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42 T 2038.3-2023 雪茄烟叶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晾制.pdf

    • 资源ID:1546000       资源大小:925.8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 T 2038.3-2023 雪茄烟叶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晾制.pdf

    1、 ICS 65.160 CCS X 86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038.32023 雪茄烟叶生产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晾制 Code of practice for cigar leaves production Part 3:Air-curing2023-05-16 发布2023-07-16 实施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2/T 2038.32023 I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成熟采收.2 5 晾制.3 DB42/T 2038.3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

    2、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部分为DB42/T 2038雪茄烟叶生产技术规程的第3部分。DB42/T 203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立体育苗;第 2 部分:栽培;第 3 部分:晾制;第 4 部分:农业发酵。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省烟草公司宜昌市公司、湖北省烟草公司恩施州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春雷、李宗平、顾厚武、龚春竹、余君、吴自友、饶雄飞、杨锦鹏、李浩、杨

    3、久红、李浩、李斌红、王大爱、先开远、朱天、王洪斌、彭颢、徐世平、王文明、刘岱松、刘圣高、王瑞、饶勇、王勇、熊东华、黄延林、吴祖聚、赵家兴、谭绍安、乔保明、覃建华、华振楠、康维、莫颜君。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联系电话:027-83738725,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27-83606073,邮箱:。DB42/T 2038.32023 V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以集约化、设施化和专业化为主题的现代化农业对当前烟草农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虽然通过一系列探索,雪茄烟叶品质

    4、有了一定提高,但是除了海南产区的雪茄烟叶具备部分古巴雪茄风格外,其他产区的雪茄烟仍存在雪茄烟叶香气风格不明显,杂气大、吃味单一等缺点。而且由于我国雪茄生产时间较短,生产技术还不完善,烟叶质量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高端成品雪茄烟主要还依靠国外进口的烟叶原料,优质雪茄烟叶原料尤其匮乏,越来越不能满足雪茄工业企业的需求,严重阻碍了国产雪茄的发展。尤其是在近两年的疫情冲击下,国外雪茄烟叶更难进入国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以集约化、设施化和专业化为主题的现代化农业对当前烟草农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提高雪茄烟叶的品质是当前国产雪茄烟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因

    5、此,特制定雪茄烟生产技术规程系列地方标准。雪茄烟叶生产技术规程拟由四个部分构成。第 1 部分:立体育苗。目的在于确定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育苗盘、育苗基质、立体育苗架以及相配套的供水、供肥技术等技术措施要求,形成我省烟叶产区的立体高效烟草育苗技术体系。第 2 部分:栽培。目的在于确定雪茄烟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等技术措施要求。第 3 部分:晾制。目的在于按茄衣、茄芯对晾制技术的差异化需求,分类确定雪茄烟叶晾制的成熟采收、编杆装棚、环境控制、过程管理等技术措施要求。第 4 部分:农业发酵。目的在于确定雪茄烟叶的农业发酵技术参数、工艺流程等技术措施要求。DB42/T 2038.32023 1 雪茄烟

    6、叶生产技术规程 第 3 部分:晾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雪茄烟叶的成熟采收及晾制技术。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雪茄烟叶的采收及晾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269.1 雪茄烟 第1部分:产品分类和抽样技术要求 GB/T 18771.1 烟草术语 第1部分:烟草栽培、调制与分级 YC/T 193 白肋烟晾制技术规程 DB42/T 1549 雪茄烟叶等级质量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771.1、Y

    7、C/T 19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脚叶 fly 着生在烟株主茎最下面靠近地面的2片3片烟叶。来源:GB/T 18771.12015,7.3.1.1,有修改 3.2 下二棚 lug 着生在脚叶之上并与脚叶相邻的若干片下部烟叶。来源:GB/T 18771.12015,7.3.1.2,有修改 3.3 中部叶 cutter 着生在烟株主茎中部的若干片烟叶。来源:GB/T 18771.12015,7.3.2 3.4 上二棚 leaf 着生在中部叶之上并与中部叶相邻的若干片上部烟叶。来源:GB/T 18771.12015,7.3.3.1,有修改 3.5 顶叶 tip 着生在烟株主

    8、茎最上部的3片4片烟叶。来源:GB/T 18771.12015,7.3.3.2,有修改 DB42/T 2038.32023 2 3.6 成熟度 maturity 田间烟叶的成熟程度。即烟叶在田间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过程中,其生理变化达到烟草工艺要求的程度。来源:YC/T 1932005,3.1,有修改 3.7 成熟 ripe 烟叶在生理成熟后,内含物开始分解转化,化学成分趋于协调,外观呈现明显的成熟特征。来源:YC/T 1932005,3.1 3.8 过熟 overripe 烟叶在成熟后未及时采收,内含物消耗过度,烟叶变薄,叶色变淡,叶尖、叶缘枯焦。来源:YC/T 1932005,3.1 3.

    9、9 晾制 air-curing 采收后的烟叶或烟株悬挂在专用的晾房内,在不受阳光直射的自然条件下,烟叶逐渐变黄、变褐,并干燥的全过程。分为摘叶晾制和整株晾制。来源:YC/T 1932005,3.2,有修改 3.10 变黄期 yellowing stage 烟叶由完全凋萎至全部褪绿变黄的过程。来源:YC/T 1932005,3.4 3.11 变褐期 browning stage 烟叶由全部褪绿变黄至全部变褐的过程。来源:YC/T 1932005,3.5 3.12 干筋期 stem drying stage 烟叶叶片及主脉全部干燥的过程。来源:YC/T 1932005,3.6,有修改 3.13 采

    10、收 picking 按烟叶成熟特征,依部位由下而上逐叶采摘,每次每株采2片4片,采6次8次,采完为止。4 成熟采收 成熟特征 4.1 4.1.1 茄衣成熟特征 茄衣烟叶位于烟株的下二棚、腰叶和上部临界叶。烟叶的成熟特征为叶片全绿,采摘时叶柄不带表皮,并有清脆的断裂声音,叶面平滑、平展,无皱褶、褪绿、钩尖等现象。4.1.2 茄芯成熟特征 DB42/T 2038.32023 3 茄芯可以产生于烟株的所有部位。成熟特征因烟叶着生部位的不同而不同,下、中部烟叶以黄绿色为主,主脉发亮、茸毛脱落、钩尖、叶缘反卷;上部叶的成熟淀粉斑大而发白,稍有枯尖现象。采收原则 4.2 4.2.1 脚叶、破残叶及病虫害危

    11、害严重叶,应在采收前彻底清除。4.2.2 采收的同一批次烟叶的成熟度、着生部位及烟叶素质应保持一致。4.2.3 采收时间通常在上午叶面露珠干后或下午光照西斜时采收。雨天不宜采收。采收方法 4.3 4.3.1 茄衣采收 下二棚、中部叶为摘叶采收,上二棚和顶叶为一次性摘叶或半整株采收。即在移栽后50 d55 d,打掉2片3片脚叶,5 d7 d后采收下二棚叶3片4片,再过5 d7 d采收一次,每次采收3片4片,待顶叶充分成熟后,将上二棚和顶叶一次性摘叶或半整株采收。摘叶采收时将烟筐及运烟担架、包烟布等运输用具,顺放在垄沟,烟叶20片30片一叠轻放于运输用具上,顺垄沟转移出田间,运入晾房。采收时应轻拿

    12、轻放,最大限度的保证叶片的完整性,同时应尽量减少来回运烟次数,以免反复穿梭行走损伤烟株上未采收的烟叶。凡是长度不足35 cm和伤残或病虫危害面积达1/4以上、主脉及支脉有折断现象的烟叶,应带出田间外集中废弃处理。4.3.2 茄芯采收 茄芯烟叶采用“两段式采收”方法。即在移栽后50 d55 d左右打掉2片3片脚叶,5 d7 d后采收4片5片下二棚烟叶及部分中部叶,具体参照茄衣成熟标准及采收方法采收。剩余的部分中部叶、上二棚和顶叶,在打顶后40 d45 d一次性摘叶采收或斩株采收。5 晾制 编杆 5.1 5.1.1 编杆原则 编杆应符合以下原则:a)编杆前剔除烂叶、病斑叶、破损叶及主支脉折断的烟叶

    13、,病、残烟叶不应编杆;b)按烟叶片大小、成熟度、着生部位、营养状况、厚薄度、叶面平展度及支脉粗细等因素进行鲜叶分组编杆;c)编杆及装房全过程操作,应在操作台或干净的塑料薄膜或其他铺垫物上进行,烟叶不落地;d)视烟叶部位含水量、面积大小、近期天气等,决定编杆的稀密程度,部位低、含水量高、叶片宽大的烟叶和近期天气多雨,编杆密度应稀一些,反之,则密一些;e)烟杆长度 1.5 m2 m(与晾房晾烟架跨度一致),烟杆两端留 10 cm15 cm 的空段。5.1.2 编杆方法 用细铁丝(针)、麻绳等从烟叶背后的主脉基部2 cm3 cm穿过,形成“烟串”,然后将烟叶左一片、右一片呈“人”字型骑在晾烟杆上。每

    14、片烟叶面向外,烟叶间距2 cm3 cm,每杆50片80片。装棚 5.2 DB42/T 2038.32023 4 5.2.1 摘叶采收的装棚方法包括直接装棚和萎凋棚萎凋后再装棚。5.2.2 直接装棚:将编杆后的烟叶直接运入晾房内,按晾房垂直剖面,从上到下逐层、逐面装满,烟杆距离 25 cm30 cm。5.2.3 萎凋棚萎凋后再装棚:先将烟叶在萎凋棚内萎凋 2 d4 d,待烟叶完全发软、“塌架”后转移入晾房,装棚方法同样按垂直剖面。5.2.4 直接装棚和萎凋棚萎凋后再装棚:烟杆均匀排列,纵横一致,上、下排齐,一间晾房应一次性装满,晾房四周烟叶离墙板 20 cm50 cm,以保证晾房内通风条件和上、

    15、下层烟叶的晾制进度一致。5.2.5 斩株采收的烟株采用直接装棚的方法,烟株距离 20 cm25 cm,烟株距离 25 cm30 cm。烟株、烟杆应均匀排列,纵横一致,上、下排齐,一间晾房应一次性装满。晾制工艺 5.3 5.3.1 一般要求 雪茄烟叶的晾制周期40 d50 d。根据烟叶外观变化特征和内在生理生化变化特点,划分为萎凋期、变黄期、变褐期、干筋期4个阶段。根据烟叶类型的不同,分茄衣晾制工艺和茄芯晾制工艺。5.3.2 茄衣晾制工艺 5.3.2.1 萎凋期“大通风、快失水、促塌架”是萎凋期管理的主要措施。萎凋的方法分萎凋棚萎蔫和晾房内萎凋。萎凋棚萎蔫:先是将编杆后烟叶挂晾在遮阴、通风的萎凋

    16、棚内,快速萎凋2 d4 d,待含水量下降75%78%后,将烟叶转入自然通风的晾房内,24 h打开门窗,控制失水速率为1.2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24 h,晾制2 d4 d,直至烟叶的含水量下降至70%73%、所有支脉完全发软、叶片完全下榻。晾房内萎凋:天气晴好,晾房地势较高、门窗面积大,具备通风、排湿及增温设施。烟杆隔层挂在晾房的单层或双层,烟杆距离30 cm左右。烟叶装棚后,昼夜敞开门窗,打开风机强行通风排湿。晾房内温度25 30、平均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4 d8 d,烟叶的含水量下降至70%73%、所有支脉完全发软、叶片完全下榻。5.3.2.2 变黄期 时间10 d12 d。叶色

    17、绿色完全减退、变黄。“前快后慢”逐步下调烟叶含水量和水分散失速率,是此阶段晾制技术的重点。具体方法:将挂烟杆的距离调至20 cm,白天关闭门窗保湿,夜间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补氧,烟叶水分的失水率控制在0.8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24 h,使烟叶处于水分“亏而不缺”的状态下,缓慢而充分的退绿、变黄,直至叶肉部分绿色完全减退、支脉两侧微带青色、叶尖和叶缘变褐,烟叶的含水量降至60%63%,结束变黄期管理。5.3.2.3 变褐期 时间14 d20 d。叶尖叶缘开始干燥、烟叶完全由黄色完全变褐。让烟叶“反复吸潮放潮”、“波浪式失水”是此阶段的主要调控措施。变褐前4 d8 d,将挂烟杆的距离调至15 c

    18、m,白天早晚关闭门窗保湿、上午10点下午6点打开门窗通风、放潮5 h8 h,让叶片含水量下降5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夜间打开门窗,利用自然湿度或加湿设施,胁迫烟叶吸潮,使叶片含水量上升4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随时间的推移,放潮的时间由5 h8 h逐渐缩短为2 h3 h;整个变褐期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85%,烟叶的含水量始终在5个百分点/24 h10个百分点内上下波动,呈“波浪式”的缓慢下降,平均失水速率控制在1.5个百分点/24 h2.2个百DB42/T 2038.32023 5 分点/24 h。同时,每5 d7 d调换一次烟杆的位置,即晾房垂直面的烟杆倒换、晾房水平面中间与四边的烟杆倒换;直至

    19、烟叶的含水量降至30%33%,颜色完全变褐色,且均匀一致。5.3.2.4 干筋期 时间8 d10 d,烟叶颜色进一步加深,主脉完全干燥。烟杆距离进一步缩小至10 cm以下,白天打开门窗自然通风或风机大通风,加速烟叶主脉的失水,夜间关闭门窗防潮;雨天关闭门窗,强力通风排湿或升温排湿。此前平均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5%,当烟叶含水量降至20%左右,叶片完全干燥,主脉呈自然僵直,结束烟叶晾制。5.3.3 茄芯晾制工艺 5.3.3.1 凋萎期 萎凋时间3 d5 d。叶片完全变软凋萎、叶尖叶缘变黄。湿度应保持85%90%。整株采收应在晴天进行。将斩倒的烟株在田间无阳光直射的情况下,放置3 h4 h,待

    20、主脉发软后,用采烟布包裹运入晾房。5.3.3.2 变黄期 时间5 d10 d。叶色绿色完全减退、变黄。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变黄早期烟杆距离25 cm,晾房内湿度控制在90%以下。晴天昼夜门窗敞开排湿;雨天打开风机通风排湿。当烟株末端3片5片叶变黄1/31/2时,其它部位烟叶仍处于变黄早期或萎凋阶段,排湿、保湿同时进行,即晴天白天敞开门窗自然通风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夜间关闭门窗,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为宜。5.3.3.3 变褐期 时间15 d20 d。当烟株末端3片5片叶烟叶由黄色完全变褐,叶尖叶缘开始干燥,其它部位烟叶仍处于变黄阶段,相对湿度控制在65%85%。干湿交替、反

    21、复吸潮放潮为主要控制手段。具体操作是晴天白天敞开门窗自然通风放潮,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夜间敞开门窗促进烟叶吸潮,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为宜。5.3.3.4 干筋期 时间约10 d15 d。烟叶颜色进一步加深,主脉完全干燥。晾房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5%。晴天白天敞开门窗自然通风,加速主脉排湿干燥;夜间敞开门窗回潮润叶。雨天来临前,可将烟株基部3片5片完全干燥的烟叶分段剥叶下架,其它主脉尚未干燥的烟叶继续挂在晾房内,关闭门窗,风机强力通风排湿或升温排湿。回潮与下架 5.4 5.4.1 回潮 当全部烟叶呈浅褐至深褐色、主脉完全干燥易折时,夜间打开门窗,让烟叶自然吸潮,或白天利用加湿

    22、器加湿,将晾房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待叶片全部变柔软后即可下杆或下架剥叶。5.4.2 下架 回潮好的烟叶连同烟杆按品种、部位、采收批次和采收方式堆放在放置铺垫物上包严。DB42/T 2038.32023 6 下架时,先将破损达1/4以上的叶片剔除,然后将下架的烟叶按茄衣、茄芯和填充料分组堆放,内用棉布、外用薄膜包裹堆放。主脉尚未充分干透的烟叶重新挂入晾房。摊叶、分级与扎把 5.5 5.5.1 茄衣摊叶 下架后烟叶,当叶片含水量20%22%时直接摊片,含水量20%时,应重新挂晾回潮,待筋干叶润时方可摊片。不应直接往烟叶上喷水回潮。摊片具体操作:先将“瓦背”型的平滑摊片板(木板)放在操作台

    23、上,烟叶背面向上覆盖在摊片板上,逐片徒手由内向外摸平,随即压实边缘,片片相叠,15片20片,用棉线扎成小把,然后逐层叠放,内用棉布、外用薄膜包裹堆放。5.5.2 烟叶分级 在下架时茄衣、茄芯和填充料分组堆放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分级。分级按DB42/T 1549的要求进行。5.5.3 扎把 同一级别的烟叶,按颜色、长度扎把。每把15片20片。烟把内不应有烟梗、烟杈、碎片、霉烟、秸皮、铁丝、铁钉、尼龙绳等杂物。烟叶堆放 5.6 分级、扎把后的烟叶,将含水量调至18%20%,集中堆放在通风、干燥、整洁、卫生的室内。堆放时堆码底部放有隔潮木板、棉布或麻袋片等铺垫物,按茄衣、茄芯组别堆码。烟叶堆码高度1

    24、m1.5 m,四周覆盖包严。晾制设施 5.7 5.7.1 晾房建造的原则 5.7.1.1 晾房选址应通风、向阳,且四周无高大林木或建筑物遮挡的平地、缓坡等地。交通便利,地势较开阔,远离家畜、家禽活动场所。5.7.1.2 平坦地建晾房的座向,以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为宜。山地依山而建,但晾房后檐的通风带不低于 3m。5.7.1.3 单间晾房的容量以满足 667m2的烟叶晾制需要为宜。多间连体晾房或集中晾房群每 2 间3 间一隔断,保证同一农户、同一批次采收的烟叶的晾制条件一致。5.7.1.4 晾房的性能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100%的遮光,隔热、防水、保温、通风等性能良好,雨天能防潮、干旱天气能

    25、保湿,茄衣晾房的人为可操控性能达 80%以上。5.7.1.5 晾房建造的主材以钢架、木材为主,辅材彩钢板、砖、木等,能满足晾房性能和晾烟要求均可。5.7.2 标准晾房建造的要求 5.7.2.1 标准晾房的结构 包括房顶、房身、通风窗、操作门、挂烟梁等五部分。5.7.2.2 晾房的宽度(进深)、长度(开间)DB42/T 2038.32023 7 晾房宽度不超过8 m。晾房的长度(开间)可长可短,一般以4 m5 m为宜。5.7.2.3 晾烟的层数 以4层5层为宜。最下层离地在1.5 m以上,最上层离屋檐0.5 m以上,其它层距0.8 m0.9 m。5.7.2.4 晾房的高度 一般以屋檐高5 m、脊

    26、梁高7 m以下为宜。5.7.2.5 门窗数量及面积 晾房的门窗面积不低于该墙板面积的1/3。一般条件下,在晾房的后面上、下各开2个窗户,前面上方2个窗户、下方1个窗户和一个门。5.7.2.6 辅助通风、排湿等设施的安装 通风设施:主要指电动风机。总的要求是:风机与上、下烟叶的距离保持在0.5 m以上,不应正对烟叶;能起到通风排湿、加速烟叶失水的作用,又不把烟叶吹杂乱,不应出现烟叶因失水过快而形成的青片等现象。风机的功率在150 W200 W以内。一间晾房分别在晾房的前、后面的上、下层各安装1台。风机的风向应一致,保证晾房内空气“一进一出”,畅通无阻的效果。加湿设施:人为加湿的方式较多,如地面洒

    27、水加湿、地面铺垫吸水物让其缓慢蒸发加湿,喷雾加湿和加湿器自动加湿等。推荐采用加湿器自动加湿。总的要求是:晾房内加湿应均匀,加湿时间能严格控制,烟叶表面不见明水。5.7.2.7 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包括以下内容:a)晾房基脚墙:砖混墙高度 0.3 m0.5 m,起密封、防止雨水渗透;b)散水坡:晾房外,防止屋檐雨倒灌;c)水槽及注水管:将屋檐水集中,排入地面排水沟;d)进水管:方便晾房加湿;e)排水沟:每栋或每排晾房四周,收集地面和注水管雨水;f)晾房内地面:应平整,干净,具有一定的防潮能力。可以水泥硬化,也可以通过铺设地砖及其他处理隔离地下湿度;g)作业通道:尽量宽敞、结实平整、交通方便;h)其

    28、他:废弃物及垃圾处理、公共卫生间、安全设施,根据需要配套。5.7.3 茄芯简易晾房 5.7.3.1 建造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经济适用,遮光防雨防暴晒。5.7.3.2 建造材料:钢架、砖、木、瓦、薄膜、草席、竹帘等。或利用现有房屋,如民房、仓库、保管室、其它晾晒烟晾房(棚)加以改造。5.7.3.3 晾房规格:同标准晾房。5.7.3.4 晾房顶部采用不透光的防水隔热材料,前后为防水布、草帘或有色薄膜卷帘。卷帘可为手动和自动方式。5.7.3.5 晾房内层栏设置:摘叶晾制同标准晾房。整株或半整株,共 2 层3 层。层距 1.2 m1.5 m,顶层离屋檐40 cm。DB42/T 2038.32023 8 5.7.4 茄衣自控晾房 自控晾房包括主体结构、晾烟架等同标准晾房。增加门窗、通风、加湿、干燥设备和自动化控制、专家数据库、层级管理系统。


    注意事项

    本文(DB42 T 2038.3-2023 雪茄烟叶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晾制.pdf)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