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3232022 褐土区小麦-玉米两熟制农田土壤改良 技术规程 2022-09-16 发布2022-12-14 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41/T 2323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土壤改良原则.1 5 土壤改良指标与测定方法.1 6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2 DB41/T 2323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
2、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禹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禹州市农业农村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霞、穆心愿、吴寅、张水清、李培培、刘天学、张玉亭、李志源、张改平、付景、郑玉珍、杨豫龙、唐保军、夏来坤、黄绍敏、宋晓、郭斗斗、乔江方、张美薇、李川、张盼盼、黄璐。DB41/T 23232022 1 褐土区小麦-玉米两熟制农田土壤改良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褐土区小麦-玉米两熟制农田土壤改良的原则、指标和技术措施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小麦-玉米种植一体化褐土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
3、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NY/T 29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DB41/T 1268 粮食作物施肥配方设计规范 DB41/T 2127 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农田有机肥替减化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褐土 在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干旱森林和灌木草原植被下,在黄土性母质及各类岩石风化物上经过粘化作用和钙积作用而成的半淋溶性土壤,粘化过程、
4、钙化过程和熟化过程是褐土的主要成土过程。3.2 秸秆还田 农作物成熟收获时(后)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并归还于土壤,可分为秸秆翻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4 土壤改良原则 遵循种地养地结合、有机无机配施、结构改良与土壤培肥协同的原则,通过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松等措施,科学构建水分、养分保蓄供应协调的土壤耕层,实现土壤质量持续提升和小麦、玉米高产稳产。5 土壤改良指标与测定方法 DB41/T 23232022 2 褐土区小麦和玉米周年每亩经济产量1 000 kg。耕层土壤改良技术指标:耕层厚度为22 cm30 cm,犁底层厚度为5 cm10 cm,土壤容重为1.1 g/cm31.3 g/cm3,
5、土壤有机质不低于15 g/kg,土壤有效磷为20 mg/kg40 mg/kg,土壤速效钾为150 mg/kg200 mg/kg,土壤pH为6.57.5。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pH测定按NY/T 2911的规定执行。6 土壤改良技术措施 秸秆还田 6.1 6.1.1 玉米秸秆采用粉碎翻埋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获作业,一次完成玉米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长度不大于 5 cm,秸秆切碎合格率90%,抛洒均匀率80%,其他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500的规定。粉碎后的秸秆结合深耕或旋耕翻入土壤。6.1.2 小麦秸秆采用粉碎均匀覆盖还田方式或小麦秸秆集中于非播种行粉
6、碎覆盖还田方式。在小麦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利用小麦联合收获机的秸秆还田机刀片把小麦秸秆切碎至 2 cm3 cm,并均匀抛洒于田间或非播种行间。秸秆切碎合格率90%,抛洒均匀率80%,秸秆覆盖率30%,留茬高度不大于 15 cm,其他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500 的规定。测土配方施肥 6.2 6.2.1 化学肥料 氮磷钾三要素施肥配方、施肥量与肥料品种选择可按照DB41/T 1268的规定进行确定,或参照当地发布的施肥意见确定。中微量元素肥料根据土壤含量状况,因缺补缺。6.2.2 有机肥料 6.2.2.1 品种 有机肥指商品有机肥料,其质量应符合NY/T 525的技术要求,其使用应符合
7、NY/T 1868的规定。6.2.2.2 用量 高肥力土壤实施有机肥替减:有机替减的氮素养分不大于30%,替减量按照DB41/T 2127的规定确定。中低肥力土壤增施有机肥:小麦整地前将有机肥均匀撒于地表,每亩施用量100 kg200 kg。深耕深松 6.3 6.3.1 模式 秋季小麦播种前宜采用机械深耕或全方位深松与旋耕交替的轮耕模式,3年为一个周期,即第一年深耕,第二年和第三年旋耕,第四年开始新一轮周期。耕后耙耱2遍,小麦播种时(后)根据墒情镇压。夏季玉米播种时宜采用间隔深松与免耕交替的轮耕模式。宜采用深松施肥播种一体机进行侧位深松。6.3.2 作业深度 深耕:25 cm30 cm。旋耕:不小于15 cm。深松:30 cm40 cm。耙耱:不小于1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