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CCS B 6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5122023 皂荚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 2023-10-31 发布2024-01-29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1/T 2512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新建采穗圃.1 4 改建采穗圃.2 5 抚育管理.3 6 接穗采集与贮藏.3 7 档案管理.3 附录 A(资料性)皂荚良种及其特性.4 附录 B(资料性)皂荚主要病虫害防治.6 DB41/T 251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2、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师范大学、南召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河南郑新林业高新技术试验场。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定臣、刘艳萍、祝亚军、周虎、曹书娟、罗会平、王晶、李建军、王彦芳、骆玉平、陈玉哲、常广清、刘继红、白社娟。DB41/T 25122023 1 皂荚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良种采穗圃的新建采穗圃、改建采穗圃、抚育管理、接穗采集与贮藏、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皂荚良种采穗圃的营
3、建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DB41/T 2233 野皂荚嫁接改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新建采穗圃 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条件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圃地整理 全面整地:秋末冬初深翻圃地,深度30 cm,耙平,并清除杂草、石块。整地同时施基肥,以生物有机肥或复合肥为宜,每亩施肥量为生物有机肥100 kg200 kg
4、或复合肥50 kg。穴状整地:规格为直径60 cm80 cm,深度60 cm80 cm;每穴施生物有机肥2 kg3 kg或复合肥 0.3 kg0.5 kg。良种苗木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目标皂荚良种。目前刺用皂荚良种有豫皂1号皂荚、豫皂2号皂荚等,果用皂荚良种有豫林1号皂荚、豫荚3号皂荚等,果刺兼用皂荚良种有豫皂3号皂荚等。皂荚良种及其特性见附录A。苗木选择23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嫁接苗。栽植 4.4.1 栽植时间 DB41/T 25122023 2 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以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栽植最好。4.4.2 栽植密度 缓坡地选择株行距2 m3 m定植,平地选择株行距
5、3 m4 m或3 m3 m定植。4.4.3 栽植方法 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要求进行栽植,具体按照GB/T 15776规定的造林作业中的10.4.2.1裸根苗栽植规定的穴植法进行。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及时扶正苗木、封土保墒。定干 栽植后及时定干,定干高度为50 cm80 cm。5 改建采穗圃 林分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较平缓,具有灌溉条件,树龄38年,生长良好的林分。砧木确定 在林分中保留分布均匀砧木,每亩74110株,清除其他树木。良种选择 良种选择见附录A。良种嫁接 5.4.1 嫁接时间 在4月初至5月上旬进行。嫁接前5 d7 d对保留的砧木浇1次透水。5.4.2 接穗采集与处理 12
6、月至翌年2月,从皂荚良种母树上选择通直、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芽体饱满且直径在0.5 cm1.3 cm的一年生完全木质化的健壮枝条作为接穗,接穗长度为5 cm12 cm,保留13个芽;接穗完全浸泡到按1:1进行配比的500800倍高锰酸钾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液中,浸泡25 min35 min,捞出晾干;接穗消毒后蜡封,石蜡溶液温度控制在80 90,待蜡封接穗完全冷却后,装入有透气孔的透明塑料袋内,标记品种标签;存放在冷库里进行贮藏,温度控制在3 6。5.4.3 嫁接方法 在保留砧木距离地面80 cm100 cm处截干,进行嫁接。采用改良插皮接,即先在砧木萌条光滑的部位平剪,再利用嫁接刀
7、在距离平剪口0.5 cm1.0 cm的一侧削成10 30斜面,然后从斜面的中央垂直往下划一长度约2 cm、深度达形成层的小口;将接穗下端削成长度为2 cm3 cm的半U形,木质部削去1/22/3,用削好的接穗顺着砧木皮部划开的小口,插到砧木皮层的缝隙里,并用塑料条将两者结合处连同砧木平剪面一并绑缚、捆紧。根据砧木胸径大小,确定接穗数量,3 cm5 cm嫁接1个,5 cm以上嫁接23个。DB41/T 25122023 3 翌年春季萌芽前及时去除嫁接口的绑缚物。6 抚育管理 圃地管理 6.1.1 松土除草 每年进行35次松土除草,松土、除草、浇水、培土相结合。清除的杂草用于覆盖树盘,厚度15 cm
8、20 cm,上压少量细土。6.1.2 追肥 每年每株追施复合肥0.3 kg0.5 kg,一年两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沿树冠投影线沟施或穴施。6.1.3 灌溉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灌溉;雨水多的地区或降雨多的季节及时排水,防止涝灾。树体管理 6.2.1 整形 新建采穗圃树型培养成疏散分层形。苗木定干后按不同方位选留34个主枝,主枝垂直间距15 cm20 cm,各主枝开张角度为4060,树冠高度保持在2.5 m以内。改建采穗圃树型培养成开心形或圆头形。主枝高度保持在3.0 m以内。6.2.2 修剪 抹除砧木和主干上多余的萌芽,并及时摘除花芽。剪除过密枝、重叠枝、病虫枝等。病虫害防治
9、 主要病害有腐烂病、流胶病、立枯病等,虫害有蚜虫、合欢罗蛾、皂荚豆象、皂荚食心虫等,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药剂选择与使用按照DB41/T 2233中病虫害防治的规定执行。7 接穗采收与贮藏 采穗圃建成2年后即可采收接穗,接穗采集与贮藏按照本文件4.4.2的规定执行。8 档案管理 档案包括采穗圃建立时间、定植图、良种编号、定植苗木数量、管理措施、每年生产接穗数量及去向等。做到可追寻,长期保存。DB41/T 25122023 4 A 附录A (资料性)皂荚良种及其特性 表A.1 给出了皂荚良种及其特性。表A.1 皂荚良种及其特性 名称 编号 形态特征 经济性状 豫皂2号皂荚 国S-SV-GS
10、-023-2019 刺用良种。植株健壮,主干明显且通直;皂荚刺圆锥形、长且下垂、下垂角度3045,主要生长在主干和主枝基部,成簇成簇生长在一起;皂荚刺褐变期早,在7月中旬前后开始褐变,最后变为深褐色 5年生嫁接植株单株平均刺产量为1.19 kg(鲜重)豫皂1号皂荚 豫S-SV-GS-020-2016 刺用良种。植株健壮,主干明显且通直,树体生长旺盛;皂荚刺圆锥状,粗壮且刺上分刺多,主要生长在主干和主枝上,成簇成簇生长在一起,且从树干基部向上呈螺旋状生长;皂荚刺褐变期晚,8月底皂荚刺仍为绿色,只有极少部分刺尖部变褐,9月上旬褐变明显,最后变为黄褐色 5年生嫁接植株单株平均刺产量为1.25 kg(
11、鲜重)豫皂3号皂荚 豫S-SV-GS-010-2018 果刺兼用良种。植株健壮,主干明显且通直;皂荚刺圆锥形、长且下垂,单刺长且常刺上分刺,主要生长在主干和主枝基部,密集生长在一起;荚果带状、劲直、两面臌起,主要生长在小枝上,每簇荚果13个 7年生嫁接植株单株刺产量1.8 kg,单株荚果产量37.32 kg,干荚果出籽率为40.53%,种子千粒重为558 g 豫林1号皂荚 豫S-SV-GS-017-2017 果用良种。植株生长旺盛;荚果带状、劲直、两面臌起、大小匀称,主要生长在小枝上,成簇成簇生长在一起,每簇35个;荚果褐变期晚,9月底荚果仍为黄绿色,10月下旬褐变明显,最后变为深褐色 4年生
12、嫁接植株单株荚果产量平均为12.6 kg,干荚果出籽率为38.42%,种子千粒重为506 g 豫荚2号皂荚 豫S-SV-GS-013-2021 果用良种。植株健壮,树形开张,主干分枝均可结果,单果序荚果平均35个、最多达10个;嫁接第23年开始开花挂果。荚果板状,成熟后果皮深褐色,果熟期10月,荚果中等长度、宽,出籽率较高,单果平均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为20.6 cm、32.5 mm、11.3 mm,平均单果重32.84 g;种子椭圆形、黄褐色,种子间隔膜薄,部分相邻的23粒种子间隔膜近似无 5年生嫁接植株单株荚果产量为15.30 kg,出籽率38.20%,种子千粒重508.7 g 豫荚3号皂
13、荚 豫S-SV-GS-014-2021 果用良种。植株健壮,嫁接第2年开始开花挂果。小枝挂果,单果序荚果数46个,荚果带状、劲直,褐变期早(9月中下旬),成熟后深褐色,种子间隔膜薄,单果平均长度、宽度、厚度为19.3 cm、25.2 mm、13.0 mm,平均单果重27.3 g;种子黄褐色、倒卵形;落叶期晚 5年生嫁接植株单株荚果产量为15.65 kg,出籽率39.5%,种子千粒重510.4 g DB41/T 25122023 5 表 A.1 皂荚良种及其特性(续)名称 编号 形态特征 经济性状 豫荚4号皂荚 豫S-SV-GS-015-2021 果用良种。植株健壮,幼枝侧芽明显,常34个;嫁接
14、第3年开始开花挂果,荚果簇生于主干和分枝上,单果序果实数量57个。荚果片状,微弯、略有扭曲,成熟后果皮深褐色,荚果长、宽、薄,种子间隔膜薄,单个荚果长度平均为30.3 cm、宽度平均为32.5 mm、厚度平均为8.4 mm,单个荚果重平均为35.18 g;种子椭圆形、黄褐色;落叶期较晚 5年生嫁接植株单株荚果产量为15.38 kg,出籽率40.5%,种子千粒重488.9 g 嵩刺1号皂荚 豫S-SV-GS-032-2014 刺用良种。树势强健,冠形圆满,树形开张。1年生枝上枝刺粗壮(刺长6 10,刺径0.5 1.0)且密集(枝刺间距3),单枝生长枝刺3040个,单枝棘刺均重15.6 g;多年生
15、枝上着生的枝刺多而大,刺长10 27;枝刺7月份开始大部分陆续变红棕色。皂荚刺产量高,抗旱、耐瘠,抗病虫,适应性广 5年生嫁接植株单株刺产量为1.26 kg 嵩刺2号皂荚 豫S-SV-GS-033-2014 刺用良种。一年生枝枝刺粗长(最大棘刺长达16,刺径0.5 0.7),枝刺密集(刺间距2.5),主刺分刺26个,一年生枝上着生棘刺4058个,单枝棘刺均重34.3 g;多年生枝枝刺多而大(刺长12 17);枝刺生长季节浅红褐色,近成熟黄褐色,成熟时红褐色;枝条健壮,枝长枝大,着生枝刺多,树形紧凑;顶端优势明显,树干上部枝条密集,冠形一般;小叶412对,叶片小;枝刺成熟较晚,89月陆续成熟 5
16、年生嫁接植株单株刺产量为1.17 kg 嵩刺3号皂荚 豫S-SV-GS-034-2014 刺用良种。分枝角度大,叶片较大,小叶49对。枝刺粗长:1年生枝上刺长达 15,刺径0.5 0.6,常12回分刺,分刺16个,刺间距3.5,多年生干、枝着生的棘刺多而大,长14 20;棘刺生长季节青绿色;一年生枝上棘刺3040个,单枝棘刺重52.8,6年生皂荚抽枝3545个,刺产量高。抗旱、耐瘠,抗病虫,适应性广 5年生嫁接植株单株刺产量为1.09 kg 师大皂荚1号 豫中药品鉴2020013 果刺兼用品种。主干通直,呈宝塔状,叶片小,长圆形,无被毛;主刺伸展方向近平展,粗短、分刺较多、成簇生长;果实数量较
17、多,姿态平直,外皮呈深褐色,覆盖白粉;种子饱满呈黄褐色 5年生嫁接植株单株刺产量为1.16 kg 师大皂荚2号 豫中药品鉴2020014 果用品种。主干通直,叶片浅绿,长卵形,无被毛;成熟荚果姿态平直,外果皮呈深褐色,覆盖白粉;种子大呈黄褐色 7年生嫁接植株单株荚果产量为8.21 kg B DB41/T 25122023 6 附录B (资料性)皂荚主要病虫害防治 表B.1B.2给出了皂荚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表B.1 皂荚主要病害及防治 病害名称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腐烂病 表现为干腐和枯梢。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叉处;初期为暗褐色水肿状斑,皮层腐烂变软,流出酒糟味液体失水下陷生黑色小
18、突起(分生孢子器)遇水挤出黄色卷须状物(分生孢子角),有时龟裂,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皮层腐烂后,纤维分离如麻状,易剥离,木质部边材亦变色。枯梢型是小枝发病,迅速枯死,无明显溃疡症状 及时清除病株并销毁;病后治疗:用利刀刮除或划破病斑,喷涂 10%双效灵 10 倍液或10%碱水(碳酸钠)、843 康复剂 3 倍液、10%蒽油乳剂、5 B石硫合剂、溃腐灵、腐皮消、噻霉酮膏剂等 流胶病 主要发生在树干和主枝。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潮湿,后期病部凹陷裂开,渗出黄褐色粘液,形成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最后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木质部受害时,横剖树干,可见到褐色、环形的坏死线
19、。受害的叶片在叶面形成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片发黄,叶脉透明,呈萎蔫状。严重时部分枝条干枯甚至整株干腐致枯死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对病树增施生物菌肥、有机肥和磷、钾肥,中后期控制氮肥;合理修剪,合理负载。消灭越冬菌源:在12月至1月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发芽前,树体上喷5 B石硫合剂、或50%多菌灵、50%托布津1 000倍液。涂抹防治:24月,先用刀将病部干胶和老翘皮刮除,再用刀纵横划几道(范围要求超出病斑病健交界处,横向1 cm,纵向3 cm;深度达木质部),并将胶液刮出,然后使用石硫合剂原液、50%甲基硫菌灵、溃腐灵原液等涂抹树干伤
20、口、每7 d涂一次,连续34次 枯萎病 叶片变小,出现黄褐色斑块,往往半边枯黄,下部叶片大量脱落。茎基部生暗褐色坏死条斑,茎基部和根部皮层软腐,易剥落,高湿时病部表面生有少量粉红色霉。剖开干部或主根检查,可见维管束变红褐色。后期整株枯黄死亡 发现枯死病株后立即拔除,病穴及临近植株用50%多菌灵1 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灌根;也可用1%的硫铵水或2%碳铵水等化肥水灌根 煤污病 主要侵害叶片和枝条,病害先是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后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表面、枝条甚至叶柄上布满黑色煤粉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会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 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对上
21、年发病较为严重的田块,春季萌芽前喷洒3 B5 B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菌,生长期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以及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DB41/T 25122023 7 表B.2 皂荚主要虫害及防治 虫害名称 危害症状 防治方法 蚜虫 常危害植株的顶梢、嫩叶,使植株生长不良 消灭越冬虫源,清除附近杂草,进行彻底清田;发生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喷施 皂荚幽木虱 成、若虫吸食皂荚叶片和嫩枝的汁液,受害嫩叶形成“豆角状”虫苞,新梢受害后枯萎、干枯、畸形 保护利
22、用草蛉、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昆虫,消灭木虱;冬季或早春树干涂白,消灭越冬成虫;发芽前,树体上喷布 5 B石硫合剂;4月上、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用21%氰戊马拉松1 000倍液、5%啶虫脒1 000倍液、4.3%高氯甲维盐1 200倍液等进行喷施 合欢罗蛾 一年发生两代,幼虫孵化后先啃食叶肉,叶片上出现白色网状斑,稍长大后吐丝把小叶和叶片连缀在一起呈巢状,群体藏在巢内取食叶片危害 用5%甲维盐1 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也可喷施1.2%烟参碱乳油1 0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至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2 000倍液 皂荚食心虫 幼虫在荚果内或枝干皮缝内结茧越冬,每年发生3代,第1代4月上旬化蛹,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第2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下旬,第3代在7月中下旬 秋后至翌春3月前,及时处理被害荚果,消灭幼虫;开花坐果初期可喷施2.5%溴氰菊酯 2 0003 000倍液进行预防 皂荚豆象 成虫体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来年4月中旬咬破种子钻出,等皂荚结荚后,产卵于荚果上,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内危害 清灭种子内的幼虫,用90 热水浸泡20 s30 s;林内喷洒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毒杀幼虫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