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 T 2052-2023 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与服务指南.pdf

    • 资源ID:1546041       资源大小:837.3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 T 2052-2023 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与服务指南.pdf

    1、 ICS 03.080 CCS A 16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0522023 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与服务指南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health and wellness,culture and tourism complex 2023-06-27 发布2023-08-27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2/T 20522023 I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建设条件.2 5 规划.2 6 基础设施.2 7 服务模式.4 8 服务提供.7 9 环境

    2、卫生管理.8 10 安全与应急管理.8 11 评价与改进.9 DB42/T 2052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华科瑞诚标准化技术服务事务所有限公司、天工鑫地置业(咸丰)有限公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宜昌百里荒康养置业有限公司、武汉辰霖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东湖医院(武汉市老年病医院)、武汉东湖学院、湖北华龄医养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四块科技(武汉)有

    3、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舒婷、邓儒兰、王彧、王根法、张俊国、熊霞、钟安荣、周诚、陈汉卿、崔俊波、张丽莎、李民、段圣德、张丛旺、张波、黄波、冯国东、苘长征、张璐思、杨胜男。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系电话:027-68892308,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华科瑞诚标准化技术服务事务所有限公司,联系电话:027-86951792,邮箱:。DB42/T 20522023 1 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与服务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与服务提供方面的指导,主要包括建设条件、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服务提供、环境卫生管理、安全应急管理

    4、、评价改进等。本文件适用于康养文旅综合体的建设与服务提供。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2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 16868 商品经营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GB/T 17217 公共厕所卫生规范 GB 184

    5、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0647.3 社区服务指南 第3部分:文化、教育、体育服务 GB 27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通用要求 GB/T 31384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 GB/T 3165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GB 37489.2 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第2部分:住宿场所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51149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GB 55019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JGJ 62 旅馆

    6、建筑设计规范 JGJ 64 饮食建筑设计标准 JGJ 450 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LB/T 081 温泉旅游水质卫生要求及管理规范 LY/T 2934 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 MZ/T 131 养老服务常用图形符号及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DB42/T 20522023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康养文旅综合体 health and wellness,culture and tourism complex 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载体、康养为支撑,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康养资源为依托,将生态旅游、健康养老、文体休闲、康养理疗、商业配套等业态进行集聚,形成某一区域内的健康养生、文 化

    7、旅游项目复合体。4 建设条件 空气质量佳,生态环境优美,宜满足 GB 3095 中一类区的要求。周边无污染源,距工业区、矿山等活动区域宜至少 3km 以上或有良好阻隔。宜具有资金、技术、场地、设施、人员等优势和接待能力。宜具有各种养生、养心、养老等康养产品和业态,产业融合度高,可持续性强。宜包含交通、餐饮、住宿、游览、文体休闲、康养保健等功能区域。旅游项目、餐饮、消防等设施设备确保经过专业安全检测,具有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宜避免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影响,避开古树名木,预留野生动物迁移通道。基础设施风格、造型、色彩宜与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原有景观和自然环境。5 规划 搜集并分析康养文旅综合体

    8、所在区域(县区市、乡镇和行政村等)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风景名胜、气候特征等内容。搜集并分析康养文旅综合体区域内社会发展概况,主要包括:人口状况、建筑及基础设施状况、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科教文卫状况等内容。搜集并分析康养文旅综合体区域内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现状。结合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产业发展概况,明确康养文旅综合体的发展方向、定位、目标和建设时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模式的主要职能清晰明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能占用天然林、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报当地人民政

    9、府批准。6 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 6.1.1 可进入性良好,交通设施完善,进出安全便捷,内外交通接驳顺畅,交通宜满足以下条件:有二级以上公路(含二级);有距离 1 小时以内交通圈的高速路口、高铁或机场。6.1.2 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管理完善,宜满足以下条件:停车场规模与康养文旅综合体的接待容量相适应;停车场依照 GB/T 51149 进行规划;停车场指引和停车分区标线指示明显,设回车线;设置房车停车服务区域。DB42/T 20522023 3 6.1.3 有完整顺畅的参观旅游线路步道,宜满足以下条件:单向通行宽度不小于 1.2 m,双向通行宽度不小于 2 m;铺

    10、装材料选用生态环保的防滑材料,避免棱角;康养步道根据需要设置围栏、安全警示标牌等隔离防护措施;配套设置休息点、应急报警系统,沿途设置线路介绍。6.1.4 交通工具运行线路宜设计合理,与环境相协调。6.1.5 宜配备智能交通引导系统和快速充电桩等设施。住宿设施 6.2.1 住宿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度假酒店、生态山庄、森林木屋、露营地、民宿等多种形式。6.2.2 建筑设施设计符合 JGJ 62,住宿设施内配置声控感应设备、紧急呼叫器、急救工具等是十分必要的。6.2.3 卫生条件符合 GB 37489.2。餐饮设施 6.3.1 宜设置数量充足、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餐饮设施。6.3.2 符合康养理念的特色

    11、餐饮,宜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有机膳食。6.3.3 餐饮服务建筑设施设计符合 JGJ 64。6.3.4 饮食业油烟排放符合 GB 18483。服务设施 6.4.1 宜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或咨询台,提供咨询服务;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标志明显,彰显当地康养文旅特色。6.4.2 宜设置生态、环保、安全、便利的休憩场所,公共休憩设施宜布局合理,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康养文旅特色相协调。6.4.3 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便民购物点。6.4.4 宜设置二维码供游客扫描下载康养文旅综合体服务信息,信息全面、更新及时,可为游客提供多语种智能化导航、导游、导购以及咨询、预订、支付等服务。6.4.5 宜开发小程

    12、序、移动端 APP、微信公众号和康养旅游网站等互动平台,为游客提供实时信息咨询服务。康养保健设施 6.5.1 根据不同的养生保健项目,宜分设相应的项目体验区域,并配套相应数量、干净卫生的项目服务设施。6.5.2 宜配备专门的消毒区域,空间大小合适、消毒设备齐全、操作管理规范。康养医疗设施 6.6.1 宜建设满足康养医疗所需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保健中心、康养所、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等。6.6.2 康养医疗场所具备救护能力,能对伤病人员及时采取临时性应急救护措施。文体休闲设施 DB42/T 20522023 4 宜根据需要设置多种类文体休闲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休闲广场、多功能活动平台、休闲健身设施

    13、、儿童游乐设施、图书室、书法室、棋牌室、艺术中心、观景台、垂钓台等。公共厕所 6.8.1 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标识醒目,厕位数量与实际需求匹配,男女厕位比例合理,设计人性化,宜参照 GB/T 18973 的要求执行。6.8.2 旅游高峰期间宜配有流动备用厕所,综合体内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环保厕所。无障碍设施 6.9.1 设置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提供无障碍服务是非常重要的。6.9.2 无障碍设施参照 GB 50763、GB 55019 进行设计、建设。6.9.3 养老服务设施符合参照 JGJ 450 进行设计、建设。应急消防设施 6.10.1 设置围栏、护坡、监控摄像、火灾报警、灭

    14、火救援、安全疏散、医疗救护等设施是十分必要的。6.10.2 消防救援、疏散、用水、用电、防排烟、火灾自动报警、应急照明设施参照 GB 50016 要求执行。6.10.3 装修工程参照 GB 50222 要求执行。6.10.4 民宿设施参照主管部门对民宿建筑的防火要求执行。标识设施 6.11.1 标识设施系统规范,安全标识参照 GB 2894 要求执行,标识符号宜参照 GB/T 10001.1、GB/T 10001.2,公共信息导向系统配置宜参照 GB/T 31384。6.11.2 养老服务标识宜参照 MZ/T 131。7 服务模式 生态康养 7.1.1 森林康养 7.1.1.1 康养文旅综合体

    15、地区的森林特征宜符合 LY/T 2934。7.1.1.2 生物类型与资源丰富,地域特色突出,具有完善的多样性保护监测系统。7.1.1.3 综合体及周边的风景资源宜有利于开展与保健养生、休闲度假、健身运动结合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活动。7.1.2 温泉康养 7.1.2.1 宜拥有独特的温泉养生资源。7.1.2.2 温泉水质宜符合 LB/T 081。7.1.2.3 宜提供与温泉相关的多元化服务,包含但不限于温泉+景区、温泉+酒店、温泉+运动、温泉+游乐、温泉+生态、温泉+节庆等。7.1.3 水域康养 7.1.3.1 宜具有独特的水域资源、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水域养生特色。DB42/T 2052

    16、2023 5 7.1.3.2 宜具有一处或多处水域休闲区,包括但不限于观光区、体验区、科普文化区、水域康养区等活动区域。7.1.3.3 能开展垂钓、划船、游泳、漂流等水域特色休闲娱乐活动。7.1.4 山地康养 7.1.4.1 宜具有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的山体景观,山水环境佳,有丰富的动植物等自然资源。7.1.4.2 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能开展山地运动、山地养生等健康休闲活动。乡村康养 7.2.1 田园体验 7.2.1.1 宜具备良好的乡村生态景观和宜居宜游的田园环境。7.2.1.2 宜具有适合开发休闲农业、农事体验和田园旅居的田园康养资源。7.2.1.3 以田园自然人文资源和特色农业为依托,开发

    17、田园养生度假项目,包含但不限于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田园旅居等项目。7.2.1.4 宜建立农事体验基地,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农产品达到有机、绿色,能提供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节事参与等体验乡村生活的项目。7.2.2 特色农产品 7.2.2.1 宜具有体现本地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养生食品、保健品,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或科学依据。7.2.2.2 养生、美食、文化融合,能开展以特色为主题的养生菜品和养生宴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举办养生文化节,开设养生博物馆、养生厨房等项目。7.2.3 数字农场 7.2.3.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农业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以观光旅游、康

    18、养、智慧农业、数字科技作为宣传特色,数字农场宜科学设置功能区,包括但不限于设立数字农业展示区、立体农业馆、智慧农业育种区、立体育苗区、商务展示区等功能区。7.2.3.2 数字农场宜充分利用前沿数字技术和智慧农业种植成果,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绿色景观,拓展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历史文化示范教育,为游客带来美好旅游体验。健康养生 7.3.1 医疗保健 7.3.1.1 宜配备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资源,以及可以满足康养人群多层次需求的医疗保健设施。7.3.1.2 针对不同的医疗康养人群,宜提供以中西医疗、康复护理、复健器材、心理咨询等内容为核心的医疗康养服务。7.3.1.3 宜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项

    19、目,包括但不限于推拿、针灸、艾灸、按摩、足疗、药浴等。7.3.2 中医药膳 7.3.2.1 中医药资源特色突出,宜具有一定的康养价值和文化价值。7.3.2.2 宜具有适宜宣传推广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如中医药医学文化、药膳饮食文化、养生保健文化等,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养生保健、科普教育等方面具有示范意义。DB42/T 20522023 6 7.3.2.3 宜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中医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老字号药店、中药生产企业、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等。7.3.2.4 宜提供与中医药相关的旅游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中药材种植基地观光、中医药文化展示、中药研发生产展示、传统中医药文化演艺、中医药博览会展等。7

    20、.3.3 心理保健 7.3.3.1 宜具有独立的心理咨询场所,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陪护师为需求者提供心理咨询与心灵护理。7.3.3.2 针对不同的康养人群,能提供群体和个体的心理保健服务。群体心理保健包含但不限于定期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心理保健讲座等内容;个体心理保健包含但不限于访视与访谈、心理危机处理、心理咨询以及建立个人心灵档案等内容。健康养老 7.4.1 养老社区 7.4.1.1 以老年群体需求为主,打造集养老旅居、养老服务、医疗护理、养老配套为一体的养老社区。7.4.1.2 宜配有一定数量的养老住房(或床位)以及适老配套设施。7.4.1.3 能提供健康养生、旅

    21、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养老服务,以及老年运动、老年文化活动等服务业态。7.4.1.4 宜具备较为完善的护理、餐饮、医药、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配套产业。7.4.1.5 宜配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的为养老提供服务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7.4.2 老年大学 7.4.2.1 宜有固定场所和授课老师,能为老年人集中授课。7.4.2.2 能提供国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太极、农耕、烹饪、计算机技术等老年人学习课程。文体休闲 7.5.1 文化艺术 7.5.1.1 宜体现当地民俗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或艺术特色。7.5.1.2 宜配备可展示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7.5.1

    22、.3 能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传统风俗,根据康养需求,提供康养旅游体验项目。7.5.1.4 能利用当地资源,制作能真实体现民族和地方文化的物产,提供深度体验项目。7.5.2 体育运动 7.5.2.1 体育配套设施完善,宜配备专业教练进行指导和培训,并配有安全防范设施和风险预案。7.5.2.2 依托山地、峡谷、水体等地形地貌及资源,能开展登山、攀岩、骑马、探险、滑雪、游泳、漂流、溯溪、露营、徒步旅行、太极、瑜伽、高尔夫等活动。商业配套 7.6.1 特色街区 DB42/T 20522023 7 7.6.1.1 宜针对当地人文特色,开发特色商业。7.6.1.2 宜配置住宿设施,包含但不限于星级酒店、快捷

    23、酒店、主题酒店、乡村民宿等。7.6.1.3 宜配置商业设施,包含但不限于百货商场、小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生活超市、药店、商铺等。7.6.1.4 宜配置健康休闲设施,包含但不限于商务会馆、茶馆、咖啡馆、羽毛球馆、台球馆、健身中心、养生馆等。7.6.2 文创项目 结合当地特色,能提供配套健康养老、视听娱乐、沉浸式体验、文创公社、亲子田园等多业态、多产品融合的文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文创产品博物馆、体验馆等。8 服务提供 咨询向导与讲解服务 8.1.1 宜配套相应的系统或平台,为游客提供康养文旅综合体的地理位置、景区开放时间、游览内容、联系方式、线上预订等信息服务。8.1.2 根据需要,在游客

    24、较为集中的地方,宜设置游客咨询处(点),提供相应的信息与咨询服务。8.1.3 能按游客要求提供讲解服务和(或)语音导览器出租等服务。8.1.4 讲解员宜培训上岗,并学习健康保健、养生旅游等相关专业知识,讲解科学、准确、生动,语言流利,服务热情;宜根据需要配备外文讲解员。交通服务 8.2.1 确保从事交通工具的运输服务人员(如司机、操作人员等)经过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后才能上岗。8.2.2 发生交通意外时,有快速反应的救援服务。餐饮服务 8.3.1 诚信待客、明码标价、出具服务凭证或正式发票,不欺客、不宰客。8.3.2 餐饮服务卫生参照 GB 31654 的要求执行。8.3.3 确保

    25、服务人员定期接受体检,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8.3.4 服务人员注意个人卫生,衣着整洁干净。8.3.5 服务人员及时收拾餐具,清洁桌面,保持餐厅内卫生,方便游客就餐。购物服务 8.4.1 商品经营服务宜符合 GB/T 16868,商品质量确保人体健康与安全。8.4.2 不能销售过期、变质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规定的食(饮)品。8.4.3 购物环境秩序井然,所售商品均明码标价,无价格欺诈、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不诚信行为。康养服务 8.5.1 宜提供以中医理论、理念为指导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8.5.2 宜提供包括药膳和营养餐等在内的膳食养生服务。8.5.3 宜提供包括心理咨询、心理陪护等相关的养

    26、心服务。DB42/T 20522023 8 8.5.4 宜提供能够陶冶身心的文体项目服务。8.5.5 养生服务人员宜具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经培训后方能上岗开展服务。智慧养老服务 8.6.1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的智能管理系统能实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数据。8.6.2 根据实际需要能实时监测老人的活动轨迹和健康状况,确保老人的健康安全。物业服务 8.7.1 宜提供 24 小时安防服务,确保住宅区安全,物业服务人员经过培训才能上岗。8.7.2 定期对物业及配套设施进行工程维护,确保各项设施设备运行正常。8.7.3 宜定时进行卫生清洁,保持环境整洁。8.7.4 宜定期进行

    27、园林绿化养护,提升环境品质。8.7.5 宜参照 GB/T 20647.3 定期组织文化、教育、体育活动。9 环境卫生管理 总体要求 9.1.1 康养文旅综合体宜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各种设施设备无污垢,无异味。9.1.2 宜建立健全的卫生责任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有专人负责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垃圾收集和处理 9.2.1 公共区域设置垃圾收集点、分类垃圾箱,垃圾箱宜布局合理、数量充足、标识明显。9.2.2 宜有专职的卫生保洁队伍,分工明确,清扫用具保持清洁、定点摆放。9.2.3 垃圾清扫清运及时、日产日清,运输过程采用遮盖或封闭式清运,不沿途撒落。厕所卫生 9.3.1 厕所

    28、宜配备专人负责保洁,保证室内整洁、无异味,洁具洁净。9.3.2 厕所卫生宜参照 GB/T 17217。水环境卫生 9.4.1 建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是非常重要的。9.4.2 污水排放参照 GB 8978 的要求执行。消杀防疫 定期安排防疫消毒,参照 GB 27952 的要求执行。10 安全与应急管理 安全管理机制 10.1.1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安全监控系统、安全风险DB42/T 20522023 9 提示制度、安全事故上报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10.1.2 确保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巡查人员,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常态化安全检查

    29、和安全知识培训。10.1.3 定期举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确保每半年不少于 1 次。安全预警和处理机制 10.2.1 关注专业部门对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和气象灾害(如台风、雷暴,洪水、大雾、雪灾、沙尘暴等)的预报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10.2.2 确保制定和完善包括自然灾害、食品安全、治安事件、火灾事故、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等在内的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2.3 确保制定旺季游客疏导预案。10.2.4 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人员及游客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帮助其了解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掌握自护、自救和互救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2.5 确保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根据安全检查和安全情况记录,

    30、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10.2.6 确保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停电停水和重要设备设施的故障有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应急医疗服务 10.3.1 宜具备急救应急响应能力。10.3.2 在交通枢纽、旅游活动场所等游客相对密集的地方,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与医疗救护点,确保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安全设施及标志设置 10.4.1 确保在危险或不宜进入的地段、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或禁止进入标志;防护设施齐备、有效,宜有专人负责;无人值守的危险地段、开放夜游的旅游区域,确保其警示标志有夜间照明设施。10.4.2 明确划定禁烟区,设置禁烟标志;在自然公园、文物保护单位确保禁止游客使用明火,珍稀树种林区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严禁游客携带火种入内。10.4.3 设置消防设备、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通道,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率达 100%,消防通道保持畅通,并定期检查避雷设施。10.4.4 确保依据相关要求配置防火瞭望塔、应急避险场所、应急救险设备。10.4.5 坡度较陡峭的步行路段宜设置台阶或安装扶手。10.4.6 确保应急缓冲区和疏散区设置合理,方便疏散。10.4.7 确保紧急出口标志明显、畅通无阻。11 评价与改进 宜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外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和投诉平台。宜根据投诉意见、质量评价结果,明确改进目标,持续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注意事项

    本文(DB42 T 2052-2023 康养文旅综合体建设与服务指南.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