩擦,间隙符
29、合制造单位要求 14 制动衬与制动轮工作面上没有油污;制动衬无焦化、破损、沟槽等缺陷;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15 制动轮工作面不得有点蚀、裂纹、不均匀磨损等缺陷 16 制动器动作状态监测装置工作正常 17 已按制造单位要求,对制动器铁芯(柱塞)进行清洁、润滑、检查 18 制动器作为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制停子系统时,制动力人工方式检测符合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制动力自监测系统有记录 DB43/T 20672021 9 表 B.1 曳引驱动电梯维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续)序号 类别 项类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与要求 19 机房(机器设备间)及相关设备 选层器 固定可靠,且选层器动静
30、触点清洁、无烧蚀 20 控制柜 控制柜内各接线端子紧固、整齐,线号齐全清晰,布线整齐,无明显随意走线情况,线路无明显老化现象 21 各显示设备、发光二极管等显示正确 22 接触器,继电器触点接触良好,运作无异声 23 断相、错相保护功能有效,电梯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以不设错相保护 24 紧急电动运行装置标识齐全、正确,工作正常 25 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标识齐全、正确,工作正常 26 门回路检测功能工作正常 27 自动救援操作装置工作正常 28 限速器 限速器各调节部位封记完好,运转时不得出现碰擦、卡阻、转动不灵活等现象,动作正常 29 限速器上的电气安全装置工作正常 30 限速器轮槽、限速器钢
31、丝绳、各部件清洁,无严重油腻 31 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周期、结果符合要求 32 限速器钢丝绳磨损量、断丝数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33 接地 所有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应当与保护导体(PE,地线)可靠连接 34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控制柜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上标注电梯整机制造单位规定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试验方法 35 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工作正常 36 电气绝缘 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符合标准要求 37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控制柜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上标注电梯整机制造单位规定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动作试验方法 38 主开关 主开关不得切
32、断轿厢照明和通风、机房(机器设备间)照明和电源插座、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电梯井道照明、报警装置的供电电路 39 不同电梯的部件共用一个机房,则每台电梯的主开关应当与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等采用相同的标志 40 接线端接线紧固,各部件标识清晰,线路无明显老化现象 41 机房布线 走地或架空线槽应盖板齐全,紧固 42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件防护 悬挂装置的磨损、断丝、变形等情况 不得出现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弯折 43 断丝数不超过 TSG T7001 的要求 44 钢丝绳直径不得小于其公称直径的 90 45 不得出现严重锈蚀,铁锈填满绳股间隙的情况 46 采用其他类型悬挂
33、装置的,悬挂装置的磨损、变形等不得超过制造单位设定的报废指标 DB43/T 2067202110 表 B.1 曳引驱动电梯维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续)序号 类别 项类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与要求 47 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及旋转部件防护 端部固定 悬挂钢丝绳绳端固定应当可靠,弹簧、螺母、开口销等连接部件无缺损。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其端部固定应当符合制造单位的规定 48 钢丝绳悬挂装置 钢丝绳无严重油腻,张力均匀,其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钢丝绳平均张力的 5 49 补偿装置 补偿绳(链)端固定应当可靠,补偿绳(链)不得与底坑地面接触 50 应当使用电气安全装置来检查补偿绳的最小张紧位
34、置 51 当电梯的额定速度大于 3.5m/s 时,还应当设置补偿绳防跳装置,该装置动作时应当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 52 旋转部件的防护 旋转部件的防护符合 TSG T7001 的要求 53 轿厢与对重轿顶环境 清洁,无杂物,布线整齐,部件安装牢固 54 轿顶护栏 防护栏安全可靠,符合相应制造标准 55 轿厢内铭牌 清晰,准确 56 轿顶检修电气装置 轿顶检修开关和运行按钮标识清晰,工作正常 57 轿顶停止装置标识清晰,工作正常 58 一经进入轿顶检修运行时,即取消正常运行(包括任何自动门操作)、紧急电动运行、对接操作运行,只有在一次操作检修开关,才能使电梯恢复正常工作 59
35、 轿顶检修运行时,安全装置仍然起作用 60 轿顶照明、电源插座工作正常 61 导靴上油杯 吸油毛毡齐全,油量适宜,油杯无泄漏 62 靴衬、滚轮 清洁,磨损量不超过制造单位要求 63 对重标识 对重块数量标识清晰,对重块实际数量与标识一致 64 对重压板 轿顶检修运行时对重无异常振动和噪音,对重压板应紧固,无松动 65 轿厢照明、风扇、应急照明 轿厢照明、风扇、应急照明均工作正常 66 轿厢检修开关、停止装置 应工作正常,不使用时应能上锁 67 轿内报警装置、对讲系统 轿内报警装置、对讲系统工作正常 68 轿内显示、指令按钮、IC 卡系统 轿内显示正常,指令按钮齐全、无破损且功能有效,IC 卡系
36、统工作正常(如有)69 轿厢平层准确度 符合标准值(参考制造单位要求或者10mm 范围内)70 轿厢和对重的导轨支架 清洁,固定,无松动 71 轿厢和对重的导轨 清洁,压板牢固,工作面光滑无毛刺 DB43/T 20672021 11 表 B.1 曳引驱动电梯维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续)序号 类别 项类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与要求 72 轿厢与对重 随行电缆 随行电缆不得与井道内其他部件相干涉;固定可靠;外表无损伤;轿厢压实缓冲器时,随行电缆不得与底坑地面相接触 73 轿厢称重装置 准确有效或提供本年度加载试验的见证资料 74 轿厢底板 无破损,无严重腐蚀 75 轿内扶手(如有)安
37、装牢固 76 吊顶 吊顶板齐全,固定牢靠,有防脱落措施;吊顶内应保持干净,无杂物和油渣 77 平层感应器 固定可靠,插板与感应器居中或接近式开关与感应条的间隙符合制造厂要求 78 反绳轮 防护装置完好,无异常声,无振动,润滑良好,无废油污堆积 79 安全钳钳座 固定,无松动 80 轿顶、轿底、轿厢架、轿门及其附件安装螺栓 紧固 81 轿门与层门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 功能有效 82 层门、轿门系统的连接 层门、轿门系统中传动钢丝绳、链条、传动带符合制造单位要求,不得锈蚀,固定位置不得松动 83 层、轿门运行 门吊轮无破损、脱胶等现象,门能正常的开启与关闭,不得出现脱轨、机械卡阻或者在行程终端时错
38、位,运行过程中无异常撞击声、84 层站召唤、层楼显示 齐全,有效,显示正常 85 层、轿门地坎 地坎清洁,无异物,无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各安装螺栓紧固 86 自动关闭层门装置 能正常工作;如果采用重块,应当有防止重块坠落的措施 87 紧急开锁装置 每扇层门的紧急开锁装置工作正常 88 层门、轿门电气安全装置 触点接触良好,接线可靠,工作正常 89 层门、轿门锁紧元件啮合长度 啮合不小于 7mm 时电梯才能启动 90 层、轿门门导靴 门导靴齐全、固定可靠,无螺栓缺失,磨损量、啮合深度符合制造单位要求 91 层门、轿门门扇 门关闭后,门扇之间及门扇与立柱、门楣和地坎之间的间隙,对于乘客电梯不大于
39、6mm;对于载货电梯不大于 8mm,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允许达到 10mm 92 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 150N 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门间隙对于旁开门不大于 30mm,对于中分门其总和不大于 45mm 93 轿门开门限制装置 工作正常 94 门刀、门锁滚轮与地坎间隙 轿门门刀与层门地坎,层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应当不小于 5mm 95 玻璃门防拖曳措施 层门和轿门采用玻璃门时,应当有防止儿童的手被拖曳的措施 DB43/T 2067202112 表 B.1 曳引驱动电梯维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续)序号 类别 项类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与要求 96 井
40、道及相关设备 井道封闭 除必要的开口外井道应当完全封闭 97 井道安全门 锁闭有效,验证门关闭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工作正常 98 层门护脚板 齐全 99 极限开关 工作正常、能够在对重和轿厢接触缓冲器前动作 100 井道照明 按相应规范合理设置,工作正常 101 底坑环境 清洁,无渗水、积水,照明正常 102 底坑停止装置 工作正常 103 井道及相关设备缓冲器 缓冲器应当固定可靠、无明显倾斜,并且无断裂、塑性变形、剥落、破损等现象 104 耗能型缓冲器液位应当正确,有验证柱塞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 105 对重缓冲器附近应当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标明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
41、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并且该垂直距离不超过最大允许值 106 对重刚性隔障 完好,无缺失 107 限速器张紧轮装置和电气安全装置 张紧轮安装位置符合制造单位要求,其电气安全装置工作正常 108 轿底各安装螺栓 紧固 109 无机房电梯附加项目 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 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从井道外接近和操作该装置 110 能够直接或者通过显示装置观察到轿厢的运动方向、速度以及是否位于开锁区 111 装置上永久性照明和照明开关有效 112 装置上停止装置或者主开关有效 113 轿顶机械锁定装置 机械锁定装置有效,且验证该机械锁定装置的电气安全装置符合要求 114 底坑机械制停装置
42、机械制停装置有效,且验证该机械制停装置的电气安全装置符合要求,井道外设置的电气复位装置符合要求 115 作业平台 作业平台操纵装置有效,且电气安全装置符合要求 116 如果检查、维修不需要移动轿厢的,其机械锁定装置有效,且验证该机械锁定装置的电气安全装置符合要求 117 如果检查、维修需要移动轿厢的,其机械止挡装置有效,且验证该机械止挡装置的电气安全装置符合要求 118 附加检修控制装置 如果需要在轿厢内、底坑或平台上移动轿厢,其附加检修控制装置控制功能完好,且控制逻辑符合要求 119 试验 消防开关 工作正常,功能有效 120 应急救援试验 在机房内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上设有明晰的应急
43、救援程序 121 建筑物内的救援通道保持通畅,以便相关人员无阻碍地抵达实施紧急操作的位置和层站等处 DB43/T 20672021 13 表 B.1 曳引驱动电梯维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续)序号 类别 项类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与要求 122 试验 应急救援试验 在各种载荷工况下,按照应急救援程序实施操作,能够安全、及时地解救被困人员 123 上行制动试验 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行至行程上部,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当完全停止。制停距离应参考制造单位要求或中特协的团体标准曳引驱动电梯制动能力快捷检测方法(T/CASEI T1022015)124 轿厢意外移动试验 轿厢在井
44、道上部空载,以型式试验证书所给出的试验速度上行并触发制停部件,仅使用制停部件能够使电梯停止,轿厢的移动距离在型式试验证书给出的范围内 125 如果电梯采用存在内部冗余的制动器作为制停部件,则当制动器提起(或者释放)失效,或者制动力不足时,应当关闭轿门和层门,并且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 126 轿厢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 限速器、安全钳动作应当可靠 127 制动试验 轿厢装载 1.25 倍额定载重量,以正常速度下行时,切断电动机和制动器供电,制动器应当能够使驱动主机停止运转,试验后轿厢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必要时进行)注1:电梯制造单位另有规定的,使用单位或维护保养单位应提供相关材料予以说明,如符合
45、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可以按电梯制造单位的要求进行判定。注2:对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果是由以下情况造成的,评价结果应仍按实际情况填写,但相关项目在评价时不宜扣分。1、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已经书面向电梯使用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由于电梯使用单位的原因造成未能及时整改,使用单位对以上述情况签字认可的或电梯维保单位已将上述情况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的;2、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提供说明或资料,能够证明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是由于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并且使用不当发生的时间是在最近一次维护保养之后。DB43/T 2067202114 表 B.2 规定了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
46、求。总分 100,采用扣分制,按项目按风险等级为、三类。对评价结果为:“符合”和“无此项”的项目不扣分,对类项目评价结果为“不符合”一项扣 1 分,对类项目评价结果为“不符合”一项扣 5 分,对类项目评价结果为“不符合”一项扣 10 分,直到把 100 分扣完为止。表 B.2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 序号 类别 项类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与要求 1 驱动与转向站 电器部件 清洁,接线紧固,接地和绝缘良好;2 故障显示板 信号功能正常 3 主驱动链 运转正常,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动作有效(如有),润滑良好、无破损 4 主驱动链链条滑块 清洁,厚度符合制造单位要求 5
47、减速机润滑油 按照制造单位的要求进行检查、更换,油量适宜,无渗油 6 电机通风口 清洁 7 自动润滑油罐油位 油管、油壶无漏油,油位正常,润滑系统工作正常,8 分离机房、各驱动和转向站 清洁,无杂物 9 紧急停止开关 标识齐全正确,工作正常 10 驱动主机的固定 牢固可靠 11 梯级踏板加热装置 功能正常,温度感应器接线牢固 12 防灌水保护装置 动作可靠,排水系统工作可靠有效(如有)13 电动机与减速机联轴器 连接无松动,弹性元件外观良好,无明显老化等现象 14 梯级滚轮和梯级导轨 梯级滚轮无破损,梯级在导轨上运行时无明显振动 15 梯级链张紧装置 张紧弹簧尺寸、保护开关间隙符合要求,开关功
48、能有效 16 梯级轴衬 润滑有效 17 梯级链润滑 运行工况正常 18 主接触器 工作可靠,无异响 19 主机速度检测功能 功能可靠,清洁感应面、感应间隙符合制造单位要求 20 电缆 无破损、挤压,捆扎整齐、固定牢固 21 制动衬厚度 不少于制造单位要求 22 手动盘车装置 工作正常、功能有效,验证盘车装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有效(如有)23 相邻 区域 梳齿板照明 照明正常 24 防护挡板 如果建筑物的障碍物会引起人员伤害,应当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在与楼板交叉处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之间,应当设置一个高度不小于 0.30m、无锐利边缘的垂直固定封闭防护挡板,位于扶手带上方
49、,并且延伸至扶手带外缘下至少 25mm(扶手带外缘与任何障碍物之间距离大于等于 400mm的除外)25 上下出入口处的照明 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周边,特别是在梳齿板的附近应当有足够的照明。在地面测出的梳齿相交线处的光照度至少为 50lx DB43/T 20672021 15 表 B.2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现场维护保养质量评价项目、内容、要求(续)序号 类别 项类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与要求 26 相邻 区域 上下出入口和扶梯之间保护栏杆 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的外缘并且引起危险,则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设置固定的阻挡装置以阻止乘客进入该空间;在危险区域内,由建筑结构形成的固
50、定护栏至少增加到高出扶手带 100mm,并且位于扶手带外缘的 80mm 至 120mm 之间 27 扶手带外缘距离 墙壁或者其他障碍物与扶手带外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 80mm,与扶手带下缘的垂直距离均不得小于 25mm 28 扶手装置和围裙板 扶手带 表面无毛刺,无机械损伤,运行无摩擦,在出入口处扶手带居中,表面无明显发热,扶手带开口处与导轨或扶手支架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大于 8mm 29 扶手带托轮、滑轮群、防静电轮 清洁,无损伤,托轮转动平滑 30 扶手带内侧凸缘处 清洁,无损伤 31 扶手带导向块和导向轮 清洁,工作正常 32 扶手带张紧度、张紧弹簧负荷长度 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