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CCS B 52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1272023 胭脂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ock enhancement of Myxocyprinus asiaticus 2023-11-29 发布2024-01-29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2/T 2127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增殖放流方案.1 5 亲本来源与苗种要求.2 6 增殖放流水域条件.2 7 检验检疫.2 8 计数方法与抽样规则.3 9 苗种运输.3
2、 10 放流前野化驯养.4 11 放流.4 12 资源保护与监测.4 13 效果评估.4 附录 A(资料性)胭脂鱼苗种培育记录表.5 附录 B(资料性)胭脂鱼放流现场记录表.6 DB42/T 2127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湖北省水产良种试验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义付、刘胜林、卢伶俐、张扬、谭志斌、林刚、朱丽娅、吴凡、田育
3、新、石义元、李霄、朱志强、余仕勇、程刚、高立方。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联系电话:027-87301631,邮箱:。DB42/T 21272023 1 胭脂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增殖放流方案、亲本来源与苗种要求、增殖放流水域条件、检验检疫、计数方法与抽样规则、苗种运输、放流前野化驯养、放流、资源保护与监测、效果评估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湖泊、河流、水库等天然水域胭脂鱼增殖放流。2 规范性引用
4、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SC/T 1008 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SC/T 1075 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SC/T 1157 胭脂鱼 SC/T 7014 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SC/T 7103 水生动物产地检疫采样技术规范 SC/T 9102.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 SC/T 9401 水生生物
5、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SC/T 9438 淡水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w 隶属鲤形目(Cvpriniformes)亚口鱼科(Catostomidae)胭脂鱼属(Myxocyprinus)。体侧面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部宽圆,腹缘较直。除头部外体全蒙鳞,鳞圆形,鳞心位于中央,环纹细密,向后有稀辐状纹。侧线直线形,侧中位。小鱼背鳍前部、臀鳍、尾鳍后端与偶鳍均呈红黑色,大鱼色较淡。4 增殖放流方案 DB42/T 21272023 2 增殖放流前,按照SC/T 9102.3的方法,对拟增殖
6、放流水域进行生物资源与环境状况调查,依据调查结果选取宜增殖放流水域,确定胭脂鱼增殖放流数量及规格等。5 亲本来源与苗种要求 亲本来源 用于繁育增殖放流苗种的亲本应来源于天然水域中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或接近成熟的个体。苗种要求 5.2.1 苗种培育 增殖放流苗种原则上应为本省具备资质的生产单位提供的子二代胭脂鱼苗种。苗种培育方法应按SC/T 9401的规定执行。测定培育池的水温、pH、溶解氧等参数,并填写苗种培育记录表,见附录A。5.2.2 苗种质量 胭脂鱼苗种质量应符合SC/T 1008的规定。5.2.3 苗种规格 放流苗种体长应大于5 cm。放流苗种出池前,随机取样100 尾以上。测定方法应按
7、GB/T 18654.3的规定执行。6 增殖放流水域条件 放流水域 湖北省境内长江支干流及通江湖库等天然水域。水质条件 放流水域的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7 检验检疫 检验资质 参与增殖放流苗种检验检疫的单位应具备检验检疫资质,并出具检验合格报告。检验内容 亲本质量检验应按SC/T 1157的要求执行,苗种质量检验按本文件5.2.2的规定执行。检验检疫方法 7.3.1 感官质量检验 DB42/T 21272023 3 感官质量包括形态、体色和活力,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 感官质量要求 项目 指 标 形态 体侧面呈长椭圆形,侧扁,腹部宽圆,腹缘较直。无畸形。体色 小鱼背鳍前部、臀鳍、尾
8、鳍后端与偶鳍均呈红黑色,大鱼色较淡。活力 游动活泼、集群,活力强,健康,无病症。7.3.2 疫病检疫 采样应按SC/T 7103的规定执行,检疫应按SC/T 7014的规定执行。检验检疫 7.4.1 时限 增殖放流前15 d内完成。7.4.2 组批 以一个苗种供应单位的同一个增殖放流批次作为一个检验检疫组批。7.4.3 判定 规格合格率或其它任一检验检疫指标不达要求,则判定该批苗种不合格。7.4.4 复检规则 若对判定结果有异议,可重新抽样复检一次,并以复检结果为准。8 计数方法与抽样规则 计数方法 8.1.1 重量法 将放流苗种全部称湿重,再随机抽取3份苗种进行称重,计数尾数,计算单位重量的
9、苗种数量,求得本计量批次增殖放流总数量。8.1.2 数量法 将每计量批次放流鱼种全部均匀装袋后,随机抽取3袋5袋,对每个袋中苗种逐个计数求出平均苗种数量,进而求得本计量批次增殖放流苗种的总数量。抽样规则 计算单位重量苗种数量时,体长10 cm及以上苗种抽样重量(精度5g)不低于苗种总重量的0.1%,体长5 cm10 cm苗种抽样重量(精度1g)不低于苗种总重量的0.03%。9 苗种运输 DB42/T 21272023 4 体长5 cm10 cm苗种可采用塑料袋充氧气运输,每袋100尾200尾;体长10 cm及以上苗种采用活鱼车运输,在24 h内,运输密度为50 kg/m3100 kg/m3。运
10、输方法应按SC/T 1075规定执行。10 放流前野化驯养 增殖放流前宜进行野化驯养,包括食性野化和环境野化。11 放流 放流时间 放流时间宜为10月份至次年4月份。放流地点 应选择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水流平缓、水域开阔、饵料资源相对丰富的地点,避免靠近闸口、涵道、船舶密集的码头。放流方法 放流前进行温度适应,水温相差不超过3。放流时尽可能贴近水面(距水面不超过0.5 m),顺风缓慢将苗种放入放流水域。在移动的船上投放时,船速应小于0.5 m/s。放流记录 放流过程应填写放流现场记录表并归档,见附录B。12 资源保护与监测 资源保护 在增殖放流水域应采取资源保护措施,如禁捕、设置禁渔期等保护措
11、施。资源监测 定期监测增殖放流对象的生长、分布及其环境因子状况,监测调查方法应按SC/T 9102.3的规定执行。13 效果评估 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调查和评估,编写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报告。效果评估应按SC/T 9438的规定执行。DB42/T 21272023 5 A A 附录A (资料性)胭脂鱼苗种培育记录表 表A.1 给出了胭脂鱼苗种培育记录表的内容。表A.1 胭脂鱼苗种培育记录表 养殖池编号:面积:放养量:规格:种质来源:日期 水 质 监 测 投饵情况(种类、数量、时间)用药情况(消毒、预防或治疗)月/日 天气 水温 pH 溶氧 DB42/T 21272023 6 B B
12、附录B (资料性)胭脂鱼放流现场记录表 表B.1 给出了胭脂鱼放流现场记录表的内容。表B.1 胭脂鱼放流现场记录表 供苗单位:供苗地点:苗种检验检疫合格日期:年 月 日 苗种检验检疫证书文号:放流日期:年 月 日 苗 种 计 数 计数方法 计 数 参 数 重量法 样品 1 苗种重量(g):样品 1 苗种数量(尾)单位重量苗种数量(尾/kg)样品 2 苗种重量(g):样品 2 苗种数量(尾):单位重量苗种数量(尾/kg)样品 3 苗种重量(g):样品 3 苗种数量(尾):单位重量苗种数量(尾/kg):苗种总重量(g):平均单位重量苗种数量(尾/kg):数量法 样品 1 苗种数量(尾):样品 2 苗种数量(尾):样品 3 苗种数量(尾):样品 4 苗种数量(尾):平均单位样品苗种数量(尾/袋):总袋数(袋):计算苗种数量(万尾):合格苗种数量(万尾):标志数量(尾):标志类型:苗 种 运 输 运输方式:氧气袋充氧运输 活鱼车运输 其他 运输时间:时 分至 时 分 苗 种 投 放 投放水域:投放时间:时 分至 时 分 投放方式:直接投放 滑道投放 水深(m):表层水温():风向:风力(级):天气:组织放流单位:抽样人:测量人:记录人:校对人(组长):监督放流单位:现场监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