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160 CCS P20/29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4722023 水利工程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护坡 施工规范 2023-09-15 发布2023-12-14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1/T 24722023 I 目次 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原材料.25 制作.36 砌筑.67 检验.8附录 A(资料性)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制作流程图.12附录 B(资料性)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程序图.13DB41/T 247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
2、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厅提出。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水利科技应用中心、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安全中心、河南科光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秋贵、李陆明、周彦平、王银山、朱留杰、王长生、符运友、张金鹏、李伟亭、张保中、赵向锋、黄功学、何清举、李鹏、冯前进、雷清华、李汭烜、李博、高萌、鲁丽、李高杰、刘建伟、杜新亮、崔洪涛、朱登科、蒋文森。DB41/T 24
3、722023 1 水利工程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护坡 施工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护坡所用原材料、制作、砌筑、检验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水利工程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护坡工程的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DL/
4、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 SL 235 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 SL 260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 35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L 677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B41/T 1959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 经振动或挤压振动成型,相互间带锁定结构的混凝土块体。3.2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护坡 采用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按一定方式铺设形成的坡面防护体。3.3 锚固梁 为固定和保护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体。3.4 护脚 为支撑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沿坡脚浇筑的混凝土结构体。DB41/T 24722
5、023 2 4 原材料 4.1 一般规定 4.1.1 原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施工的要求选用。4.1.2 采购原材料应查验质量证明文件,并建立管理台账。4.1.3 原材料入库前应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a)产地(厂家)、品种、规格、等级和数量等信息准确;b)质量证明文件齐全;c)包装方式符合有关规定及合同要求;d)外观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规定。4.1.4 原材料进场后应按照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及合同约定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4.1.5 原材料应分类存储,并设置明显标识,标识应注明材料的名称、产地(厂家)、等级、规格和检验状态等信息。4.1.6 原材料的存储和配料设施应符合环保
6、和安全的有关规定。4.1.7 使用商品混凝土,应符合 SL 677 规定。4.2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材料 4.2.1 水泥 4.2.1.1 水泥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符合 GB 175 规定;b)强度等级42.5 水泥;c)针对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有特殊要求的水利工程,通过试验确定水泥的品种。4.2.1.2 水泥的复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每 200 t400 t 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为一取样单位;b)取样方法符合 GB 12573 规定;c)散装水泥超过六个月,使用前重新检验。4.2.1.3 散装水泥在存储时不应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品
7、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应混杂。4.2.2 掺合料 4.2.2.1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宜掺加掺合料。4.2.2.2 掺合料选用的粉煤灰应符合 GB/T 1596 规定,且粉煤灰宜选用 F 类级或级,其掺量应经试验确定。4.2.2.3 粉煤灰等掺合料以连续供应 200 t 为一取样单位(不足 200 t 按一取样单位计),粉煤灰质量按干灰(含水量小于 1%)计算。4.2.2.4 选用其他掺合料,应符合相应的规定。4.2.2.5 掺合料应存储在专用仓库或储罐内,在存储过程中应防水防潮,不应混入杂物,并有防尘措施。4.2.3 骨料 4.2.3.1 可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二者互相补充。选用人工骨料
8、时,有条件的地方应选用石灰岩质的料源。4.2.3.2 使用碱活性骨料,应符合 SL 677 规定。DB41/T 24722023 3 4.2.3.3 骨料级配、粒径应根据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的规格、性能,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成果确定。干硬性混凝土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20 mm,常态混凝土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最小结构尺寸的 1/2。4.2.3.4 骨料的品质应符合 SL 677 规定。4.2.3.5 骨料的检测应符合 DB41/T 1959 规定。4.2.3.6 骨料堆存应符合下列要求:a)堆存场地有排水设施,设遮阳防雨棚;b)骨料在装卸和堆放过程中,防止颗粒分
9、离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c)储料仓有足够的容积,且各级骨料仓之间采取设置隔墙等有效措施;d)减少骨料的转运次数。4.2.4 外加剂 4.2.4.1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应掺加外加剂。4.2.4.2 根据配合比设计及外加剂的性能可选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引气减水剂、引气剂等。根据特殊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也可掺加其他性质的外加剂。4.2.4.3 外加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需要并结合选定的混凝土原材料通过适应性试验确定。4.2.4.4 外加剂应配制成水溶液使用,配制时应称量准确并搅拌均匀。根据工程需要,外加剂可复合使用。复合使用外加剂应通过试验论证,并应分别配制使
10、用。4.2.4.5 检验的取样单位按掺量划分。掺量不小于 1%的外加剂以不超过 100 t 为一取样单位,掺量小于 1%的外加剂以不超过 50 t 为一取样单位,掺量小于 0.05%的外加剂以不超 2 t 为一取样单位。不足一个取样单位的应按一个取样单位计。4.2.4.6 外加剂的品质及检验应符合 GB 8076 规定。4.2.4.7 粉状外加剂在存储过程中应防水防潮。4.2.5 水 4.2.5.1 凡符合 GB 5749 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和及养护混凝土。4.2.5.2 地表水、地下水和其它类型水的检验应符合 SL 677 规定。4.3 砂、石垫层材料 4.3.1 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每
11、400 m或 600 t 为一取样单位进行检验,不足一个取样单位的应按一个取样单位计。4.3.2 检验应符合 DL/T 5151 规定。4.3.3 在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止颗粒分离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4.4 土工合成材料 4.4.1 同批次不大于 50 卷检测 1 组,且每个单位工程取样检测不少于 1 组。4.4.2 检验应符合 SL 235 规定。4.4.3 存储时应避免阳光照射,远离火种,存放期不应超过产品有效期,运输时应有棚盖或包装。5 制作 5.1 混凝土配合比 DB41/T 24722023 4 5.1.1 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要求:a)水胶比根据预制混凝土
12、联锁式砌块性能的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b)粗骨料和砂率选择根据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的规格、性能、和易性及骨料生产等要求,通过试验经综合分析确定;c)坍落度(或维勃稠度)根据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成型方式、机械性能等条件决定,在选定配合比时综合考虑;d)配合比试验用原材料与现场使用的原材料一致;e)配合比设计和试验符合 SL 352 规定。5.1.2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制作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新对其配合比进行设计或验证:a)原材料产地不同或者有显著变化时;b)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的质量出现异常情况时;c)现场制作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5.2 制作设备 5.2.1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的
13、制作设备包括拌和机、配料机、成型机、振动机具、场内运输工具等。5.2.2 根据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的数量、规格、成型工艺及所用混凝土性能选择拌和机、成型机等。5.2.3 干硬性混凝土应选用钢模具,常态混凝土宜选用塑料模具,也可选用其它能满足成型和变形要求的模具。塑料模具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应符合周转次数不少于 40 次的要求,模具底板厚度不应小于 3 mm,侧板厚度不应小于 4 mm,加强棱间距不应大于 50 mm;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可调整模具的上口和底部尺寸,差值不应大于 2 mm。5.2.4 宜采用自动称量配料机,干硬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5.2.5 场地应平整,面积、布置满
14、足制作需要,地面宜硬化。5.2.6 设备进场组装后应进行调试,运转正常后方可使用。5.2.7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等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设备管理程序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并做好使用、维修、保养记录。5.3 制作工艺 5.3.1 混凝土拌和 5.3.1.1 拌和设备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试验。5.3.1.2 拌和楼(站)的计量器具应定期(每月不少于一次)检验校正,在必要时随时抽验。每班称量前,应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校验。5.3.1.3 应根据气候、原材料的变化,在水胶比、砂率不变的条件下,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骨料用量;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必要时应加密检测。5
15、.3.1.4 掺合料宜用干掺法。5.3.1.5 应按照配料单进行配料。5.3.1.6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料量均以质量计,称量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表 1 的规定。表1 混凝土材料的允许误差 材料名称称量允许误差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溶液1 骨料2 DB41/T 24722023 5 5.3.1.7 每台班开始拌和前,按照操作规程检查拌和机、配料机的运转情况和拌和机叶片的磨损情况。5.3.1.8 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制时间应延长 30 s60 s,干硬性混凝土拌制时间应延长 15 s20 s。5.3.1.9 拌和过程中应对各种原材料的配料称量、拌和物的均匀性和拌和时间进行检查并记录,每 8 h不应
16、少于 2 次。5.3.1.10 拌和物应搅拌至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若骨料潮湿不均匀,应适当延长湿搅拌时间。5.3.1.11 拌和物的水胶比检测应符合 SL 677 和 SL 352 规定。5.3.1.12 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应使用:a)错用配料单已无法补救;b)任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c)拌和不均匀或夹带生料;d)含气量和坍落度不符合要求。5.3.2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成型 5.3.2.1 干硬性混凝土宜采用挤压振动方式成型,常态混凝土宜采用振动方式成型,振动时间、振动频率、振幅及压力大小等参数通过工艺试验确定。5.3.2.2 制作前,应检查成型机状况、参数设置、模具规格等,
17、如发现情况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5.3.2.3 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模具表面的磨损和变形情况,发现模具磨损或变形较大时,应立即进行修复或更换。5.3.2.4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出模后不应变形、表面平整、棱角完整,外露面不应有蜂窝、麻面等,外观质量要求见表 2,尺寸允许偏差见表 3。表2 外观质量 项目质量要求 正面缺损的最大投影尺寸(mm)20 缺棱掉角的最大投影尺寸(mm)30 非贯穿裂纹长度最大投影尺寸(mm)50 贯穿裂纹 不允许 分层不允许表面 平整,无明显凹凸或翘曲变形 色差、杂色不明显表3 尺寸允许偏差 项目质量要求长度、宽度、厚度(mm)5.0 垂直度(mm)2.0 5.3.2.
18、5 干硬性混凝土制作的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可撒布水泥和砂混合的面料进行二次挤压振动,面料厚度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强度不应低于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强度,配合比经试验确定。5.3.2.6 干硬性混凝土制作的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可及时返工重做。DB41/T 24722023 6 5.3.2.7 应检验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抗压和抗冻指标。常态混凝土制作的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试件采用试模成型,干硬性混凝土制作的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试件采用钻芯法或锯割法取样。抗压强度试件每 200 m3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随机抽取一组,抗冻试件每季度取一组,每组三个试样。5.3.2.8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
19、制作流程见附录 A。5.3.3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养护 5.3.3.1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养护转运不应有大幅颠簸振动。5.3.3.2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转运至养护地后应立即进行保湿养护,养护可采用自然养护、加热养护、蒸汽养护。5.3.3.3 干硬性混凝土制作的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宜采用喷雾或蒸汽养护。采用蒸汽养护时,蒸汽罩内外温差小于 25 时方可进行脱罩作业。5.3.3.4 自然养护宜采用草袋、再生棉等覆盖后洒水养护,也可直接洒水养护。养护期间,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应保持湿润。5.3.3.5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加热养护应按养护制度要求控制静停、升温、恒温和降温时间,升温速度不宜超过
20、20/h,降温速度不宜超过 15/h,最高养护温度不宜超过 70。5.3.3.6 养护至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 75%。5.3.3.7 常态混凝土制作的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拆模时间应符合 SL 677 规定。5.3.4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存放 5.3.4.1 混凝土强度达到 75%后,及时按照不同龄期分区集中堆放,并在堆放区设置产品信息标示牌,内容包括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规格、制作日期、混凝土强度等级、外观检查情况、班组名称、当班制作量等,并应有防护措施。5.3.4.2 堆放时应轻拿轻放,相互挤紧,分层堆码整齐。5.3.5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出厂 5.3.5.1 混凝土强度实测值不应低于
21、设计要求;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 75%。5.3.5.2 应检查外观质量,不合格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不应出厂。5.3.5.3 宜包装,标识制作日期或批次。5.3.6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运输 5.3.6.1 提前规划铺设现场堆放区,堆放区应基础稳定、平整,临边堆放应符合相关规定。5.3.6.2 装卸应轻码轻放,不应碰撞、扔摔、翻斗倾卸。5.3.6.3 装车运输的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应分层堆码整齐,固定牢靠。6 砌筑 6.1 一般规定 6.1.1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计划。6.1.2 砌筑前,应根据设计断面、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厚度和垫层厚度进
22、行坡面清理的放线工作。6.1.3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程序见附录 B。6.2 坡面清理 6.2.1 应清除坡面腐殖土、草皮树根、带尖棱硬物等杂物;填平坑洼,进行坡面压实,坡度、压实度DB41/T 24722023 7 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6.2.2 应自上而下进行,清理后坡面应稳定,无松动。6.2.3 清理后坡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铺设垫层时平整度20 mm,其它情况 15 mm。6.2.4 清理后应及时进行后续工程施工,施工前应采取措施盖护。6.2.5 规模较大的护坡工程应分块施工;边坡稳定性较差地段,宜分段先行施工。6.3 土工合成材料铺设 6.3.1 土工织物铺设 6
23、.3.1.1 用滚铺方式铺设,应松紧适度、平顺;与基础之间应压平贴紧;连接方式、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搭接或缝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300 mm,缝接宽度100 mm。6.3.1.2 河道或渠道工程,铺设时宜自下游侧开始依次向上游侧铺展,上游侧搭接在下游侧上,且长边宜顺水流方向铺设。6.3.1.3 铺设一般应自下而上进行。坡顶、坡脚应固定。6.3.1.4 铺设人员应穿软底鞋;铺设过程发现土工织物破损,应立即修补或更换。6.3.1.5 铺设完成后,应避免暴晒,及时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3.2 复合土工膜铺设 6.3.2.1 铺设宜选择在干燥和暖,且宜小于二级风的天气进
24、行。6.3.2.2 河道或渠道工程,铺设时应自下游侧开始依次向上游侧铺展,松紧适度,预留适当的余量,不宜有折皱。6.3.2.3 拼接采用热熔焊接法和胶粘法。热熔焊接法搭接宽度100 mm,宜采用双焊缝焊接,焊缝宽10 mm,焊缝间空腔宽度 10 mm15 mm;胶粘法搭接宽度150 mm。6.3.2.4 铺设人员应穿软底鞋;铺设过程发现复合土工膜有损伤破孔,应立即修补,粘贴膜大小应超出破孔边缘 150 mm。6.3.2.5 铺设完成后,应及时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4 垫层铺筑 6.4.1 应自下而上逐层进行,不应从高处倾倒,垫层的虚铺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压实试验确定。6.4.2 分
25、段铺筑时,上下层错台铺筑,台阶宽度50 cm。6.4.3 垫层密实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6.4.4 下雪天应停止铺设,雪后复工时,冻土、冰块和积雪不应混入垫层内。6.5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 6.5.1 护脚(或坡脚排水沟)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方可进行垫层、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6.5.2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可由铺设现场堆放区吊、抬或溜槽运送至作业区,再由作业区搬运或抬运到作业面;也可由铺设现场堆放区直接送至作业面。不应在基面或垫层面拖拉。6.5.3 沿坡面纵向分段、自下而上、层与层之间错缝锁结方式铺设,纵横向宜分别挂线,不应扰动垫层。6.5.4 铺设起点确定应符合
26、下列要求:a)河道或渠道护坡,以护脚(或坡脚排水沟)为起点进行铺设;DB41/T 24722023 8 b)不分级的大坝护坡,以坡顶为基准,推算护脚(或坡脚排水沟)处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起点位置,在护脚(或坡脚排水沟)处不足一个完整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空间时用现浇混凝土填补;c)分级的大坝护坡,末级坝坡按 b)的方式确定,末级坝坡以上按 a)的方式确定。6.5.5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就位后,借助木锤(或橡皮锤)进行水平和高度调整,顶面应拍打平整,铺设过程中随时检查顶面平整度,必要时用垫层料调整。铺设后的表面平整度10 mm。6.5.6 每铺设完成一层后,及时检查调整纵横缝。6.6 锚固梁
27、(或护脚、压顶、坡脚排水沟)混凝土浇筑 6.6.1 锚固梁(或护脚、压顶、坡脚排水沟)间距、断面尺寸、分缝长度、强度符合设计要求。6.6.2 护脚(或坡脚排水沟)模板宜选用钢模板,安装牢固,相邻两块模板错台2 mm,外侧模板位置允许偏差:临近坡面 0 mm5 mm,远离坡面 0 mm10 mm;排水沟内侧模板位置允许偏差:-10 mm0 mm。6.6.3 护脚(或坡脚排水沟)顶部高程允许偏差:0 mm10 mm。6.6.4 锚固梁应在两侧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单元工程验收后进行施工,锚固梁两侧预留的半块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位置与锚固梁同时浇筑,可在表面压槽,具体做法见图 1。6.6.5 预制混凝
28、土联锁式砌块单元工程验收后,及时进行压顶施工,对外露的垫层、土工合成材料应进行保护。6.6.6 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 SL 677 规定。图1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与锚固梁布置示意图 7 检验 7.1 单元工程划分 坡面清理、垫层铺筑、土工合成材料铺设、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锚固梁(或护脚、压顶、坡脚排水沟)浇筑宜按同一级坡面的施工验收长度 50 m100 m 为一个单元工程,不足一个单元工程长度时划入相邻单元工程中。7.2 质量检验 坡面清理、垫层铺筑、土工合成材料铺设、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锚固梁(或护脚、压顶、坡脚排水沟)浇筑施工质量标准见表4表9。DB41/T 24722023
29、9 表 4 坡面清理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要求 主控 项目 1 表层清理 草皮、树根等杂物全部清除,坑洼填平、洞穴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查阅施工记录 全部检查 2 不良土质的处理 淤泥、腐殖质土、泥炭土及残积物、粉土、细砂等清除和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查阅施工记录 全部检查 3 渗水处理 边坡渗水妥善引排或封堵 观察、测量与查阅施工记录 全部检查 4 坡面平整度 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允许偏差:铺设垫层20 mm,其它情况10 mm 量测 每 50 m2100 m2检测 1处 一般 项目 1 清理范围 满足设计要求。长、宽边线允许偏差:人工施工
30、0 cm50 cm,机械施工 0 cm100 cm 量测 每边线测点不少于 5个点,且点间距不大于20 m 2 边坡坡度 不陡于设计边坡 量测 每10延米量测1处;高边坡需测定断面,每20延米测一个断面 表 5 垫层铺筑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要求 主控 项目 1 砂石级配 符合设计要求 土工试验 每单元工程取样一个 2 铺料厚度 允许偏差15%设计厚度 量测 每 20 m2 检测一个点 3 碾压参数 符合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值 查阅试验报告、施工记录 每班至少检查 2 次 4 压实质量 相对密实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灌砂(水)法 每 200 m3400 m3检测1 次
31、 一般 项目 1 铺填层面外观 表面平整,无粗粒集中 观察 全部检查 2 层间结合面 结合面无泥土、杂物,接缝处层次清楚 观察 全部检查 表 6 土工织物铺设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要求 主控 项目 1 材料 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全部检查2 连接 连接方式、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搭接或缝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300 mm,缝接宽度100 mm,宽度允许偏差 0 mm20 mm观察、量测逐缝检查,宽度每条缝检查不少于 3 点 一般 项目 1 铺设平顺、松紧适度、无皱褶观察全部检查 2 周边锚固
32、锚固型式以及坡面防滑钉的设置符合设计要求。水平铺设时其周边宜将土工织物延长回折,做成压枕的型式观察、量测、查阅施工记录每 10 延米检测 1 个断面,坡面防滑钉的位置偏差不大于 10 cm DB41/T 24722023 10 表 7 复合土工膜铺设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要求 主控 项目 1 材料 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全部检查2 拼接 拼接方法、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粘结搭接宽度15 cm,焊缝搭接宽度10 cm,允许偏差0 mm20mm。膜间形成的节点,应为T形,不应做成十字形。接缝处强
33、度不低于母材的80%。粘接时采用手撕法检查无破坏观察、量测、现场实测,焊接时采用焊缝充气检测:充气压力0.15 MPa、保持5min以上;粘接时采用手撕法检查逐缝检查,宽度每条缝检查不少于3点一般 项目 1 铺设 先铺后裁,完好、平顺、整齐、无绷紧,周边固膜封闭满足设计要求、无破损,铺设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后续施工 观察、查阅施工记录 全部检查表 8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要求 主控 项目 1 尺寸 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 mm 观察、量测每50块100块检测1块2 外观 表面平整,无断裂,掉角率5%观察、量测全数检查3 坡面平整度 允许偏
34、差10 mm量测每 50 m2100 m2检测 1 处4 相邻块错台 允许偏差5 mm量测每 50 m2100 m2检测 1 处一般 项目 1 铺筑平整、稳固、缝线规则检查全部检查表 9 锚固梁(或护脚、压顶、坡脚排水沟)浇筑施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要求 主控 项目 1 模板稳定性、刚度和强度 符合模板设计要求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及图纸检查全部检查2 护脚、坡脚排水沟模板安装位置 外侧模板允许偏差:临近坡面0 mm 5 mm,远离坡面0 mm10 mm;排水沟内侧模板允许偏差-10 mm0 mm 量测不少于10个点3 断面尺寸 允许偏差10 mm 量测不少于10个点4
35、 护脚、坡脚排水沟顶部高程 符合设计要求、平顺,允许偏差0 mm10 mm 量测不少于10个点5 入仓混凝土料 无不合格料入仓。如有少量不合格料入仓,应及时处理至达到要求观察不 少 于 入 仓 总 次 数 的50%DB41/T 24722023 11 表 9 锚固梁(或护脚、压顶、坡脚排水沟)浇筑施工质量标准(续)项次 检验项目 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要求 主控 项目 6 混凝土振捣 有次序,间距、留振时间合理,无漏振、无超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全部检查全部检查7 混凝土养护 表面保持湿润;连续养护时间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观察全部检查一般 项目 1 基面清理符合设计要求;清理干净,无积水、无积渣等
36、杂物观察全部检查2 相邻两模板错台允许偏差2 mm2 m 靠尺量测或拉线检查不少于 10 个点3 伸缩缝 平整、顺直、干燥 观察 全部检查4 表面压槽处理 及时、美观 观察 全部检查 DB41/T 24722023 12 B 附录A (资料性)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制作流程图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制作流程见图A.1。不合格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 图 A.1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制作流程图前期准备:场地布置、设备选型、模具定制、设备安装调试、原材料采购材料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工艺试验分次序上料、拌和干硬性混凝土进入成型机械成型传送输出成品外观检查成品养护检验报废送至废品区并标识运送至铺设现场堆放区常态混凝土装入模具成型脱模外观检查运输成品至养护场地DB41/T 24722023 13 B C 附录B (资料性)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程序图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程序见图B.1。不合格合 格图 B.1 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铺设程序图 施工准备测量网设立、测量放样坡面清理护脚、坡脚排水沟施工垫层铺筑测量放线、定位制桩、挂线网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运送到作业面铺设预制混凝土联锁式砌块单元验收锚固梁施工压顶施工按设计要求铺设土工织物或复合土工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