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5255-2023 《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pdf

    • 资源ID:1545445       资源大小:3.27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5255-2023 《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pdf

    1、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37/T 52552023J XXXXXXXXX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of cement soil2023-10-10 发布2023-12-01 实施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DB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of cement soilDB37/T 52552023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XXXXXXXXX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滨州市诚信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山 东 省 住

    2、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山 东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实施日期:2 0 2 3年1 2月1日XXXXXX 出版社2023XX-1-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 告 2023 年 第 10 号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批准发布基坑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等 18 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的公告 基坑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岩石耐磨性钢针法试验规程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假山工程技术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材评价标准装配式混凝土楼梯应用技术标准地下成孔成槽质量检测技术标准民用建筑氡检测与防治

    3、技术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智慧灯杆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混凝土箱涵技术标准 城市道路隧道工程设计标准钢丝网架(片)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应用技术标准海水淡化水纳入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和市政基础设施岩土工程勘察标准等 18 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现予以发布,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原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DB37/T 5120-2018、IPS 现浇混凝-2-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应用技术规程DBJ/T 14-088-2012 同时废止。以上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4、解释。附件: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发布名单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 年 10 月 10 日-1-附件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发布名单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主编单位1基坑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DB37/T 5253-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2岩石耐磨性钢针法试验规程DB37/T 5254-2023山东建投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3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DB37/T 5255-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滨州市诚信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4民用地下空间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7/T 5256-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

    5、限公司济南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5装配式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DB37/T 5257-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6假山工程技术标准DB37/T 5258-2023济南园林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7健康建筑评价标准DB37/T 5259-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8绿色建材评价标准DB37/T 5260-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岛北苑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9装配式混凝土楼梯应用技术标准DB37/T 5261-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瑞坤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2-10地下

    6、成孔成槽质量检测技术标准DB37/T 5262-2023山东鲁勘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建筑大学11民用建筑氡检测与防治技术标准DB37/T 5263-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DB37/T 5120-2023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13智慧灯杆工程建设标准DB37/T 5264-2023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4城市道路混凝土箱涵技术标准DB37/T 5265-2023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5城

    7、市道路隧道工程设计标准DB37/T 5266-2023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16钢丝网架(片)板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应用技术标准DB37/T 5267-2023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省中工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17海水淡化水纳入城市供水系统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标准DB37/T 5268-2023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大学18市政基础设施岩土工程勘察标准DB37/T 5269-2023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 前 言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的通知(鲁建标字

    8、202018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5.压缩试验;6.室内渗透试验;7.原位渗透试验。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济南市无影山路29 号;邮 政 编 码:250031,电 话:0531-85595271,邮 箱:)。主 编单 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滨州市诚信建设工程检测

    9、有限公司参 编单 位:滨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服务中心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德州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聊城市建设工程质量技术协会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济南圆点工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乐陵市建筑安全培训指导中心主要起草人员:李建业程海涛卜发东张秀英丁霞张化峰房启林王兴锋刘彬姜松茂朱锋徐刚张坤米春荣梁朝忠 3 张猛杜相波惠晓宁李建明常国瑞石立海张立伟李宁齐建忠林丽陈彬彬穆炳生韩金涛蔡俊峰岳扬张珊吕哲梁红军徐世海李俊儒蒋诗艺王志开张玉松马越孙永梅孙凯旋任秀丽高大潮吕正阳王广超李泉陈国凯岳成山武如晓主要审查人员:刘俊岩 马连仲 蒋世林 董先锐 郜宪存 孙 杰 谢孔金 张长安 方

    10、 勇 4 目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23 基本规定.5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74.1 一般规定.74.2 仪器设备.84.3取样与试件制作.94.4 检测与数据分析.105 压缩试验.125.1 一般规定.125.2 仪器设备.125.3 取样与试件制作.125.4 检测与数据分析.136 室内渗透试验.166.1 一般规定.166.2 仪器设备.166.3 取样与试件制作.176.4 检测与数据分析.187 原位渗透试验.207.1 一般规定.207.2 仪器设备.207.3 设备安装及准备.217.4 检测与数据分析.21附录 A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

    11、.25本标准用词说明.27引用标准名录.28附:条文说明.29 5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 and Symbols.22.1 Terms.22.2 Symbols.23 Basic Requirements.54 Test of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74.1 General Requirements.74.2 Instrument Equipment.84.3 Preparation of Specimen.94.4 Test and Data Interpretation.105 Compress

    12、ion Test.125.1 General Requirements.125.2 Instrument Equipment.125.3 Preparation of Specimen.125.4 Test and Data Interpretation.136 Laboratory Permeability Test.166.1 General Requirements.166.2 Instrument Equipment.166.3 Preparation of Specimen.176.4 Test and Data Interpretation.187 In-situ Permeati

    13、on Test.207.1 General Requirements.207.2 Instrument Equipment.207.3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Preparation.217.4 Test and Data Interpretation.21Appendix A Processing and Measurement of Core Specimens.25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27List of Quoted Standards.28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

    14、sion.29 1 1 总则1.0.1为统一水泥土检测方法,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成果可靠、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现场施工水泥土的强度、变形和抗渗性能检测。1.0.3水泥土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水泥土 cement soil水泥和土以及其他组分按适当比例混合、拌制固化而成的材料。2.1.2无侧限抗压强度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水泥土试件在无侧向约束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2.1.3压缩模量 constrained modulus水泥土在

    15、侧向约束条件下,竖向应力增量与竖向应变增量的比值。2.1.4渗透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反映水泥土渗透能力的系数,相当于水力梯度等于 1.0 时水泥土中的渗流速度。2.1.5软取芯法 soft core drilling method在尚未凝固的水泥土中取样、制作试块的方法。2.1.6钻芯法core drilling method用钻芯机钻取水泥土芯样制作试件的方法。2.1.7渗透试验permeability test测定水泥土渗透系数的试验,包括室内渗透试验、原位渗透试验。2.1.8注水试验water injection test向水泥土钻孔中注水以测定水

    16、泥土渗透系数的试验。2.1.9提水试验water lifting test从水泥土钻孔中用提水筒提水以测定水泥土渗透系数的试验。2.2 符号A 试件的横截面面积;3 Am 试件中部横截面面积;Az 注水管内径截面积;ei、ei-1 各级压力下试件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e0 试验前水泥土试件的孔隙比;Eav 水泥土平均弹性模量;Es 某压力范围内的压缩模量;E50 应力为水泥土单轴抗压强度 50%时对应的水泥土割线弹性模量;F 形状系数;fcu 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Gs 水泥土相对密度;h 渗径;h0 试件初始高度;hi 某级压力下试件高度变化;H1、H2 在 t1、t2 时刻相应的试验水头;i

    17、水力梯度;k 水泥土的渗透系数;k20 水温 20时水泥土渗透系数;l 试验段长度;p 施加的渗透压力;P 试件无侧限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pi、pi-1 某级压力值;r 试验段钻孔半径;t 时间间隔;T 滞后时间;t1、t2 注水试验某时刻的试验时间;Q 经时间间隔 t 渗出的水量;av 压缩系数;4 w 水的重度;la 应力为 a 时的轴向应变值;lb 应力为 b 时的轴向应变值;l50 应力为 50 时的轴向应变值。w 水的密度;0 水泥土的密度;a 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上直线段始点的应力值;b 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上直线段终点的应力值;50 相当于水泥土单轴抗压强度 50%时的应

    18、力值;w1 试验前水泥土的初始含水率。5 3 基 本 规 定3.0.1水泥土检测前应完成下列工作:1收集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水泥土设计与施工资料;2调查检测项目现场实施条件;3编制检测方案;4准备检测用仪器设备。3.0.2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2检测依据、目的和范围;3检测内容、方法、数量及抽样方案;4开展检测项目要求的仪器设备和人员,检测进度计划;5检测点开挖、处理、场地平整、供水、供电等检测场所和环境条件需求;6质量、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3.0.3水泥土检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并在检测前进行检查调试;当现场检测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

    19、保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检测活动的开展符合标准要求。3.0.4受检水泥土龄期应满足设计要求。3.0.5水泥土抽检点应包括施工质量异常、地基及环境条件复杂、施工工艺变化或设计指定的部位,并遵循均匀分布、随机选择的原则。3.0.6钻芯孔应用水泥浆回灌封孔,水泥浆应采用不低于原设计强度等 6 级的水泥制备。3.0.7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并重新检测或扩大检测范围。3.0.8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2检测目的与依据;3检测范围与数量;4检测日期与人员;5检测方法与检测过程,包括检测点的编号、位置及标高、检测仪器设备;6检测数据分析;7检测结论;8相关图件或试验报告。

    20、7 4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4.1 一 般 规 定4.1.1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适用于测定水泥土立方体试件、水泥土圆柱体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4.1.2水泥土立方体试件宜采用软取芯法制作,水泥土圆柱体试件宜采用钻芯法制作。4.1.3软取芯法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地基处理水泥土桩及加固体、肥槽回填或洞室充填水泥土,每个施工台班取样不应少于 1 组,每组 3 个试件;2对水泥土截水帷幕,每台班应抽检 1 根桩或 1 延米墙身,每根桩或每延米墙身从不同深度部位取样不应少于 2 组,每组 3 个试件。4.1.4钻芯法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地基处理水泥土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0.5%,

    21、且不少于 3 根;当采用水泥土浅部钻芯法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 6 根;2对肥槽回填或洞室充填水泥土,每 200m3 抽检 1 处,且不少于5 处;3对渠式切割水泥土截水帷幕,抽检数量宜为沿基坑周边每 50延米抽检 1 处且不应少于 3 处;对其他水泥土截水帷幕,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根。8 4.2 仪 器 设 备4.2.1制作水泥土立方体试件的试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模材质宜为铸铁、铸钢或工程塑料;2试模尺寸应为 70.7mm70.7mm70.7mm;3试模内表面平整度应为每 70.7mm 不超过 0.05mm,各相邻面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0.5。

    22、4.2.2制作水泥土立方体试件的配套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捣棒应采用直径为 10mm 且端部磨圆的钢制捣棒;2振动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 245的规定。4.2.3钻芯法采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取芯样及芯样加固的主要设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2钻芯机应操作灵活、固定和移动方便,并应配备水冷却系统;3钻头宜采用内径 80mm100mm 的薄壁合金钢钻头或金刚石钻头,钻头胎体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缝、缺边、少角、倾斜和喇叭口变形及其他明显缺陷;4芯样锯切机和磨平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夹紧牢固装置,能满足芯样制备标准要求。4.2.4压力试验机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液压式万能试验机G

    23、B/T 3159 和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 2611 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破坏荷载应在压力试验机量程的 20%80%范围内;2示值相对误差应为0.5%;3应具有加荷速率控制装置,并应能均匀、连续加荷。9 4.3 取样与试件制作()软 取 芯 法4.3.1软取芯法的取样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地基处理水泥土桩及加固体、肥槽回填或洞室充填水泥土,取样位置应在设计顶面标高以下受力较大的位置或主要土层中相对软弱层对应的位置,单组试件应取自同一个位置;2对水泥土截水帷幕,取样位置应在地下水位以下渗透性较大或施工质量较差的部位。4.3.2试件成型时间不应超过 25min,并应按下列步骤进

    24、行:1试模内表面应薄涂一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水泥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2水泥土应分两层装料、插捣,每层装料高度宜相等;3每层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插捣 15 次,插捣底层水泥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该层后插入下一层5mm15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竖直,并应用油灰刀或刮刀沿试模内壁插捣数次;4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实,振实时间不应少于 2min,振实后水泥土应高出试模上沿口;5试模顶部多余的水泥土应刮除,抹平后应盖上塑料薄膜。4.3.3试件拆模与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应在标准养护或同条件养护环境条件下静置 48h 后拆模,组装式试模的拆模时间可为 24h;2拆模后

    25、应检查试件外观,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缺棱掉角、10 倾斜及变形;3养护前应对试件进行称重、测量尺寸;4试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标准养护 28d 或同条件养护 600d。()钻芯法4.3.4钻芯法的取样位置应符合本标准第 4.3.2 条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 的规定。4.3.5钻取芯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芯机就位并安放平稳后,应将钻芯机进行固定;2钻进过程中,钻孔内循环水流应根据钻芯情况进行调整;3钻进速度宜为 50mm/min100mm/min;4芯样应进行标记,当所取芯样高度和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应重新钻取芯样;5芯样运送和保存过程中应采取避免压、震、晒、冻及失水或吸水

    26、等措施。4.3.6试件高径比宜为 1:1,直径不应小于 70mm,并应按本标准附录A 的有关规定进行加工和测量。4.4检测与数据分析4.4.1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试验前应测量试件尺寸;2试件放置压力试验机前,应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拭干净;3试件应安放在压力试验机下承压板或垫板中心,对立方体试件应以试件成型时的侧面为承压面;11 4启动试验机,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或垫板应均匀接触;5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加荷,加荷速率应取 30N/s150N/s,水泥土强度高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4.4.2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APfcu(4.4.2)式中:fcu 试件无

    27、侧限抗压强度(MPa),精确至 0.01MPa;P 试件无侧限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N);A 试件的横截面面积(mm2)。4.4.3单组水泥土芯样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值应按本组 3 块试件强度值的平均值确定。12 5压 缩 试 验5.1 一 般 规 定5.1.1压缩试验适用于测定水泥土的变形参数。5.1.2用于压缩试验的水泥土试件可采用软取芯法或钻芯法制作。5.1.3抽检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每组应为 3 个试件。5.2 仪 器 设 备5.2.1软取芯法或钻芯法采取试件的仪器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第4.2.14.2.3 条的规定。5.2.2水泥土压缩试验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结容器应由环刀

    28、、护环、透水板、加压上盖和量表架组成,且环刀内径应为 61.8mm,高度应为 20mm,环刀内径相对误差为0.8,高度相对误差应小于2.5;2加压设备可采用量程为 5kN10kN 的杠杆式、磅秤式或其他加压设备,其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 15406 的规定;3变形测量设备可采用量程为 10mm、分度值为 0.01mm 的百分表或最大允许误差为全量程 0.2%的位移传感器。5.3 取样与试件制作5.3.1当采用软取芯法制作试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3 1取样时间、位置、立方体试件制作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 4.3.1、4.3.2 条的规定;2立方体试

    29、件振实后 2h 内,应将环刀压入立方体试件中,环刀顶沿应低于水泥土表面 5mm 以上;3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或同条件养护环境条件下静置 48h 后拆模,组装式试模的拆模时间可为 24h;4拆模后应将环刀外侧及两端的水泥土削除,成样后带环刀按本标准第 4.3.3 条的规定进行养护。5.3.2当采用钻芯法制作试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芯取样应符合本标准第 4.3.4、4.3.5 条的规定;2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薄涂一层凡士林,边压边削至水泥土样高出环刀上沿口 5mm 以上;3应采用切土刀刮除环刀两端多余的水泥土并抹平;4当钻芯法取出的芯样强度较高且无法按本条第 2、3 款规定制作试件时

    30、,可按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制作成高径比为 2.02.5 的圆柱体试件。5.4检测与数据分析5.4.1对于环刀试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1试验前应测定水泥土密度;2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 的规定安装试件、施加压力、测定变形量;3加压等级宜为 50kPa、100kPa、200kPa、400kPa、800kPa、1600kPa,最后一级压力应大于水泥土上覆土层自重压力与附加应力 14 之和;4从破坏的试件内部取代表性样品分别测定水泥土的含水率、相对密度。5.4.2对于圆柱体试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 的规定进行单轴压缩变形试验。

    31、5.4.3环刀试件的水泥土变形参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v0s1aeE(5.4.3-1)101.010ws10Gwe(5.4.3-2)11iiiivppeea(5.4.3-3)iihheee0001(5.4.3-4)式中:Es 某压力范围内的压缩模量(MPa);e0 试验前水泥土试件的孔隙比,精确至 0.01;av 压缩系数(MPa-1);w1 试验前水泥土的初始含水率(%);Gs 水泥土相对密度;w 水的密度(g/cm3),取 1.0g/cm3;0 水泥土的密度(g/cm3);ei、ei-1 各级压力下试件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精确至 0.01;pi、pi-1 某级压力值(MPa);15 hi 某

    32、级压力下试件高度变化(mm);h0 试件初始高度(mm)。5.4.4圆柱体试件的水泥土变形参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lalbabavE(5.4.4-1)l505050E(5.4.4-1)式中:Eav 水泥土平均弹性模量(MPa);b 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上直线段终点的应力值(MPa);a 应力与轴向应变关系曲线上直线段始点的应力值(MPa);lb 应力为 b 时的轴向应变值;la 应力为 a 时的轴向应变值;E50 应力为水泥土单轴抗压强度 50%时对应的水泥土割线弹性模量(MPa);50 相当于水泥土单轴抗压强度 50%时的应力值(MPa);l50 应力为 50 时的轴向应变值。5.4.5水泥

    33、土变形参数应按一组三块试件检测值的平均值确定。16 6 室内渗透试验6.1 一 般 规 定6.1.1室内渗透试验适用于测定水泥土试件的渗透系数。6.1.2 渗透试验可采用截头圆锥形试件或圆柱形试件,软取芯法采取的水泥土浆液应制成截头圆锥形试件,钻芯法采取的水泥土芯样可制成圆柱形试件或截头圆锥形试件。6.1.3钻芯法采取水泥土渗透试验芯样时,应按渗透方向钻芯。6.2 仪 器 设 备6.2.1渗透试验时采用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源应能使水压按规定要求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2应采用金属渗透试模,截头圆锥形试模上口内径应为 70mm,下口内径应为 80mm,高度应为 40mm;圆柱形试模内

    34、径应不小于70mm;试模上部侧面应带有出水孔;3压力表量程应为 02.5MPa,精确度应不低于 0.4 级;4可采用水泥加黄油作为密封材料;5透水石直径宜为 80mm,厚度宜为 4mm,且渗透系数应大于10-3cm/s;6滴定管分度值应不大于 0.1mL;7滤纸直径宜和试模内径相同;8秒表分度值应不大于 1s;17 9试验用水宜采用实际作用于水泥土的天然水,有困难时可用纯水或经过滤的清水,试验前应采用抽气法或煮沸法进行脱气。6.2.2渗透试验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渗透试验装置应由渗透容器、气源、压力表、出水管、进水管等组成;2渗透容器应由渗透试模、透水石和滤纸组成。6.3 取样与试件制作6.3

    35、.1对竖向截水帷幕工程,取样点应在地下水位以下相邻水泥土桩搭接、施工冷缝及施工质量有疑问的部位。6.3.2软取芯水泥土浆液制作试件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3节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将水泥土一次装入试模中,当填充水泥土高于试模边缘时,应用抹灰刀以 45角一次性将试模表面多余的水泥土刮去,再用抹刀以较平的角度在试模表面反方向将水泥土刮平;2每个取样点至少应制作 1 组试件,每组 3 个试件;3试件应带模养护。6.3.3钻取芯样制作试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宜采用高径比为 1:1 的圆柱体;2当制作截头圆锥形试件时,填充圆柱体试件和试模之间空隙的封堵材料渗透系数应小于水泥土试件的渗透系数

    36、;3每组水泥土芯样应制作 3 个试件,芯样应进行密封,避免晾晒。18 6.4检测与数据分析6.4.1养护至规定龄期的试件应从养护地点取出、脱模并擦拭表面水分;采用密封材料密封装入渗透试模,下口放置透水石,装入渗透仪,并在试件上端面放置滤纸。6.4.2第一级压力宜为 0.02MPa,前 5 级加压增幅为 0.02MPa,以后加压增幅为 0.1MPa,每级渗透压力的恒压时间应为 1h,最后一级压力应加至水泥土试件表面有水渗出为止,应记录此时的渗透压力,并应在恒定的压力下测定水泥土试件渗出的水量。6.4.3当滴定管内液面稳定后,应开始读数和记录,同时测记水温。6.4.4试验持续时间应根据渗水量稳定情

    37、况而确定。当由渗水量计算的渗透系数变化不大于 210-n 时,即可停止试验。6.4.5在试验过程中,应观察滤纸透水情况,当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时,应停止试验,并应重新密封试件后再继续试验。6.4.6水温 20时水泥土渗透系数 k20 应按下式计算:20m20TtiAQk(6.4.6-1)hpiw100(6.4.6-2)式中:k20 水温 20时水泥土渗透系数(cm/s),精确至 0.0110-ncm/s;t 时间间隔(s),精确至 1s;Am 试件中部横截面面积(cm2),精确至 0.1cm2;h 渗径,即试件高度(cm),精确至 0.1cm;19 Q 经时间间隔 t 渗出的水量(mL),精确

    38、至 0.1mL;i 水力梯度,精确至 0.01;T T时水的动力黏滞系数(110-6kPas);20 20时水的动力黏滞系数(110-6kPas);p 施加的渗透压力(MPa),精确至 0.02MPa;w 水的重度(N/cm3),取 0.0098N/cm3。6.4.7每个试件应至少测定 6 次,并应取 34 个在允许差值范围内的相近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水泥土试件在某一龄期下的渗透系数,允许差值不应大于 210-n。6.4.8试验结果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组应制作 3 个试件,分别测定渗透压力;2当 3 个试件在相同的渗透压力下渗水时,应计算 3 个试件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渗透系数,

    39、结果精确至 0.0110-ncm/s;3当 3 个试件中有 2 个试件在相同的渗透压力下渗水时,应以这两个试件渗透系数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渗透系数,结果精确至0.0110-ncm/s;4当 3 个试件在不同的渗透压力下渗水时,该组试验结果应为无效。20 7 原位渗透试验7.1 一 般 规 定7.1.1水泥土渗透系数原位检测应根据水量、水位选用注水试验和提水试验,并符合下列规定:1注水试验适用于测定注水段深度范围内的水泥土渗透系数。2提水试验适用于测定地下水位以下且出水量少的水泥土渗透系数。7.1.2注水试验应采用随着钻进自上而下方式分段进行。7.1.3采用注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时,试验段应在地下

    40、水位线以上,试验段竖向长度宜为 3m5m。7.2 仪 器 设 备7.2.1注水试验设备应包括止水栓塞、供水设备、测试设备,并符合下列规定:1止水栓塞应采用气压式或水压式栓塞,栓塞长度应不小于 7 倍钻孔直径。2供水设备采用水箱和水泵时,水箱容积不应小于 2m3,水泵类型应根据试验段渗透性大小选择且能在 1MPa 压力下流量保持100L/min。3测试设备应包括容积计、流量计、秒表、米尺、水位计、温度计。21 7.2.2提水试验设备应包括提水筒、提绳、升降设备、测试设备,并符合下列规定:1提水筒直径宜比钻孔直径小 10mm20mm,长度应根据涌水量大小确定,可为 2m3m。2提绳可使用钢丝绳。3

    41、升降设备可采用钻机的升降机。4测试设备应包括容积计、秒表、水位计、温度计。7.3 设备安装及准备7.3.1应采用金刚石或合金钻头在水泥土桩(墙)体钻孔,钻孔直径宜为 59mm150mm。7.3.2在试验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孔深校正,孔底沉淀物厚度不得大于10cm。7.3.3采用注水试验测定水泥土渗透系数时,注水管应连接供水设备和测试设备,注水管出水口应放在试验段中部。7.3.4采用提水试验测定水泥土渗透系数时,应根据钻孔孔壁稳定情况设置过滤管,并彻底洗孔、排出孔底沉淀物。7.3.5应记录安装设备的规格、长度和安装深度,并绘制安装结构图。7.3.6试验前,应观测试验段内地下水位,水位观测间隔为 5

    42、min;当连续两次观测数据变幅小于 10cm 时,可结束水位量测工作,用最后一次观测值作为地下水位计算值。7.4 检测与数据分析7.4.1采用注水试验测定水泥土渗透系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2 1试验段安装完成后,应连续向试验段内注入清水,工作管内初始水位宜至工作管管口。2注水至初始试验水位后,应停止注水,开始观测。3测试开始时,应每隔 1min 量测一次,连续量测 5 次;以后应每隔 10min 量测一次,连续量测 3 次;后期观测间隔时间应根据水位下降速度确定,可按 30min 间隔读数。4试验过程中,应及时在半对数纸上绘制水头比 H/H0 与时间 t 的关系曲线,如不呈线性关系,说明试验

    43、有误,应重新进行注水并进行观测。5当试验水头下降到初始试验水头的 0.3 倍,或连续观测点达到10 个以上且观测点均在直线上时,可结束试验。7.4.2采用提水试验测定水泥土渗透系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时间内,提水次数应均匀,提出的水量应基本相等,并达到水位、水量相对稳定。2水位和水量应每隔 30min 测定一次,并计算出水量。3提水试验延续时间应为水位、水量相对稳定后再提水 4h。4提水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水位恢复观测,宜按第 1min、2min、3min、4min、6min、8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40min、50min、60min、80min

    44、、100min、120min 进行观测,以后可每隔 30min观测一次。7.4.3采用注水试验资料计算水泥土渗透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滞后时间 T 可采用图解法或计算法确定,滞后时间应取 ln(H/H0)-t 关系图中最佳拟合直线与 1:0.37 横线相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可采用下式计算:23 2121ln HHttT(7.4.3-1)2试验段水泥土渗透系数应按下式计算:FTAkZ(7.4.3-2)3当试验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水泥土的渗透系数应按下式计算:当 l/r8,试验段顶部无隔水层时rlttHHlrklnln20523.012212(7.4.3-3)当 l/r8,试验段顶部为隔水层时rl

    45、ttHHlrk2lnln20523.012212(7.4.3-4)式中:T 滞后时间(s);t1、t2 注水试验某时刻的试验时间(s);H1、H2 在 t1、t2 时刻相应的试验水头(cm),应为试验水位和地下水位的高差;Az 注水管内径截面积(cm2);F 形状系数(cm),由钻孔和水流边界条件确定;k 水泥土渗透系数(cm/s);r 试验段钻孔半径(cm);l 试验段长度(cm)。7.4.4采用提水试验资料计算水泥土渗透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动水位和出水量未达到稳定要求,而接近稳定时,可按下式计 24 算渗透系数:1212ln4ttssHQk(7.4.4-1)2停止提水后,降落曲线逐渐恢

    46、复时,应按下式计算:ln183.0ttsHQk(7.4.4-2)式中:Q 钻孔出水量(m3/d);t1、t2 提水延续时间(min);s1、s2 在 t1、t2 时刻的水位下降值(m)。s 水位下降值(m);t 开始提水至某一时间为止的延续时间(min);t 停止提水后所隔时间(min)。25 附录 A 芯样试件加工和测量A.0.1芯样加工时应将芯样固定,锯切平面垂直于芯样轴线,采用冷水作业方式进行锯切。A.0.2锯切后的芯样试件不满足平整度及垂直度要求时,应选用下列方法进行端面加工:1采用双端面磨平机磨平;2在专用补平器上补平不平整的端面,不平材料可采用水泥净浆,补平厚度不宜大于 5mm;3

    47、补平层应与芯样结合牢固,试验时补平层与芯样的结合面不得提前破坏或渗水。A.0.3试验前,应对芯样试件的几何尺寸做下列测量:1平均直径: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置上,用游标卡尺测量芯样表观直径偏小的部位的直径,取其两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 0.5mm;2芯样高度:用钢卷尺或钢板尺进行测量,精确至 1mm;3垂直度:用游标量角器测量两个端面与母线的夹角,精确至0.1;4平整度:用钢板尺或角尺紧靠在芯样端面上,一面转动钢板尺,一面用塞尺测量与芯样端面之间的缝隙,精确至 0.05mm。A.0.4芯样试件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出现下列情况时,不得用做抗压试验:1试件有裂缝或有其他较大缺陷;2实测高径比小于 0

    48、.95 或大于 1.05;3沿试件高度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大于 2mm;26 4端面不平整度在 100mm 长度内大于 0.1mm;5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偏差大于 1。27 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面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

    49、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8 引用标准名录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3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 26114液压式万能试验机GB/T 31595岩土工程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GB/T 154066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3407 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JG/T 245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testing of cement soilDB37/T 52552023条文说明 30 目次1 总则.312 术语和符号.322.1 术语.323 基本规定.344 无侧限

    50、抗压强度试验.364.1 一般规定.364.2 仪器设备.364.3 取样与试件制作.374.4 检测与数据分析.375 压缩试验.385.1 一般规定.385.3 取样与试件制作.385.4 检测与数据分析.386 室内渗透试验.396.1 一般规定.396.2 仪器设备.396.3 取样与试件制作.396.4 检测与数据分析.397 原位渗透试验.417.1 一般规定.417.2 仪器设备.417.3 设备安装及准备.427.4 检测与数据分析.42 31 1 总则1.0.1 水泥土广泛应用于地基加固处理、基坑支护及截水帷幕、边坡加固与稳定、肥槽回填、洞室充填、道路路基等工程,具有就地取材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5255-2023 《水泥土检测技术标准》.pdf)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