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1.040 CCS C 43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5682023 医用 X 射线诊断辐射环境监测规范 2023-12-15 发布 2024-03-12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568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环境要求.1 5 监测要求.2 附录 A(资料性)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5 附录 B(资料性)环境辐射监测原始记录表样式.8 DB41/T 2568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计量测试科学研究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核技术应用中心、濮阳市辐射环境安全技术中心、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建立、丁力、陶牮、郝亚明、张保健、江雪、郭鸣周、张运红、李杨、肖静、靳振宇、张柏林、李恩光、袁慧慧。DB41/T 25682023 1 医用 X 射线诊断辐射环境监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用X射线诊断辐射的环境要求和监测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用X射线诊断的辐射环境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3、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 1302020 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 HJ 612021 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11572021 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18871、GBZ 130、HJ 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X 射线影像诊断 利用X射线的穿透等性质取得人体内器官与组织的影像信息以诊断疾病的技术。来源,GBZ 1302020 3.1 3.2 车载式诊断 X 射线设备 安
4、装在医用X射线诊断车上的固定式X射线设备,通常由X射线发生装置、X射线成像装置以及床、台、支架等附属设备组成。来源,GBZ 1302020 3.4 3.3 辐射环境监测 也称为环境辐射监测,是指通过测量环境中的辐射水平(空气吸收剂量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解释的活动。来源,HJ 612021 3.3 3.4 医用 X 射线诊断机房 专门用于安置医用 X 射线诊断设备,对受检者或患者实施 X 射线影像学检查的场所。4 环境要求 DB41/T 25682023 2 4.1 具有透视功能的 X 射线设备、X 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乳腺摄影、乳腺锥形束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摄影、
5、牙科全景头颅摄影、口腔锥形束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和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外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应不大于 2.5 Gy/h;具有短时、高剂量率曝光的摄影程序(如数字 X射线摄影、计算机 X 射线摄影、屏片摄影)机房外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应不大于 25 Gy/h。4.2 车载式 X 诊断射线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临时控制区边界周围空气吸收剂量率应不大于2.5Gy/h。注:临时控制区:车辆周围300 cm。4.3 手持式医用 X 射线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设备表面30 cm处空气吸收剂量率应不大于 2.5 Gy/h。4.4 移动式 X 射线诊断设备使用时,在短时曝光条件下临时控制区边界周围空气吸收剂量率应不大
6、于25 Gy/h,透视条件下临时控制区边界空气吸收剂量率应不大于 2.5 Gy/h。注:临时控制区:照射野周围300 cm。5 监测要求 5.1 监测仪器 5.1.1 应经计量溯源,并在有效期内。5.1.2 监测仪器应具备以下性能:a)量程下限应不高于110-8 Gy/h;量程上限不低于110-2 Gy/h;b)能量响应为25 keV100 keV;c)相对固有误差不大于15%。5.1.3 若测量仪器达不到响应时间要求,则应对其读数进行响应时间修正。测量结果响应时间修正按照 GBZ 130-2020 中 B.5.1.2 规定。5.2 监测布点布设 5.2.1 机房周围环境监测点位见表 1。表1
7、 机房周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 监测点位 点位数量 监测距离 机房的防护门 单扇门 至少5个点位 门外30 cm 双扇门 至少7个点位 门外30 cm 观察窗 至少5个点位 窗外30 cm 机房的四面墙体 每面墙体至少3个点位 墙外30 cm,监测点位高度距离地面100 cm 机房上方 至少3个点位 距离上方地面100 cm 机房下方 至少3个点位 距离下方地面170 cm 穿墙管线洞口 1个点位 洞口外30 cm DB41/T 25682023 3 表1 机房周围环境监测点位布设(续)监测点位 点位数量 监测距离 工作人员操作位 左右中3个点位 距离地面100 cm 注1:各个监测点位数量可根据
8、实际情况增加。注2:监测点位布设参照附录A。5.2.2 车载式诊断 X 射线设备监测点位见表 2。表2 车载式诊断 X 射线设备监测点位布设 监测点位 点位数量 监测距离 车载机房的防护门 至少5个点位 门外30 cm 车载机房的观察窗 至少5个点位 窗外30 cm 车载机房的墙体 左右中3个点位 墙外30 cm 车内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经常停留位置 1个点位 临时控制区 左右中3个点位 车外300 cm处 1个点位 注1:各个监测点位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注2:监测点位布设参照附录A。5.2.3 手持式医用 X 射线设备监测点按照设备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和操作人员位置监测,监测点位布设参照
9、附录 A。5.2.4 移动式 X 射线诊断设备监测点位在照射野外临时控制区边界处,监测点位布设参照附录 A。5.3 监测条件 5.3.1 X 射线诊断监测条件和散射模体要求见表 3。表3 监测条件和散射模体 照射方式 监测条件 散射模体 透视(普通荧光屏)70 kV、3 mA 标准水模 透视(非通荧光屏,无自动控制功能)70 kV、1 mA 标准水模 摄影(无自动控制功能)标称125 kV以上设备:设置120 kV,100 mA,0.2 s;标称125 kV及以下设备:设置100 kV,100 mA,0.2 s 标准水模 DB41/T 25682023 4 表3 监测条件和散射模体(续)照射方
10、式 监测条件 散射模体 透视(非通荧光屏,自动控制功能)自动 标准水模0.15 cm铜板 摄影(自动控制功能)自动 标准水模0.15 cm铜板 乳腺摄影(无自动控制功能)28 kV、50 mAs 6 cm乳腺摄影监测专用模体 乳腺摄影(自动控制功能)自动 6 cm乳腺摄影监测专用模体 牙科摄影 常用条件 标准水模或CT头模 骨密度仪 常用条件 标准水模 注1:若设备参数不可调节至表中规定的监测条件,可调至最接近的数值。注2:标准水模尺寸为30 cm30 cm20 cm,箱壁用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作,模体内加满室温条件下的水。注3:铜板尺寸为30 cm30 cm0.15 cm。5.3
11、.2 对于可调节照射野大小的 X 的射线机,将照射野调节到常用最大值。5.3.3 对于可调节焦点至影像接收器距离的 X 射线机,将焦点至影像接收器距离调节到接近 100 cm。5.4 监测方法 5.4.1 开展医用 X 射线诊断环境监测时,应采用巡检的方法,并重点监测可能存在的薄弱区域。5.4.2 按照 HJ 612021 中 5.3.3.2 和 HJ 11572021 中 5.4.1 规定进行监测,监测原始记录表样式见附录 B。5.5 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受检单位、委托单位基本信息、监测设备、监测项目、监测条件、监测位置、以及开机和关机状态下的监测结果。DB41/T 2568
12、2023 5 附录A (资料性)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A.1 防护门和墙体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见图 A.1。单位为厘米 100 a)双开门 b)单开门 c)墙体 注:代表监测点位置。图A.1 防护门和墙体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A.2 观察窗和操作台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见图 A.2。单位为厘米 100地面桌面 a)观察窗 b)操作位 注:代表监测点位置。图A.2 观察窗和操作台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DB41/T 25682023 6 A.3 机房上方和机房下方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见图 A.3。单位为厘米 机房机房上方机房下方170100 注:代表监测点位置。图A.3 机房上方和机房下方的监测点位布
13、设示意图 A.4 车载式和手持式诊断设备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见图 A.4。车载式诊断设备 手持式诊断设备 a)车载式诊断设备 b)手持式诊断设备位 注:代表监测点位置。图A.4 车载式和手持式诊断设备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DB41/T 25682023 7 A.5 移动式诊断设备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见图 A.5。移动式诊断设备照射野临时控制区 注:代表监测点位置。图A.5 移动式诊断设备的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DB41/T 25682023 8 附录B (资料性)环境辐射监测原始记录表样式 环境辐射监测原始记录表样式见表B.1。表B.1 环境辐射监测原始记录 第1页 共2页 项目名称 受检单位
14、委托单位及联系信息 名称 联系人 地址 联系电话 委托日期 监测类别 监测地点 温度 湿度 监测项目 监测依据 监测设备 使用记录 使用前记录 正常异常 使用后记录 正常异常 监测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出厂 编号 不确定度/准确度 证书编号 有效期 主检 监测日期 审核 审核日期 DB41/T 25682023 9 B.1 环境辐射监测原始记录(续)第2页 共2页 序号 射线装置厂家、型号、编号及运行条件(管电压、管电流、照射野、照射束方向、散射模体)/及位置 监测点位描述 空气吸收剂量率(nGy/h)备注 方位描述 距离描述 开机前 开机后 注1:监测点位包括:控制室门,操作位,观察窗,机房防护门,四面墙,机房上下方,通风管道,穿墙管线洞口等。注2:监测数据未扣除本底值。注3:机房建筑的材质(水泥墙、瓷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